彭丽媛的所有优雅瞬间皆被俄国粉碎 中国被绑上钢索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汤名晖 2024年05月18日



为确保进入战争体制的国家能够维持有序运转,綑绑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便成为普京在大战略上的必然之举。(美联社)

中国领导人一行访欧行程尚未结束,旋即遭遇普京以“无上限伙伴关係”带来的考验,基于中俄建交75周年背景,中国上半年度最重要的大国课题莫过于俄国,却始终缺乏主动性。以这次访欧为例,中国安排彭丽媛随行访问施展魅力攻势,却因为俄国对法国的“核讹诈”(Nuclear blackmai)效应大打折扣,父权政治的暴力阴霾竟然强加于全面“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係”,恐怕也是中国相关部门所始料未及。

  普京访中之前已在欧洲设局

暌违五年多的中国领导人访欧行程,对于增进中欧实质关係的效度有限,在中俄关係面前更矮了一层,此行也仅访问一个欧盟主要国家。中国主要的资源投入于既有关係良好的东南欧国家,也未能在此行中以俄乌战争创收议题或效应,整体而言是重申立场重于化解矛盾。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在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反西方的立场与中国素来一致,并且是生物科技、新能源与科技产业的“去风险化”桥头堡。加强两国的关係固然有战略意义,但是这两国也同样是俄国在欧洲的桥头堡,中国等于是帮俄国照顾在欧洲的花园,这两块战略飞地的发展最先受益的还是俄国。

在中国领导人最重要的访法的行程期间,中法双方刻意在庇里牛斯山营造的母性氛围,为近年极少访外的彭丽媛营造国母时尚,各种透露出女性特色的葡萄酒单与料理,宛如重现18世纪精緻的外交宴会。中国精心佈置华丽的飨宴,却遭受普京释放战术核武军演的讯息,成为外交盛宴的毁灭性武器,所有的优雅瞬间被俄国粉碎,尴尬则留给习近平。普京之举看似警告法国不可妄然出兵参战,实则警告中方不得在俄乌战争的立场有所退让,中国必需优先考量普京的五连威望,并且坚定“无上限”的中俄关係。

  俄国如何将中国绑上钢索

俄国为使中国成为战争机器所需的长期饭票,除了以丰沛的天然气资源满足中国的缺口,同时也綑绑中国在非洲的地缘政治利益。法国在俄乌战争与非洲萨赫勒(Sahel)地区与俄国有竞争关係,绝不容许中国选择性的琵琶别抱,或是在俄国与欧盟之间作为两面人,而且中国也确实在法俄之间取得利益。2023年7月,中国核工业集团恢复在尼日北方的铀矿开採;2023年8月,中国企业赣锋锂业扩大马利的锂矿持有,进一步充实能源的关键来源。近年中国企业在当地成功的背后,不乏有著俄国支持政变的因素,自然不允许中国两面通吃。

为确保进入战争体制的国家能够维持有序运转,綑绑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成为普京在大战略上的必然之举,从民生必需物资到获取资金,俄国可以让出远东作为中俄合作的基地,同时也让俄国成为中国面临贸易战的另一个疏散市场。2023 年中国出口汽车至俄国较前年增加将近7倍,出口额增加将近100 亿美元,其中包括军民两用的车辆;中国在过去两年大举买进俄国原油,更成为俄国政府运作的重要现金来源。2023年两国贸易额高达2401亿美元比前一年成长26.3%,连续两年打破过往历史纪录。

  “核讹诈”让中国难以表态说不

俄国不容许中国与西方更为亲善,不时採取“核讹诈”作为超军事手段影响中国形象,极力破坏中国任何採取两面策略的可能性,中国至今未能改变俄国的核武策略,成为与西方国家之间难解的结。中国原先有信心将“无上限”作为修辞工具,而今却逐渐在俄国的牵引下缩小转圜空间,美国与欧洲也纷纷挖掘更多的中国军民两用产品,布林肯在今年4月访中之行结束更直言:“中国不作为美国将出手”。

然而,随著战场的天秤逐渐倾斜,俄国本身在漫长的冲突中徐徐推进,藉由自身的军事成绩说服中国加码,并且逐渐在中国的外交圈发酵,前任外交官和大使已保留评论空间,“无上限”的讨论空间逐渐消失。俄乌战争迈向“超常态持久战”的战争型态,甚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2023年中国股市中跌性较强的就是军工概念股,68间主要企业的营利衰退仅约3%,相较于中国各个产业受到恆大事件的剧烈冲击,汽车和航空产业却在俄国找到烛光。



中国安排彭丽媛随行访问施展魅力攻势,却因为俄国对法国的“核讹诈”效应大打折扣。(美联社)

  哈尔科夫战役考验中国出手时机

俄国自5月10 日起进攻乌克兰东北部的哈尔科夫(Kharkiv Oblast),近日战事逐渐明朗之际,成为普京要求中国持续加码的重要事件,这也是今年2月份的阿夫迪伊夫卡战役(Battle of Avdiyivka)以来接连的重大进展。相较于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的援助节奏逐渐缓慢,中国与俄国的各项经贸活动却持续成长,目前对中国来说利益最大化未必是尽早结束战争,但是与俄国保持距离,塑造中国外交斡旋形象,才能为中国争取战后重塑秩序的位置,目前中国在俄乌战争的影响力或许还不如土耳其。

北京方面若要实现“多极世界秩序”,以及推动“全球安全倡议”,需要的应是更多有效的魅力攻势,而非是受到俄国所左右。虽然中俄两国相互背倚的地理现实不能改变,但是仅考量俄国的军事成绩做为决策依据,中国更难走出对俄国的路径依赖,那么更将坐实美国为主的西方观点:中俄伊朝作为当代的地缘轴心联盟,持续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

中国若持续与西方国家加深矛盾,眼下即将受到影响的电动车产业比半导体创造更多民间就业部门,日韩和台湾也将趁机得利。前有印太地区逐渐成形的多边安全机制,内有严峻的经济与产业结构问题,普京此行将使中国领导人们思考未来的定性问题。原先未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即将在7月举行,安全部门再次高喊“总体安全观”的氛围之下,普京行程结束后的联合声明,或将见到中共政局转变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