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出台提振经济政策,专家:老调重弹难奏效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图为位于北京的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总部。该行表示,将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

继上周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落幕之后,北京当局本周又陆续推出多项刺激措施。其中,中国央行表示,将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中国工商银行将为文旅业提供不少于三千亿元的意向融资, 国家发改委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座谈会。这些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经济状况、促进收入和支配再平衡会有效吗?

中国央行表示将努力扩大需求提振信心

中国央行周三(3日)表示,将准确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显示,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一季度例会3月29日在北京召开。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将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

声明援引会议内容称,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挑战。央行将“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声明还称,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将改善物价“小幅上涨”,保持物价合理水平。该行还表示,将引导各大银行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对于中国央行的政策,在美国的独立时评人郑旭光告诉本台:“它不是透过国家的财政政策或税收政策,让利于民、调整分配结构,而是通过银行系统提供贷款,引导给制造业贷款;另外提振内需,那可能会有更多的借新还旧的各种方案、个人贷或家庭贷会出来。”

郑旭光认为,中国央行能起到的作用就是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减轻所有债务人的压力,也就是变相的“打土豪”:“中国现在实际上是处于严重的通胀过程中,但是因为内需不振,就显得产能过剩,而出现一种学界称之为通缩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实际上是货币大放水。”

中国工商行贷款文旅业三千亿元以刺激内需

另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消息,该部门4月2日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中国工商银行将在协议有效期内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供不少于3000亿元的意向融资支持。

声明称,此次签约是 “激发文化和旅游投资与消费的潜力和活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声明还说,双方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入境旅游支付便利化等方面展开合作。

在中国经济受到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危机影响下,消费者支出被抑制,但旅游业却是一个罕见的增长点。文旅部统计显示,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去年猛增93.3%,支出达到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不过,人均旅行支出与大流行前相比有所下降。今年2 月份农历新年假期期间,国内旅行较疫情前的 2019 年增长了 19%,而支出仅增长了 7.7%。

郑旭光告诉本台: “对于文旅消费,我觉得是比较难办的就是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穷游’的一个概念。疫情管制结束后,国外游变成国内游,基本上是‘穷游’,就是人山人海,但是支出不多。”

美国的独立财经分析人士秦鹏也指出:“ 它实际上是这么多年来给了一个总的额度,大概是3000亿,关注了12000个项目、公司,所以并不是一下新增了这么多。这个额度到底实际用了多少,新增了多少它是没有具体数据的。”

中国工商银行近日表示,将为文旅业提供不少于三千亿元的意向融资。

发改委促民企以旧换新及增加养老和托育机构的补贴

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消息,发改委主任郑栅洁4月2日主持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次专题座谈会,与京东集团、美的集团、海尔集团、格力电器、雅迪科技、格林美等6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企业家对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诉求建议,就下一步落实落细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郑栅洁表示,官方决定推动以旧换新,“既能促消费、拉投资,又能促进节能降碳、增加先进产能,还能让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是一项“惠民利企、一举多得”的重大决策部署。

秦鹏分析说:”这样是转嫁了一部分财政补贴给企业,也包括个人,但是这是否能够带动足够的增量呢?可能会增加,但是效果有限。“郑旭光则认为,中国官方这种”促消费、拉投资“的方式,总给人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觉。

中国政府官网4月3日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调整后的计划中,官方提高了对新建养老机构和儿童保育机构的补贴,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每增加一张新的老人护理床位,将获得五万元人民币的补助,托育服务场所每新增一个名额将获得两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而在2021年6月公布的原计划中,相应补助分别为每个床位(或名额)两万元和一万元。

秦鹏认为,在关注所谓”一老一小“方面,政府一直也在做,现在只是增加了一点力度。郑旭光也告诉本台,三年疫情后,从企业到地方政府都没钱,“这样的情况下,银发经济是一个增长点,就是让老人把钱都花出来。” 但他认为,这种做法对于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有限。

官方多项措施是否有助收入和支配再平衡?

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前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3月下旬获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论坛发言中,罗奇反复强调,结构性阻力使中国消费者长期表现不佳,有必要重新平衡经济,使之向中国家庭或消费者倾斜。

郑旭光认为,这是典型的西方看法,但这在中国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现在要拉动内需,最主要方式的应该是调整分配结构,就是国家要少拿一点,因为它一直不放弃做强做大国企的心态,也不放弃政府加大对经济控制的想法,这样消费如何能够振作起来?“

郑旭光认为,因为中共采取的是所谓“强国战略”,就是要政府掌握资源,因此它不愿把自己所占有的经济成长带来的红利份额减少。他还指出,专制独裁政府从没把中国人看作自己共同体的一部分,而只是纯粹的“韭菜”、“人矿”,所以不会改变其政策,真正向消费者倾斜。

秦鹏也表示,目前为止,中国官方出台措施基本上都是老调重弹: “这些措施总体上都缺乏足够力度,对于增加收入和增加再分配的平衡虽然有作用,但作用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