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扎师妹》首映22周年:世纪的银幕之变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2002年3月7日,《新扎师妹》香港上映,距今已经22周年。

这部新千年后的香港电影,片名明显是来自八十年代的皇牌电视剧《新扎师兄》。

由于警匪片自八十年代起就是港产片的主流片种,在电影世界中,香港警察的形象也总是伴随着香港历史的步伐而有所演变,今天借《新扎师妹》一片,与大家探讨港片里的警察演变。

从香港开埠以来的整体历史来说,警察形象有高有低,甚至有忠有奸,也尽见于电影镜头。

殖民前期的「皇家公仆」

虽说现在香港警察在本土的威望似乎处于一个底位,但公平地说,香港警察过去予人那种正直不阿、除暴安良的美好形象,才是苦心经营而来的短暂假想。

「好仔不当差」,是上两代香港人的金石良言,在殖民时期,皇家香港警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贪污。现在我们总能在港片里看到黑警,而历史告诉我们,最初的香港警察就是黑的,而且更加黑。

当年洋鬼子上司来港任职,仗着山高皇帝远,黑吃黑大贪,本地警探则小贪四处收保护费,不然后来都不会有《五亿探长雷洛传》的出现。

刘德华在片中饰演的雷洛,原型就是70年代臭名远播的四大警探吕洛。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严格打贪,吕洛从雷老虎变成过街老鼠通缉犯,而当年的皇家香港警察也逐渐受到法律制衡,皇家公仆的形象才开始朝公义之师的方向有所转变。

至于电影中的皇家香港警察形象,又是什么时候扭转呢?

60、70年代的黑白电影,警察形象在俗称的「粤语长片」中仍然十分负面,主流的调子是百姓情愿靠近女飞贼、黑玫瑰这些民间英雄,而不愿依靠警察。贪污严重,欺善怕恶的警察,永远是普罗百姓的敌人。

而成龙的出现却是刷亮「香港警察」这四个字的关键。

站在人民身边的新警察形象

成龙在香港电影史中举足轻重,其中一项意义就是开创了别具风格的警匪片和好警察的先河。

本在70年代继李小龙之风,承一「龙」字拍武打片的成龙,到80年代,以其视觉元素丰富的南派拳脚功夫,作出颇为新颖的尝试,饰演了一系列更为现代摩登的功夫警察,当中以《A计划》《龙的心》以及最为经典的《警察故事》为代表。

《A计划》剧照

成龙在这些作品中建立了新警察的典范,即见义勇为、热血果敢,而另一方面又是草根出身,非精英贵族,性格火爆不守纪律,同时不怕受到警队惩罚。

他既是斗升市民的同伴,敌人亦往往是城中的权贵富豪。其亲平民而远商贾的立场,对照了香港急速发展、巨大贫富差距下产生的社会结构。

有钱人总是声大夹恶,有高官、律师等上流人士撑腰,而成龙则是公义的代言人,为百姓出一口气,同时也为「香港警察」塑造了灭罪之星的新风。

《警察故事》陈家驹(成龙饰)

与成龙「警察系列」同期的,还有李修贤的《公仆》和《霹雳先锋》等作品。

较不同的是,年轻时的李修贤帅气威武,形象讨好得多,他不似成龙在片中卖弄滑稽杂耍的功夫,而更倾向警队中不受制度支配,具有自我操守的勇悍精英。

不过,李修贤作品不多,很快就从演员转型成监制,而当中必须提到的人,就是因为李修贤而自电视圈跳进电影世界的周星驰。

回归前期:善良的枪

李修贤是周星驰的伯乐,但大家都知道,真正令周星驰成名的,其实是擅长拍商业片的导演王晶。

王晶与周星驰

周星驰是成龙之后最能见证皇家香港警察形象转变的人物,也就是90年代初众所周知重播了20年的《逃学威龙》系列。

这系列票房称霸港产片,王晶的套路,周星驰的风格,作为商业片而大卖之外,当中的警察形象很有趣──尽管说到港产片中的香港警察,大家很容易想到成龙、刘德华,却跳过这著名警队卧底周星星。

一反过去警察的精英、勇敢、能干形象,周星星潜入学校当卧底,但一心只想追女仔,最后误打误撞完成任务兼抱得美人归。

由周星驰饰演的警察,尽是无厘头、赖皮和缩骨的表现,个人形象跌到落底,却又更为亲近了普罗百姓。

回到香港的历史脉络,在当时面临回归大限的前题,加上经济和治安都甚稳健的客观条件,香港人确是较其它时期齐心的,也是警民关系特别良好的日子,有周星星这样的草根无赖警察角色,很符合那时候风雨欲来,却水平浪静的香港。

《逃学威龙》周星星(周星驰饰)

在90年代初,关于警察题材的港产片,其实不多不少都会涉及97回归,皆因当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警察将要换「事头婆」,从皇家公仆变成人民公安。

记忆较深,近年常被翻出来讨论的,就有张坚庭拍的《表姐,你好嘢!》,讲述大陆女公安来港执行任务,看似荒谬,但胡闹中其实比周星驰式搞笑来得严肃。

片中借用梁家辉所饰演的皇家警察说出一句台词——「不要说你是台湾,她是内地,我是香港,我们全部都是中国人。」也反映出香港在90年代初的政治局面中左右为难的态度。

事实上,同是喜闹剧的《逃学威龙》,也不是没有回归之期的问题,却只是轻轻带过。

应该还记得其华人上司黄局长总是驮着一把「善良的枪」吧?他最能代表那一代中产阶级的想法,做警察是不用跟贼人驳火的,大家都只想安然等回归退休,或者移民海外。

97前的香港,普遍人对前景都不明朗,这类市井无厘头的喜闹作品,比正正经经的说教更受观众欢迎。

而且90年代的香港,得天独厚经济向好,不少人生活富裕。谁会想到回归之后一年,会有金融风暴卷走了昔日的美好呢?

在回归后的香港,年轻人之间多了个新词汇:HEA。上篇提过张坚庭九十年代有部电影叫《表姐,你好嘢!》,后来就有一部电视剧向其致敬,叫《老表,你好HEA!》。

作为消极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得过且过无心向上的生活态度总称,就是HEA了。

而千禧年后的香港电影,最明确的转变是过去殖民时期祟尚的高等精英生活开始没落,经历政权回归和金融风暴的洗礼,香港电影追随着港人,呈现了反精英、反使命感的新风,简单来说,精英大都是异类,很HEA才是正常事。

HEA之典范:新扎师妹

一部很少人严肃提及、上映之初不少观众都觉得是明星挂帅的烂片,是杨千嬅在千禧年后转战电影的代表作《新扎师妹》。

在香港电影和香港警察的关系中,杨千嬅有独树一帜的HEA味──她可能是港产片中第一个以「失物认领组」出身的警察主角,也是公认演技最HEA的女主角。尽管有不少人厌之俗烂,但确实成为千禧年后港产片的一大经典。

文章开头我们提到,《新扎师妹》的片名来自《新扎师兄》, 其实《新扎师兄》和成龙的《警察故事》甚为类似,都以除暴安良,维护法纪为典范,毕竟两者是同代作品。

《新扎师兄》剧照:梁朝伟、张曼玉

2002年上映的《新扎师妹》则完全相反,它可谓周星驰风格的延续。

杨千嬅饰演的方丽娟是个无能警察,无本事,无专业知识,某程度上是新生代「打工仔」的化身。「除暴安良,维护法纪」都只是随口说说而已,真正的角色是一个普通「打工仔」。

《新扎师妹》方丽娟(杨千嬅饰)

当警察「打工仔」化

方丽娟后来误打误撞成为特别行动组的成员,做卧底反而爱上了黑帮大佬吴彦祖。

刚从美国到港的吴彦祖,那时演技不是特别好,但颜值实在高。他演过警察,也演过黑社会,后者反而演得更加「好」,尤其是到了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中,他能演到一个让人觉得黑社会比警察还要吸引的程度。

《新警察故事》阿祖(吴彦祖饰)

此前的香港电影中,甚少出现匪徒形象好过警察的说法,都是恶形恶相的省港奇兵,主角一定是型英帅的警察。

后来警察这一行「打工仔」化,再无法成为市民依靠的对象,「盗亦有道」或者「高富帅」匪徒却反而成为主流。

不过,谈到匪徒比警察有魅力之开端,在我记忆中,还要推前一点,是杜琪峰回归后的代表作《暗战》系列。

《暗战》的刘德华和《暗战2》的郑伊健,邪得来好像比警察还要正义。当然,谈到警与匪,正与邪,则无出《无间道》之右。

回归第一个十年:无间道

在《无间道》之前,香港只是有卧底、内鬼、二五仔这些说法。《无间道》之后,大家都直接称呼卧底做「无间道」了。

表面上,《无间道》是一场黑社会和警队之间,横跨于政权移交这大时代洪流的斗智角力,而实际上,它对照了回归后香港人对警察──管治者核心价值有所动摇的不确定感。

续作《无间道2》有一幕让我印象极深,九七回归当晚,衣香鬓影的曾志伟与各大政商人物庆祝,对他来说,是一切无变,此乃当年安抚人心所谓的「马照跑,舞照跳」的表现。

然而,在刘德华(陈冠希)的视点,其警帽上的徽章当晚换了一次,意味实在深远。

《无间道2》截图

无论是「做黑社会好过做警察」,还是「做警察等于做黑社会」,可能都是「无间道」的一个片面解读。它真正呼应的时代改变,是人心浮动与不安现况。

《无间道》大为成功,但也留下后遗症。印象中,此后还出现了《黑白森林》、《黑白战场》、《黑白道》等作品,卧底——「无间道」便几乎成为后九七香港警匪片的一大主流,虽有不少佳作,但拍得颇滥。

《无间道》截图

回归第二个十年:内鬼与黑手

尽管我并不认为2012年被譬为重量级港产片的《寒战》,其水准及得上再一个十年前的《无间道》,但看演员规模、票房以及对警队的描写,确有不亚于《无间道》的讨论性。

《寒战》同样是一个关于卧底的故事,警队中有叛徒,以致一切的行动都被洞悉。

《寒战》中的警队内鬼,彭于晏在片中从不道破,却表明是一个比警队、警务署和保安局力量更大的组织,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真正为香港做事,实际操作着香港警力的栋梁。

彭于晏不就在《寒战2》中点醒父亲梁家辉——港英时期的精英骄子吗?你弃暗投明啦,我们才是直接为「阿公」做事的人。

《寒战》让人心寒,倒不是梁家辉和郭富城的内斗,而是故事本身隐隐带出来的时代变化。

回归前香港人的敌人不是汪洋大盗就是省港旗兵跨国犯罪集团——即是《树大招风》说的贼王;而现在内斗白热化,最大的敌人难道是自己人吗?

年轻时的成龙,在《警察故事》中是一个会冲撞权贵,罔顾警队守则,却以保卫市民为己任,广义上的「好警察」。

不到半个世纪,在电影《寒战》中的郭富城和梁家辉,一直挂在嘴边的上司下属警队权力架构,都再离不开「按规矩做事」这个大前题。与《警察故事》中的好警察,已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

亦不知下一个十年,香港警察的电影中,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