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教授贬低“四大发明”就遭停课处分,是不是太过分?(组图)

教授贬低“四大发明”就遭停课处分,是不是太过分?

文章来源: 侠客岛 于 2019-08-23 19:50: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讨论“四大发明”的相关问题,应该属于学术论争;学术话题可以争对错,但不宜对当事人打板子,上纲上线就更不对;大学教育贵在启发,贵在碰撞,应该营造、保护争鸣的局面。

这两天,又一“有生之年系列”问题荣登知乎热搜榜单:

“一高校老师因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遭停课两年,你怎么看?”

论争?

事情尚要从6月中旬说起。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在课程QQ群“创新的本质2019”和学生讨论论文选题时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或协作”“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

随后,有学生在群聊中“回击”郑文锋侮辱“四大发明”,并质疑其学术水平;聊天记录截图稍晚则被曝光于网络,引得网友纷纷就此事“引经据典、著书立说”。

7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发表声明,依据《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认定郑文锋有师德失范行为,取消其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资格,停止教学工作、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期限为24个月。

网友找出《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相关条例

8月21日下午,郑文锋表示同意学校的处理流程和结果,不希望再有人追究与跟踪此事——“我要好好做科研了,这事就过去了”。

鉴于事情已经成了高热不退的公共话题,不管郑教授怎么觉得,岛叔觉得还是要说两句,不对,是三句:

讨论“四大发明”的相关问题,应该属于学术论争;学术话题可以争对错,但不宜对当事人打板子,上纲上线就更不对;大学教育贵在启发,贵在碰撞,应该营造、保护争鸣的局面。

课程QQ群聊天记录截图

失范?

“四大发明”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文化常识了,是中国智慧给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而对于它的质疑,也老早就有。比如2006年,余秋雨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就认为“四大发明”的地位被高估,“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第一发明应该是天文历法。

当年的余先生没有因这番言谈受到什么处分,为啥郑文锋就要停止教学?

校方的理由是,有师德失范行为。

什么是师德失范行为?岛叔为此特地去翻看了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逐条对照下来,能套上的大概只有这句: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看网上的QQ聊天截图,感觉郑老师的话实在是硬邦邦的,不仅与“委婉”毫不沾边,还近乎全是“都听我的”、“不要你觉得”。至少可以说是因为缺乏“人格魅力”、学生没被他感染,才会落得个被举报的结局。

好吧,岛叔实在编排不下去了……相较之下,校方的说法其实是更难以服人心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有这么一句: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郑老师的做法如果不算是维护学术尊严,那算不算学术自由呢?

“四大发明”的提出,是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自从李约瑟把它总结出来后,叫好的、反驳的、解释的、拔高的论文或文章,数不胜数。在这种学术讨论、相互诘难中,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相关问题越辩越深、越辩越明。

郑老师在与学生谈论该话题时,完全可以、也应该畅所欲言。学生同意也好,反对也罢,都是正常的。

而此次事件中,有当事班级学生反映,聊天记录系由未能按要求完成课程作业的部分学生设计曝光、举报,截至发稿,此说法尚未被确实。

其实,正确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同意的找证据证明,反对的找证据反驳,哪里有上纲上线、说老师侮辱“四大发明”的道理?

把聊天记录四处散播、经营舆论,究竟是何居心?

岛叔想起了前段时间岛友群里近乎“同款”的聊天截图外传事件,有些人将群聊内容随意公之于众、再大扣帽子。且不说其观点是否正确,这种做法至少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会让人在公共空间讨论时产生“寒蝉效应”。

何况是在难得一片净土的“学术圈”——做学问的话,绝对不该是这个做法。

电子科技大学

舆情

人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即是其价值评判机制的“复杂”。

唐诗谁不会背上一二十首?康熙乾隆的故事谁不能讲上几个?孔子孟子韩非子谁不晓得?但要想深入就难了,而且要命的是,标准并不划一——数学上,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但李商隐的《无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人言言殊。

因此,文科教育重在启发,重在碰撞,至于碰撞出什么奇思妙想、古灵精怪都没关系,只要言之成理就是收获。

照本宣科的老师,组织的考试容易通过,但学生学不到新东西;喜欢在课上讨论,给学生提供新思路、新想法的老师,往往能让学生的大脑真正动起来。对于当下的情形而言,后者无疑是少的;也正因其少,更应该大加鼓励。

古史辨派的领头人顾颉刚,上课时就怕学生没有想法,特别喜欢学生跟自己辩难。一有这样的学生,他就鼓励其把想法落在笔端,找材料去写成文章。尤其有一点,顾颉刚会把自己和某个学生的私下讨论印成讲义,发给班上所有同学,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

这就相当于顾颉刚把和学生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如果哪个学生对其不满,完全可以把这白纸黑字拿出去宣扬他是学阀。但如是挟私报复之下,恐怕不是师德有亏,而是要叹一句学生“太过聪明”。

话说回来,这次的事情究竟为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舆情不断?

一方面,四大发明是否是根本上的创新,我们不急于下学术定论;但能背着“四大发明”的筏子、处处施压,倒确实是一种创新应用,“小题大做”之下,还乱了尊师重道的画风。

另一方面,如岛上所历,类似舆情红线早已不在少数、也引人人自危——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不少单位、机构对舆情避之唯恐不及,一旦网上有风吹草动就马上息事宁人,或是赶紧处理当事人,或是停掉课业,造成真正不可逆的伤害。

然而,如果处理得太草率,不能服众人之口,不是会形成更多更不利的舆情吗?揣着指南针却误入了歧途,凭着来历不明的火药把“学界太平”轰上天,最后众人皆以沉默来自保,耽误的又是谁的前程?

不管舆情闹出了什么动静,实事求是

才是最好的指导思想。有了实事求是,就什么都不怕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埃及内政部通报:失联6天中国女孩被捕,原因是...
破冰瞬间破功!哈利王子见查尔斯后,控王室"破坏和解"
国内非法集资400多亿,换成6.1万枚比特币?她认罪了
横向对比多个国家:养老金为什么不能“多缴多得”?
遍布全国的连锁餐饮,为何进不了江西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防长讲话:严批“肥胖将领” 蓄鬍不专业 不爽就离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突袭将军大会 全场静默对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中国国产客机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购遭遇困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暂昏迷 获赔1700万美元
美财长收到短信:刚救助阿根廷 米莱就卖中国大豆…
中国人才K签证,动了你的奶酪?
特朗普晒办公室24K黄金装饰,称外国领导人看了"惊叹不已"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Costco新规“黄金1小时” 拿金卡被挡门外 两派战翻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吸引外国人才的K字签证是好东西,但赶上了最差的时机
中国爆人潮 高铁机场塞爆!“聪明人已提前出发”热搜
中国在东海岸部署先进导弹:威慑台湾,对抗美国影响力
俄2士兵躲坦克残骸下存活60天 靠无人机补给撑过…
川普拟宣布与辉瑞达协议 以更低价出售药品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教授贬低“四大发明”就遭停课处分,是不是太过分?

侠客岛 2019-08-23 19:50:24

讨论“四大发明”的相关问题,应该属于学术论争;学术话题可以争对错,但不宜对当事人打板子,上纲上线就更不对;大学教育贵在启发,贵在碰撞,应该营造、保护争鸣的局面。

这两天,又一“有生之年系列”问题荣登知乎热搜榜单:

“一高校老师因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遭停课两年,你怎么看?”

论争?

事情尚要从6月中旬说起。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在课程QQ群“创新的本质2019”和学生讨论论文选题时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或协作”“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

随后,有学生在群聊中“回击”郑文锋侮辱“四大发明”,并质疑其学术水平;聊天记录截图稍晚则被曝光于网络,引得网友纷纷就此事“引经据典、著书立说”。

7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发表声明,依据《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认定郑文锋有师德失范行为,取消其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资格,停止教学工作、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期限为24个月。

网友找出《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相关条例

8月21日下午,郑文锋表示同意学校的处理流程和结果,不希望再有人追究与跟踪此事——“我要好好做科研了,这事就过去了”。

鉴于事情已经成了高热不退的公共话题,不管郑教授怎么觉得,岛叔觉得还是要说两句,不对,是三句:

讨论“四大发明”的相关问题,应该属于学术论争;学术话题可以争对错,但不宜对当事人打板子,上纲上线就更不对;大学教育贵在启发,贵在碰撞,应该营造、保护争鸣的局面。

课程QQ群聊天记录截图

失范?

“四大发明”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文化常识了,是中国智慧给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而对于它的质疑,也老早就有。比如2006年,余秋雨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就认为“四大发明”的地位被高估,“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第一发明应该是天文历法。

当年的余先生没有因这番言谈受到什么处分,为啥郑文锋就要停止教学?

校方的理由是,有师德失范行为。

什么是师德失范行为?岛叔为此特地去翻看了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逐条对照下来,能套上的大概只有这句: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看网上的QQ聊天截图,感觉郑老师的话实在是硬邦邦的,不仅与“委婉”毫不沾边,还近乎全是“都听我的”、“不要你觉得”。至少可以说是因为缺乏“人格魅力”、学生没被他感染,才会落得个被举报的结局。

好吧,岛叔实在编排不下去了……相较之下,校方的说法其实是更难以服人心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有这么一句: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郑老师的做法如果不算是维护学术尊严,那算不算学术自由呢?

“四大发明”的提出,是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自从李约瑟把它总结出来后,叫好的、反驳的、解释的、拔高的论文或文章,数不胜数。在这种学术讨论、相互诘难中,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相关问题越辩越深、越辩越明。

郑老师在与学生谈论该话题时,完全可以、也应该畅所欲言。学生同意也好,反对也罢,都是正常的。

而此次事件中,有当事班级学生反映,聊天记录系由未能按要求完成课程作业的部分学生设计曝光、举报,截至发稿,此说法尚未被确实。

其实,正确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同意的找证据证明,反对的找证据反驳,哪里有上纲上线、说老师侮辱“四大发明”的道理?

把聊天记录四处散播、经营舆论,究竟是何居心?

岛叔想起了前段时间岛友群里近乎“同款”的聊天截图外传事件,有些人将群聊内容随意公之于众、再大扣帽子。且不说其观点是否正确,这种做法至少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会让人在公共空间讨论时产生“寒蝉效应”。

何况是在难得一片净土的“学术圈”——做学问的话,绝对不该是这个做法。

电子科技大学

舆情

人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即是其价值评判机制的“复杂”。

唐诗谁不会背上一二十首?康熙乾隆的故事谁不能讲上几个?孔子孟子韩非子谁不晓得?但要想深入就难了,而且要命的是,标准并不划一——数学上,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但李商隐的《无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人言言殊。

因此,文科教育重在启发,重在碰撞,至于碰撞出什么奇思妙想、古灵精怪都没关系,只要言之成理就是收获。

照本宣科的老师,组织的考试容易通过,但学生学不到新东西;喜欢在课上讨论,给学生提供新思路、新想法的老师,往往能让学生的大脑真正动起来。对于当下的情形而言,后者无疑是少的;也正因其少,更应该大加鼓励。

古史辨派的领头人顾颉刚,上课时就怕学生没有想法,特别喜欢学生跟自己辩难。一有这样的学生,他就鼓励其把想法落在笔端,找材料去写成文章。尤其有一点,顾颉刚会把自己和某个学生的私下讨论印成讲义,发给班上所有同学,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

这就相当于顾颉刚把和学生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如果哪个学生对其不满,完全可以把这白纸黑字拿出去宣扬他是学阀。但如是挟私报复之下,恐怕不是师德有亏,而是要叹一句学生“太过聪明”。

话说回来,这次的事情究竟为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舆情不断?

一方面,四大发明是否是根本上的创新,我们不急于下学术定论;但能背着“四大发明”的筏子、处处施压,倒确实是一种创新应用,“小题大做”之下,还乱了尊师重道的画风。

另一方面,如岛上所历,类似舆情红线早已不在少数、也引人人自危——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不少单位、机构对舆情避之唯恐不及,一旦网上有风吹草动就马上息事宁人,或是赶紧处理当事人,或是停掉课业,造成真正不可逆的伤害。

然而,如果处理得太草率,不能服众人之口,不是会形成更多更不利的舆情吗?揣着指南针却误入了歧途,凭着来历不明的火药把“学界太平”轰上天,最后众人皆以沉默来自保,耽误的又是谁的前程?

不管舆情闹出了什么动静,实事求是

才是最好的指导思想。有了实事求是,就什么都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