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90岁生日快乐!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科研的袁隆平院士(图)

90岁生日快乐!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科研的袁隆平院士

文章来源: 农财网种业宝典 于 2019-08-09 03:07: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19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90岁生日。鲐背之年,这个造福全世界的科学家,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

亩产700公斤,900公斤,1200公斤……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由袁隆平写就的杂交水稻故事,被一笔一画镌刻在历史坐标上。得益于科学技术,中国粮食总产量也连年增长,从1966年的4000亿斤,到2018年已达13158亿斤。

吃不饱饭对中国人来说,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袁隆平 资料图

这样的饥荒场景,不可能再出现了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3000亿斤,比1949年的2700多亿斤增长了4.8倍。

如今,吃饭问题对老百姓来说已经走远,而在上世纪60年代,“吃饱饭”曾是困扰中国人的一件大难事。

“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1973年,在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后,袁隆平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杂交水稻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稻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

择一事,惠众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饥荒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杂交水稻也不断创造高产纪录,原来每公顷3吨的产量,目前已经刷新到了10.8吨。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场景再次出现?”记者问他。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袁隆平说完长舒了一口气。

高产没有尽头,科研不会止步

高产,再高产……几十年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一次又一次创造人类粮食生产的历史高度。

从2000年到2016年,他带领团队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067公斤的超级稻攻关五期目标。如今,1200公斤的目标也已实现。

科研路上,他始终迎难而上,试图把粮食增产“卡脖子”的问题统统解决掉。

海水稻,指的是耐盐碱水稻。2012年开始,海水稻成为袁隆平的研究重点。中国的耕田有18亿亩,耕地面积有限,但中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

袁隆平希望通过研发耐盐碱杂交水稻,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按最低产量算亩产300公斤,1亿亩就是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多养活1亿人口。”2018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正式启动“中华拓荒计划”,在我国各类主要盐碱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进行海水稻插秧,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按照袁隆平设定的目标,要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

联合国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饥饿人口达8.216亿,如果全世界143亿亩盐碱地能种上海水稻,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尽力地冲刺。”

就这个要求,两个梦想

这些年,袁隆平始终在创新路上奔跑着,像一名战士一般。

上世纪,粮食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杂交稻把产量摆在首要地位,吃饱肚子再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袁隆平团队也做了战略调整,既要高产又要优质。迎合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但也不以牺牲产量来求优质。“我们现在的超级杂交稻产量与质量是并重的,都很好。”

袁隆平看得长远,干得踏实。杂交稻育种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都浸透着他的汗水和心血。

袁隆平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作《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报告

2019年4月,他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作《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报告指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兼具配组自由度高和育性稳定的优点,将成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第四代C4型杂交稻具有光合效率高的优势,预计2022年C4型水稻样株可基本研究成功。第五代一系法杂交水稻,即通过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预计2050年左右研制成功。

科学发展无止境,水稻高产也没有止境。

为了完成“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心愿,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他认为,全世界有22亿多亩水稻,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稻田都种上了杂交稻,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中国的杂交水稻将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如今,袁隆平仍然忙碌,心头还牵挂着两件事。“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杂交稻。就这个要求,两个梦想。”

让我们祝袁隆平院士90岁生日快乐!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汽车上的这个“反人类”设计,终于要被“禁”了!
被丈夫推下悬崖六年后,当事人终于等来离婚案开庭
半年赚不到5个亿,昔日首富现身直播间跳团舞
就任不满十个月 小米总经理王腾被辞退 曾被点名批评
沈师大这事儿,怎么不等2087人都痊愈了再报道?




24小时讨论排行

乌女子在美遭刺喉案 特朗普:她的血沾满民主党人手
习梦碎!人类预期寿命已过高峰 这年龄层活不过百岁
美扫荡现代车厂逮475移民!南韩明派包机接回300劳工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打击哈马斯 称特朗普批准
长城不足十米高,能抵御什么?专家:让胡人陷入绝境
300名南韩工人被捕后,川普提2要求
中方制裁日参议员石平:数典忘祖,卖祖求荣…
中国自助餐馆遭ICE突袭 两华人窝藏无证客被控重罪
华裔日籍参议员石平遭北京制裁 被批日本余茂春
长安,其实从未有你我想象中那般繁华
纽约时报:报告称中国是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推动引擎"
令人发指!纽约年迈夫妇遭入室劫杀 嫌犯行凶后纵火
美国要韩国投资却“故意”不给签证?揭背后的算计
大清真的“错过”了工业革命?或不是因骄傲无知 而是…
泽连斯基提出解决冲突新建议:参照“韩国模式”
中国对非洲出口飙升,对美贸易大幅下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90岁生日快乐!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科研的袁隆平院士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19-08-09 03:07:06

2019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90岁生日。鲐背之年,这个造福全世界的科学家,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

亩产700公斤,900公斤,1200公斤……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由袁隆平写就的杂交水稻故事,被一笔一画镌刻在历史坐标上。得益于科学技术,中国粮食总产量也连年增长,从1966年的4000亿斤,到2018年已达13158亿斤。

吃不饱饭对中国人来说,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袁隆平 资料图

这样的饥荒场景,不可能再出现了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3000亿斤,比1949年的2700多亿斤增长了4.8倍。

如今,吃饭问题对老百姓来说已经走远,而在上世纪60年代,“吃饱饭”曾是困扰中国人的一件大难事。

“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1973年,在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后,袁隆平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杂交水稻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稻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

择一事,惠众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饥荒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杂交水稻也不断创造高产纪录,原来每公顷3吨的产量,目前已经刷新到了10.8吨。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场景再次出现?”记者问他。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袁隆平说完长舒了一口气。

高产没有尽头,科研不会止步

高产,再高产……几十年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一次又一次创造人类粮食生产的历史高度。

从2000年到2016年,他带领团队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067公斤的超级稻攻关五期目标。如今,1200公斤的目标也已实现。

科研路上,他始终迎难而上,试图把粮食增产“卡脖子”的问题统统解决掉。

海水稻,指的是耐盐碱水稻。2012年开始,海水稻成为袁隆平的研究重点。中国的耕田有18亿亩,耕地面积有限,但中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

袁隆平希望通过研发耐盐碱杂交水稻,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按最低产量算亩产300公斤,1亿亩就是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多养活1亿人口。”2018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正式启动“中华拓荒计划”,在我国各类主要盐碱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进行海水稻插秧,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按照袁隆平设定的目标,要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

联合国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饥饿人口达8.216亿,如果全世界143亿亩盐碱地能种上海水稻,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尽力地冲刺。”

就这个要求,两个梦想

这些年,袁隆平始终在创新路上奔跑着,像一名战士一般。

上世纪,粮食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杂交稻把产量摆在首要地位,吃饱肚子再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袁隆平团队也做了战略调整,既要高产又要优质。迎合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但也不以牺牲产量来求优质。“我们现在的超级杂交稻产量与质量是并重的,都很好。”

袁隆平看得长远,干得踏实。杂交稻育种事业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进展,都浸透着他的汗水和心血。

袁隆平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作《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报告

2019年4月,他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作《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报告指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兼具配组自由度高和育性稳定的优点,将成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第四代C4型杂交稻具有光合效率高的优势,预计2022年C4型水稻样株可基本研究成功。第五代一系法杂交水稻,即通过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预计2050年左右研制成功。

科学发展无止境,水稻高产也没有止境。

为了完成“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心愿,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他认为,全世界有22亿多亩水稻,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稻田都种上了杂交稻,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中国的杂交水稻将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如今,袁隆平仍然忙碌,心头还牵挂着两件事。“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杂交稻。就这个要求,两个梦想。”

让我们祝袁隆平院士9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