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第二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专家道出背后残酷真相(图)

第二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专家道出背后残酷真相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于 2019-03-08 08:44: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5日,《自然》网站的新闻显示,第二例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近3年未检测出艾滋病病毒。

  他被治愈了吗?能不能复制到其他艾滋病人身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不是就能够治愈艾滋病了呢?两会期间,代表呼吁,先不要这样误读。

  符合条件的捐献者仅有亿分之二

  “千万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炒得神乎其神,更不能误导这类病人到医院要求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杨林花说,报道的病人先得了艾滋病,又得了淋巴瘤,在治疗淋巴瘤的时候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这个过程中带进去能阻断病毒进入通道的细胞,使艾滋病病毒消失,比较巧合。所以目前病人仍为“功能性治愈”,病情得到控制。

  这样的巧合要怎样发生呢?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要找到能够配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般兄弟姐妹中最有希望能找到;其次这个捐献者体内的CCR5受体基因需要发生突变,只有该基因突变,艾滋病病毒“登陆”细胞表面的“落脚点”才有可能会消失,进而不被感染。

  

  那么这样的巧合几率有多大呢?“一般情况下,找到正常捐献者的概率是10万分之一,CCR5受体基因突变的频率如果按百分之一,这样计算的话找到的概率应该是千万分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姜尔烈说。

  然而,不同人种在这种基因上的突变频率不同,有资料显示,中国人身上的CCR5基因变异率可能是世界所有人种中最低的,1300人只有3人具有这种变异,照此计算,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捐献者的概率只有亿分之二。

  移植后可能排异,不能保证免疫系统“无痕修复”

  具体到个体身上,这个概率可能更低。杨林花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着很大的个体特殊性,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成功案例,但是仍有需要攻关的课题,而“免疫重建”就是其中之一。

  “免疫重建”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必经的“坎”,为了接纳外来的健康干细胞,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需要彻底摧毁,如果输入细胞能将患者的免疫功能带动起来,则“过关”。

  “艾滋病是一类免疫缺陷型疾病,和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被摧毁后的状态相似。”杨林花说,因此除了基因变异钳制艾滋病病毒之外,这一疗法也符合造血干细胞能够带动患者体内免疫重建的规律。

  但是目前的干细胞移植技术并不能保证机体免疫系统的“无痕修复”。“移植后有可能发生排异反应、也有可能复发。”杨林花说,这些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即便移植成功,也还需长时间验证

  “CCR5基因突变不一定能使艾滋病病毒‘绝迹’。”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王小宁教授表示,艾滋病病毒有其他渠道进入不应该被感染的细胞,甚至不需要病毒受体也能造成感染。

  一度认为,艾滋病病毒只感染有“落脚点”的淋巴细胞中的T4细胞,肠道上皮细胞不应被感染。但是,中国学者最早报道肠道上皮等组织细胞中也有艾滋病病毒的存在。

  在2015年的《细胞研究》杂志的封面论文中,王小宁团队揭示了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路径(In-cell Infection):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钻进上皮细胞,死亡后激活释放病毒,病毒感染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死亡后释放的病毒,又可以直接感染原本不能直接感染的上皮细胞的能力。王小宁说:“辗转多种细胞的过程中,病毒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可以‘逃遁’的隐秘闭环。”

  “新疗法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还可以通过体外干细胞的基因编辑解决干细胞稀缺问题,再回输治疗艾滋病。”王小宁评价,但是目前的临床策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科学需要有批判精神才能不断创新。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7)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吴石将军在台湾就义后......
习近平顶住55%高关税最狂筹码:对美出口1天10亿
男杀女友藏阳台7年!妻同住1年没发现尸体 直到…
马斯克出手 一夜切断2500星链终端 诈骗帝国崩塌
第3次世界大战爆发躲哪里?这8国被点名最安全




24小时讨论排行

“是否愿为保台牺牲生命?”台媒最新民调出炉
“川习会”确定了!白宫公布正式时间、地点
经济学人:为何说中国正在赢得这场贸易战
美硬起来!2大手段反制俄 普京玩弄川普老招恐失效
厨师大赛没结束 作品已被大妈们扑上抢光 参赛者傻眼
白宫东翼已被整体拆除 美媒曝最新图片
ICE扫荡纽约唐人街:拘4美国公民 民主党议员怒斥
多地发生动物遭热成像无人机投箭射杀事件,记者调查
WSJ:特朗普赦免了被定罪的币安创始人赵长鹏
杨振宁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现场排起数十米长队
仅两个月新增一万亿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
一则广告惹出祸?特朗普:美加终止谈判
NBA惊天赌球案!FBI逮35人 多名NBA球星涉案
以色列议会初步通过吞并约旦河西岸法案,万斯怒了
两中国留学生利用退票漏洞诈骗判囚 4年狂骗14万…
马克龙急得跳脚:真没招,欧盟就对中国启动“核选项”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第二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专家道出背后残酷真相

科技日报 2019-03-08 08:44:5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5日,《自然》网站的新闻显示,第二例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近3年未检测出艾滋病病毒。

  他被治愈了吗?能不能复制到其他艾滋病人身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不是就能够治愈艾滋病了呢?两会期间,代表呼吁,先不要这样误读。

  符合条件的捐献者仅有亿分之二

  “千万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炒得神乎其神,更不能误导这类病人到医院要求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杨林花说,报道的病人先得了艾滋病,又得了淋巴瘤,在治疗淋巴瘤的时候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这个过程中带进去能阻断病毒进入通道的细胞,使艾滋病病毒消失,比较巧合。所以目前病人仍为“功能性治愈”,病情得到控制。

  这样的巧合要怎样发生呢?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要找到能够配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般兄弟姐妹中最有希望能找到;其次这个捐献者体内的CCR5受体基因需要发生突变,只有该基因突变,艾滋病病毒“登陆”细胞表面的“落脚点”才有可能会消失,进而不被感染。

  

  那么这样的巧合几率有多大呢?“一般情况下,找到正常捐献者的概率是10万分之一,CCR5受体基因突变的频率如果按百分之一,这样计算的话找到的概率应该是千万分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姜尔烈说。

  然而,不同人种在这种基因上的突变频率不同,有资料显示,中国人身上的CCR5基因变异率可能是世界所有人种中最低的,1300人只有3人具有这种变异,照此计算,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捐献者的概率只有亿分之二。

  移植后可能排异,不能保证免疫系统“无痕修复”

  具体到个体身上,这个概率可能更低。杨林花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着很大的个体特殊性,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成功案例,但是仍有需要攻关的课题,而“免疫重建”就是其中之一。

  “免疫重建”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必经的“坎”,为了接纳外来的健康干细胞,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需要彻底摧毁,如果输入细胞能将患者的免疫功能带动起来,则“过关”。

  “艾滋病是一类免疫缺陷型疾病,和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被摧毁后的状态相似。”杨林花说,因此除了基因变异钳制艾滋病病毒之外,这一疗法也符合造血干细胞能够带动患者体内免疫重建的规律。

  但是目前的干细胞移植技术并不能保证机体免疫系统的“无痕修复”。“移植后有可能发生排异反应、也有可能复发。”杨林花说,这些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即便移植成功,也还需长时间验证

  “CCR5基因突变不一定能使艾滋病病毒‘绝迹’。”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王小宁教授表示,艾滋病病毒有其他渠道进入不应该被感染的细胞,甚至不需要病毒受体也能造成感染。

  一度认为,艾滋病病毒只感染有“落脚点”的淋巴细胞中的T4细胞,肠道上皮细胞不应被感染。但是,中国学者最早报道肠道上皮等组织细胞中也有艾滋病病毒的存在。

  在2015年的《细胞研究》杂志的封面论文中,王小宁团队揭示了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路径(In-cell Infection):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钻进上皮细胞,死亡后激活释放病毒,病毒感染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死亡后释放的病毒,又可以直接感染原本不能直接感染的上皮细胞的能力。王小宁说:“辗转多种细胞的过程中,病毒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可以‘逃遁’的隐秘闭环。”

  “新疗法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还可以通过体外干细胞的基因编辑解决干细胞稀缺问题,再回输治疗艾滋病。”王小宁评价,但是目前的临床策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科学需要有批判精神才能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