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据中直育英同学会官网报道,刘少奇的三子刘丁(刘允真)因患肺心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304医院)病逝,享年72岁。
亲属们遵从刘丁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形式悼念活动,于1月3日8点30分在304医院告别室举行简单告别仪式,9点起灵送往八宝山殡仪馆火化。
告别仪式现场图据中直育英同学会官网
综合人民网、《老人报》报道显示,刘丁1946年7月生于延安,又名刘允真。1949年,他随父亲进入北京。刘丁从小被父亲叮嘱:“你们不能以高级干部子女的身份自居,不能搞特殊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先想自己做得对不对。”
1962年刘丁从北京101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郊区的良乡农业技术学校;1966年下放到北京郊外的八达岭延庆山区教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回到北京,在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改革开放后,他曾到广西等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1996年,刘丁回到湖南,担任长沙市商业银行北区支行副行长,直到2006年退休。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与何葆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与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三子刘丁;与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王晴)、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五女刘潇潇。
据《长沙晚报》2014年报道,1962年夏天,刘丁当时初中毕业考高中,报考了北京市某重点高中,但最后还差两分。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准备给北京市招生部门打招呼,要求优先录取刘丁。
刘少奇知道后,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对家人说:“丁丁能不能上高中,应该由学校根据他的成绩决定。”“我是国家主席,是为国家、为人民办公事的,没有权力为自己的孩子办私事,更不应该为了孩子的升学问题徇私舞弊。”
2006年11月,刘丁做客人民网先锋论坛时,回忆了与父亲刘少奇的这件往事。
“我父亲从来就不惩罚我们,他都是给我们讲道理。”他回忆:在60年代初,在1962年,那时我们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刚刚过,父亲有问过我意见,就是为了我升高中的事,我们开了两次家庭会议,大家都发表意见。当时我父亲提出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教育制度像现在小学、中学、大学一样,正规、正常的上学的路线。还有一种叫“半工半读”,就是一半工作一半学习,当年我父亲在天津上留法预科时就是这样上的,是自己供养自己上学,他提倡这两种教育制度。
“于是我们家九个子女就出了我这么一个学农的,我上的是农业中专,初中毕业以后我直接上农学中专,当时我16岁,我是学农出身,上的是北京农业技术学校。也是走了一条实践的道路。我们学校大约54%是下地劳动,46%是在教室上课,干活和学习实践相结合。”他说。
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一书。刘丁出席了当年8月举行的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
1月4日报道,中直育英同学会官网消息,开国元勋刘少奇同志的三子刘丁因患肺心病医治无效,于1月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304医院)病逝,享年72岁。来源:东方网、中直育英同学会
亲属们遵从刘丁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形式悼念活动,于1月3日8:30分在304医院告别室举行简单告别仪式,9点起灵送往八宝山殡仪馆火化。
刘丁,又名刘允真,1946年7月生于延安,原籍湖南宁乡。公开资料显示,刘丁1949年随父亲进入北京,1962年从北京101中学毕业后,同年考入北京郊区的良乡农业技术学校,1966年下放到北京郊外的八达岭延庆山区教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回到北京,在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改革开放后,曾到广西等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1996年回到湖南长沙,担任长沙市商业银行北区支行副行长,直到退休。
刘丁是开国元勋刘少奇和王前的儿子,是刘少奇的第三个儿子。刘丁的母亲王前是安徽无为人,1923年出生。王前是刘少奇的第四任妻子,与刘少奇于1942年春结婚。图为告别仪式现场。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何葆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1967年去世)、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1977年去世);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三子刘允真(刘丁);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2009年去世)、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五女刘潇潇。图为告别仪式现场。
图为告别仪式现场。
图为告别仪式现场。
图为告别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