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2018出生人口预计降幅惊人 中国会出现人口坍塌吗?(图)

2018出生人口预计降幅惊人 中国会出现人口坍塌吗?

文章来源: 观察者 于 2018-12-29 07:14: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18年即将过去。虽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尚未公布今年全国累计出生人口数据,但根据各地已公布的数据推算,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与上年相比,降幅惊人。下面是部分地区已公布的累计出生人口数据:

江苏省:今年上半年出生38.3万个婴儿,同比减少5.6万人,减幅为12.8%;

浙江省金华市:今年1-5月,全市出生21879人,同比减少4779人,减幅为17.93%;

福建省南平市:今年上半年出生14834人,同比下降17.23%;



山东省德州市:今年上半年出生35564人,同比下降21.9%;

山东省烟台市:今年上半年出生26902人,同比下降16.2%;

山东省潍坊市: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64428人,同比下降21%;

山东省青岛市:今年1-11月份,全市户籍出生81112人,同比减少21737人,减幅为21.1%;

山东省聊城市:今年1—11月份全市出生64753人,同比减少23179人,减幅为26.36%。



可以看出,上述地区的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12%到27%。相对于2017年的1723万的数据,这种降幅意味着出生人口分别减少207万和465万,分别对应于1516万和1258万的全年出生人口。

不过,将上述地区非全年的降幅推演为全国的全年降幅依然需要谨慎。特别是,上述地区很多是山东省的地级市。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山东被称为“最爱生二孩的省份”,而在此之前山东可能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严厉的省份。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全面二孩政策在山东导致的生育堆积反弹力度也更大,因而堆积释放后的降幅也可能更大。

但即便降幅没有上述公布地区那么严重,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已成定局。这种下降幅度与之前的官方预测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下表是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针对2017-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的预测。该表格来自于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主编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实际出生的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2023万少了整整300万。而对2018年的误判要更为严重。 即便2018年出生人口能达到相对乐观的1500万,那也比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要少582万,比卫计委认为不放开二孩的预计出生人口还要少225万。

近年来,我们一直警示中国出生人口面临雪崩。在全面二孩政策宣布之初,我们于2015年12月18日在财新网发表的《十三五规划需要何种人口政策》一文中就提到,“随着全面二孩堆积势能的释放,中国出生人口在2018年之后将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 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出生人口在2017年达到高峰,在2018年之后开始雪崩。但现实却比我们预料的更加严峻:2016年就达到高峰了,而雪崩在2018年就开始了。

不过,由于最大跌幅往往出现在高峰过后,而堆积生育意愿的释放高峰这一两年已经过去,2019年出生人口的降幅有望趋缓。但由于堆积生育意愿在未来几年会基本释放完毕,再加上育龄高峰期女性在十年内将减少30%以上,而生育意愿更可能继续走低,出生人口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快速萎缩。尽管在这轮雪崩之后,出生人口的下降速度可能会平缓十来年,但除非大力鼓励生育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接近更替水平附近,出生人口的长期快速萎缩将一直持续下去,其后果是中国人口将极度老化,而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也将轰然坍塌。

即使未来生育率能维持到现在看来过于乐观的1.4的水平,出生人口,乃至总人口将以每代人,也即每27年时间萎缩1/3的速度减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划生育部门似乎一直把1.8当作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生育率,但在我们看来,要维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将生育率最终提升到2.1以上的更替水平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尽管经济放缓、贸易摩擦、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短期内更引人注目,但长期来看人口坍塌却是远比所有这些问题加起来都更严重的危机。过去40年来,虽然经历各种挫折和不时出现的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社会始终能快速发展,这背后的基础驱动力,正是被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相对年轻,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人口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然而,如果无法大幅提升生育率,那么长期来看,人口坍塌将会对经济社会的产生巨大的下行惯性,导致整个国力乃至中华文明的全面衰退。要应对这一空前危机,全面放开生育并通过减轻养育家庭负担来大力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生育意愿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育成本太高。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父母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机构普遍稀缺。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

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鼓励生育是常态。对生育家庭的经济奖励,往往是累进制,特别是奖励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金额可让新生儿父母维持体面的生活,产假和育儿假甚至长达一年半,而雇主也被要求对育儿母亲甚至父亲提供再就业保障和育儿便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注重规划托儿和育儿的设施和服务,确保义务教育,为家庭解除养育的后顾之忧。在这些措施下,西欧国家和俄罗斯的生育率近年都略有回升,但迄今还没有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的先例。相比而言,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全球垫底,甚至只生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可以预料,要大幅提升生育率避免人口坍塌,将是中华民族未来最大的挑战。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习近平“巨字小抄”被拍到 川习会低头念稿 上面写着....
中纪委国家监委发布:这些公务员不得批准辞去公职
谷歌前CEO:当年李鸿章访美被震 如今外国人来华受惊
1.8米的习近平与1.9米的川普一般高?外界议论纷纷
又一位!顶级芯片和机器人专家从瑞典回到中国




24小时讨论排行

卡戴珊公开质疑美国登月造假,NASA局长急了
“郑智化事件”:残障人士应“受助感恩”还是平等参与?
厅官的奢靡人生:3480万现金给女友买别墅银行拒存
大裤裆沟、擦屁股岭…为什么东北地名这么直白?
梅根终究没有抵挡诱惑,“独立女性”形象破碎成为笑话
5岁女童被砸身亡,为何找不出责任方?
消息人士:无视美方施压,印度恢复采购俄石油
美国或打击委内瑞拉境内军事目标,逼马杜罗下台
邓亚萍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开讲:“我不是催大家卷”
喝酒聊芯片大单?黄仁勋约三星、现代会长吃炸鸡
刷到一个又一个假视频后,我不敢相信互联网了
最懂松弛的北京中产,在内蒙玩得太“土”了
“刑讯逼供”:一名北大女研究生的16天小黑屋噩梦
杨振宁:三四十年之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罗曼史
钱志敏在英国认罪 6.1万枚比特币市价已达493亿元
金价太贵 韩国送特朗普的金冠是镀金的 纯手工制作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2018出生人口预计降幅惊人 中国会出现人口坍塌吗?

观察者 2018-12-29 07:14:52

2018年即将过去。虽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尚未公布今年全国累计出生人口数据,但根据各地已公布的数据推算,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与上年相比,降幅惊人。下面是部分地区已公布的累计出生人口数据:

江苏省:今年上半年出生38.3万个婴儿,同比减少5.6万人,减幅为12.8%;

浙江省金华市:今年1-5月,全市出生21879人,同比减少4779人,减幅为17.93%;

福建省南平市:今年上半年出生14834人,同比下降17.23%;



山东省德州市:今年上半年出生35564人,同比下降21.9%;

山东省烟台市:今年上半年出生26902人,同比下降16.2%;

山东省潍坊市: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64428人,同比下降21%;

山东省青岛市:今年1-11月份,全市户籍出生81112人,同比减少21737人,减幅为21.1%;

山东省聊城市:今年1—11月份全市出生64753人,同比减少23179人,减幅为26.36%。



可以看出,上述地区的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12%到27%。相对于2017年的1723万的数据,这种降幅意味着出生人口分别减少207万和465万,分别对应于1516万和1258万的全年出生人口。

不过,将上述地区非全年的降幅推演为全国的全年降幅依然需要谨慎。特别是,上述地区很多是山东省的地级市。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山东被称为“最爱生二孩的省份”,而在此之前山东可能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严厉的省份。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全面二孩政策在山东导致的生育堆积反弹力度也更大,因而堆积释放后的降幅也可能更大。

但即便降幅没有上述公布地区那么严重,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已成定局。这种下降幅度与之前的官方预测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下表是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针对2017-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的预测。该表格来自于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主编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实际出生的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2023万少了整整300万。而对2018年的误判要更为严重。 即便2018年出生人口能达到相对乐观的1500万,那也比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要少582万,比卫计委认为不放开二孩的预计出生人口还要少225万。

近年来,我们一直警示中国出生人口面临雪崩。在全面二孩政策宣布之初,我们于2015年12月18日在财新网发表的《十三五规划需要何种人口政策》一文中就提到,“随着全面二孩堆积势能的释放,中国出生人口在2018年之后将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 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出生人口在2017年达到高峰,在2018年之后开始雪崩。但现实却比我们预料的更加严峻:2016年就达到高峰了,而雪崩在2018年就开始了。

不过,由于最大跌幅往往出现在高峰过后,而堆积生育意愿的释放高峰这一两年已经过去,2019年出生人口的降幅有望趋缓。但由于堆积生育意愿在未来几年会基本释放完毕,再加上育龄高峰期女性在十年内将减少30%以上,而生育意愿更可能继续走低,出生人口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快速萎缩。尽管在这轮雪崩之后,出生人口的下降速度可能会平缓十来年,但除非大力鼓励生育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接近更替水平附近,出生人口的长期快速萎缩将一直持续下去,其后果是中国人口将极度老化,而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也将轰然坍塌。

即使未来生育率能维持到现在看来过于乐观的1.4的水平,出生人口,乃至总人口将以每代人,也即每27年时间萎缩1/3的速度减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划生育部门似乎一直把1.8当作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生育率,但在我们看来,要维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将生育率最终提升到2.1以上的更替水平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尽管经济放缓、贸易摩擦、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短期内更引人注目,但长期来看人口坍塌却是远比所有这些问题加起来都更严重的危机。过去40年来,虽然经历各种挫折和不时出现的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社会始终能快速发展,这背后的基础驱动力,正是被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相对年轻,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人口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然而,如果无法大幅提升生育率,那么长期来看,人口坍塌将会对经济社会的产生巨大的下行惯性,导致整个国力乃至中华文明的全面衰退。要应对这一空前危机,全面放开生育并通过减轻养育家庭负担来大力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生育意愿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育成本太高。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父母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机构普遍稀缺。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

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鼓励生育是常态。对生育家庭的经济奖励,往往是累进制,特别是奖励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金额可让新生儿父母维持体面的生活,产假和育儿假甚至长达一年半,而雇主也被要求对育儿母亲甚至父亲提供再就业保障和育儿便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注重规划托儿和育儿的设施和服务,确保义务教育,为家庭解除养育的后顾之忧。在这些措施下,西欧国家和俄罗斯的生育率近年都略有回升,但迄今还没有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的先例。相比而言,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全球垫底,甚至只生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可以预料,要大幅提升生育率避免人口坍塌,将是中华民族未来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