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发文谈维稳影射六四 崔永元评价引热议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崔永元因举报范冰冰案备受关注(图源:VCG)

中国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自从举报范冰冰偷税事件后,他的一举一动广受关注。

北京时间11月14日,崔永元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账号“小崔读书汇”中评价了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发布的一篇关于就中国多元社会治理的看法。

对于胡锡进发布的长篇文章,崔永元用“自己能把这论点重复一遍不咬舌头,就是好样的”这样的一句话来评价,引起网友热议。

在中国社交平台上,胡锡进的身影一直都在。

而他的成名因其主编的《环球时报》时期的宣扬民族主义以及紧随中共官方态度而闻名。

胡锡进认为中国媒体应主动回应西方媒体的误读,主张中国媒体应主动掌握报道主动权;但他否认《环球时报》是保守左派“愤青大本营”一说,自认为《环球时报》“代表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真正的心声”;他的这个定位,亦引发不少中国读者的嘲讽,直接尖锐地指出胡锡进和其主导的《环球时报》是“接飞盘的小丑”。

这次胡锡进发布文章谈对中国维稳的看法,也提及“六四事件”,虽未言明,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己的看法。

胡锡进11月13日发布在微博上的文章如下。

改革开放离不开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把握推动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或者说社会稳定的关系。

窃以为,光要稳定,牺牲发展,这肯定不行,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条死路。然而只顾发展,忽视社会稳定的底线,导致国家政治上的失控,国家就会完蛋得更快。苏联、南斯拉夫的解体真是血淋淋的例子,我跟踪、亲历了它们,绝不能让那样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中国过去40年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总的来说把握得不错,那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实现稳定,这样的逻辑是对的。

但是我们也有困惑,对于批评、乃至一些反对性力量,该怎么对待呢?是包容,还是限制,或者包容、限制到什么程度呢?

个人认为,这是个高度实践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社会上会自然存在不同意见和反对性力量,所有社会都有,没有是假的。那么我们要清楚,第一,不能试图改变社会的天性,让全社会在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这是做不到的。

第二,要防止反对力量因治理方式有问题而不断壮大,直到与宪法规定的共产党领导形成抵触。

我觉得中国已经有这方面丰富的正反经验了。八十年代末的事情,还有法LG的事情,都是教训。而且这些教训不仅是领导层的,也是深入到民间思想中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把握平衡在中国有了更多可能性。

当前要注意一点,就是要让自信充分释放,不要夸大不同意见甚至存在比较边缘的政治异见的危险,防止社会越稳定越好的认识过了头,导致一些地方工作的畏首畏尾。

社会不是越稳定越好,而是要在发展中实现动态的稳定才是好的。有批评,有反对意见,都不可怕,只要它们不破坏社会治理体系的运行,就可视为正常生态的一部分。应防止把建设性批评当成对抗性批评,把激烈批评当成对国家的颠覆行动。当然,颠覆者确实有,但要防止对他们的认定扩大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中国都能处理,法LG那样的聚集,也能处理。试想,有几个人搞出点事,国家现在是不是更有力量对付了呢?

要争取大多数的人心,要发展,让多元化的正面意义充分发挥,搞好国家的主流。主流强大了,负面的东西虽然存在,就掀不起大浪。

多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别怕多元,别抑制多元本身,而是要引导多元,释放它建设性,抑制它的非建设性。大家都不要对“出事”太过敏感,政府和社会的承受力都强一些,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内生出更多动力,改革开放将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