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与亲生父母相认 美籍华裔“断桥女孩”回到中国(图)

与亲生父母相认 美籍华裔“断桥女孩”回到中国

文章来源: 文汇网 于 2018-10-25 12:05: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年前,华裔女孩Kati Pohler在杭州断桥与亲生父母重聚的场面,在BBC纪录片和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感动了千万人。一年后,Kati Pohler选择来到中国,目前她在淮安的一所学校教书,她希望有更多时间了解自己血缘上的亲人。

去年8月26日下午四点,还是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生的Kati Pohler走上杭州断桥时,她的亲生母亲钱粉香早已经哭得无法自抑,她拉着女儿的手,反复说着“我终于见到你了,妈妈很抱歉。”

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七夕佳节是中国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一天的重逢,距离他们分离已经过去22年。去年12月,BBC拍摄的纪录片播出,全球几百万名观众收看了他们的故事,感叹他们的重逢是一个奇迹。

据《南华早报》报道,自1999年有正式纪录以来,仅美国就有超过8万名从中国收养的儿童。根据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专家Iris Chin Ponte的研究,其中只有40%至50%的孩子会选择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根据和国际收养机构合作多年的经验,他表示,大多数耗时极长、耗资不菲的搜索都毫无结果,只会令人绝望。

很多人看到Kati的故事后,都找她寻求建议和帮助,Kati每天平均在Facebook上收到三个这样的问询,通常都来自从中国被收养到西方国家的孩子。她尽可能地回复,但因为她也不是自己找到了亲生父母,所以能提供的经验也不多。

1996年,美国的Pohler夫妇从苏州的一家孤儿院带回了Kati,Kati出生三天,亲生父亲徐礼达就被逼无奈,将她遗弃在菜场。当时徐礼达留了一张字条,写道:

“小女静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出生于苏州,因家境贫寒和世事所迫,万般无奈弃小女于街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胜感谢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缘,于十年、二十年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杭州西湖断桥之上。

狠心父母跪拜,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晨。”

Kati从未觉得自己和社区中一起长大的其他白人小孩有什么不同,所以也没有特别渴望了解自己的来历。“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她曾反复表示,“当然,每个人都知道我是被收养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问过这件事。”

她和美国父亲、哥哥读的是同一所大学,在那里努力打工学习。Pohler夫妇当时已经知道了她亲生父母的信息,但怕打扰她的生活,并没有主动提起。他们只告诉钱粉香和徐礼达,他们的女儿很安全,健康,也过得快乐。他们不会主动告诉Kati她的身世,除非她自己问起。

教育专家Ponte表示,很多孩子即便找到了亲生父母,也不会多和他们亲近。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希望寻求自己出生的“真相”,比如真实的生日、遗传信息、中文名字等等,但不会希冀情感上的联络。

而Kati的幸运之处在于,她和亲生父母在重逢后就没有断了联系,每天都会通过翻译软件进行联络。而从美国大学毕业后,Kati选择来到中国。今年9月,她抵达了淮安,决定在淮安国际学校当老师,教学生英文。她的亲生父母开了五小时的车从杭州赶来见她第二面,但当时Kati感冒卧床,无法和他们多交流。9月22日,Kati又坐了八小时的公交,赶去杭州与他们共度中秋节。

有外媒跟踪报道了他们的故事:48岁的钱粉香烧了一大桌子菜。语言不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问题。Kati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美国女孩,她喜欢旅行,毕业前在学校举行过中提琴音乐会,还有一个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男朋友。而她的中国父母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没有出过国门,甚至春节的时候也经常不休息。

他们所经历中国社会的发展巨变,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从穷得担心养不活女儿,到生活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杭州城郊,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中秋家宴的桌上盘子很快叠了起来,最后上的是大闸蟹和月饼。对不会用筷子的Kati来说,吃大闸蟹更具挑战性,母亲钱粉香看到她用筷子的艰难,夹了一些菜喂她。整个晚上都有亲戚打来视频电话,想见见这个孩子。

据此前媒体报道,2004年七月初七,Kati10岁的时候,钱粉香和徐礼达曾满怀希望地在西湖断桥边等了一整天,但终究没等到孩子。也许是造化弄人,2005年的七月初七,夫妻两又遗憾地和亲生女儿擦肩而过。此后每年七夕,他们都会等在断桥边,但心里也明白再见静芝的机会很渺茫。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才最终见上了面。

Kati的亲生姐姐,是这个家庭里唯一会说英语的人。外表上看,Kati和姐姐长得很像,气质惊人地相似,说话都语气温和、彬彬有礼。但Kati喜欢户外运动肤色更深,而姐姐的皮肤更加苍白细腻,因为父母打工非常艰难,姐姐被小心呵护起来,很少晒太阳。Kati来自一个鼓励年轻人更早独立的世界,她毕业后还在一个夏令营打工了一段时间。

中秋节的团圆饭后,谈话开始变得严肃。深吸一口气后,徐礼达问Kati恨不恨他们遗弃了她,长大的时候没有亲生父母陪伴是不是很难过。Kati反复告诉他们自己的童年非常愉快,没有任何“恨”的可能,但这对夫妇仍然纠结在这个问题——纠缠了他们22年的内疚,没有办法轻易放下。

文化差异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徐礼达说,外国女孩和中国女孩的想法不一样。一个被抛弃的中国女孩,可能永远不会原谅她的亲生父母。

这对夫妇非常感激Pohler夫妇让他们的女儿来到中国,钱粉香说,“他们一定很难过,让女儿离家这么远去如此遥远的地方。”

教育专家Ponte表示,养父母可能比亲生父母更加敏感,担心他们有没有给孩子做足够多,担心孩子在没有血缘的情况下,是否能产生同样的亲情。最初Kati发现Pohler夫妇隐瞒了她亲生父母的信息时,Kati很不高兴,但她最终原谅了他们。

“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但我觉得他们已经更加理解我的感受,而不仅从他们的角度直接处理问题,他们从视频电话里已经和杭州的家人见过面了,还想亲自来拜访一下。”Kati未来希望能够在美国或欧洲继续深造,淮安的国际学校向她提供了一份工作,让她决定gap一年,更多了解自己和家人。

Kati喊亲生姐姐“姐姐”,但不会把亲生父母喊作父亲母亲,因为她家里已经有父母了。她还不知道如何称呼亲生父母比较妥当。

钱粉香问她准备在找工作呆多久,Kati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Kati发现,所有的父母都是相似的,他们不想和孩子说再见。钱粉香告诉她,走得这么远,你的父母也会担心的。

Kati说,我不喜欢别人担心我。徐礼达回答她,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纽约时报:特朗普如何毁掉美国80年的伟大遗产
东北首座万亿城市,只差“临门一脚”?
阿拉斯加冰川湖「随时溃决」!首府宣布灾难状态
美前总统拜登女儿艾希莉传"提出离婚",结束13年婚姻
美罢免劳工统计局长后,首个重要数据再遭质疑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华尔街日报:美中AI大战 战场转到开源AI模型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白宫:特朗普“决心”结束乌克兰战争
曝光:美国在AI芯片暗装追踪器 追查非法转运中国
12万日本女人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 她们最后去哪了?
拜登女儿官宣结束13年无娃婚姻 分手词被指尖刻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拜登女儿提出离婚 结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长15岁
史上首见!白宫将办"UFC格斗夜",川普邀2万人庆建国250年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与亲生父母相认 美籍华裔“断桥女孩”回到中国

文汇网 2018-10-25 12:05:43


一年前,华裔女孩Kati Pohler在杭州断桥与亲生父母重聚的场面,在BBC纪录片和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感动了千万人。一年后,Kati Pohler选择来到中国,目前她在淮安的一所学校教书,她希望有更多时间了解自己血缘上的亲人。

去年8月26日下午四点,还是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生的Kati Pohler走上杭州断桥时,她的亲生母亲钱粉香早已经哭得无法自抑,她拉着女儿的手,反复说着“我终于见到你了,妈妈很抱歉。”

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七夕佳节是中国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一天的重逢,距离他们分离已经过去22年。去年12月,BBC拍摄的纪录片播出,全球几百万名观众收看了他们的故事,感叹他们的重逢是一个奇迹。

据《南华早报》报道,自1999年有正式纪录以来,仅美国就有超过8万名从中国收养的儿童。根据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专家Iris Chin Ponte的研究,其中只有40%至50%的孩子会选择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根据和国际收养机构合作多年的经验,他表示,大多数耗时极长、耗资不菲的搜索都毫无结果,只会令人绝望。

很多人看到Kati的故事后,都找她寻求建议和帮助,Kati每天平均在Facebook上收到三个这样的问询,通常都来自从中国被收养到西方国家的孩子。她尽可能地回复,但因为她也不是自己找到了亲生父母,所以能提供的经验也不多。

1996年,美国的Pohler夫妇从苏州的一家孤儿院带回了Kati,Kati出生三天,亲生父亲徐礼达就被逼无奈,将她遗弃在菜场。当时徐礼达留了一张字条,写道:

“小女静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出生于苏州,因家境贫寒和世事所迫,万般无奈弃小女于街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胜感谢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缘,于十年、二十年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杭州西湖断桥之上。

狠心父母跪拜,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晨。”

Kati从未觉得自己和社区中一起长大的其他白人小孩有什么不同,所以也没有特别渴望了解自己的来历。“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她曾反复表示,“当然,每个人都知道我是被收养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问过这件事。”

她和美国父亲、哥哥读的是同一所大学,在那里努力打工学习。Pohler夫妇当时已经知道了她亲生父母的信息,但怕打扰她的生活,并没有主动提起。他们只告诉钱粉香和徐礼达,他们的女儿很安全,健康,也过得快乐。他们不会主动告诉Kati她的身世,除非她自己问起。

教育专家Ponte表示,很多孩子即便找到了亲生父母,也不会多和他们亲近。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希望寻求自己出生的“真相”,比如真实的生日、遗传信息、中文名字等等,但不会希冀情感上的联络。

而Kati的幸运之处在于,她和亲生父母在重逢后就没有断了联系,每天都会通过翻译软件进行联络。而从美国大学毕业后,Kati选择来到中国。今年9月,她抵达了淮安,决定在淮安国际学校当老师,教学生英文。她的亲生父母开了五小时的车从杭州赶来见她第二面,但当时Kati感冒卧床,无法和他们多交流。9月22日,Kati又坐了八小时的公交,赶去杭州与他们共度中秋节。

有外媒跟踪报道了他们的故事:48岁的钱粉香烧了一大桌子菜。语言不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问题。Kati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美国女孩,她喜欢旅行,毕业前在学校举行过中提琴音乐会,还有一个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男朋友。而她的中国父母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没有出过国门,甚至春节的时候也经常不休息。

他们所经历中国社会的发展巨变,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从穷得担心养不活女儿,到生活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杭州城郊,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中秋家宴的桌上盘子很快叠了起来,最后上的是大闸蟹和月饼。对不会用筷子的Kati来说,吃大闸蟹更具挑战性,母亲钱粉香看到她用筷子的艰难,夹了一些菜喂她。整个晚上都有亲戚打来视频电话,想见见这个孩子。

据此前媒体报道,2004年七月初七,Kati10岁的时候,钱粉香和徐礼达曾满怀希望地在西湖断桥边等了一整天,但终究没等到孩子。也许是造化弄人,2005年的七月初七,夫妻两又遗憾地和亲生女儿擦肩而过。此后每年七夕,他们都会等在断桥边,但心里也明白再见静芝的机会很渺茫。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才最终见上了面。

Kati的亲生姐姐,是这个家庭里唯一会说英语的人。外表上看,Kati和姐姐长得很像,气质惊人地相似,说话都语气温和、彬彬有礼。但Kati喜欢户外运动肤色更深,而姐姐的皮肤更加苍白细腻,因为父母打工非常艰难,姐姐被小心呵护起来,很少晒太阳。Kati来自一个鼓励年轻人更早独立的世界,她毕业后还在一个夏令营打工了一段时间。

中秋节的团圆饭后,谈话开始变得严肃。深吸一口气后,徐礼达问Kati恨不恨他们遗弃了她,长大的时候没有亲生父母陪伴是不是很难过。Kati反复告诉他们自己的童年非常愉快,没有任何“恨”的可能,但这对夫妇仍然纠结在这个问题——纠缠了他们22年的内疚,没有办法轻易放下。

文化差异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徐礼达说,外国女孩和中国女孩的想法不一样。一个被抛弃的中国女孩,可能永远不会原谅她的亲生父母。

这对夫妇非常感激Pohler夫妇让他们的女儿来到中国,钱粉香说,“他们一定很难过,让女儿离家这么远去如此遥远的地方。”

教育专家Ponte表示,养父母可能比亲生父母更加敏感,担心他们有没有给孩子做足够多,担心孩子在没有血缘的情况下,是否能产生同样的亲情。最初Kati发现Pohler夫妇隐瞒了她亲生父母的信息时,Kati很不高兴,但她最终原谅了他们。

“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但我觉得他们已经更加理解我的感受,而不仅从他们的角度直接处理问题,他们从视频电话里已经和杭州的家人见过面了,还想亲自来拜访一下。”Kati未来希望能够在美国或欧洲继续深造,淮安的国际学校向她提供了一份工作,让她决定gap一年,更多了解自己和家人。

Kati喊亲生姐姐“姐姐”,但不会把亲生父母喊作父亲母亲,因为她家里已经有父母了。她还不知道如何称呼亲生父母比较妥当。

钱粉香问她准备在找工作呆多久,Kati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Kati发现,所有的父母都是相似的,他们不想和孩子说再见。钱粉香告诉她,走得这么远,你的父母也会担心的。

Kati说,我不喜欢别人担心我。徐礼达回答她,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