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齐发声 "私营经济离场论"过度恐慌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在中国,自媒体文章引起舆论轰动的事情十分常见,学术界“百家争鸣”也是常事,但最近,一篇自称资深金融人士的吴小平在自媒体平台上发了一片名为《吴小平: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的文章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甚至多家中共党媒一齐发声,口径一致地批评作者“荒谬”,为何中共党媒会如此敏感?


汪洋出席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图源:VCG)

1

一石激起千层浪 “私营经济离场论”遭口诛笔伐

这篇火到被全网删除的文章称,“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司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吴小平在文中提出,他的这个结论源于对世界局势的分析,他认为,“国与国的竞争态势开始倒退向百年前的重商主义,美国等一批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的对中国进行围堵”,对此,他给出的对策是:“面对当今国运之争,当前强国之战,国家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必须统筹发展,必须令行禁止。”

这篇言论一经发出便激起了全民大讨论,网友观点主要分为三类:一类认为“学术界的观点是政策的先导,改文章或许是在中共的授意下发出的”;一类认为“这种观点反映了一些私营企业的恐慌,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会付诸东流”;还有一类表示“不可思议,认为该言论甚为荒谬,不足称道。”

原本是一场网友和网友之间的自由讨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的论调竟然引起了中国各大官方媒体的注意。

先是《新京报》发表《“私营经济应离场论”是“不懂历史不懂经济不懂全球化”的谵妄之语》一文,称 “文章哗众取宠,是不懂中国历史,不懂国情,不懂全球化之奇谈怪论。”

随后,《经济日报》发表《高度警惕“私营经济离场”这种奇葩论调》,认为“这无疑是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危险想法。”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证券日报》和中国青年网等官方媒体纷纷转载《经济日报》的这篇评论,集体发声批驳该言论逻辑荒谬、奇葩论调、值得警惕。

随后,《人民日报》在北京时间9月14日发表时评《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将“私营经济离场论”定调为流言:“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家群体更应该不为流言所动,相信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

2

官媒齐发声 是过度紧张还是舆论纠偏

按常理来看,一篇自媒体账号的言论并不会引起太大波澜,但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各大官媒的“高度重视”,侧面说明了这个论调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代表着一部分人的隐忧。

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私营经济正在发展壮大,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手中握有现金技术和巨额资本,其社会影响力甚广,中国素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做得好的民营企业也许会被“收割”为国有,这种现象一旦发生,非公有制经济就会遭遇毁灭式打击。

这种论调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的内外环境在近年来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贸易战、汇率波动、A股低迷、税改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受限,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国家资本的庇护,不确定性加大。另一方面,中国的各项政策频繁变动,未来不确定性加大,政府的公信力正遭受质疑。

而中国的官方媒体在舆论中享有较高权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政府的官方态度,对舆论声音做出回应,也是官方媒体的必要任务。大量官媒之所以如此敏感,就是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场上的质疑,消除私营企业心中的顾虑。 中国官媒的根本任务在于宣传,在释疑解惑的同时,有必要适时宣传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面对困难,不是让民营经济“逐渐离场”,而是要通过改革逐步解决问题,让民营经济在“挑战—应战”中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