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陆媒:别把北大当成“上流社会”的培养皿(图)

陆媒:别把北大当成“上流社会”的培养皿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18-09-05 13:48: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8月30日,北京大学新生与家长们冒雨到学校报到。图片来源:新京报


“考上北大,然后呢”,这是中青报冰点周刊最近做的一个报道。报道从“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谈起,关注底层学生进入北大之后的经历。

这个切入角度很有一种鲁迅讲“娜拉出走之后”的问题意识。当然,两者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实际上北大学子比娜拉幸运多了。

这篇报道揭示了一个真相:再好的大学都许诺不了一个美好的前程。考入北大,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有些人看来,这个真相有点难以接受。比如报道里提到:一位同学的高中老师欣赏他,会拍着他的肩膀说,“要考上北大啊。考上北大,你半只脚就进入了上流社会。”那时他很感动。直到站在燕园里,他却茫然,“究竟什么是上流社会?”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在工地上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崔庆涛前来报到。图片来源:新京报


但这个真相其实一点都不残酷,它很正常,也很公平。我们早已不是一考定终身的社会,这是进步的体现。

高考不是科举,像范进那样,一次考试成功就成了人上人。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说是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会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科士子做女婿。这才是“半只脚踏入上流社会”,这是你想要的金榜题名吗?

至少有一半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半人是女生。男生也不要庆幸,在没有义务教育的年代,上大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纵向比较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横向比较,考上北大的贫困生也是不幸中较幸运的一群人。

北京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报道中也说到了,北大校内的各类资助是很充裕的,能够覆盖在校学生的基本需要,目前是进一步提供“非经济支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俗点说,温饱实现,正追求小康。

我是2005年进入北京大学的,刚入学就毫无障碍地申请到了助学贷款,每年还有几千块钱的助学金,也都不费什么劲。而我后来知道,在有些大学,因为助学贷款、助学金的名额有限,大家会抢得面红耳赤,甚至出现黑幕。

就生存状态而言,普通高校的贫困生比名校的贫困生更值得关注,因为各方面的资源都会流向名校,这也是一种马太效应。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北大的学风是比较正的,没多少乱七八糟的幺蛾子。只要你认真学习,不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当然不否定家庭出身的影响,“全面发展”的某些维度确实是烧钱、拼人脉的,但这些东西并非必不可少。

有些时候,贫困生是被自己的影子吓到了。比如有的人在中小学期间一直是学校的尖子,享受着众星拱月的待遇,到了北大发现再努力成绩也只能居于中等。没有了成绩这项优势,又发现才艺、社交能力不如城里的同学,于是丢掉上进的动力。

也有同学在中学阶段过于刻苦,过于压抑,迷信中学老师“考上大学就轻松”的说法,上了大学便放飞自我,沉迷游戏。

这需要学校、老师进行引导,但更重要的在于贫困生自己。他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心态,重新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确立可行的未来目标。不要让贫困这顶帽子成为自己终身的束缚。

考上北大之后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继续依靠自己,就像之前一样。任何一个有出息的北大人,不论家庭出身如何,都不应该拿社会因素为自己找原因。

北大不是“上流社会”的培养皿,北大人应该以把社会分为“上流”“下流”的观念为耻。它只是一所学校而已,而学校是用来学习的。认识到这一点,便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只不过在大学里,培养学习的能力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是我在北大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这本是常识。同学,你才18岁。大学是一段奋斗的结束,更是另一段奋斗的开始,而后一段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之前的跑道是固定的,现在你在开跑之前,要先自己挑选跑道。

还不要忘了,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拿出国、保研、毕业起薪这些“短期业绩”判定输赢。让子弹飞一会儿。

文 | 西坡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金正恩女儿“女大18变” 网惊:颜值不输韩国女团
中国民众吐槽阅兵 三小时遭公安逮捕 下场曝
上合峰会安华夫人拒握手 习近平尴尬点头...
经济学人:科学家发现一种强有力的全新防癌方式
习普聊“活到150岁”引国际热议 美医疗界直呼“毫无根据”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防长谈九三阅兵:美国不寻求和中国发生冲突
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州内学费优惠 影响数万名梦想生
卢比奥:中美洲国民若“替中共行事”将无法入境美国
墨西哥总统:拟向中国等无贸易协定国家征新关税
中国小留学生偷在家生娃 搜Google接生?一藏13年…
BBC:中国阅兵大秀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高危启示
美国这一州将取消疫苗强制令,震惊医学界,或引发疫情?
中国的“九三”阅兵展示了哪些新式武器?
王沪宁会见洪秀柱 称抗战纪念活动彰显中华儿女团结
白宫投资学:川普生财术与新型态美式腐败…
美媒关注习近平普京“长生不老”话题:颤抖吧,凡人
“跑得最快的女护士”被骂过头了 犯了什么大忌?
爱泼斯坦案受害者发声 川普怒斥:永无止境的骗局
特朗普承认自己看了中国阅兵:美丽、印象深刻
校长雨中演讲被学生撑伞“浇头”是动人的“招生广告”
普京北京记者会涉俄乌问题全文 战争近期会结束吗?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陆媒:别把北大当成“上流社会”的培养皿

新京报 2018-09-05 13:48:31
8月30日,北京大学新生与家长们冒雨到学校报到。图片来源:新京报


“考上北大,然后呢”,这是中青报冰点周刊最近做的一个报道。报道从“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谈起,关注底层学生进入北大之后的经历。

这个切入角度很有一种鲁迅讲“娜拉出走之后”的问题意识。当然,两者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实际上北大学子比娜拉幸运多了。

这篇报道揭示了一个真相:再好的大学都许诺不了一个美好的前程。考入北大,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有些人看来,这个真相有点难以接受。比如报道里提到:一位同学的高中老师欣赏他,会拍着他的肩膀说,“要考上北大啊。考上北大,你半只脚就进入了上流社会。”那时他很感动。直到站在燕园里,他却茫然,“究竟什么是上流社会?”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在工地上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崔庆涛前来报到。图片来源:新京报


但这个真相其实一点都不残酷,它很正常,也很公平。我们早已不是一考定终身的社会,这是进步的体现。

高考不是科举,像范进那样,一次考试成功就成了人上人。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说是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会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科士子做女婿。这才是“半只脚踏入上流社会”,这是你想要的金榜题名吗?

至少有一半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半人是女生。男生也不要庆幸,在没有义务教育的年代,上大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纵向比较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横向比较,考上北大的贫困生也是不幸中较幸运的一群人。

北京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报道中也说到了,北大校内的各类资助是很充裕的,能够覆盖在校学生的基本需要,目前是进一步提供“非经济支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俗点说,温饱实现,正追求小康。

我是2005年进入北京大学的,刚入学就毫无障碍地申请到了助学贷款,每年还有几千块钱的助学金,也都不费什么劲。而我后来知道,在有些大学,因为助学贷款、助学金的名额有限,大家会抢得面红耳赤,甚至出现黑幕。

就生存状态而言,普通高校的贫困生比名校的贫困生更值得关注,因为各方面的资源都会流向名校,这也是一种马太效应。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北大的学风是比较正的,没多少乱七八糟的幺蛾子。只要你认真学习,不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当然不否定家庭出身的影响,“全面发展”的某些维度确实是烧钱、拼人脉的,但这些东西并非必不可少。

有些时候,贫困生是被自己的影子吓到了。比如有的人在中小学期间一直是学校的尖子,享受着众星拱月的待遇,到了北大发现再努力成绩也只能居于中等。没有了成绩这项优势,又发现才艺、社交能力不如城里的同学,于是丢掉上进的动力。

也有同学在中学阶段过于刻苦,过于压抑,迷信中学老师“考上大学就轻松”的说法,上了大学便放飞自我,沉迷游戏。

这需要学校、老师进行引导,但更重要的在于贫困生自己。他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心态,重新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确立可行的未来目标。不要让贫困这顶帽子成为自己终身的束缚。

考上北大之后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继续依靠自己,就像之前一样。任何一个有出息的北大人,不论家庭出身如何,都不应该拿社会因素为自己找原因。

北大不是“上流社会”的培养皿,北大人应该以把社会分为“上流”“下流”的观念为耻。它只是一所学校而已,而学校是用来学习的。认识到这一点,便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只不过在大学里,培养学习的能力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是我在北大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这本是常识。同学,你才18岁。大学是一段奋斗的结束,更是另一段奋斗的开始,而后一段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之前的跑道是固定的,现在你在开跑之前,要先自己挑选跑道。

还不要忘了,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拿出国、保研、毕业起薪这些“短期业绩”判定输赢。让子弹飞一会儿。

文 | 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