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媒:借鉴日美贸易战,中国学会绝不屈服(图)

美媒:借鉴日美贸易战,中国学会绝不屈服

文章来源: 观察者 于 2018-08-07 06:49: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国《福布斯》网站8月5日发表专栏文章《中美贸易战的日本前车之鉴》,作者王月魂(Yuwa Hedrick-Wong),为万事达卡(MasterCard)经济顾问。

文章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过程,强调曾设计广场协议的美国就是最大的货币操纵者。文章还通过对比中美与日美的经济力量,指出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

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扬言,拟对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从现有的10%增加至25%。

如果加税最终实施,这将是贸易战的升级。那么在美国不断施加的压力下,中国是否会退缩,成为特朗普希望看到的样子呢?

对此,我们重新审视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发动的贸易战。如今,许多人都已忘记了这段历史,但北京方面显然不是,因为当年发生在日本身上的事恰为北京要避免的。那么,这场前车之鉴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战”结束后,由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迅速发展,日本与美国于1965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根据IMF的数据,在接下来二十年里,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1986年达到美国GDP的1.3%。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抱怨与日本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作为70年代石油危机的结果,油价上涨催生了美日贸易战。

日本汽车出口便是代表。由于油价大涨,制造精良、省油的日本汽车迅速在美国市场获得认可,直接冲击美国汽车制造商。到了1979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克莱斯勒集团濒临倒闭。为避免破产,克莱斯勒需要政府提供15亿美元的救助贷款。一时间,人们发现日本“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危及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令美国工人失业,这引发更多的抱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

在1976至1989年间,美国根据1974年颁布的《美国贸易法》第301条内容(也就是特朗普政府如今援引的“301条款”)对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了20次调查,涉及汽车、钢铁、电信、制药、半导体等等。为避免矛盾,日本接受美国政府要求,同意对所有争议的出口产品实施自愿出口限制,允许美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数量施加限制措施。

不过,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并没有随着自愿限制措施而减少。为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日本政府随后通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国内消费。结果是日本国内消费的确上涨,特别是因低利率推动的房地产市场变得火爆。但即便如此,上述举措也并未对增加从美国进口、减少日美贸易顺差起到太大作用。

由此,日美贸易战进入第三轮,也就是最后一次。美国政府指责日本操纵汇率,令日元兑美元汇率保持低位,从而给日本商品出口提供了不公平的优势。1985年9月,日本被迫签署广场协议,允许货币大幅升值。

作为最大的货币操纵者,美国设计了这份协议。日本、法国、西德和英国半推半就,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但终对其妥协,允许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

对于所谓的“货币操纵”的指责,广场协议的确有效。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数据,1985-1988年间,日元兑美元升值高达88%。



尽管如此,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依然没有消失。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太重要了。日本实施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大规模的资产泡沫,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尤为凸显。

1989年,资产泡沫破裂。多年来,日本企业间赖以维持“舒适”的紧密关系加剧了硬着陆以及随之而来的萧条。因为这种关系很难给市场一个得到全新开始的机会。

接下来是日本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尽管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持续存在,但在经济衰退中,美国面临的困境并不比日本多。

《福布斯》报道称,尽管当年日本政府向美国提出的所有要求屈服,但北京方面不会没有注意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并未因此消失。

站在北京的角度看,美日贸易战的教训是明显的:既不能像日本那样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也不能像日本那样完全依赖美国作为出口市场。而且,如今的中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可以将这些经验、教训付诸实践。

IMF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GDP仅占美国的40%。当时,日本的进口总量并未达到足以使其具有真正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之下,去年,中国的GDP已接近美国的70%。美国已是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的最大市场。

鉴于此,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杨兰兰"2700亿澳元存款"掀舆论狂潮 胡锡进:肯定假
川普:她打败华尔街超级天才!“没人查一查吗”
黄仁勋女儿于英伟达任职数年,已晋升至资深总监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丹麦公主音乐节身穿“昨夜X了他”T恤吓坏众人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京与特朗普即将见面,乌克兰陷入困境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新美国骗局:特朗普正重新定义美国的腐败?
泽连斯基:不会为了换取和平向俄罗斯割让领土
纽约地铁:亚裔男遭人推下轨道 最后成功逃回月台
街头惊见“殭尸漫步” 居民痛批:这政策摧毁波士顿
爆万斯生日划独木舟 令调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权质疑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美防长赫格塞斯转发惊人言论:女性不该有投票权
“不再当好好先生” 川普突预告:将赶走华府所有街友!
美国副总统万斯:俄乌不会满意任何和解协议
英伟达AMD:上缴中国高端芯片营收15%给川普政府
川普15日晤普京 乌克兰用领土换停火势在必行?
普京提议乌克兰交出顿巴斯地区以换取停战
英伟达H20惹祸上身?官媒列3大罪状 高呼“不要买”
川普奔波调停多地冲突 自诩和平缔造者能扬威诺奖?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媒:借鉴日美贸易战,中国学会绝不屈服

观察者 2018-08-07 06:49:31

美国《福布斯》网站8月5日发表专栏文章《中美贸易战的日本前车之鉴》,作者王月魂(Yuwa Hedrick-Wong),为万事达卡(MasterCard)经济顾问。

文章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过程,强调曾设计广场协议的美国就是最大的货币操纵者。文章还通过对比中美与日美的经济力量,指出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

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扬言,拟对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从现有的10%增加至25%。

如果加税最终实施,这将是贸易战的升级。那么在美国不断施加的压力下,中国是否会退缩,成为特朗普希望看到的样子呢?

对此,我们重新审视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发动的贸易战。如今,许多人都已忘记了这段历史,但北京方面显然不是,因为当年发生在日本身上的事恰为北京要避免的。那么,这场前车之鉴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战”结束后,由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迅速发展,日本与美国于1965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根据IMF的数据,在接下来二十年里,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1986年达到美国GDP的1.3%。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抱怨与日本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作为70年代石油危机的结果,油价上涨催生了美日贸易战。

日本汽车出口便是代表。由于油价大涨,制造精良、省油的日本汽车迅速在美国市场获得认可,直接冲击美国汽车制造商。到了1979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克莱斯勒集团濒临倒闭。为避免破产,克莱斯勒需要政府提供15亿美元的救助贷款。一时间,人们发现日本“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危及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令美国工人失业,这引发更多的抱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

在1976至1989年间,美国根据1974年颁布的《美国贸易法》第301条内容(也就是特朗普政府如今援引的“301条款”)对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了20次调查,涉及汽车、钢铁、电信、制药、半导体等等。为避免矛盾,日本接受美国政府要求,同意对所有争议的出口产品实施自愿出口限制,允许美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数量施加限制措施。

不过,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并没有随着自愿限制措施而减少。为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日本政府随后通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国内消费。结果是日本国内消费的确上涨,特别是因低利率推动的房地产市场变得火爆。但即便如此,上述举措也并未对增加从美国进口、减少日美贸易顺差起到太大作用。

由此,日美贸易战进入第三轮,也就是最后一次。美国政府指责日本操纵汇率,令日元兑美元汇率保持低位,从而给日本商品出口提供了不公平的优势。1985年9月,日本被迫签署广场协议,允许货币大幅升值。

作为最大的货币操纵者,美国设计了这份协议。日本、法国、西德和英国半推半就,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但终对其妥协,允许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

对于所谓的“货币操纵”的指责,广场协议的确有效。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数据,1985-1988年间,日元兑美元升值高达88%。



尽管如此,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依然没有消失。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太重要了。日本实施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大规模的资产泡沫,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尤为凸显。

1989年,资产泡沫破裂。多年来,日本企业间赖以维持“舒适”的紧密关系加剧了硬着陆以及随之而来的萧条。因为这种关系很难给市场一个得到全新开始的机会。

接下来是日本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尽管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持续存在,但在经济衰退中,美国面临的困境并不比日本多。

《福布斯》报道称,尽管当年日本政府向美国提出的所有要求屈服,但北京方面不会没有注意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并未因此消失。

站在北京的角度看,美日贸易战的教训是明显的:既不能像日本那样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也不能像日本那样完全依赖美国作为出口市场。而且,如今的中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可以将这些经验、教训付诸实践。

IMF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GDP仅占美国的40%。当时,日本的进口总量并未达到足以使其具有真正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之下,去年,中国的GDP已接近美国的70%。美国已是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的最大市场。

鉴于此,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