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北极32度高温,北极熊已经无处可逃了...(图)

北极32度高温,北极熊已经无处可逃了...

文章来源: 带你游遍英国 于 2018-08-05 09:36:0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话说,



今年北半球被高温席卷这件事儿,到现在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这突如其来的热浪导致众多国家及地区的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就连北极地区都一度达到了32ºC的高温!

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冬天时,北极地区就因暖流入侵导致温度达到了2ºC,比以往正常的气温高出了30ºC以上!

要知道,北极地区在每年3月20日之前并无阳光照射,类似于这次的极端暖和的现象在过去非常罕见,

但根据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1980年以来,北极地区的暖流入侵现象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且持续时间不断变长,强度也在增加!

这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导致北极本该严寒的冬季都如此反常,因此到了酷热的夏季所爆发出来的热量更加可怕...

高温对常年冰封的北极地区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冰川消融,

根据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将近一半,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公里,

研究北极气象的学者Jennifer预测:“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这比十多年预测的倒计时一下子提前了60年!

如果光看数据可能还不够直观,

我们来看看一位瑞典摄影师Christian Aslund之前在北极拍摄的一组对比图片...

黑白图片是20年代初时拍摄的北极风光,彩色图片则是Christian如今在同一地点100年后,,也就是2002年拍摄的对比图,

仅仅过了100年的时间,原本白茫茫一片如围墙般的冰川,如今却像被魔术变走一样荡然无存!

海冰的消失意味着太阳光线的反射率会随之降低,从而致使全球气温进一步上升,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恶性循环...

另一位常年在北极进行拍摄作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Paul Goldstein表示:

“气候变化正在对全世界的冰层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看着北极的冰川在短短的12年内就退缩了1公里以上。”

由于气温上升让冰川融化得更加剧烈,北极海冰层面积测量数据在今年创下了历史新低,

而正以极快速度持续融化的海冰,会直接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

如今一些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正在逐渐被海水吞噬...

极地地区原本是地球的“空调”,能调节温度、湿度和天气,但如今它“瘫痪”了,直接被这事影响到的,就是这个星球上的生物了...

根据CNN报道,挪威、瑞典以及芬兰等位于北极圈内国家多地的气温均破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发生了多场严重的森林火灾,

同处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同样也没能逃过此次高温的炙烤,

截至7月,日本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了70余人死亡,

韩国首尔首尔7月最高温度达到40.3摄氏度,打破了111年来最高记录,导致近30余人丧生,

巴基斯坦遭遇50.2摄氏度的极端高温,非官方统计数据称当地已有65人因高温死亡,

这种种因高温导致的极端现象以及可怕的灾难,显然是在给人类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说回极地如今的高温问题,

极地的高温,除了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

还对北极当地物种——海豹、鱼、狼、狐狸和北极熊等都造成严重威胁,

高纬度地区的苔原提前变绿,虫卵早熟,迁徙的鸟类因此错过觅食时间,极地动物将面临溺亡的结局,

就像苏格兰海洋协会的极地海洋学高级讲师Finlo Cottier所说:“这就有点像改变你的早餐时间。

好比你习惯睡到早上8点,但有一天却变成早上6点提供早餐了,却没有人告诉你。

结果就是你会挨饿,这也正是如今整个北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海冰侵蚀正在伤害北极生态系统的根基,

因为藻类是北极地区整个食物链赖以生存的的基础,而海冰正是藻类不可或缺的主要生长环境因素,

海洋生态学家Tom Brown表示:“藻类会一直徘徊在海冰下面,直到春天开始,它们会迅速生长。

然后它们会被微小的浮游生物吃掉,浮游生物则会被鱼吃掉,鱼再被海豹吃掉,最终由北极熊捕获海豹。

所以如果藻类数量下降,整个食物链都将被破坏。”

格陵兰海豹都在海冰的雪堆上出生,一旦海冰很薄或者形成得过晚而出现破裂时,小海豹会掉到海里被淹死,

而且海豹正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海冰又是北极熊捕猎海豹及其他生物的关键平台,

也就是说,海冰的大幅度消融间接导致了北极熊数量的减少,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预测,到2050年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将下降30%以上!

如今,北极不断消退的冰川导致极地动物们不得不向北移动,

这个过程使得它们越来越远离陆地,而它们离开陆地的最远距离也必定会有个极限...

许多北极熊在迁移栖息地的过程中,由于找不到足以承受它们重量的浮冰休息而被迫停留在无冰的陆地上,甚至是溺死在海里,

那些“幸运”地找到无冰陆地休息的北极熊们,也因为没有海冰作为它们觅食的平台而难以捕获食物,

虽然它们有的会在人类遗留下来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残渣作为食物..

但这种几乎没有营养的“食物”对于体型庞大的北极熊来说,完全不足以果腹,

因此它们最终还是逃不过活活饿死的结局...

由于海冰消融的面积增大,人类进军北极圈内的区域也随之深入,这样的行为也会加剧人类和动物直接的冲突

本周,一群邮轮雇员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小型科研站——峰会站附近的营地驻扎,

在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一只北极熊正在帐篷附近寻找食物,工人们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后试图用噪音驱赶它,

但这只北极熊可能是太饿了,并没有放弃在帐篷里搜寻食物,

为了保障安全以及取回营地,他们请来了一位当地的猎人,

在向北极熊发射了五次警告无果后,射杀了它...

类似的悲剧在如今已不是少数,光是去年8月-12月在格陵兰岛的Ittoqqortoormiit村就发生了21起人类与北极熊的冲突事件,

而这一切,谁又能说和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川大面积消融没有关系呢...

正如有人所说,

这颗星球不需要我们去拯救,

我们要拯救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房产大王被清华学霸儿子手撕 曾挪用国企5千万入狱
B站高管“小姐姐”遭逮捕!曾任职华为等知名企业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车祸丧生 年仅28岁 十天前刚结婚
为什么加拿大的猪肉总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24小时讨论排行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瓜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亚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对的 他为美国好
攻台B计划?美媒曝北京更大野心 垂涎俄资源宝地
乌轰炸库斯克俄军指挥部 成功击杀俄海军副司令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5共和党人一度倒戈
美国6月非农新增14.7万人超预期 失业率意外降至4.1%
人民日报纪念李克强冥诞发出了什么信号
以色列空袭学校避难所!加萨民防机构曝:已25死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印度小哥简历90%造假 身兼数职 干翻硅谷AI创业公司
“大而美”法案过关 盘点9大影响 马斯克最不开心?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美国率先解除多项限制,中美交易稀土不止换芯片
甘薇送孩子去美国,还带上了贾跃亭要的桃酥
南方航空机长刺伤领导后身亡 妻子怀疑遭推下楼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极32度高温,北极熊已经无处可逃了...

带你游遍英国 2018-08-05 09:36:05

话说,



今年北半球被高温席卷这件事儿,到现在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这突如其来的热浪导致众多国家及地区的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就连北极地区都一度达到了32ºC的高温!

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冬天时,北极地区就因暖流入侵导致温度达到了2ºC,比以往正常的气温高出了30ºC以上!

要知道,北极地区在每年3月20日之前并无阳光照射,类似于这次的极端暖和的现象在过去非常罕见,

但根据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1980年以来,北极地区的暖流入侵现象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且持续时间不断变长,强度也在增加!

这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导致北极本该严寒的冬季都如此反常,因此到了酷热的夏季所爆发出来的热量更加可怕...

高温对常年冰封的北极地区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冰川消融,

根据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将近一半,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公里,

研究北极气象的学者Jennifer预测:“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这比十多年预测的倒计时一下子提前了60年!

如果光看数据可能还不够直观,

我们来看看一位瑞典摄影师Christian Aslund之前在北极拍摄的一组对比图片...

黑白图片是20年代初时拍摄的北极风光,彩色图片则是Christian如今在同一地点100年后,,也就是2002年拍摄的对比图,

仅仅过了100年的时间,原本白茫茫一片如围墙般的冰川,如今却像被魔术变走一样荡然无存!

海冰的消失意味着太阳光线的反射率会随之降低,从而致使全球气温进一步上升,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恶性循环...

另一位常年在北极进行拍摄作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Paul Goldstein表示:

“气候变化正在对全世界的冰层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看着北极的冰川在短短的12年内就退缩了1公里以上。”

由于气温上升让冰川融化得更加剧烈,北极海冰层面积测量数据在今年创下了历史新低,

而正以极快速度持续融化的海冰,会直接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

如今一些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正在逐渐被海水吞噬...

极地地区原本是地球的“空调”,能调节温度、湿度和天气,但如今它“瘫痪”了,直接被这事影响到的,就是这个星球上的生物了...

根据CNN报道,挪威、瑞典以及芬兰等位于北极圈内国家多地的气温均破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发生了多场严重的森林火灾,

同处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同样也没能逃过此次高温的炙烤,

截至7月,日本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了70余人死亡,

韩国首尔首尔7月最高温度达到40.3摄氏度,打破了111年来最高记录,导致近30余人丧生,

巴基斯坦遭遇50.2摄氏度的极端高温,非官方统计数据称当地已有65人因高温死亡,

这种种因高温导致的极端现象以及可怕的灾难,显然是在给人类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说回极地如今的高温问题,

极地的高温,除了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

还对北极当地物种——海豹、鱼、狼、狐狸和北极熊等都造成严重威胁,

高纬度地区的苔原提前变绿,虫卵早熟,迁徙的鸟类因此错过觅食时间,极地动物将面临溺亡的结局,

就像苏格兰海洋协会的极地海洋学高级讲师Finlo Cottier所说:“这就有点像改变你的早餐时间。

好比你习惯睡到早上8点,但有一天却变成早上6点提供早餐了,却没有人告诉你。

结果就是你会挨饿,这也正是如今整个北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海冰侵蚀正在伤害北极生态系统的根基,

因为藻类是北极地区整个食物链赖以生存的的基础,而海冰正是藻类不可或缺的主要生长环境因素,

海洋生态学家Tom Brown表示:“藻类会一直徘徊在海冰下面,直到春天开始,它们会迅速生长。

然后它们会被微小的浮游生物吃掉,浮游生物则会被鱼吃掉,鱼再被海豹吃掉,最终由北极熊捕获海豹。

所以如果藻类数量下降,整个食物链都将被破坏。”

格陵兰海豹都在海冰的雪堆上出生,一旦海冰很薄或者形成得过晚而出现破裂时,小海豹会掉到海里被淹死,

而且海豹正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海冰又是北极熊捕猎海豹及其他生物的关键平台,

也就是说,海冰的大幅度消融间接导致了北极熊数量的减少,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预测,到2050年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将下降30%以上!

如今,北极不断消退的冰川导致极地动物们不得不向北移动,

这个过程使得它们越来越远离陆地,而它们离开陆地的最远距离也必定会有个极限...

许多北极熊在迁移栖息地的过程中,由于找不到足以承受它们重量的浮冰休息而被迫停留在无冰的陆地上,甚至是溺死在海里,

那些“幸运”地找到无冰陆地休息的北极熊们,也因为没有海冰作为它们觅食的平台而难以捕获食物,

虽然它们有的会在人类遗留下来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残渣作为食物..

但这种几乎没有营养的“食物”对于体型庞大的北极熊来说,完全不足以果腹,

因此它们最终还是逃不过活活饿死的结局...

由于海冰消融的面积增大,人类进军北极圈内的区域也随之深入,这样的行为也会加剧人类和动物直接的冲突

本周,一群邮轮雇员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小型科研站——峰会站附近的营地驻扎,

在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一只北极熊正在帐篷附近寻找食物,工人们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后试图用噪音驱赶它,

但这只北极熊可能是太饿了,并没有放弃在帐篷里搜寻食物,

为了保障安全以及取回营地,他们请来了一位当地的猎人,

在向北极熊发射了五次警告无果后,射杀了它...

类似的悲剧在如今已不是少数,光是去年8月-12月在格陵兰岛的Ittoqqortoormiit村就发生了21起人类与北极熊的冲突事件,

而这一切,谁又能说和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川大面积消融没有关系呢...

正如有人所说,

这颗星球不需要我们去拯救,

我们要拯救的,其实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