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战书“定于一尊”护主 习亲口说“社会主义不能定于一尊”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近期,“定于一尊”成为中共政坛热词,中共党内密集表态以强调中共中央的权威。这一成语成为热词,肇始于北京时间7月3日至4日召开的中共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当时在会上指“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作为成语,“定于一尊”指的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此前也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写道,丞相李斯向秦始皇进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李斯认为要想巩固天下,必须要杜绝各种思想,实行思想统一。

在7月1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上,中国第三号人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重申这八字表态——确保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而且强调了“党中央”的概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随后,“确保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密集出现在中共中央和地方省份就维护中央权威召开的的专门会议上。

而在这之前,“定于一尊”并不是中国领导人经常使用的词汇,在民间的应用频率也不高。放在当下的政治语境下,便染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其实,上述组织工作会议并不是习近平第一次使用“定于一尊”这个成语。在这之前,“定于一尊”也曾见诸习近平的讲话,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色彩。

就在两个月前,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上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 2017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表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而最早在2014年,习近平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

曾经被用作反面警示的词汇,现在出现在维护中央权威的正面表达中,因此也引发广泛关注。

英国BBC报道,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对此表示,之前强调不可定于一尊是针对西方而言,在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上,不能定于一尊,但是在共产党内,“必须要定于一尊”。

他认为,不能用一个词语的不同运用,来解释政治学或社会学道理。

丁学良指出,“定于一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列宁主义的一贯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原则。

“所谓定于一尊是指,一旦作出了决议,你不能有第二种方向,这是他的理想状况。”

他认为,列宁主义的政党都会一直坚持这个理念,但在一些特殊时期会格外强调。现在如此强调,可能是因为“有些人在党内在许多政策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

观察人士指出,维护中央权威,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重中之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政令不出中南海,确保中共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能够落地,是中共长久以来民主集中制的重申和加强。

只不过,这次因为“定于一尊”这个成语的使用,而被广泛聚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