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上一场中美贸易战 美国这个产业直接被打残(图)

上一场中美贸易战 美国这个产业直接被打残

文章来源: 凤凰网 于 2018-06-26 07:40: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贸易战的幽灵还在太平洋上游荡。

中美反复试探之后,真正的短兵相接很可能在7月初上演,眼下贸易战刚刚在股市上露出獠牙,美国又进一步限制中资收购美国科技公司。中美之“战”,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虽然还有理性的官员在释放接触意向,希望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但完全寄希望于白宫温和派压倒鹰派,让贸易战自己偃旗息鼓,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毕竟,中美贸易冲突并不少见,知战方可止战才是真理。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贸易战真正开打之后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可能的反制手段。顺便帮特朗普复习一下,上次贸易战之后,美国的光伏产业落下了什么结果。

【与风车战斗:特朗普叫了4500亿美元的牌,事实上真的存在吗?】



与风车战斗的特朗普


美方的挑战书里,有很多信号和层次。

第一步是宣布将对中国进口500亿美元商品增收25%的关税,中方对等还击。特朗普变本加厉,三天后发表声明称考虑对额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

他还声言“如果中国再次提高关税以报复打击美国,我们还将再次追加对新的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额外的关税。”

这4500亿美元讹诈的目的,是要求中国不再“盗取”美国的知识产权,且不说其盗取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这4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到底存不存在还是一个问题。

没错,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5060亿美元,进口1300亿美元。中国顺差3760亿美元。但这个数据有很大问题,每一条都让特朗普的政策打折不少。

第一,美方把从香港转口的国际货物,也算作是中国出口。中国海关修正了转口贸易的误差,测算出中国出口4497亿美元,进口1607亿美元。顺差2890亿美元。

第二,作为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却一直避而不谈。过去10年间,美国服务业对华出口增长了5倍。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541亿美元。

第三,以上的统计方式,其实都没有充分考虑供应链的复杂性。以苹果手机为例,目前在中国加工组装的苹果手机,大量配件是从韩、日等地进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包含了美对日、韩等国的部分贸易逆差。根据WTO等组织计算,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至少要比美方公布的数字减少1/3。



中国(大陆)的出口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其他经济体的原料和部件。数据来自OECD,2011年。

如此一增一减,扣除加工贸易的因素,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加服务总额应该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而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和服务总额约2400亿美元。

所以,一些觉得美国的筹码比中国多的言论,可以先洗洗睡了。

那么有读者可能会问,特朗普毕竟叫了一个4500亿美元的牌,如果这些出口额事实上不存在,那么他最终打击到了谁?

【散弹与钝器:特朗普的板子很可能先打到自己人】

这就涉及到贸易战加征关税的特性。加征关税这个手段,其实和之前针对中兴的禁令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手段直接作用是增加政府收入和操纵进口价格,如果这些货物不容易在当地被替代,一部分关税成本实际上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比如此前特朗普针对钢铝洗衣机征收的关税已经导致美国家庭平均多花了80美元,如果这样继续加税,那么平均家庭的成本将上升到210美元。

对于居民的影响可能短期并不明显,但供应链上的企业就立刻需要面对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最为尴尬的是,特朗普这个加税的动作,实在是让很多美国企业率先中枪。

以第一波加税的处理器和内存芯片为例,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出口相对较少,除了此前我们提到一些中国厂商翻新的芯片流入美国之外,其他出口都是美国企业在中国设厂再卖回美国,所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出,供应链上的苹果、高通、英特尔都感受到了威胁。

高通2017年来自中国的营收达到60亿美元,80%以上的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生产,英特尔在美国制造芯片,在中国进行组装再运回美国,这部分125亿美元的营收也受到了威胁。



芯片的供应链相当复杂


不排除特朗普此举兼有迫使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目的,但是2016年美国的综合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7-10倍,相对于芯片出口美国的关税从零上调至25%,美国的高成本才更可怕。

毕竟,英特尔提到选项倚重在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和越南的组装中心。虽然也在去年宣布在美国建70亿美元新厂,也更多出于理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新业务的目标。要记得,就在英特尔老总向特朗普“表忠心”的同时,另一家芯片巨头格罗方德宣布在成都建立90亿美元价值的晶圆制造基地。



布局成都的格芯成都12英寸晶圆项目奠基。


特朗普引发的反作用在不断扩大,由于美方掀起的贸易战浪潮,欧盟进口美国产摩托车关税从6%升至31%。以哈雷摩托为代表的一些企业担心业务受到影响,6月26日宣布将面向欧盟的生产线迁出美国,转移到巴西印度和泰国。

那么大企业会不会纷纷脱离战区,也从中国迁走呢?前往成本更低的地区本来就是大趋势,但考虑到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世界一流的交通体系、也拥有训练有素成本较低的劳动者队伍,加之转移产业链需要数月到数年时间且成本不菲,所以很多企业会慎重行事。



移动供应链的代价。数据来自高盛公司报告,2017年。


而美方折腾产业链希望伤到中国,则完全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

2016年在中国商务部关于中美贸易的报告中提到,如果没有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产业链配套支持,美国的许多创新都会因成本问题而无法商业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支撑了美国在设计、营销、物流、零售、金融、财务等领域的大量服务业就业。

你看,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这种事情,特朗普相当在行。

特朗普愿意牺牲普通公民和企业的利益, 并且在言辞中劝说“爱国者们”戒急用忍,倒是和当年的李登辉如出一辙。

【加征25%关税是什么概念?对中国经济影响多大?】

美国的进口关税税率并不高,普遍在20%以下,最高的是服装和纺织品,税率在18.7%。本次主要加税的机电产品的平均关税也在5%左右,加税25%是一个不小的幅度。

但这25%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杀伤力的税率。老布什曾对进口钢材征收30%的关税,里根曾经对一些日本产品征收100%的关税,这才是关税战的玩法。

要知道奥巴马上任第一年轮胎特保案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行特别保障措施,连续3年进口征收高额关税。第一年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中国出口美国的数额下跌一半,但在2012年美国“轮胎特保案”到期失效后,中国对美国出口轮胎数量开始大幅反弹。



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还有中美之间的光伏“双反”案。2011年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几家美国光伏企业认为中国光伏企业有“非法倾销、非法补贴”的事实,美国商务部随后展开了“反补贴反倾销”调查,2012年和2014年分别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过35%到65%的反倾销反补贴税,当时对没有应诉的企业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了249.96%。

中国光伏产业遭到了很大的杀伤,连续两年出口大幅下降,很多企业要么放弃美国市场,要么不得不在美国建厂。

但也有很多企业调整重心分散布局,当然,也有一些拥有海外产能的光伏企业,在加征30%的关税的情况下,相比美国的企业依然有竞争力。

虽然近几年也是冲击不断,但中国光伏企业埋首技术创新,多项专利领跑全球,2017年,中国光伏行业生产的硅片全球占比83%、电池片全球占比68%、光伏组件全球占比71%。中国凭借全产业链条上的领先技术水平,成功占领了世界市场,这趋势不是一个“双反”就可以阻挡。



各经济体光伏元件市场占有率。


美国光伏产业凭借高关税得到什么好处没有?从双反案开始,在美国政府拼命补贴的情况下,由于新能源市场压力和企业竞争力不足,还是有25家美国光伏制造业关门/倒闭。

在2017年,整个美国仅有两家公司制造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有8家公司制造组件,但用的是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更惨的是,因为特朗普年初再次提升进口光伏面板的关税,2017年这两家中的一家Suniva已申请破产。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几乎已经消失。

呵呵,这就是贸易战。

话说回来,以上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产品,美国如果真的全线开战,也难占到便宜。

有美国财政部经济学家表示,因为加税之后中国产品仍然有竞争力,中国相关出口不可能完全消失,最多可能会减半。

就第一批500亿美元的清单来看,美国对中方机电产品的依赖度较高,短期内业并不容易找到替代产品。所以中国损失的出口额可能会更少。



美国进口商品构成。来自农银国际报告。


当然,中国也是要付出相当成本的,这也是中方一直希望息战止战的原因,太不划算了,不陪你打你一直纠缠,陪你打的话给你个教训,自己也免不了受伤,烦。

4500亿美元的出口额(如果这么计算的话)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0.4%,以价格弹性系为1计算,中国减少的出口总额大约在525亿美元(实际可能会少一些)。中国总出口和总盈余下滑,GDP增速大约会放缓0.5%左右。

要知道,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时,各大机构所做的测算都包括15%、30%、45%三种全面开战的税率假设,摩根士丹利等测算,对应三种税率中国对美出口分别会下降21%、46%、72%,中国总出口对应下降的幅度分别约为4%、8%、13%。因此在中值税率假设下,出口总量的降幅8%,考虑到我国美元计价的出口在2016年下降了7.7%,该降幅尚可接受。



摩根士丹利的测算。


也就是说,更狂野的贸易大战其实还离的很远,即使真的来了,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长期贸易战可能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个别被打击的行业可能会遭遇困难。

还是以全面开打加到30%的税率计算,中国就业人数可能较少0.55%,以2016年7.76亿就业人口计算,可能的失业劳动力在427万左右。

与此对比的直接数据是,2008经济危机后外贸出口大幅下降,非农就业减少2850万人。另外一个数据是,2017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近800万。

美方自然也受损不小,美对华出口和中美双向投资共计支撑了美国内260万个就业岗位。即使只是小打贸易战,预计美国私营领域将失去130万工作岗位。

【中国的反击选项】

对于咄咄逼人的美国,中国绝不像舆论说的那样无牌可打,事实上不管是货物贸易的数量牌,还是涉及服务贸易或者美国企业质量牌,都是很好的筹码。只不过很多操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不像互加关税那样都是近身肉搏,因此也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

目光先回到2016年底,为了给满嘴加税的当选总统特朗普一点提醒,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引用了一篇研报,借此暗示了中方可能的动作和中美贸易战的后果。

这是美国权威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设想了全面贸易战、非对称贸易战、短暂贸易战三种打法。

第一个就是全面的贸易战,当时测算的是特朗普按照竞选承诺对中国征45%的关税,同时中国对等还击。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增加关税、反倾销调查等),美国相关行业也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中国也可提高相关出口补贴以部分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

中国6月出台的500亿美元报复清单中,增加了农产品、汽油产品和医药设备的比例,取消了对于航空器163亿美元税额加征。重击农业产区,影响特朗普的票仓,同时中国已经将印度、韩国等国大豆进口关税降至零。



全面贸易战一旦开打,美国各州的就业都会受到相当影响。图片来自彼得森研究所


第二,非对称性的贸易战,中国不全面反击但是有选择的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这比较贴近目前的状况。

我们来简单分析他们设想的可能:

1、中国可能禁止中国的国有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电子信息服务。事实上不仅如此,根据南华早报消息,美国企业有可能会被排除在开放政策之外。2016年,在华美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收入合计约480亿美元;美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收入合计超过190亿美元。

2、中国可能拒绝提供关键要素资源,使美国难以采购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禁运确实是一个相当有力的措施。

3、中国可能威胁终止购买乃至抛售美政府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这将扰乱美国的金融市场;2018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8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债总额的5.5%。出于实际效果,中国不会轻易将此作为武器,这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要求。

4、中国可能废除或拖延执行现有关于视频资料、电影、生物制药的产权。事实上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力度相当大,完善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政府的长远目标。这一估计目前可能会有所修正。

第三,就是一年之内的短暂贸易战,这也是目前贸易战最可能的轨迹,贸易战之所以停止是可能是中国妥协,或者特朗普在贸易诉讼中败诉,再或者迫于舆论压力停战。为什么?因为中国供应链切断,美国的金融市场陷入动荡(虽然短期看由于各种金融因素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的恐慌性丝毫不差)。这份报告还重点提到,苹果手机可能成为中国反击的秘密武器。

【为什么说苹果手机是秘密武器?】

为什么是苹果手机?

苹果手机的屏幕、处理器、扬声器等设备90%的稀土资源,都开采于中国的内蒙古。



苹果手机靠稀土。此外,众多电子设备、冶金化工都离不开这类元素。

稀土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是制造手机必不可少的原料。



使用了稀土磁铁的爱国者导弹


稀土并不见得是土,只是18世纪在被发现时,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统称为土,而当时看来这种元素十分稀少,因此命名为稀土(rare earth)当然,现在看这个名字就纯属误会,稀土的储量其实并不少,但因为提炼复杂、环境成本较高,积极开采的国家并不多。



稀土矿


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30%左右,但2016年产量占到全球12.6万吨的83%,而且品质较高,开采成熟,出口到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对中国稀土材料的依赖度相当高。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其稀土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美国进口的稀土元素大概70%以上来自中国。



美国稀土来源图。显示91%来自中国。


昔日的中情局局长、今天的美国国务卿蓬皮奥曾经对美国过度依赖外国生产的稀土元素的强烈关注,希望特朗普重视其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

美国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是稀土出口大国,全世界70%的稀土都由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矿区供应,但因为中国稀土企业杀入市场,开采变得无利可图,1998年开始逐步停采年停止开采。去年,这一矿区被中资参与的财团拍下,当时还引发了关于国家安全争议。



今日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矿区


特朗普去年底发布行政指令,要求挖掘这些关键矿物,但保守估计这一过程可能要7到10年,重构可靠的供应链可能需要15年时间。美国稀土开采成本极高,而且各地环境保护标准严格,难以使用低成本的浸矿工艺进行。此外,使用中西部土地还有相当的法律问题……

很多美国媒体都提到中日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当时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稀土价格上涨600%,日本产业界陷入极大混乱,日本也努力调整,把对中国的依赖度从2009年的90%慢慢下降到2013年50%。但东京大学教授冈部彻也承认:“日本企业采购稀土时被中国掐住软肋的状况依旧没有改变。”

还有读者可能会记得近几年日本在南鸟岛附近水域发现大量稀土资源,但成本不低、技术也并不成熟,目前看并不靠谱。

当然,纯然把稀土作为武器,对于国内企业和国家形象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因为稀土争端被美日欧告到WTO,中国被裁定违规。但此次如果被迫使用稀土作为武器,综合运用关税、产能、产地、储量、价格、需求以及产品特性,尤其是以合理的速度节奏来调节市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贸易战三国杀:欧盟会倒向哪一边?】

受到特朗普贸易大棒困扰的,不止是中国,还有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印度等国家。

此前有很多论者认为,基于制度差异和之前的制裁行动,“中美贸易冲突”演变为中国与“八国联军”之战。其中尤以欧盟体量最大,影响最大,态度最为关键,却也一直模糊,他们虽然一直喊着捍卫多边贸易的口号,但还是希望能够在全球加税中得到豁免。



特朗普和默克尔


今年上半年,特朗普的“推”和中国的“拉”都起到了作用。

3月11日,当年搞垮日本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与欧盟官员和日本秘密协商,将用钢铝关税作为契机,让盟友们联合起来对付中国。但即使欧洲领导人轮番访美,也没有拿到豁免钢铝关税的条件。5月31日,美欧贸易战正式引燃。

同一时间段中,中国领导人会晤通话的领导人有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22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4月1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4日)、德国总统及外长(5月24日)、法国总理菲利普(6月24日),交谈中均释放出坚定倡导多边主义,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期间中国也敦促欧盟“向国际社会发出更多明确、可预期、提振信心的信息”。

6月25日,第七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的积极进展,争取在第20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交换清单出价。双方共同认为,必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防止这种行为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冲击和衰退性影响。

值得玩味的是欧盟的另外一个动作,6月1日,欧盟向WTO提告中国,指中国“以不公平手法要求在华欧盟企业转移技术”。欧盟贸易专员表示“同时状告美国与中国,说明欧盟是公正的,没有选边站”。不难看出,欧盟陷入了痛苦的纠结,特朗普严重损害了欧洲利益,所以必须应战,但也需要照顾到美欧的政治联系,所以要与中国保持距离。

实际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面对美国的讹诈,理性的欧盟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唇亡齿寒”的关系。

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悖论由此显现,如果单纯是为了遏制中国,那么没必要对他的盟友下手;如果只是为了实现贸易平衡,那么双方谈妥的贸易条件没必要毁弃。只能说,这其中还有其他复杂因素。

拜特朗普的火力所赐,FT社论《全世界反对美国》已经成为事实:

5月份日本政府拟制定4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97亿元)规模的反关税措施;

6月22日,欧盟对进口自美国的价值28亿欧元产品加征关税。

加拿大宣布7月1日起对一系列美国商品征收关税,商品总值166亿加元;

墨西哥6月初对部分美国商品开征最高税率25%的关税。

印度从8月4日起,大幅提高29种美国进口产品关税。

土耳其也宣布将对价值2.665亿元美元的美国进口货加征关税……

现在对美应战的国家和组织加在一起,GDP总额超过40万亿美元,是美国不到20万亿美元GDP的两倍多,资源和打法自然丰富得多。

【结语:当今中国,贸易战只是次要矛盾】

看了那么多数据,特朗普高喊的贸易战根本没有渲染的那么可怕。

这个关税税率算高么?不算。

中国的出口会遭到毁灭性打击么?不会。

中国缺少应对的武器么?不缺。

中国会遭遇美欧列强的包抄围堵吗?并没有。

历数之前的各种争端摩擦,只要应对得当,并不会造成结构性的损失。



贸易战预期引发中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确实,贸易战的爆发会导致通胀和加息的预期,此外,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损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

但把所有七七八八的风险烩到一起,提升到阴谋论的高度就太夸张了,之前有观点称这一切都服务于美联储缩表(把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美元下降到2.5万亿美元)的操作,而等待中国还有知识产权战、资本战、资源定价权战、通胀战、利率战、汇率战……这就犯了单一因素解释的错误,恐怕美联储和特朗普之间的协调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我们没有必要幻想出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只要不犯根本性的错误,中国应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能走出这个难关。

所以,相对于贸易战这个次要矛盾,中国正在处理更重要的问题。昨天中国央行定向降准,释放出7000亿元流动性,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在贸易战风险临近,人民币面临下行压力之时选择降准,这表明央行还是选择内部经济发展优先策略,主要关注债务风险等问题。至于贸易战的风险,能解决就顺便解决,解决不了也不怕开战。

这说明中国并不太在意贸易战这个“胆小鬼博弈”,毕竟潜心解决内部风险,推动产业升级才是我们的长远任务,没必要因为泛泛的贸易战威胁自乱阵脚。

至于特朗普?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日本最美公主被批当众没穿内衣 日网友怒斥“辱日”
邓文迪翻盘!布局20年 2女躺赢上位 默多克3兄妹出局
现形!加州州长候选人霸凌员工视频曝光 民主党切割
疑因投资失败 越裔华女杀2女和丈夫后 在车库上吊…
中国女星鼓吹“中国统治日本论” 日本全网炸锅




24小时讨论排行

多久能摆脱稀土卡脖子?如何做?还要小心中国这招
小米电动车高速失控翻滚!车门难开 司机葬身火海
中国再打稀土牌 贝森特分析3种可能原因
一场突发的“爱国冲突” 爱国贼的表演算不算寻衅滋事?
胡锡进“宽容度变低 人们都不愿在网上发声了”引热议
哈马斯已释放全部人质,以后要空着手上谈判桌了
激烈交火!中国反制美对华船舶征港口费 海关总署喊话
“历尽沧桑无怨悔” 四通创始人 民运领袖万润南病逝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国能禁止任何国家参与现代经济
中国宣布免除美国拥有中国造船舶港口税,运价回跌
解密!中国成为“稀土王国”的战略野心 直攻美国咽喉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一张照片火了
中国大规模抓捕锡安教会成员 近30人被捕或失联
泰操普通话导游强逼购物:今晚我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在报复与和解之间"拉锯":特朗普对中国的矛盾心态
鲁比奥赞扬特朗普却遭其当场质疑 迅速改口遭嘲讽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上一场中美贸易战 美国这个产业直接被打残

凤凰网 2018-06-26 07:40:51

贸易战的幽灵还在太平洋上游荡。

中美反复试探之后,真正的短兵相接很可能在7月初上演,眼下贸易战刚刚在股市上露出獠牙,美国又进一步限制中资收购美国科技公司。中美之“战”,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虽然还有理性的官员在释放接触意向,希望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但完全寄希望于白宫温和派压倒鹰派,让贸易战自己偃旗息鼓,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毕竟,中美贸易冲突并不少见,知战方可止战才是真理。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贸易战真正开打之后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可能的反制手段。顺便帮特朗普复习一下,上次贸易战之后,美国的光伏产业落下了什么结果。

【与风车战斗:特朗普叫了4500亿美元的牌,事实上真的存在吗?】



与风车战斗的特朗普


美方的挑战书里,有很多信号和层次。

第一步是宣布将对中国进口500亿美元商品增收25%的关税,中方对等还击。特朗普变本加厉,三天后发表声明称考虑对额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

他还声言“如果中国再次提高关税以报复打击美国,我们还将再次追加对新的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额外的关税。”

这4500亿美元讹诈的目的,是要求中国不再“盗取”美国的知识产权,且不说其盗取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这4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到底存不存在还是一个问题。

没错,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5060亿美元,进口1300亿美元。中国顺差3760亿美元。但这个数据有很大问题,每一条都让特朗普的政策打折不少。

第一,美方把从香港转口的国际货物,也算作是中国出口。中国海关修正了转口贸易的误差,测算出中国出口4497亿美元,进口1607亿美元。顺差2890亿美元。

第二,作为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却一直避而不谈。过去10年间,美国服务业对华出口增长了5倍。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541亿美元。

第三,以上的统计方式,其实都没有充分考虑供应链的复杂性。以苹果手机为例,目前在中国加工组装的苹果手机,大量配件是从韩、日等地进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包含了美对日、韩等国的部分贸易逆差。根据WTO等组织计算,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至少要比美方公布的数字减少1/3。



中国(大陆)的出口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其他经济体的原料和部件。数据来自OECD,2011年。

如此一增一减,扣除加工贸易的因素,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加服务总额应该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而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和服务总额约2400亿美元。

所以,一些觉得美国的筹码比中国多的言论,可以先洗洗睡了。

那么有读者可能会问,特朗普毕竟叫了一个4500亿美元的牌,如果这些出口额事实上不存在,那么他最终打击到了谁?

【散弹与钝器:特朗普的板子很可能先打到自己人】

这就涉及到贸易战加征关税的特性。加征关税这个手段,其实和之前针对中兴的禁令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手段直接作用是增加政府收入和操纵进口价格,如果这些货物不容易在当地被替代,一部分关税成本实际上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比如此前特朗普针对钢铝洗衣机征收的关税已经导致美国家庭平均多花了80美元,如果这样继续加税,那么平均家庭的成本将上升到210美元。

对于居民的影响可能短期并不明显,但供应链上的企业就立刻需要面对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最为尴尬的是,特朗普这个加税的动作,实在是让很多美国企业率先中枪。

以第一波加税的处理器和内存芯片为例,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出口相对较少,除了此前我们提到一些中国厂商翻新的芯片流入美国之外,其他出口都是美国企业在中国设厂再卖回美国,所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出,供应链上的苹果、高通、英特尔都感受到了威胁。

高通2017年来自中国的营收达到60亿美元,80%以上的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生产,英特尔在美国制造芯片,在中国进行组装再运回美国,这部分125亿美元的营收也受到了威胁。



芯片的供应链相当复杂


不排除特朗普此举兼有迫使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目的,但是2016年美国的综合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7-10倍,相对于芯片出口美国的关税从零上调至25%,美国的高成本才更可怕。

毕竟,英特尔提到选项倚重在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和越南的组装中心。虽然也在去年宣布在美国建70亿美元新厂,也更多出于理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新业务的目标。要记得,就在英特尔老总向特朗普“表忠心”的同时,另一家芯片巨头格罗方德宣布在成都建立90亿美元价值的晶圆制造基地。



布局成都的格芯成都12英寸晶圆项目奠基。


特朗普引发的反作用在不断扩大,由于美方掀起的贸易战浪潮,欧盟进口美国产摩托车关税从6%升至31%。以哈雷摩托为代表的一些企业担心业务受到影响,6月26日宣布将面向欧盟的生产线迁出美国,转移到巴西印度和泰国。

那么大企业会不会纷纷脱离战区,也从中国迁走呢?前往成本更低的地区本来就是大趋势,但考虑到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世界一流的交通体系、也拥有训练有素成本较低的劳动者队伍,加之转移产业链需要数月到数年时间且成本不菲,所以很多企业会慎重行事。



移动供应链的代价。数据来自高盛公司报告,2017年。


而美方折腾产业链希望伤到中国,则完全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

2016年在中国商务部关于中美贸易的报告中提到,如果没有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产业链配套支持,美国的许多创新都会因成本问题而无法商业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支撑了美国在设计、营销、物流、零售、金融、财务等领域的大量服务业就业。

你看,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这种事情,特朗普相当在行。

特朗普愿意牺牲普通公民和企业的利益, 并且在言辞中劝说“爱国者们”戒急用忍,倒是和当年的李登辉如出一辙。

【加征25%关税是什么概念?对中国经济影响多大?】

美国的进口关税税率并不高,普遍在20%以下,最高的是服装和纺织品,税率在18.7%。本次主要加税的机电产品的平均关税也在5%左右,加税25%是一个不小的幅度。

但这25%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杀伤力的税率。老布什曾对进口钢材征收30%的关税,里根曾经对一些日本产品征收100%的关税,这才是关税战的玩法。

要知道奥巴马上任第一年轮胎特保案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行特别保障措施,连续3年进口征收高额关税。第一年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中国出口美国的数额下跌一半,但在2012年美国“轮胎特保案”到期失效后,中国对美国出口轮胎数量开始大幅反弹。



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还有中美之间的光伏“双反”案。2011年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几家美国光伏企业认为中国光伏企业有“非法倾销、非法补贴”的事实,美国商务部随后展开了“反补贴反倾销”调查,2012年和2014年分别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过35%到65%的反倾销反补贴税,当时对没有应诉的企业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了249.96%。

中国光伏产业遭到了很大的杀伤,连续两年出口大幅下降,很多企业要么放弃美国市场,要么不得不在美国建厂。

但也有很多企业调整重心分散布局,当然,也有一些拥有海外产能的光伏企业,在加征30%的关税的情况下,相比美国的企业依然有竞争力。

虽然近几年也是冲击不断,但中国光伏企业埋首技术创新,多项专利领跑全球,2017年,中国光伏行业生产的硅片全球占比83%、电池片全球占比68%、光伏组件全球占比71%。中国凭借全产业链条上的领先技术水平,成功占领了世界市场,这趋势不是一个“双反”就可以阻挡。



各经济体光伏元件市场占有率。


美国光伏产业凭借高关税得到什么好处没有?从双反案开始,在美国政府拼命补贴的情况下,由于新能源市场压力和企业竞争力不足,还是有25家美国光伏制造业关门/倒闭。

在2017年,整个美国仅有两家公司制造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有8家公司制造组件,但用的是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更惨的是,因为特朗普年初再次提升进口光伏面板的关税,2017年这两家中的一家Suniva已申请破产。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几乎已经消失。

呵呵,这就是贸易战。

话说回来,以上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产品,美国如果真的全线开战,也难占到便宜。

有美国财政部经济学家表示,因为加税之后中国产品仍然有竞争力,中国相关出口不可能完全消失,最多可能会减半。

就第一批500亿美元的清单来看,美国对中方机电产品的依赖度较高,短期内业并不容易找到替代产品。所以中国损失的出口额可能会更少。



美国进口商品构成。来自农银国际报告。


当然,中国也是要付出相当成本的,这也是中方一直希望息战止战的原因,太不划算了,不陪你打你一直纠缠,陪你打的话给你个教训,自己也免不了受伤,烦。

4500亿美元的出口额(如果这么计算的话)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0.4%,以价格弹性系为1计算,中国减少的出口总额大约在525亿美元(实际可能会少一些)。中国总出口和总盈余下滑,GDP增速大约会放缓0.5%左右。

要知道,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时,各大机构所做的测算都包括15%、30%、45%三种全面开战的税率假设,摩根士丹利等测算,对应三种税率中国对美出口分别会下降21%、46%、72%,中国总出口对应下降的幅度分别约为4%、8%、13%。因此在中值税率假设下,出口总量的降幅8%,考虑到我国美元计价的出口在2016年下降了7.7%,该降幅尚可接受。



摩根士丹利的测算。


也就是说,更狂野的贸易大战其实还离的很远,即使真的来了,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长期贸易战可能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个别被打击的行业可能会遭遇困难。

还是以全面开打加到30%的税率计算,中国就业人数可能较少0.55%,以2016年7.76亿就业人口计算,可能的失业劳动力在427万左右。

与此对比的直接数据是,2008经济危机后外贸出口大幅下降,非农就业减少2850万人。另外一个数据是,2017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近800万。

美方自然也受损不小,美对华出口和中美双向投资共计支撑了美国内260万个就业岗位。即使只是小打贸易战,预计美国私营领域将失去130万工作岗位。

【中国的反击选项】

对于咄咄逼人的美国,中国绝不像舆论说的那样无牌可打,事实上不管是货物贸易的数量牌,还是涉及服务贸易或者美国企业质量牌,都是很好的筹码。只不过很多操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不像互加关税那样都是近身肉搏,因此也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

目光先回到2016年底,为了给满嘴加税的当选总统特朗普一点提醒,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引用了一篇研报,借此暗示了中方可能的动作和中美贸易战的后果。

这是美国权威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设想了全面贸易战、非对称贸易战、短暂贸易战三种打法。

第一个就是全面的贸易战,当时测算的是特朗普按照竞选承诺对中国征45%的关税,同时中国对等还击。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增加关税、反倾销调查等),美国相关行业也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中国也可提高相关出口补贴以部分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

中国6月出台的500亿美元报复清单中,增加了农产品、汽油产品和医药设备的比例,取消了对于航空器163亿美元税额加征。重击农业产区,影响特朗普的票仓,同时中国已经将印度、韩国等国大豆进口关税降至零。



全面贸易战一旦开打,美国各州的就业都会受到相当影响。图片来自彼得森研究所


第二,非对称性的贸易战,中国不全面反击但是有选择的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这比较贴近目前的状况。

我们来简单分析他们设想的可能:

1、中国可能禁止中国的国有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电子信息服务。事实上不仅如此,根据南华早报消息,美国企业有可能会被排除在开放政策之外。2016年,在华美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收入合计约480亿美元;美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收入合计超过190亿美元。

2、中国可能拒绝提供关键要素资源,使美国难以采购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禁运确实是一个相当有力的措施。

3、中国可能威胁终止购买乃至抛售美政府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这将扰乱美国的金融市场;2018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8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债总额的5.5%。出于实际效果,中国不会轻易将此作为武器,这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要求。

4、中国可能废除或拖延执行现有关于视频资料、电影、生物制药的产权。事实上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力度相当大,完善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政府的长远目标。这一估计目前可能会有所修正。

第三,就是一年之内的短暂贸易战,这也是目前贸易战最可能的轨迹,贸易战之所以停止是可能是中国妥协,或者特朗普在贸易诉讼中败诉,再或者迫于舆论压力停战。为什么?因为中国供应链切断,美国的金融市场陷入动荡(虽然短期看由于各种金融因素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的恐慌性丝毫不差)。这份报告还重点提到,苹果手机可能成为中国反击的秘密武器。

【为什么说苹果手机是秘密武器?】

为什么是苹果手机?

苹果手机的屏幕、处理器、扬声器等设备90%的稀土资源,都开采于中国的内蒙古。



苹果手机靠稀土。此外,众多电子设备、冶金化工都离不开这类元素。

稀土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是制造手机必不可少的原料。



使用了稀土磁铁的爱国者导弹


稀土并不见得是土,只是18世纪在被发现时,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统称为土,而当时看来这种元素十分稀少,因此命名为稀土(rare earth)当然,现在看这个名字就纯属误会,稀土的储量其实并不少,但因为提炼复杂、环境成本较高,积极开采的国家并不多。



稀土矿


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30%左右,但2016年产量占到全球12.6万吨的83%,而且品质较高,开采成熟,出口到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对中国稀土材料的依赖度相当高。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其稀土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美国进口的稀土元素大概70%以上来自中国。



美国稀土来源图。显示91%来自中国。


昔日的中情局局长、今天的美国国务卿蓬皮奥曾经对美国过度依赖外国生产的稀土元素的强烈关注,希望特朗普重视其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

美国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是稀土出口大国,全世界70%的稀土都由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矿区供应,但因为中国稀土企业杀入市场,开采变得无利可图,1998年开始逐步停采年停止开采。去年,这一矿区被中资参与的财团拍下,当时还引发了关于国家安全争议。



今日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矿区


特朗普去年底发布行政指令,要求挖掘这些关键矿物,但保守估计这一过程可能要7到10年,重构可靠的供应链可能需要15年时间。美国稀土开采成本极高,而且各地环境保护标准严格,难以使用低成本的浸矿工艺进行。此外,使用中西部土地还有相当的法律问题……

很多美国媒体都提到中日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当时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稀土价格上涨600%,日本产业界陷入极大混乱,日本也努力调整,把对中国的依赖度从2009年的90%慢慢下降到2013年50%。但东京大学教授冈部彻也承认:“日本企业采购稀土时被中国掐住软肋的状况依旧没有改变。”

还有读者可能会记得近几年日本在南鸟岛附近水域发现大量稀土资源,但成本不低、技术也并不成熟,目前看并不靠谱。

当然,纯然把稀土作为武器,对于国内企业和国家形象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因为稀土争端被美日欧告到WTO,中国被裁定违规。但此次如果被迫使用稀土作为武器,综合运用关税、产能、产地、储量、价格、需求以及产品特性,尤其是以合理的速度节奏来调节市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贸易战三国杀:欧盟会倒向哪一边?】

受到特朗普贸易大棒困扰的,不止是中国,还有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印度等国家。

此前有很多论者认为,基于制度差异和之前的制裁行动,“中美贸易冲突”演变为中国与“八国联军”之战。其中尤以欧盟体量最大,影响最大,态度最为关键,却也一直模糊,他们虽然一直喊着捍卫多边贸易的口号,但还是希望能够在全球加税中得到豁免。



特朗普和默克尔


今年上半年,特朗普的“推”和中国的“拉”都起到了作用。

3月11日,当年搞垮日本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与欧盟官员和日本秘密协商,将用钢铝关税作为契机,让盟友们联合起来对付中国。但即使欧洲领导人轮番访美,也没有拿到豁免钢铝关税的条件。5月31日,美欧贸易战正式引燃。

同一时间段中,中国领导人会晤通话的领导人有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22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4月1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4日)、德国总统及外长(5月24日)、法国总理菲利普(6月24日),交谈中均释放出坚定倡导多边主义,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期间中国也敦促欧盟“向国际社会发出更多明确、可预期、提振信心的信息”。

6月25日,第七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的积极进展,争取在第20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交换清单出价。双方共同认为,必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防止这种行为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冲击和衰退性影响。

值得玩味的是欧盟的另外一个动作,6月1日,欧盟向WTO提告中国,指中国“以不公平手法要求在华欧盟企业转移技术”。欧盟贸易专员表示“同时状告美国与中国,说明欧盟是公正的,没有选边站”。不难看出,欧盟陷入了痛苦的纠结,特朗普严重损害了欧洲利益,所以必须应战,但也需要照顾到美欧的政治联系,所以要与中国保持距离。

实际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面对美国的讹诈,理性的欧盟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唇亡齿寒”的关系。

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悖论由此显现,如果单纯是为了遏制中国,那么没必要对他的盟友下手;如果只是为了实现贸易平衡,那么双方谈妥的贸易条件没必要毁弃。只能说,这其中还有其他复杂因素。

拜特朗普的火力所赐,FT社论《全世界反对美国》已经成为事实:

5月份日本政府拟制定4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97亿元)规模的反关税措施;

6月22日,欧盟对进口自美国的价值28亿欧元产品加征关税。

加拿大宣布7月1日起对一系列美国商品征收关税,商品总值166亿加元;

墨西哥6月初对部分美国商品开征最高税率25%的关税。

印度从8月4日起,大幅提高29种美国进口产品关税。

土耳其也宣布将对价值2.665亿元美元的美国进口货加征关税……

现在对美应战的国家和组织加在一起,GDP总额超过40万亿美元,是美国不到20万亿美元GDP的两倍多,资源和打法自然丰富得多。

【结语:当今中国,贸易战只是次要矛盾】

看了那么多数据,特朗普高喊的贸易战根本没有渲染的那么可怕。

这个关税税率算高么?不算。

中国的出口会遭到毁灭性打击么?不会。

中国缺少应对的武器么?不缺。

中国会遭遇美欧列强的包抄围堵吗?并没有。

历数之前的各种争端摩擦,只要应对得当,并不会造成结构性的损失。



贸易战预期引发中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确实,贸易战的爆发会导致通胀和加息的预期,此外,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损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

但把所有七七八八的风险烩到一起,提升到阴谋论的高度就太夸张了,之前有观点称这一切都服务于美联储缩表(把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美元下降到2.5万亿美元)的操作,而等待中国还有知识产权战、资本战、资源定价权战、通胀战、利率战、汇率战……这就犯了单一因素解释的错误,恐怕美联储和特朗普之间的协调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我们没有必要幻想出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只要不犯根本性的错误,中国应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能走出这个难关。

所以,相对于贸易战这个次要矛盾,中国正在处理更重要的问题。昨天中国央行定向降准,释放出7000亿元流动性,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在贸易战风险临近,人民币面临下行压力之时选择降准,这表明央行还是选择内部经济发展优先策略,主要关注债务风险等问题。至于贸易战的风险,能解决就顺便解决,解决不了也不怕开战。

这说明中国并不太在意贸易战这个“胆小鬼博弈”,毕竟潜心解决内部风险,推动产业升级才是我们的长远任务,没必要因为泛泛的贸易战威胁自乱阵脚。

至于特朗普?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