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国枪击案的血色真相:凶手盯上校园了!(图)

美国枪击案的血色真相:凶手盯上校园了!

文章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于 2018-05-20 14:34: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这是美国人的选择。

作者:正解局

正解局原创,转载务必取得授权

一天两起!

5月18日,美国连发两起校园枪击案。

特朗普在事后的演讲中称,几十年来,这类事件在美国不断重复上演。

其实,特朗普说的还不够准确:发生在校园的枪击案,正在不断重复上演!

CNN报道,2018年才过去20周,美国就已经发生了23起有死伤的校园枪击案。平均每周一起!

凶手为什么盯上了校园?!

01

凶手盯上了校园,绝非危言耸听。

先看案发数量。

“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报道,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校园枪击事件。

转折点在1979年。一名16岁的女性袭击了一所小学,造成11人死伤,自此拉开大规模校园枪击案的序幕。

1990年代达到顶峰,发生13起。再看今年,仅仅过去了20周,就发生了23起。美国校园枪击案正在呈高发态势。

FBI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美国三分之一的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在校园。另一个数据是,1966年至2012年,美国发生在学校和工作场合的枪击案占到了世界的62%。

这两个数据是一致的。

再看死亡人数。

克莱姆森大学研究者Antonis Katsiyannis表示:在不到18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与学校枪击有关的死亡事件已经超过了整个20世纪。

2014年以来的数据表明,枪击致青少年死伤人数,呈现连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4000人。

最后看凶手年龄。

上个世纪,未成年人占校园枪击案袭击者的比例,是60%。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7%。

年纪最小仅11岁。1998年,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米切尔,伏击了阿肯色州一所中学的师生,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

校园枪击案袭击者的日益低龄化,直接拉低了美国枪击案袭击者的平均年龄。美国已记录的91起大规模枪击案中,凶手的平均年龄仅为34岁。

( 91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凶手的年龄分布图。(图表来源:BBC))

02

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本应该和平安详的校园,竟然成为袭击者的目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当然是美国的枪支泛滥。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人可以拥有枪支,但也造成了枪支的泛滥。

美国司法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平民持有的枪支总数估计为3.1亿支,占到了世界的一半。

(图/CNN 数据来源: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2012),轻武器调查报告(2007))

宽松的购枪审查程序和低廉的购枪成本,也为凶手提供便利。

在2017年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中,警方在凶手所住的酒店房间内搜到了一批手枪,其中最便宜的仅需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60元)。

第二,暴力文化的影响。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凶手中大多数未成年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暴力文化的影响。

美国广播公司一项针对10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的研究显示,受访者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承认自己是从电视上“学会了”如何犯罪。

部分校园枪击案行凶者在被捕后都表示,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了影视作品或游戏中的暴力文化的影响。

制造2007年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的凶手赵承熙就被怀疑模仿了某部暴力电影。

(赵承熙模仿某部暴力电影)

第三,犯罪模仿。

校园枪击案接二连三的发生,并非巧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种“犯罪模仿”。

所谓的“犯罪模仿”,是指某种特定的犯罪行为或者手段被他人模仿,从而实施类似的犯罪行为的情形。

比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便有一名15岁的少年驾驶小型飞机撞向另一座大楼;在日本,一名男子在网上留言板上预告杀人并成功实施,其后警方收到超过100起预告杀人。

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往往会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报道。这会让袭击者深受启发,甚至是深受鼓舞,进而模仿。

第四,校园的特点。

枪击案凶手,大多出于报复社会的目的,更倾向于选择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

人员密集的校园,安全措施薄弱,更容易成为凶手袭击的目标。

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形色各异的人都能长驱直入。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武器,很难阻止凶手的枪击。

手持枪支杀害弱者,凶手是真正的懦夫。

03

枪击案发生当天,特朗普再次承诺,采取行动加强校园安保。

谁都知道,加强安保,只是隔靴搔痒。问题根源,还在于美国的枪支政策。

遗憾的是,指望特朗普控枪乃至禁枪,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与美国全国步枪协会,互为铁杆。

5月4日,特朗普就曾在步枪协会的集会上说道:“我们相信我们的自由,是来自造物主的礼物,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夺走它。”

美国人对枪支的感情,爱恨交加。

有人支持枪支自由,也有人反对。

一方面,美国人呼吁控枪,防止枪支泛滥;另一方面,美国人购买枪支的意愿,整体在上升。

(美国每年购枪审查申请数据(1999-2017))

当美国各界在为枪支泛滥吵个没完,校园,成为受害者。

正如奥巴马对2015年10月1日美国俄勒冈州校园枪击案的表态,“这是我们的选择。”

是啊,这是美国人的选择。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尔街大咖是淫魔!豪宅惊藏「性虐地窖」残害多女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兰部署军队,必要时可全面使用武力
揭穿阿胶企业谎言:中国不缺驴,但特别缺牛马
川普硬杠125年宪法惯例,上诉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权"
川普18岁孙女自创服饰品牌"白宫拍广告",挨轰:公器私用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签证费暴涨66倍,印度人或涌向日本
称中国人有股“怪臭味” 外国网友搬去住惊:我也有了!
中国网红穷游日本 入境就“恶搞” 国内外网友都炸了
“该死的中国人老是咳嗽” 意大利名将打中网翻车
这女星惨了!被指“邀于朦胧赴虐杀饭局”遭抵制+换角
“吹哨人”自杀,波音同意付钱和解
朝鲜随机抓巨乳妹“强制送医”!还遭公审羞辱
中国前农业部长收贿2.68亿!遭判“死缓”下场惨了
FBI解僱15名探员 涉以单膝跪地应对弗洛伊德集会
清华学霸、普林斯顿博士后家中猝逝 死因引揣测
一份两国协议,川普对俄的一张大网正悄然形成
于朦胧坠楼死亡事件疑点重重,舆情汹涌持续发酵
一心阻绝外国人生美国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错误”
72小时倒计时:两党僵持,美政府关门危机升级
惊曝:俄正在帮中国军队提升空降能力 准备攻台
爱泼斯坦档案:除了马斯克 彼得蒂尔和班农都被提及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枪击案的血色真相:凶手盯上校园了!

世界华人周刊 2018-05-20 14:34:13


这是美国人的选择。

作者:正解局

正解局原创,转载务必取得授权

一天两起!

5月18日,美国连发两起校园枪击案。

特朗普在事后的演讲中称,几十年来,这类事件在美国不断重复上演。

其实,特朗普说的还不够准确:发生在校园的枪击案,正在不断重复上演!

CNN报道,2018年才过去20周,美国就已经发生了23起有死伤的校园枪击案。平均每周一起!

凶手为什么盯上了校园?!

01

凶手盯上了校园,绝非危言耸听。

先看案发数量。

“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报道,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校园枪击事件。

转折点在1979年。一名16岁的女性袭击了一所小学,造成11人死伤,自此拉开大规模校园枪击案的序幕。

1990年代达到顶峰,发生13起。再看今年,仅仅过去了20周,就发生了23起。美国校园枪击案正在呈高发态势。

FBI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美国三分之一的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在校园。另一个数据是,1966年至2012年,美国发生在学校和工作场合的枪击案占到了世界的62%。

这两个数据是一致的。

再看死亡人数。

克莱姆森大学研究者Antonis Katsiyannis表示:在不到18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与学校枪击有关的死亡事件已经超过了整个20世纪。

2014年以来的数据表明,枪击致青少年死伤人数,呈现连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4000人。

最后看凶手年龄。

上个世纪,未成年人占校园枪击案袭击者的比例,是60%。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7%。

年纪最小仅11岁。1998年,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米切尔,伏击了阿肯色州一所中学的师生,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

校园枪击案袭击者的日益低龄化,直接拉低了美国枪击案袭击者的平均年龄。美国已记录的91起大规模枪击案中,凶手的平均年龄仅为34岁。

( 91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凶手的年龄分布图。(图表来源:BBC))

02

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本应该和平安详的校园,竟然成为袭击者的目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当然是美国的枪支泛滥。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人可以拥有枪支,但也造成了枪支的泛滥。

美国司法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平民持有的枪支总数估计为3.1亿支,占到了世界的一半。

(图/CNN 数据来源: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2012),轻武器调查报告(2007))

宽松的购枪审查程序和低廉的购枪成本,也为凶手提供便利。

在2017年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中,警方在凶手所住的酒店房间内搜到了一批手枪,其中最便宜的仅需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60元)。

第二,暴力文化的影响。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凶手中大多数未成年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暴力文化的影响。

美国广播公司一项针对10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的研究显示,受访者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承认自己是从电视上“学会了”如何犯罪。

部分校园枪击案行凶者在被捕后都表示,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了影视作品或游戏中的暴力文化的影响。

制造2007年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的凶手赵承熙就被怀疑模仿了某部暴力电影。

(赵承熙模仿某部暴力电影)

第三,犯罪模仿。

校园枪击案接二连三的发生,并非巧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种“犯罪模仿”。

所谓的“犯罪模仿”,是指某种特定的犯罪行为或者手段被他人模仿,从而实施类似的犯罪行为的情形。

比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便有一名15岁的少年驾驶小型飞机撞向另一座大楼;在日本,一名男子在网上留言板上预告杀人并成功实施,其后警方收到超过100起预告杀人。

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往往会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报道。这会让袭击者深受启发,甚至是深受鼓舞,进而模仿。

第四,校园的特点。

枪击案凶手,大多出于报复社会的目的,更倾向于选择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

人员密集的校园,安全措施薄弱,更容易成为凶手袭击的目标。

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形色各异的人都能长驱直入。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武器,很难阻止凶手的枪击。

手持枪支杀害弱者,凶手是真正的懦夫。

03

枪击案发生当天,特朗普再次承诺,采取行动加强校园安保。

谁都知道,加强安保,只是隔靴搔痒。问题根源,还在于美国的枪支政策。

遗憾的是,指望特朗普控枪乃至禁枪,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与美国全国步枪协会,互为铁杆。

5月4日,特朗普就曾在步枪协会的集会上说道:“我们相信我们的自由,是来自造物主的礼物,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夺走它。”

美国人对枪支的感情,爱恨交加。

有人支持枪支自由,也有人反对。

一方面,美国人呼吁控枪,防止枪支泛滥;另一方面,美国人购买枪支的意愿,整体在上升。

(美国每年购枪审查申请数据(1999-2017))

当美国各界在为枪支泛滥吵个没完,校园,成为受害者。

正如奥巴马对2015年10月1日美国俄勒冈州校园枪击案的表态,“这是我们的选择。”

是啊,这是美国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