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在中国东北 5千日本人的墓园牵动新仇旧恨(组图)

在中国东北 5千日本人的墓园牵动新仇旧恨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18-05-16 08:30: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这个地区是日本建立的满洲傀儡政府的一部分。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方正县——在中国东北偏远县城方正的一条狭窄道路的尽头,一片白桦和松树林旁,中日友好园林的铁门锁闭着。

里面并不是园林,而是约五千名日本人的墓地。二战结束时,日本帝国战败崩溃,获胜的苏联军队涌入当时的满洲国,这些人就是那时候死去的。

中日友好园林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悲剧而修建的,象征着战后方正与日本不同寻常的紧密关系。

这个县城曾以自己与日本的这种联系为傲,它竖起了日语的商店招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但是,当日本和中国的敌对情绪加剧时,方正人发现自己被打上了叛徒的标签。

2011年被愤怒的反日民族主义者泼洒红色油漆后,这座园林被关闭。

不过现在,这里的人在怀着谨慎的希望观察事态发展。近几个月来,中日关系似乎再次升温,主要是因为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在缓和,而且两国都面临着与美国发生贸易战的威胁。

现在,这座县城与日本的联系可以从城里各处的广告牌中明显看出来。如图中的这类咨询中心称自己可以提供申请赴日签证或在日本寻找婚姻伴侣等各种服务。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现在,这座园林由一对老年夫妇看守,他们住在大门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里,阻止偶然出现访客入内。要入园参观需得到县政府的批准。

这个县城和公墓一样,被困在复杂而痛苦的历史之中。直到现在,这两个亚洲经济巨人的关系依然因为这段历史而有着深深的裂痕。

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的这个地区——现在被称为黑龙江省——受日本建立的满洲傀儡政府管辖。为了控制这个事实上的殖民地,日本派来了约38万移民,其中大多是贫穷的农民。

1945年日本投降时,约有一万名殖民者被不断前进的苏联军队围困在方正。成千上万人无路可逃,死于寒冷、疾病和饥饿,以及集体自杀。

还有成千上万日本人留了下来,其中很多是被绝望的父母送给中国家庭的孩子,或者被遗弃的孤儿。

他们的故事被遗忘了,直到1963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二号领导人周恩来下令,将日本人的遗骨从周围的小山和树林中挖出来火化和埋葬。骨灰被葬在这个后来被称为中日友好园林的地方。

74岁的郜凤琴是日本战争遗孤,五岁时生母把她给了哈尔滨一户中国人家庭。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8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起来后,日本人开始从中国东北地区接回战争遗孤。他们反过来帮助在中国的亲戚和朋友去日本工作、求学和结婚。

据方正县政府网站称,该县3.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生活在海外,绝大部分在日本。

1995年,一名被接回日本的遗孤在公墓里为收养日本儿童的中国父母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这些遗孤中一些人沿用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还有一些人一回去就起了日语名字。现在常来友好园林的有很多属于这个群体。

“友好园林是个有意义的地方,”曾是战争遗孤的郜凤琴说。她今年74岁,住在离方正县大约120英里(约合200公里)的哈尔滨。“我们去园林不是为了日本军人,是为了纪念抚养我们成人的中国父母。”

在县里随处可见的广告牌中,这种纽带显而易见。这些广告牌上宣传的“咨询中心”可以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从申请签证到在日本找工作和结婚对象。

附近是一个名为华侨村家园的高端封闭式小区。这里的华侨指的是曾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的4.8万居民及其家人,他们后来又回到这个曾经颇为贫穷的水稻种植县生活。

郜凤琴的日本生母小林昭子和两个孩子。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谁们家女儿要是嫁到了日本,是挺光荣的事儿,”方正县45岁的出租车司机陈中波说。“大家还是觉得日本有钱、发达。”

2006年,方正县更进一步,为了从日本吸引更多投资而宣称自己是“龙江第一侨乡”。作为形象重塑工程的一部分,方正县所有店铺的牌匾都被要求做成中日双语。

不久后,麻烦开始了,在东京和北京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竞争中,围绕有争议岛屿和日本粉饰战争暴行的行为而起的旧有争端被重新点燃。

每当日本政治人物参拜东京的靖国神社,或否认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杀平民的暴行,网上就会充斥着仇恨情绪。

这种愤怒日渐涌入方正。

2011年,方正县花70多万元在公墓里建了一道纪念碑墙,上面刻着据信被葬在那里的日本移民的名字。此事激起了网民的愤怒。同年晚些时候,五名年轻男子翻墙进入公墓,将红色的油漆泼在了碑墙上。

方正县华锐语言学校的日语培训班。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县政府连夜拆除了碑墙,并将残垣断壁埋在了墓地里。

此举并没有止住批评的声音。方正被嘲讽为“汉奸县”。在一个地下购物中心的入口处,一个牌子上赫然写着“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是在指涉昔日帝国列强对中国民众的羞辱。

自那以后,街头几乎所有日语牌匾都消失不见了,方正县还去掉了路牌上的公墓名称。

“如果没有和日本的关系,方正什么都不是,”教日语的华锐语言学校所有人王东军说。“方正人很富,但是方正这里真的没什么企业,算是个奇迹了。挺明显的,方正人富和日本有关。”

“敏感的日子,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有时候就把培训学校关了,免得麻烦,”他说。

迫于压力,方正县1月公布了通过“增加抗日内容,展示方正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的精神”,把公墓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计划。

郜凤琴家的照片和装饰。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对我们这样既爱中国又爱日本的人来说,看着这种纷争就是一种受罪,”曾是战争遗孤、现在是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的池田澄江(Sumie Ikeda)说。“方正本该成为让人们铭记历史不犯同样错误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人产生仇恨的地方。”

还有一些人只是希望争端不要殃及他们。

“我们普通中国人不关心政治,”25岁的杨爽说。她曾在东京附近的一家胶卷厂工作过三年。“我们有这层关系为什么不用?”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5共和党人一度倒戈
美国最贵的,是中国AI人才:中国学霸正“统治”AI圈
“不像合格的妻子”:18岁嫁到中国的缅甸新娘
14岁屡教不改,中国法律出手了
仅10名员工却租四千平办公,实探这些“诡异”的公司

24小时讨论排行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为什么加拿大的猪肉总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瓜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亚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对的 他为美国好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车祸丧生 年仅28岁 十天前刚结婚
攻台B计划?美媒曝北京更大野心 垂涎俄资源宝地
乌轰炸库斯克俄军指挥部 成功击杀俄海军副司令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鉴别一个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它有没有空调!
美国6月非农新增14.7万人超预期 失业率意外降至4.1%
争夺未来能源主导权之战:中国正在领先
以色列空袭学校避难所!加萨民防机构曝:已25死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无耻的判决
印度小哥简历90%造假 身兼数职 干翻硅谷AI创业公司
人民日报纪念李克强冥诞发出了什么信号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在中国东北 5千日本人的墓园牵动新仇旧恨

纽约时报 2018-05-16 08:30:24


中国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这个地区是日本建立的满洲傀儡政府的一部分。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方正县——在中国东北偏远县城方正的一条狭窄道路的尽头,一片白桦和松树林旁,中日友好园林的铁门锁闭着。

里面并不是园林,而是约五千名日本人的墓地。二战结束时,日本帝国战败崩溃,获胜的苏联军队涌入当时的满洲国,这些人就是那时候死去的。

中日友好园林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悲剧而修建的,象征着战后方正与日本不同寻常的紧密关系。

这个县城曾以自己与日本的这种联系为傲,它竖起了日语的商店招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但是,当日本和中国的敌对情绪加剧时,方正人发现自己被打上了叛徒的标签。

2011年被愤怒的反日民族主义者泼洒红色油漆后,这座园林被关闭。

不过现在,这里的人在怀着谨慎的希望观察事态发展。近几个月来,中日关系似乎再次升温,主要是因为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在缓和,而且两国都面临着与美国发生贸易战的威胁。

现在,这座县城与日本的联系可以从城里各处的广告牌中明显看出来。如图中的这类咨询中心称自己可以提供申请赴日签证或在日本寻找婚姻伴侣等各种服务。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现在,这座园林由一对老年夫妇看守,他们住在大门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里,阻止偶然出现访客入内。要入园参观需得到县政府的批准。

这个县城和公墓一样,被困在复杂而痛苦的历史之中。直到现在,这两个亚洲经济巨人的关系依然因为这段历史而有着深深的裂痕。

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的这个地区——现在被称为黑龙江省——受日本建立的满洲傀儡政府管辖。为了控制这个事实上的殖民地,日本派来了约38万移民,其中大多是贫穷的农民。

1945年日本投降时,约有一万名殖民者被不断前进的苏联军队围困在方正。成千上万人无路可逃,死于寒冷、疾病和饥饿,以及集体自杀。

还有成千上万日本人留了下来,其中很多是被绝望的父母送给中国家庭的孩子,或者被遗弃的孤儿。

他们的故事被遗忘了,直到1963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二号领导人周恩来下令,将日本人的遗骨从周围的小山和树林中挖出来火化和埋葬。骨灰被葬在这个后来被称为中日友好园林的地方。

74岁的郜凤琴是日本战争遗孤,五岁时生母把她给了哈尔滨一户中国人家庭。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8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起来后,日本人开始从中国东北地区接回战争遗孤。他们反过来帮助在中国的亲戚和朋友去日本工作、求学和结婚。

据方正县政府网站称,该县3.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生活在海外,绝大部分在日本。

1995年,一名被接回日本的遗孤在公墓里为收养日本儿童的中国父母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这些遗孤中一些人沿用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还有一些人一回去就起了日语名字。现在常来友好园林的有很多属于这个群体。

“友好园林是个有意义的地方,”曾是战争遗孤的郜凤琴说。她今年74岁,住在离方正县大约120英里(约合200公里)的哈尔滨。“我们去园林不是为了日本军人,是为了纪念抚养我们成人的中国父母。”

在县里随处可见的广告牌中,这种纽带显而易见。这些广告牌上宣传的“咨询中心”可以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从申请签证到在日本找工作和结婚对象。

附近是一个名为华侨村家园的高端封闭式小区。这里的华侨指的是曾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的4.8万居民及其家人,他们后来又回到这个曾经颇为贫穷的水稻种植县生活。

郜凤琴的日本生母小林昭子和两个孩子。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谁们家女儿要是嫁到了日本,是挺光荣的事儿,”方正县45岁的出租车司机陈中波说。“大家还是觉得日本有钱、发达。”

2006年,方正县更进一步,为了从日本吸引更多投资而宣称自己是“龙江第一侨乡”。作为形象重塑工程的一部分,方正县所有店铺的牌匾都被要求做成中日双语。

不久后,麻烦开始了,在东京和北京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竞争中,围绕有争议岛屿和日本粉饰战争暴行的行为而起的旧有争端被重新点燃。

每当日本政治人物参拜东京的靖国神社,或否认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杀平民的暴行,网上就会充斥着仇恨情绪。

这种愤怒日渐涌入方正。

2011年,方正县花70多万元在公墓里建了一道纪念碑墙,上面刻着据信被葬在那里的日本移民的名字。此事激起了网民的愤怒。同年晚些时候,五名年轻男子翻墙进入公墓,将红色的油漆泼在了碑墙上。

方正县华锐语言学校的日语培训班。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县政府连夜拆除了碑墙,并将残垣断壁埋在了墓地里。

此举并没有止住批评的声音。方正被嘲讽为“汉奸县”。在一个地下购物中心的入口处,一个牌子上赫然写着“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是在指涉昔日帝国列强对中国民众的羞辱。

自那以后,街头几乎所有日语牌匾都消失不见了,方正县还去掉了路牌上的公墓名称。

“如果没有和日本的关系,方正什么都不是,”教日语的华锐语言学校所有人王东军说。“方正人很富,但是方正这里真的没什么企业,算是个奇迹了。挺明显的,方正人富和日本有关。”

“敏感的日子,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有时候就把培训学校关了,免得麻烦,”他说。

迫于压力,方正县1月公布了通过“增加抗日内容,展示方正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的精神”,把公墓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计划。

郜凤琴家的照片和装饰。 GIULIA MARC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对我们这样既爱中国又爱日本的人来说,看着这种纷争就是一种受罪,”曾是战争遗孤、现在是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的池田澄江(Sumie Ikeda)说。“方正本该成为让人们铭记历史不犯同样错误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人产生仇恨的地方。”

还有一些人只是希望争端不要殃及他们。

“我们普通中国人不关心政治,”25岁的杨爽说。她曾在东京附近的一家胶卷厂工作过三年。“我们有这层关系为什么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