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精日分子"事件,竟惊动了欧洲(组图)

中国"精日分子"事件,竟惊动了欧洲

文章来源: BBC 于 2018-03-12 16:04: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两会期间,"精日分子"被中国外长王毅斥为"中国人的败类"后,当天38位中国政协委员联合递交了一份关于"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到底何为"精日分子"?他们为什么要“精日”?仅靠立法能消除这一社会现象吗?

从各种定义上看,"精日分子"不是"(科技)哈日"(即羡慕日本科技文化发达),不是中日友好的亲日,更不是专门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的中国游客,而似乎是特定指"精神上将自己等同于日本(极右翼)的人"的意思。

定义范围

这个词汇的出现是因为近两年发生了几次受到中国社会和官方抨击的“精日分子”举止言行事件,包括,"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或"公开侮辱(中华)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拿民族伤痕开玩笑”等。



在中国的知乎网页上,精日群体的现象引发网民们讨论。

行为举动:包括类似于日本靖国神社外右翼人士"重现历史"的表演,通常无视二战日军侵华造成巨大人道灾难的历史,事实上冒犯伤害中华民族感情:2017年8月,在“8.15抗战胜利日”之际,四名男子身着仿制二战日军军装,在著名抗日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合影;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两名青年在大屠杀发生地扮日本武士拍照;2018年,又有两名男子身着仿制日军军服在南京抗日遗址前拍照,并在网上散发照片。

2月份,一名自称"获得财务自由"的上海青年男子孟某在微信群中发表"南京(大屠杀)杀三十万太少""侮辱了怎么样"等言论,2月23日被上海市公安局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之后3月3日,孟某又跑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镌刻着"遇难者300000"等纪念性文字的灾难之墙前,又去拍摄有侮辱性语言和低俗词句的视频并上传网络,侮辱向上海警方举报以及批评他的网友,随即受到举报后又被南京警方处以拘留。

网络媒体:包括以文字、图片、语言、说唱、照片、影视、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美化二战中日本帝国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华日军犯有反人类战争暴行,崇拜日本军国主义,以中国人为耻、侮辱中国官方认可的民族英雄或先烈,等。



二战日本侵华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人道灾难和历史情感伤痕。图为1937年元旦被日军轰炸后的重庆街头难民。

有上述言行者被称为"精日人群"。从中国的媒体讨论报道看,这一人群主要存在于网络之中,主要是通过包括微博、微信发布看法意见,偶有行为举动也要通过微博、微信群来发布散播其言论、照片和视频。因此引发网民关注和声讨。

 背景和法律界限

由于网络并没有边境,中国有关媒体报道基本都没有说明被官方惩罚的"精日"人士的背景情况,所在地区,所属国籍,因此无法判断不同的"精日"人群是否有中国大陆、日本还是香港、东南亚还是其它地方的背景。

"精日"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军服迷","动漫迷","为了做网红"等等。中国受到日本帝国侵略已经是近3/4个世纪以前的历史,对于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去几十年的一些年轻人来说,早已无法体会什么是刻骨铭心的伤痛感。从很多被斥"精日分子"举动来看,他们可能更多受到当下一些流行文化的影响,或出于对当下现状不满,或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甚至有些可能出于反共思想,才可能做出违反大陆主流文化的“幼稚、荒唐”举动。

可以判定的是"精日"人群是极少数,其言行不论是出于有意无意,伤害到中华民族历史情感,常体现种族主义情绪,是中国社会主流不接受的、边缘化的。"精日"的言行常激起了中国网民和官方的愤怒。多次受到中国警方的严厉警告。

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一些委员,有的呼吁立即立法加强约束,有的呼吁加强对青少年教育。

虽然中国官员斥责、人大、政协代表委员提议,但由于目前中国法律中缺乏包括种族歧视等有关此类行为的规定,警方也只能以"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予以拘留,但拘留不足以惩戒这种行为,还可能导致上述"财务自由"上海青年故意到南京再犯同类错误。

中国在思考如何教育后代、维护历史尊严之际,或许可以参考欧洲是如何约束挑战民族历史文化情感底线、打击种族主义和极端思想的荒唐做法。

  欧洲反"精纳粹"

在欧洲,很多国家各界对惨烈沉痛的近现代战争历史、种族问题进行过反思,加上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有着诸多反对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的道德、法律、教育方面的约束,比如对在二战纳粹德国入侵它国、迫害犹太人、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这段历史上,主流媒体、社会各界和舆论决不容忍歪曲历史的言论和行为。

在官方正视历史的德国、奥地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都有禁止使用纳粹符号和手势方面的法律教育,并在起诉极右翼、新纳粹分子的时候时常用到这些法律。除了判处高达3-5年的监禁的法律惩处手段,还包括通过保释金等手段进行财务惩罚的有效约束。

不过,这些社会和法律约束仍不能杜绝偶尔会出现个别年青人身穿二战纳粹军服胡闹的事件。有关例子在欧洲各国比比皆是,奇异的是其中还包括近年来有无知的中国人和其它亚洲人主动"撞枪"的一些例子。

2017年,两名中年的中国游客到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外拍照,忘乎所以地摆拍、行纳粹举手礼,立刻被附近的警察看见逮捕,并送上法庭起诉。他们被法官要求交纳500欧元保释金、被教训一番才得以脱身。

2016年,在台湾出现身穿纳粹党卫军服装举纳粹旗帜校庆事件;在印尼,出现以纳粹为主题的咖啡厅开张,一个博物馆允许游客在希特勒蜡像和纳粹集中营照片为背景留影取乐,等等。这些事件一曝光就受到国际媒体谴责,当局处理不慎则可能触发外交风波。

也许有理由认为不论是"精日"还是"精纳粹",都是出于年轻人的无知。无知不代表无过,无知也不代表豁免。法西斯主义虽在二战中被打倒,但从来没有绝迹。在欧洲人看来,正因为这种无知行为,在事实上有可能为歪曲历史、甚至为新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创造土壤。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最新文章:跳舞的妈妈
逐渐变味的“健身运动”:“暴走团”里的老年江湖
中国经济要回春了吗?地方政府开始提前还债了
柯克被枪杀:22岁,他一枪吓坏了美国
美国大使馆涌“排队盛况”一眼望不到头 网骂:汉奸!




24小时讨论排行

卢比奥:那些庆祝的外国人 将被驱逐、吊销签证…(视)
美国副总统万斯:向雇主举报那些庆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
联合国独立调查首度证实:以色列对加萨实施"种族灭绝"
川普下令国家公园移除这张照片 “宣扬腐蚀性意识形态”
医生赞刺杀柯克枪手“枪法精准” 被永久禁止入境美国
CNN:川普正酝酿一场对左翼大规模打压 Antifa将列恐怖组织
德州黑人女生柯克追悼会上挑衅被捕 州长:挑错了学校!
枪杀柯克嫌犯被控加重谋杀罪 检察官寻求死刑判决
首次出庭!嫌犯父亲“大义灭亲”细节曝光 FBI扩大调查
川普怒炒Fed理事再失利!法院驳回 恐上最高院
贝森特爆TikTok达成协议内幕:美国威胁关闭…
男留学生被安排混住女生宿舍楼 重庆理工大学致歉
邓聿文:美国控枪为什么如此之难
惊呆!非法移民小船靠近 被大爷大妈合力推回大海
美刚挺完以色列!以军轰垮民宅「把人活埋」
城市打工人,花十几万回村给父母补缴社保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精日分子"事件,竟惊动了欧洲

BBC 2018-03-12 16:04:26


中国两会期间,"精日分子"被中国外长王毅斥为"中国人的败类"后,当天38位中国政协委员联合递交了一份关于"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到底何为"精日分子"?他们为什么要“精日”?仅靠立法能消除这一社会现象吗?

从各种定义上看,"精日分子"不是"(科技)哈日"(即羡慕日本科技文化发达),不是中日友好的亲日,更不是专门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的中国游客,而似乎是特定指"精神上将自己等同于日本(极右翼)的人"的意思。

定义范围

这个词汇的出现是因为近两年发生了几次受到中国社会和官方抨击的“精日分子”举止言行事件,包括,"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或"公开侮辱(中华)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拿民族伤痕开玩笑”等。



在中国的知乎网页上,精日群体的现象引发网民们讨论。

行为举动:包括类似于日本靖国神社外右翼人士"重现历史"的表演,通常无视二战日军侵华造成巨大人道灾难的历史,事实上冒犯伤害中华民族感情:2017年8月,在“8.15抗战胜利日”之际,四名男子身着仿制二战日军军装,在著名抗日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合影;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两名青年在大屠杀发生地扮日本武士拍照;2018年,又有两名男子身着仿制日军军服在南京抗日遗址前拍照,并在网上散发照片。

2月份,一名自称"获得财务自由"的上海青年男子孟某在微信群中发表"南京(大屠杀)杀三十万太少""侮辱了怎么样"等言论,2月23日被上海市公安局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之后3月3日,孟某又跑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镌刻着"遇难者300000"等纪念性文字的灾难之墙前,又去拍摄有侮辱性语言和低俗词句的视频并上传网络,侮辱向上海警方举报以及批评他的网友,随即受到举报后又被南京警方处以拘留。

网络媒体:包括以文字、图片、语言、说唱、照片、影视、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美化二战中日本帝国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华日军犯有反人类战争暴行,崇拜日本军国主义,以中国人为耻、侮辱中国官方认可的民族英雄或先烈,等。



二战日本侵华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人道灾难和历史情感伤痕。图为1937年元旦被日军轰炸后的重庆街头难民。

有上述言行者被称为"精日人群"。从中国的媒体讨论报道看,这一人群主要存在于网络之中,主要是通过包括微博、微信发布看法意见,偶有行为举动也要通过微博、微信群来发布散播其言论、照片和视频。因此引发网民关注和声讨。

 背景和法律界限

由于网络并没有边境,中国有关媒体报道基本都没有说明被官方惩罚的"精日"人士的背景情况,所在地区,所属国籍,因此无法判断不同的"精日"人群是否有中国大陆、日本还是香港、东南亚还是其它地方的背景。

"精日"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军服迷","动漫迷","为了做网红"等等。中国受到日本帝国侵略已经是近3/4个世纪以前的历史,对于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去几十年的一些年轻人来说,早已无法体会什么是刻骨铭心的伤痛感。从很多被斥"精日分子"举动来看,他们可能更多受到当下一些流行文化的影响,或出于对当下现状不满,或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甚至有些可能出于反共思想,才可能做出违反大陆主流文化的“幼稚、荒唐”举动。

可以判定的是"精日"人群是极少数,其言行不论是出于有意无意,伤害到中华民族历史情感,常体现种族主义情绪,是中国社会主流不接受的、边缘化的。"精日"的言行常激起了中国网民和官方的愤怒。多次受到中国警方的严厉警告。

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一些委员,有的呼吁立即立法加强约束,有的呼吁加强对青少年教育。

虽然中国官员斥责、人大、政协代表委员提议,但由于目前中国法律中缺乏包括种族歧视等有关此类行为的规定,警方也只能以"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予以拘留,但拘留不足以惩戒这种行为,还可能导致上述"财务自由"上海青年故意到南京再犯同类错误。

中国在思考如何教育后代、维护历史尊严之际,或许可以参考欧洲是如何约束挑战民族历史文化情感底线、打击种族主义和极端思想的荒唐做法。

  欧洲反"精纳粹"

在欧洲,很多国家各界对惨烈沉痛的近现代战争历史、种族问题进行过反思,加上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有着诸多反对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的道德、法律、教育方面的约束,比如对在二战纳粹德国入侵它国、迫害犹太人、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这段历史上,主流媒体、社会各界和舆论决不容忍歪曲历史的言论和行为。

在官方正视历史的德国、奥地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都有禁止使用纳粹符号和手势方面的法律教育,并在起诉极右翼、新纳粹分子的时候时常用到这些法律。除了判处高达3-5年的监禁的法律惩处手段,还包括通过保释金等手段进行财务惩罚的有效约束。

不过,这些社会和法律约束仍不能杜绝偶尔会出现个别年青人身穿二战纳粹军服胡闹的事件。有关例子在欧洲各国比比皆是,奇异的是其中还包括近年来有无知的中国人和其它亚洲人主动"撞枪"的一些例子。

2017年,两名中年的中国游客到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外拍照,忘乎所以地摆拍、行纳粹举手礼,立刻被附近的警察看见逮捕,并送上法庭起诉。他们被法官要求交纳500欧元保释金、被教训一番才得以脱身。

2016年,在台湾出现身穿纳粹党卫军服装举纳粹旗帜校庆事件;在印尼,出现以纳粹为主题的咖啡厅开张,一个博物馆允许游客在希特勒蜡像和纳粹集中营照片为背景留影取乐,等等。这些事件一曝光就受到国际媒体谴责,当局处理不慎则可能触发外交风波。

也许有理由认为不论是"精日"还是"精纳粹",都是出于年轻人的无知。无知不代表无过,无知也不代表豁免。法西斯主义虽在二战中被打倒,但从来没有绝迹。在欧洲人看来,正因为这种无知行为,在事实上有可能为歪曲历史、甚至为新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创造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