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见证了东北煤矿兴衰的铁路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2018年1月20日,黑龙江双鸭山矿区铁路从中心站出发,向东,穿越市区,在尖山区一处小站分成两条路线,分别向着东北和东南方向的两个矿区延展。总长度三百多公里的线路上,沿途经过三县、四区、两个国营农场,也连接着七座煤矿。这条始建于1947年的矿区铁路在双鸭山有着七十年历史,见证了矿区的兴衰故事。图为2018年1月24日,黑龙江双鸭山中心站,夜晚火车进站。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为方便煤矿运输与管理,双鸭山矿区铁路在1949年后成为国有铁路。1956年12月由双鸭山矿务局接手。几十年间,这条担负着运输、通勤的慢火车的票价几乎没涨过,全程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只要3.5元。图为2018年1月20日,中心站候车的人,包括村民、矿上职工、附近农场上班的农民。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双鸭山因煤而起,也因煤而衰。在经历2002年到2012年的“黄金十年”之后,这座城市被标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国家去产能的号召下,大批煤矿关停、职工分流,城市人流也随之流失。图为1月25日,七星矿车站零星的等车人。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在矿区铁路的沿途,七星矿区已经停产。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设于此地的七星矿站虽然还在运营,但站厅的环境就如同这个矿厂一样萧条。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上了年纪的旅客,是小站上为数不多候车者,他们还生活、工作于此。图为80岁的老矿工关怀芝坐在火车上。他一家三代都在矿上,老伴去世后,老爷子没事儿坐火车去孩子家挨个串门。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如今的七星矿生活区人烟稀少,墙上的大字还昭示着矿区的变迁。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2018年1月28日,矿工澡堂。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张哥是矿区的后勤职工,负责矿上澡堂子服务工作。他家住双鸭山,每天坐火车去单位上班,一天一宿,第二天坐火车回家。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他当兵退伍后来到这里工作,已经在矿上二十年,现在工资一千多,生活条件艰难,但是习惯了国企的安逸,没有其他技能,想转行也很难,无奈只能这样生存。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50岁的汪俊义在七星生活40多年,在岗的时候搞副业开了个小卖店和超市,在矿区发展好的时候月入上万,2017年12月,国家去产能背景下,七星停产,汪俊义选择了分流安置,继续生活在七星。汪俊义打算等孩子在广西上完大学就离开这里,去南方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这是七星新建的生活小区,零星还有些人在这里居住,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开。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东荣矿目前扭亏为盈,煤炭价格回暖、经历了分流大批工人后,目前还在运营,矿上目前虽然有了气色,但仍然步履维艰。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矿工在开班前会。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1月20日,东荣矿下班后等火车的矿工们。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图为矿区铁路火车上打扑克的工人,他们常年通勤于此。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1月20日,一矿工用自制的手机支架,在上班列车上看电影。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黑龙江双鸭山火车上。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黑龙江双鸭山矿区铁路宣传乔部长,毕业后赶上东北黄金十年,留在此工作,目前在岗十六年。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图为铁路沿线的破败村庄。棚改后大部分人都搬到回迁房,村庄基本无人居住。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



2018年1月21日,黑龙江双鸭山,火车尾一个孩子眺望远方。图片作者:赵赫廷/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