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成功克隆猴,什么时候克隆人?科学家说....(图)

中国成功克隆猴,什么时候克隆人?科学家说....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于 2018-01-25 08:14: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国际生物领域顶级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两只食蟹猴的研究文章,这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平台育婴室的恒温箱里得到精心照料(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中国科学院24小时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连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其中第一场从1月24日下午一直开到晚上,有科技行业记者称“多年未遇此盛况。”在互联网上,相关消息被多次转发,有人再次发出“克隆人时代已到来”的惊呼。

红星新闻1月25日下午出席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并对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和项目负责人孙强博士进行了采访。

“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上已经打通,人类自然也属于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但我们并没有任何兴趣去做这件事,相关的伦理规范也不允许我们去做。”面对网上沸沸扬扬的舆论,蒲慕明院士这样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独家对话

为何选择食蟹猴进行克隆?

红星新闻:很多报道都提到克隆猴子作为人类近亲的科研意义和价值,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尝试,为什么选择了食蟹猴,而没有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的动物,比如黑猩猩来进行?

孙强:这个首先是由实验动物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猴子不是野外抓的,必须有一定的饲养规模。像食蟹猴和恒河猴都是实验灵长类动物的代表,因为食蟹猴全年可生殖的特点,我们最终选了食蟹猴。至于黑猩猩,在巴斯德试验狂犬病疫苗的时代还用过,但现在已经没有再用了,可以说是历史的原因。

蒲慕明:猕猴是现在唯一能做为实验动物的灵长类,包括黑猩猩在内的全部猿类都是保护动物。我们做实验需要有繁殖场这些条件。



▲孙强博士称:只有体细胞克隆才能实现大规模复制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使猕猴成为模式动物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会上的孙强和刘真,分别是文章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孙强同时为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克隆人?没兴趣,不允许

红星新闻:您刚才提到,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手段上已经打通,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克隆人这样的问题呢?

蒲慕明:很多人都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兴趣去做克隆人的事情,我们做克隆猴是有科研、医疗这种现实意义的,但克隆人没有,而且国家的伦理和法律也不允许。还是希望大家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新技术。

关于克隆的伦理问题

红星新闻:您之前提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都有赖于科学家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您如何看待克隆技术面对的伦理问题?

蒲慕明:首先从动物伦理的角度讲,每年中国要出口几万只猕猴给国外的大型生物和制药公司用于科学研究,原因就是自然繁育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易控制变量,需要大量反复的实验。而使用克隆猴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另外,比如金丝猴种群的数量很少,很濒危,是不是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扩大他们的种群规模,这个我觉得也可以尝试和探讨。国家对于干细胞等方面的实验也有明确规定,但如果说有没有具体的一个伦理标准,我认为还有待整个科学界来探讨。



▲蒲慕明在发言结束时打趣:因为是封面文章,他们本来想让《细胞》用孙悟空吹猴毛变猴子的图,觉得格外贴切,但对方最终没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此外,在发布会上,蒲慕明院士称通过体细胞克隆,猕猴可以实现快速制备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他以美国Jackson laboratory公司举例,其建立于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动物研发基地和销售公司,为国际生物医学界培养7000多种基因编辑小鼠品种。他希望未来在上海,能建立与之类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发基地和产业链。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遍佈世界 为何仅这国华人完全同化?连中国名都不要
12万日本女人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 她们最后去哪了?
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出庭受审,念了句中国古诗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沃尔玛公主身家千亿:不上班、没小孩、只烧钱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纽约时报:特朗普如何毁掉美国80年的伟大遗产
曝光:美国在AI芯片暗装追踪器 追查非法转运中国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文驳斥十个反对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借口
美国的关税政策让多国受够,"不买F-35了"
拜登女儿提出离婚 结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长15岁
拜登女儿官宣结束13年无娃婚姻 分手词被指尖刻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拜登儿爆她靠"淫魔富商"认识川普,梅兰妮亚求偿10亿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成功克隆猴,什么时候克隆人?科学家说....

红星新闻 2018-01-25 08:14:20

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国际生物领域顶级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两只食蟹猴的研究文章,这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平台育婴室的恒温箱里得到精心照料(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中国科学院24小时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连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其中第一场从1月24日下午一直开到晚上,有科技行业记者称“多年未遇此盛况。”在互联网上,相关消息被多次转发,有人再次发出“克隆人时代已到来”的惊呼。

红星新闻1月25日下午出席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并对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和项目负责人孙强博士进行了采访。

“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上已经打通,人类自然也属于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但我们并没有任何兴趣去做这件事,相关的伦理规范也不允许我们去做。”面对网上沸沸扬扬的舆论,蒲慕明院士这样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独家对话

为何选择食蟹猴进行克隆?

红星新闻:很多报道都提到克隆猴子作为人类近亲的科研意义和价值,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尝试,为什么选择了食蟹猴,而没有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的动物,比如黑猩猩来进行?

孙强:这个首先是由实验动物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猴子不是野外抓的,必须有一定的饲养规模。像食蟹猴和恒河猴都是实验灵长类动物的代表,因为食蟹猴全年可生殖的特点,我们最终选了食蟹猴。至于黑猩猩,在巴斯德试验狂犬病疫苗的时代还用过,但现在已经没有再用了,可以说是历史的原因。

蒲慕明:猕猴是现在唯一能做为实验动物的灵长类,包括黑猩猩在内的全部猿类都是保护动物。我们做实验需要有繁殖场这些条件。



▲孙强博士称:只有体细胞克隆才能实现大规模复制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使猕猴成为模式动物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会上的孙强和刘真,分别是文章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孙强同时为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克隆人?没兴趣,不允许

红星新闻:您刚才提到,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手段上已经打通,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克隆人这样的问题呢?

蒲慕明:很多人都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兴趣去做克隆人的事情,我们做克隆猴是有科研、医疗这种现实意义的,但克隆人没有,而且国家的伦理和法律也不允许。还是希望大家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新技术。

关于克隆的伦理问题

红星新闻:您之前提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都有赖于科学家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您如何看待克隆技术面对的伦理问题?

蒲慕明:首先从动物伦理的角度讲,每年中国要出口几万只猕猴给国外的大型生物和制药公司用于科学研究,原因就是自然繁育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易控制变量,需要大量反复的实验。而使用克隆猴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另外,比如金丝猴种群的数量很少,很濒危,是不是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扩大他们的种群规模,这个我觉得也可以尝试和探讨。国家对于干细胞等方面的实验也有明确规定,但如果说有没有具体的一个伦理标准,我认为还有待整个科学界来探讨。



▲蒲慕明在发言结束时打趣:因为是封面文章,他们本来想让《细胞》用孙悟空吹猴毛变猴子的图,觉得格外贴切,但对方最终没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此外,在发布会上,蒲慕明院士称通过体细胞克隆,猕猴可以实现快速制备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他以美国Jackson laboratory公司举例,其建立于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动物研发基地和销售公司,为国际生物医学界培养7000多种基因编辑小鼠品种。他希望未来在上海,能建立与之类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发基地和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