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成功克隆猴,什么时候克隆人?科学家说....(图)

中国成功克隆猴,什么时候克隆人?科学家说....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于 2018-01-25 08:14: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国际生物领域顶级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两只食蟹猴的研究文章,这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平台育婴室的恒温箱里得到精心照料(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中国科学院24小时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连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其中第一场从1月24日下午一直开到晚上,有科技行业记者称“多年未遇此盛况。”在互联网上,相关消息被多次转发,有人再次发出“克隆人时代已到来”的惊呼。

红星新闻1月25日下午出席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并对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和项目负责人孙强博士进行了采访。

“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上已经打通,人类自然也属于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但我们并没有任何兴趣去做这件事,相关的伦理规范也不允许我们去做。”面对网上沸沸扬扬的舆论,蒲慕明院士这样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独家对话

为何选择食蟹猴进行克隆?

红星新闻:很多报道都提到克隆猴子作为人类近亲的科研意义和价值,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尝试,为什么选择了食蟹猴,而没有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的动物,比如黑猩猩来进行?

孙强:这个首先是由实验动物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猴子不是野外抓的,必须有一定的饲养规模。像食蟹猴和恒河猴都是实验灵长类动物的代表,因为食蟹猴全年可生殖的特点,我们最终选了食蟹猴。至于黑猩猩,在巴斯德试验狂犬病疫苗的时代还用过,但现在已经没有再用了,可以说是历史的原因。

蒲慕明:猕猴是现在唯一能做为实验动物的灵长类,包括黑猩猩在内的全部猿类都是保护动物。我们做实验需要有繁殖场这些条件。



▲孙强博士称:只有体细胞克隆才能实现大规模复制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使猕猴成为模式动物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会上的孙强和刘真,分别是文章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孙强同时为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克隆人?没兴趣,不允许

红星新闻:您刚才提到,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手段上已经打通,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克隆人这样的问题呢?

蒲慕明:很多人都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兴趣去做克隆人的事情,我们做克隆猴是有科研、医疗这种现实意义的,但克隆人没有,而且国家的伦理和法律也不允许。还是希望大家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新技术。

关于克隆的伦理问题

红星新闻:您之前提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都有赖于科学家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您如何看待克隆技术面对的伦理问题?

蒲慕明:首先从动物伦理的角度讲,每年中国要出口几万只猕猴给国外的大型生物和制药公司用于科学研究,原因就是自然繁育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易控制变量,需要大量反复的实验。而使用克隆猴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另外,比如金丝猴种群的数量很少,很濒危,是不是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扩大他们的种群规模,这个我觉得也可以尝试和探讨。国家对于干细胞等方面的实验也有明确规定,但如果说有没有具体的一个伦理标准,我认为还有待整个科学界来探讨。



▲蒲慕明在发言结束时打趣:因为是封面文章,他们本来想让《细胞》用孙悟空吹猴毛变猴子的图,觉得格外贴切,但对方最终没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此外,在发布会上,蒲慕明院士称通过体细胞克隆,猕猴可以实现快速制备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他以美国Jackson laboratory公司举例,其建立于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动物研发基地和销售公司,为国际生物医学界培养7000多种基因编辑小鼠品种。他希望未来在上海,能建立与之类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发基地和产业链。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旧金山宁静社区一家四口被发现死于家中 包括2儿童
下嫁的公主在纽约过上中产生活 日本网友不淡定了
恋上中共高官之女遭解雇!卧底视频曝 他称“她可能是间谍”
峰哥"被清朗"要亡命天涯?他关注底层, "性压抑"理论走红…
亲历朝鲜:平壤私家车遍地 年轻人刷支付宝喝扎啤




24小时讨论排行

奥巴马后的美国——被拯救的国家,被改写的灵魂
川普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和平奖,颁了!
曾让川普挨罚4.5亿!纽约州检察长詹乐霞遭起诉
她朝ICE人员吐口水 芝加哥大学教授面临重罪起诉
川普得诺贝尔奖机率极低!BBC点出残酷真相
川普:中国将恢复买大豆 农民吁“要贸易 不要补贴”
永久停火!哈马斯宣布战争结束 川普周日亲访中东
In-N-Out快闪到北京了!雨中排队 人民的热情让人震惊
委内瑞拉反对派获诺奖和平奖 白宫发表评论回应
特朗普亮出三板斧,惊艳全世界
三人微信群里聊八卦被拘留合法吗?
教川普加密币还合办公司 小儿子拜伦身价估$1.5亿
特朗普:西班牙应被逐出北约
“李世民载着秦始皇有说有笑” 缺钱的明星 挤满景区
H1B员工年薪要多少,雇主才能“赚”回$10万成本?
10岁男孩被烟花击中头部身亡,谁燃放了那支夺命“狼嚎”?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成功克隆猴,什么时候克隆人?科学家说....

红星新闻 2018-01-25 08:14:20

北京时间2018年1月25日,国际生物领域顶级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两只食蟹猴的研究文章,这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平台育婴室的恒温箱里得到精心照料(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中国科学院24小时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连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其中第一场从1月24日下午一直开到晚上,有科技行业记者称“多年未遇此盛况。”在互联网上,相关消息被多次转发,有人再次发出“克隆人时代已到来”的惊呼。

红星新闻1月25日下午出席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并对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和项目负责人孙强博士进行了采访。

“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上已经打通,人类自然也属于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但我们并没有任何兴趣去做这件事,相关的伦理规范也不允许我们去做。”面对网上沸沸扬扬的舆论,蒲慕明院士这样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独家对话

为何选择食蟹猴进行克隆?

红星新闻:很多报道都提到克隆猴子作为人类近亲的科研意义和价值,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尝试,为什么选择了食蟹猴,而没有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的动物,比如黑猩猩来进行?

孙强:这个首先是由实验动物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猴子不是野外抓的,必须有一定的饲养规模。像食蟹猴和恒河猴都是实验灵长类动物的代表,因为食蟹猴全年可生殖的特点,我们最终选了食蟹猴。至于黑猩猩,在巴斯德试验狂犬病疫苗的时代还用过,但现在已经没有再用了,可以说是历史的原因。

蒲慕明:猕猴是现在唯一能做为实验动物的灵长类,包括黑猩猩在内的全部猿类都是保护动物。我们做实验需要有繁殖场这些条件。



▲孙强博士称:只有体细胞克隆才能实现大规模复制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使猕猴成为模式动物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会上的孙强和刘真,分别是文章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孙强同时为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克隆人?没兴趣,不允许

红星新闻:您刚才提到,克隆猴的出现说明所有灵长类动物克隆在技术手段上已经打通,那么未来是否会出现克隆人这样的问题呢?

蒲慕明:很多人都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兴趣去做克隆人的事情,我们做克隆猴是有科研、医疗这种现实意义的,但克隆人没有,而且国家的伦理和法律也不允许。还是希望大家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新技术。

关于克隆的伦理问题

红星新闻:您之前提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都有赖于科学家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您如何看待克隆技术面对的伦理问题?

蒲慕明:首先从动物伦理的角度讲,每年中国要出口几万只猕猴给国外的大型生物和制药公司用于科学研究,原因就是自然繁育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易控制变量,需要大量反复的实验。而使用克隆猴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另外,比如金丝猴种群的数量很少,很濒危,是不是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扩大他们的种群规模,这个我觉得也可以尝试和探讨。国家对于干细胞等方面的实验也有明确规定,但如果说有没有具体的一个伦理标准,我认为还有待整个科学界来探讨。



▲蒲慕明在发言结束时打趣:因为是封面文章,他们本来想让《细胞》用孙悟空吹猴毛变猴子的图,觉得格外贴切,但对方最终没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此外,在发布会上,蒲慕明院士称通过体细胞克隆,猕猴可以实现快速制备和体外基因编辑,从而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他以美国Jackson laboratory公司举例,其建立于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动物研发基地和销售公司,为国际生物医学界培养7000多种基因编辑小鼠品种。他希望未来在上海,能建立与之类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发基地和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