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陈凯歌的文人气质和他对奇幻的执念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圈中人导读:陈凯歌的作品不多,33年来只有16部作品面世,“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者的死亡”,对他来说尤为如此。《霸王别姬》为他赢得过最大的盛赞,《无极》令其承受过最汹涌的诋毁。”

来源:文娱资本圈中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

画面盛大、极致,是陈凯歌导演最新的作品《妖猫传》传递出的最直接的感受。

这部筹备超过6年的作品,终于在12月22日全国上映。久未露面的陈凯歌,再次走到了公众面前。


《妖猫传》


陈凯歌:归来仍少年

提到陈凯歌,那就不得不提一提他褒贬不一的口碑。

有人说《霸王别姬》是迄今为止自己看过的最好作品,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孩子王》《荆轲刺秦王》等片也拥有高逼格的艺术风格,甚至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电影语言。

但在风头鼎盛之时,陈凯歌斥巨资拍摄了《无极》。这是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奇幻片,是陈凯歌的一次全新尝试,对此他很有信心。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无极在市场遇冷,随之而来源源不断的恶评也将它死死的钉在了烂片的耻辱柱上。

无极的失败一举将陈凯歌拉下神坛,可他不服,他说:“十年之内你们不懂《无极》,以后就会明白了。”


《无极》


2017年新片《妖猫传》上映,他65岁,在接受一条的采访时,他说,“我一直对电影有一点少年心”。

记者问他觉得自己心理年龄多大,他笑:“我还小着呢!”

说起时间流逝,他有点恍惚。“我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流逝了,(可是)我自己少年时的景象都还在脑海中。”

他还记得自己20几岁时去看父亲拍戏时候的样子。然后,父亲那一代就那么过去了,就像在水面上划过,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时间永远站在年轻人一边。”



摄于1993年11月21日,陈凯歌41岁。

时间曾经属于过陈凯歌。

虽然,由于“文革”耽误了十年,第五代导演在影坛上亮相时,已经并不年轻了。

陈凯歌和张艺谋拍出《黄土地》的时候,俩人一个32岁,一个34岁。

那个时候的陈凯歌,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吧。

等到他35岁拍出《孩子王》(1987),他在国内电影大师的地位基本已经稳固了,再到《霸王别姬》(1993)终于拿下戛纳金棕榈奖时,刚过40岁的他,大概正处于自己状态的巅峰。



1993年戛纳电影节,左起依次是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陈凯歌。

那个时候,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什么。

没人想到,《霸王别姬》竟成绝唱。没人记得,《霸王别姬》当年在国内曾经差点无法上映的往事。更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再也拍不出一部《霸王别姬》”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置换成“为什么我们曾经还能在电影院看到一部《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说:“那时候我坠入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霸王别姬》剧照


世纪之交时,面对种种挑战,年近五十的陈凯歌曾经一度乱了阵脚。

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获得成功,第五代导演受到了巨大刺激。

陈凯歌匆匆忙忙去了趟好莱坞,拍了一个口碑相当差的情色片《温柔地杀我》,因为反响不好,甚至没有上院线,只发行了DVD。

2002年,张艺谋推出国内首部好莱坞范式的商业大片《英雄》,收获2.5亿票房,全球票房超过10亿。

与张艺谋素来有“瑜亮之争”的陈凯歌,也在3年之后,推出了国内首部奇幻题材大片《无极》,结果口碑大大扑街,票房虽是年度冠军,却只有1.8亿。

他反省过自己。“我拍《黄土地》时32岁,一路顺利,40岁得了金棕榈,不知不觉跟普通人一样起了贪嗔痴念的心。人最怕生妄念,妄念一起,什么事都坏了。”

现在十二年过去了,陈凯歌再一次发起对东方奇幻电影的挑战,这个年过60的老头说道:“12年前我拍了《无极》,那是我的初步尝试;12年后我又拍了《妖猫传》,在这12年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正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本身,这个世界本身是奇幻的,所以我们爱这个世界,爱自己,也爱别人。”

陈凯歌的文人气质

文人气质,是陈凯歌在第五代导演中最为独特的特征。

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迎来了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顾长卫、黄建新和李少红等日后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学生。

在他们当中,会英文、读过不少外国“禁书”成为陈凯歌的标签之一。

在自传中,陈凯歌透露家里的藏书其实早已在14岁抄家时被燃烧殆尽,自己完全是依靠和小伙伴一同偷偷摸摸钻进四合院里堆放私人图书的空屋里,每晚靠着手电筒读到了那些在特殊时代不能传阅的“西洋图书”。也正是在黑暗笼罩下手电筒照射出的一束光明,让他爱上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

文人气质还表现在拍摄现场。陈凯歌或许是第五代导演中最温和、最爱说戏的一位。

在“诗书风流说大唐”论坛中,曾与多位优秀导演合作过的黄轩就透露,“凯歌导演每天都是一个频率,到现场就坐在监视器那里,把这一天要拍的按照1、2、3、4、5,从镜头到演员到剧情,全部掰开揉碎了讲清楚。他告诉我那个时代的自由与松弛,我才能演出现在这样外放的白乐天。”



陈凯歌在片场给黄轩、染谷将太讲戏

近些年,更多的人反倒是知晓了陈凯歌“建筑师”的名号。

拍一部片,建一座城,成为他的个人特色。做《霸王别姬》后在北影基地留下五条街道,拍《风月》的片场后来被扩建成为上海车墩基地,《荆轲刺秦王》建造了横店秦王宫,为《赵氏孤儿》重建的春秋战国城。

再加上为《妖猫传》在襄阳花了六年时间建造的唐长安,小半个中国的影视基地,或多或少都是在陈凯歌的影片中出现、扩张,后来更有无数的电影、电视剧在这些地方拍摄。

《妖猫传》中建城的最大难点,在于需要在城中种下两万颗树,“树都是婀娜多姿的,只有有了树,这个城市才活起来、才好看。”这也导致该片的美术成为整个剧组最早启动的小组,在2010年年底便开始了勘探、筹建的工作。



就这样,华美鼎盛的唐城真正“活”了过来,栩栩如生地在观众面前展开了画卷。

原著小说作者梦枕貘受邀来到这里时,亲眼看到梦中的景象出现在眼前,甚至比他笔下描述得还要辉煌宏大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原著作者梦枕貘与陈凯歌同在拍摄现场


陈凯歌的作品不多,33年来只有16部作品面世,“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者的死亡”,对他来说尤为如此。《霸王别姬》为他赢得过最大的盛赞,《无极》令其承受过最汹涌的诋毁。

有趣的是,这两部作品在某知名电影网站的短评里,被点赞最多的分别都是一条五星评论,“陈凯歌可以靠它吃两辈子饭了”,“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意识超前总不被待见”。

在他的再版自传《我的青春回忆录》中,第二句话正是“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原谅在过去,不是这个理由。”这或许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他在电影作品中贯穿传递的主题之一:人作为个体,在大时代下生存与挣扎。

结语:

曾经有一位导演说过,人生是在做减法的,拍电影不是说拍一部就多一部,而是拍一部,能拍的作品就少了一部。

所以到了不惑之年以后,冯小刚挣脱了资本的绑架,迅速拍了《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片表达自己的诉求,陈凯歌也拍了《道士下山》、《妖猫传》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生命有限,他们都不想让自己留有遗憾,永远都在追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