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深山尼姑庵被他改造后,门都快被踏破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文/ 欣欣然

在大理苍山,我们找到一座尼姑庵,美得像花园,吃的是素斋,住得像民宿……



这个庵叫做“寂照庵”,要找到它并不容易。大门很隐蔽,而且很小,不在爬山过道边上,通往大门的小路被周围的绿树挡住了,再加上山路很陡,让爬山的人很不轻松,埋头登高的时候,很可能就一不小心走过了。



进去有一条窄窄的过道,然后就能看见正院了。院子不大,但满院都是多肉和鲜花。



寂照庵,名字来源于“感而遂通、寂静照鉴”,始建于唐朝时期,但后来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被毁,现在的住持妙慧师傅在1980年代曾进行过一次重修。



这是最新改造后的大雄宝殿,这里只进行了简单的修复。每天早上4点多钟,师傅们都会在里面念早经。



上午9点,阳光照进院子,女师傅们便会围坐在院子里,诵读《金刚经》。



右边的客堂原来很昏暗,但是朝向很好,设计师把门窗稍微往里面折进去,空间就多出来50公分。

这样一来刚好可以放下茶桌和椅子,游客可以跟庵堂里的义工租一套茶具,坐在这里喝茶、赏花、晒太阳、发呆,现在这里是院子里休息的最佳宝地。



从大雄宝殿旁边的小门走进去,还有一个后院。

门口的大白墙上有一个大的“禅”字,是寂照庵拍照打卡最多的地方。这个字是设计师在改造完了以后,觉得一面大白墙,空着不好看,就拿了一个小扫把,直接写了上去。



设计师高鲁东(左),和住持妙慧师傅

高鲁东18岁就是皮划艇全国冠军,6年后参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也是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25岁他就成了皮划艇国家队教练兼运动员。因为喜欢盖房子,40岁时,他转型成了一个设计师。

2012年,因为在苍山迷路,高鲁东误打误撞走进了寂照庵。那时候的庵堂里只有3个师傅,3个人每月的生活费不到500块。在和妙慧师傅交流后,两人甚为投缘,于是,高鲁东决定义务来帮助寂照庵,修建改造。



但是,改造的全部启动资金只有5000块,连工人的钱都是先赊着,等有了一点香火收入再补上。

所以,房子里能看到的东西都是旧物利用、翻新来的。墙上的石头是拆除房子时特别保留下来的;喝茶的木桌是居士赠的旧木板,经过打磨做成的;凳子是旧的蒲团,重新做了个布套,铁丝稍加设计弯了一下就成了凳脚。



再往前走就是食堂了。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后院里每一个空间都是满墙的玻璃窗。

其实一般寺庙不会这么用,但设计师觉得寺庙不应该是阴森森的,而应该敞亮舒服一点,让来的人更加舒适自在,所以用了很多大玻璃窗。

这个想法一开始妙慧师傅是拒绝的,觉得不太安全,高鲁东问:“你寺院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说服了住持。



穿过后院的门,是一组高大的新建筑,这是高鲁东最新改造好的“上客堂”,用于接待一些出家人、居士、香客在寂照庵短住。不过尚未开放。









床铺整洁,窗明几净,鲜花遍布,比许多民宿感觉还要舒服。



妙慧师傅8岁的时候,帮妈妈在感通寺照顾生病的亲戚,就这样跟佛家结了缘,一直留在了寺庙,14岁正式剃度,来了寂照庵,一来就当了住持,直到现在,她已经48岁了。







妙慧师傅热爱种植花草,尤其偏爱多肉,觉得它们很萌。

改造前她的庵堂又小又破,但即便如此,她的院子里还是花团锦簇,正是这一点打动了高鲁东,决定帮她改造寂照庵。

现在,这些多肉也是寂照庵里最吸引摄影机镜头的东西了。



如果你是上午上山,等到了寂照庵,发了一会儿呆后,就是午饭时间了,这时候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这里的素食。

庵堂里有一些义工,大多数是大理周围村子的居民,他们几乎每天生活在庵堂里,帮住持师傅做饭、打扫卫生;还有一些义工,偶尔也会上山,给庵堂送一些食材,例如茶、蜂蜜等。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住持就会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然后义工们上午9、10点就开始忙活了,洗菜、切菜、生火、炒菜。

上午11点半左右正式开餐,基本上11点开始,厨房门口就开始排队了。菜色品种繁多,以大理味道为主。妙慧师傅说:“多一个人吃素,就少一个人杀生。”



在寂照庵吃素食也是有规矩的,打多少就要吃多少,如有剩菜就要到佛前跪一炷香的时间。





每逢初一、十五,前来进香的游客更多,妙慧师傅发愿,免费供应素食,当天义工还会做豆浆、打糍粑,那时候庵堂里热闹得很。



晚上6点左右,游客就慢慢少了,寂照庵也就关门了。所有的义工干完活后,就会围坐在食堂的壁炉边,聊天、唱歌、刺绣、纳鞋底。





西南昼夜温差很大,夜间山里更是冷,高鲁东在食堂里,用收集的旧瓦片盖了个壁炉。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做了有100多个壁炉了,就这个使用率最高。

高鲁东说:“寂照庵的改造还在继续,下一步可能就是要修一下师傅们休息的地方。住持已经48岁了,年龄也慢慢大了,想让她的生活更便利一点。”

部分图片由菲朵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