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叫外卖不守妇道?盘点“吃人”的性别潜规则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女德班今日再上头条,辽宁旅顺被爆出女德班上课视频,除了和此前各地已经被曝光过的女德班教学一模一样的老招式“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三精成一毒,专杀不洁女”之外,又发展出了新的规矩:女人叫外卖不守妇道,因为你不想刷碗,懒。

 


可见不管世界如何进步,传统糟粕都自有一番应对。可以上网的人们能知道那是糟粕,对其嗤之以鼻,但那些无法上网的、信息渠道基本没有的女人们——也往往是去上女德班的主力军——把它当做解决自己性别困境的良方。

都说“中国男女已经很平等了”,可集千年重男轻女传统之一身的终极武器“女德班”依然盛行,甚至屡屡得到各地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传授压迫女性的观念和做法。

都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B超鉴定胎儿性别就是屡禁不止,遗弃、杀害、故意忽视女婴也常有新闻见报。21世纪头二十年快过去了,我们的百万粉丝情感大师、“吞精教主”ayawawa,甚至“修练”出了可以教你怎么生出异性恋儿子的精湛技艺。

性别选择从来不是自然,而是权衡过后的趋利避害。从夫居、随父姓、女儿不能分宅基地、葬礼仪式上女儿没资格给自己的父母打幡、女人不能上桌吃饭、女人出嫁后不能“回娘家”陪父母过除夕……种种的风俗习惯让人感慨:还是儿子“有用”,还是儿子“尊贵”。

而消费主义和资本市场试图打造的“新女性”,也依然装着旧内核。一波新的话语正在形成新的规则,不怀好意地凝视着妇女的身体、婚恋、和钱包:“好女不过百”“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会赚不如会买”……新时代受到追捧的女性“人生赢家”形象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公给钱买买买、身材样貌靠昂贵的护肤整形维护、全职在家生孩子、生完还可以满世界飞的“精致女孩”(参见奶茶妹妹)。像董明珠这样的商业大亨,女孩们望而却步,觉得她“老”“太强势”“没男人敢要”。

与此同时,很多姑娘们正在通过自嘲为“猪精女孩”、拒绝参与“A4腰”、发微博批评性别歧视的广告等方式奋力反抗这些新的规则。当物质高度发达,却依然满屏都是“斩男色”“衣品好就能晋升”“不瘦的女人没有未来”等弱智营销手段,我们终于发现,改变不会自己到来。一个暗搓搓地期待妇女丧失自立自强的能力、逼迫妇女回归家庭结婚生小孩的社会,不是我们期待的社会。

性别习俗和规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女人是次一等的。而正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让女人分到地,不让女人上桌,不让女人出入工地,不让女人回娘家;我们还可以觉得女人就应该是乖顺的,纯洁的,作为夫家的财产而存在的,育儿的,顾家的,不符合的女人是“坏”女人。女人是可控制的,也应该被控制,这是性别暴力出现的关键。重男轻女作为一个无形的观念,就是这样通过有形的习惯性做法,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意识里,从而催生和纵容了性别暴力的发生。

以下仍在肆虐的和正在形成的性别文化习惯做法和风俗中,你看过、听过、见过哪些?哪个让你最难忍受?如果你知道一些我们没有列在其中的性别习俗,也欢迎你告诉我们!

1 女人不能分宅基地

同是村民,哥哥弟弟能分地、分征地补偿款,姐姐妹妹却不能算作“村里人”,只因她们已经“外嫁”,就算她们“出嫁”后仍住在村里,给父母养老,为村庄的发展和建设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没有女人参与制定的“村规民约”,让失地成了如今无数农村妇女所要面临的真实困境。而“村民自治”原则更是霸道地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明文规定的法律挡在了门外,就算妇女们好不容易成功胜诉,执行依然遥遥无期。

2 宴客的时候女人只能做饭不能上桌

2016年春节期间,有网友爆料,中国有不少地方现在仍然遵循“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传统习俗,引起网民激烈讨论。如此堂而皇之的性别歧视,却仍然有许多人为之辩护:“男人要喝酒,不让女人上桌吃饭是为了保护女人”“只是男女分开吃,不是不让上桌”。甚至有学者认为“女人小孩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规矩’的家族,首先说明人丁兴旺,有足够多的男女老幼;其次,说明存在有权威的家长,不会发生老无所养、幼无所教的状况;再次,跟老人丧失权威,‘规矩’废弃比,这样的家族更能在子孙的繁衍发展上互相帮衬,形成合力。”(孙旭阳,腾讯“大家”,2016年2月25日刊)

为什么“权威”总是不可能是女人?这样的“规矩”废弃了又何妨?以“保护”之名实施性别隔离,让人不禁想起了广深两地的“女性车厢”,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3 葬礼仪式女人不能打幡,只有长子能打幡

只有女儿的家庭,在父母去世时,不能亲自为其打幡(打起招魂的旗帜),只能是认一个堂哥或表哥给去世的长辈做干儿子,然后由他来打幡。无数的女儿们反对,都被“这是传统”压了下去。女儿不属于自己的后代,她终究要成为别人家的人。在许多地方,这成了父母“要生男孩”的动力,也是“养儿防老”的真实体现。

4 除夕和大年初一不回娘家

有人为夫妻双方回谁家过年而争吵,但有的女人是没得吵了,因为就连你的娘家,也不愿意你这个“外人”回家过年。结了婚的女儿除夕和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作为一个禁忌,如今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禁忌的理由五花八门,一说是会破了财气,一说是“祖宗灵魂回家过年,看到有女儿这个已经嫁出去的‘外人’,会气得二次升天”,还有一说是会带来厄运。

另外,不查不知道,原来各地关于结婚的女儿何时可以回娘家,是有着非常严格和多样的规定的。不该回的时候,绝对不能回;要你回的时候,不能不回。有初一十五和冬至不能回的,一回,夫家就要死个把人;也有六月六一定要回的,不回,夫家也要死个把人。

总而言之,女人小小的身体,有大大的能量,但带来的都是负能量,恐怕只有不婚不育才能保一方水土平安了。

5 女人来例假“不洁”

女人的月经作为一个秘密武器,上可致国运衰败,下可致家破人亡,自己的男性亲属碰一碰都要倒大霉。有网友爆料,她曾经在一个寺庙门口看到,有告示牌写着女人来例假不得进入。佛祖不至于那么小气吧?

6 女人不能到庞大的工程项目(隧道等)和渔船上

今年7月,微博网友@在水里爆料称隧道工人拒绝女性入内参观,因为“这(是)自古以来的行规,没建成的隧道进女性会塌”,引起网友激烈批判。也有不少人为其辩护,称既然是传统行规,尊重一下又何妨。然而女网友们并不买账。毕竟,不尊重女性的传统,女人为何要尊重它?

紧接着大家发现,原来大型的工程项目普遍有这个禁忌,未建好的大楼也禁止女性进入。不仅如此,女性也被禁止上渔船,因为会让大海愤怒,使其翻船。我们严重怀疑,这些风俗习惯是为了合理化“女人干不了建筑工人粗重活”“女人干不了打渔”而编造出来的。讽刺的是,我们在把大地和大海拟人化时,往往会说“大地母亲”“大海母亲”;守护渔民安全的妈祖,也是一名女性。

7 处女膜是女孩给婆家最好的嫁妆

作为女德班的核心教育内容之一,这一文化习惯在今天依然有着非常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躲躲闪闪不好说的性教育,到“女孩被性侵就一辈子毁了”,从对“荡妇(性经验丰富)”的鄙夷羞辱,到对“良家妇女(唯一的性伴侣就是合法丈夫)”的推崇和赞扬,实际上都是在为巩固这一文化习俗添砖加瓦。性侵,往往不被视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暴力侵害行为,而是视为对女孩“纯洁”的玷污,是对其未来丈夫所有物的破坏。

8 好女不过百——体重不能超过50公斤

在众多正在形成的新的性别文化习惯上,我们认为这是认同度都最高的一个。无视身高和体脂率,这个标准简单粗暴地设定了,女人超过一百斤就是胖。不管是在八卦小组论坛还是在社交网络,无数的女生发贴或发博询问:我身高XXX,体重XXX,这样是不是太胖了?此种焦虑不难理解,毕竟如今,你是不是一个好女人、一个优秀的女人,和你的体重直接挂钩了。“好女不过百”和“A4腰(腰宽不超过一张A4纸)”“硬币锁骨(锁骨上可以放硬币)”“铅笔胸(乳房下围可以夹住铅笔)”一起,组成规训女人身体的审美豪华套餐。

9 女人会买东西是比会赚钱更高级的品质

紧随新的身体规训而来的,自然是对女人“会买”的要求,毕竟你要买很多东西,才能做一个精致女孩。会买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但是当它捧高会买,踩低会赚时,便是在无形中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价值观:女人要买很多东西善待自己,但你买东西的钱,最好就不是需要自己辛辛苦苦、披头散发地赚来的呀。

10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不自己赚,钱哪来呢?当然是嫁人啦!所谓“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女人多么轻松,男人多么辛苦!什么?你也要去征服世界?这个女人不守本分,征服了世界又怎么样,还不是没有男朋友、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是个失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