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男子心脏骤停2小时,15000次按压真能击退死神?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原标题:22岁男子心脏骤停2小时,15000次按压真能击退死神吗?

近日一则新闻消息说,广西柳州一22岁男子突发倒地意识丧失、抽搐。

急救人员接120呼叫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呼吸脉搏消失,心脏骤停,即开始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及药物急救,随后继续复苏并送至柳州市中医院急诊科继续施救,1小时后,患者心电仍呈电机械分离(无脉电活动)。

考虑患者比较年轻,医护人员继续努力,持续抢救2小时,约15000次按压之后患者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并转入ICU治疗。



没错,是国社

消息一出,各家媒体纷纷转载。有网友评论说“感谢医生,这份坚持令人敬佩,挽留一个家庭”,还有人说“这是尽职尽责的医生。”

作为急诊医生,我遇到过很多类似的现场急救过程,有段时间还特别集中,以至于分诊护士都说“你又拉回来了!”(院外心脏骤停,出车赶到后抢救,患者恢复循环或呼吸,拉回医院继续治疗。)

当心脏骤停发生,数分钟内,脑细胞就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所以现场急救必需争分夺秒,那些在现场没有被即刻胸外按压的患者,等急救人员赶到(往往超过10分钟),再开始施救,即使一过性恢复了呼吸或心跳,能最终存活下来的机会仍很渺茫。

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有经过半小时急救如果无效,就考虑放弃的说法。这个观点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指,患者经过心肺复苏急救,如果持续心电呈现直线状态,半小时后(从出现直线心电算起)即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如果施救过程中曾一过性恢复心跳,或者室颤持续或反复室颤,则要超过半小时。

在心电呈直线持续半小时,考虑终止心肺复苏时,医护人员还需要考虑额其他因素还包括,家属意愿、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状况、是否目击下的心脏骤停、是否第一时间被心肺复苏等因素。对于年轻、无特殊慢性基础病、目击下并现场第一时间被心肺复苏及家属短时间不愿意放弃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时间也往往超过半小时。

例如本案例中,医护人员就是考虑到患者仅22岁,无基础病,突发心源性心脏骤停,所以才选择心肺复苏持续更长时间。

如果是一个80岁老人家,慢性心肺疾病或肿瘤晚期,呼吸困难甚至卧床一段时间了,发生心脏骤停,医护人员就不考虑更长时间的心肺复苏了。

在急诊室,我最高的超长时间复苏存活记录是:心脏骤停后75分钟,复苏成功,患者神经功能完好出院。他能存活的关键是:年轻(40岁),无既往病史、心梗心脏骤停、我的目击下发生、反复室颤、即刻开始施救、人工按压加自动心肺复苏机持续按压。下图



完全康复出院



没有发生骨折



自动胸外按压机

而我所在急诊科最高的心跳恢复记录是3小时。患者60岁,既往健康,急诊室内突发心脏骤停,抢救半小时后,患者就开始持续直线心电,患者家属不放弃,继续呼吸机+胸外按压机急救,辅助药物注射,3小时急救,患者心跳恢复,转入ICU后,患者经历各种生命支持手段,持续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50天后死亡,花费40多万。

柳州这个2小时15000次按压抢救心跳恢复的案例,有两大因素,让我对患者最终存活不抱很大希望:

1. 患者心脏骤停时,现场无人心肺复苏急救,存在一个完全无血流灌注期。

2. 患者心脏骤停后,过程中无一过性心跳恢复,心跳最终恢复的时间太迟(2小时后)。

可以预见的是,后续患者还要经历很多生死关口,脑功能损害(很可能一直不醒,即使醒来也很可能严重智力受损sha zi)、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胰腺损害、肾功能衰竭、肝功能损害等全身缺血缺氧性损害。

这不是击退死神,其实是:死神仍在附体。

这个案例中,医护人员采取超长时间心肺复苏的策略是正确的,其付出的努力也让同道骄傲。

但作为媒体和公众,对心肺复苏抢救多长时间,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认识,不要盲目追求更长时间,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生命无价。

挽留生命是医生和患者家人共同的愿望,急救时我们全力以赴,而在一个合适的节点,我们也应该适时放手,学会告别,让彼此身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