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政治明星:特殊陈敏尔 极具洞彻力和执行力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中共十八大推出的两名“60后”政治局委员胡春华与孙政才,因其年龄优势受到外界关注。五年之后的中共十九大在剔除孙政才的同时,有望添加另一名“60后”政治局委员陈敏尔。胡春华与孙政才分别得益于共青团和北京官场的快捷通道,比他们晚了五年的陈敏尔却也因自身特殊的优势,应在中国政坛的路途也颇为长远。

  陈敏尔三地历练

  陈敏尔生于1960年9月,是浙江诸暨人。他的仕途也集中在浙江,突出的职业特点是在宣传系统的长期工作,曾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再后来,他还以浙江省宣传部部长之职在省委持有常委名额。





  其实,陈敏尔在其他政务系统也有不短的经历。例如,他曾任绍兴县县长和县委书记、宁波市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的副省长等职。而在离开浙江之后,陈敏尔先后主政贵州与重庆,更是为其提供了全面主持地方工作的经验。

  




  陈敏尔的仕途履历颇为扎实(图源:VCG)

  浙江、贵州、重庆三地,区域状况存在较大差别,既有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也有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的西部内陆省份。这种不同地区的历练对于官员的升迁来说,也有比较大的助益。

  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大后,为达到“两个一百年”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脱贫成为中共当下施政的一个重心,地形复杂的贵州省因为有着大量贫困人口而成为重中之重。过去五年间,贵州约1千万贫困人口中脱贫700多万。与此同时,该省GDP增速也非常可观,几乎仅次于长年保持第一的重庆市。




  危机处理能力是中国政坛极为看重的一项指标,这也是顶着“救火队长”光环的官员格外受到器重的原因所在。如江泽民应对八九民运在上海的风波,胡锦涛应对西藏骚乱,习近平应对时任市委书记陈良宇落马后的上海政局,王岐山应对北京非典疫情,都成为其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陈敏尔在重庆时任市委书记孙政才被调查后,赶往这个敏感地区担当一把手,也是对其危机处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在此之前,孙政才的前任薄熙来落马,已使重庆政局经历过一次地震和洗牌。当时受命救火的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

  陈敏尔赴渝后曾表态“坚决清除‘薄王’案件的恶劣影响”,孙政才被查确认后,则又要“肃清孙政才的恶劣影响”。在薄熙来落马五年后,重庆官场又传出清除其恶劣影响的声音。显然,孙政才没有完成的这项被中央看重的工作,将交由陈敏尔来负责。

  担当的回馈是丰厚的。陈敏尔将由此获得进入中央政治局的资格。也有观点认为,同胡春华年龄相若的陈敏尔,有可能与他携手成为政治局常委。如此的话,陈敏尔将跳过政治局委员的阶梯。这并非没有先例。习近平与李克强在中共十七大时就是从中央委员直任为政治局常委。

  陈敏尔与习近平的特殊交集

  在外界看来,陈敏尔近些年屡受重用,离不开与已是中共总书记的习近平的关系。

  两人曾在浙江省共事5年,大概在同一时间进入高走行情,后来习近平还曾前往陈敏尔主政的贵州省考察,并将其中共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选区由上海移至贵州。陈敏尔得到习近平支持与站台的猜测由此不断传出。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走马上任后,出于必要的政治考量,已有相当一批下属、同侪、同学得到重用,陈敏尔被认为是最受器重、最难限量的一个。那么,陈敏尔的相对优势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从他与习近平的共事经历中能够所知一二。

  习近平于2002年至2007年间在浙江工作,当时陈敏尔已是浙江省委常委,兼任省委宣传部部长。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5年当中,《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刊发了两百多篇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发表的文章。这些短篇结集在2007年出书,后来被认为蕴含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胚胎。有说法称,《之江新语》的幕后策划者正是曾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的陈敏尔。

  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国官场里,官员主动表达自身政治观点的做法比较少见。习近平连续5年在报纸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离不开与陈敏尔的长时间的一字一句的仔细沟通、斟酌与校对。在这一过程中,陈敏尔对习近平的从政思考、心态、作风,应该都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学习。两人之间的工作交流可能也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习近平大幅改革了中共人事任用体系(图源:Reuters)

  中国政坛人事任用已经形成一套复杂的内在逻辑,谁下谁上都会有成建制的规律可供遵循。陈敏尔在过去数年里脱颖而出,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界始终难以窥见全貌。不论如何,对于已经拿到十九大政治局“入场券”的陈敏尔来说,未来还有更远的路可以走,并且有望与习近平在中央再次共事。

  习近平如何任用“熟悉的人”?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选举、换届与接班程序很难得到西方观察家的认可,官员升迁与接班人选亦常受质疑。包括胡春华与陈敏尔在内的多位官场人物,都有此种遭遇。

  例如《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认为“习近平招募‘之江新军’巩固权力基础”,《纽约时报》认为“(习近平)尽可能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路透社则认为“习近平将大量启用任职浙江时的亲信故旧,未来几年约200人将得到提拔”。外界会有这样的判断,主要还是缘于老一套的权斗思维,认为中共内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人事布局一切是为了个人权力。

  但是平心而论,不论是与中国历史还是其他国家相比来看,这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和务实的选择。用中国的一句古语来说就是“举贤不避亲”。早在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就说,“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

  观察人士表示,布局“熟悉的人”,在地方重要省份和中央中枢机构分别让自己“熟悉的人”上位,打破旧有的选拔机制和观念,确实是中共十八大后呈现出来的其中一种用人思路。习近平曾言“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所以无论是任用“起于州部,发于卒伍”的“有为官员”,还是起用“政治意识过硬”的“熟悉官员”,最终的目的都是保证他们能够协助习近平完成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后闽浙官员的集体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陈敏尔作为“闽浙官员”中的代表人物,与习近平的共同工作履历使得陈敏尔对今天中央高层在推行的各项改革,极具洞彻力和执行力。这也正是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在反腐和改革关键历史阶级所需要的后续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