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国遇到的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媚外(图)

美国遇到的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媚外

文章来源: 观察者 于 2017-08-11 12:37:4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称,美国一度坚信,通过与西方充分接触后,中国人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但如今,中国年轻人自豪地认为,中国在崛起,而美国正在衰落。

“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对这些人而言,中国已然是个伟大的国家。”文章介绍了两位曾留学海外的中国年轻人,一位是曾经访学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现年34岁的李晓鹏,另一位是也曾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名叫陈和生(音)。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他们通过“周游列国”,渐渐地发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的“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在美国领导人迟疑不决的衬托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将中国塑造为自信的世界强国形象。文章认为,从30年前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30年后的“中国例外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让中国政府越来越有底气。

文章援引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0年以来的年度调查数据称,超过80%的中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感到满意。去年,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比10年前更为重要,6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参与是积极的。

文章介绍,现年34岁曾有多年海外学习经历的李晓鹏,学生时代的他常常关注海外新闻,对美国也充满了向往。但如今,李晓鹏认为,中国正在不断崛起,美国则受收入不平等、分权政府及社会两极化影响,沦为明日黄花。

“中国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李晓鹏曾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当地时间2017年7月4日,德国柏林,中国留学生准备迎接抵达德国展开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觉中国

李晓鹏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自己的博客上,从苏格拉底到明朝经济政策,几乎无所不谈。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李晓鹏也花了不少笔墨。

他认为,中国与美国不同——在美国,个人魅力比专业素养重要,赢得总统大选需要钱作支撑,而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管理大城市和政府机构时,则是任人唯贤。

“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对这些人而言,中国已然是个伟大的国家。”李晓鹏说。

《华尔街日报》介绍,读经济学博士时,李晓鹏在剑桥大学呆了半年,对于西方的疑虑也是在那时从他心里悄然升起。和中国崭新的基础设施相比,英国大多数城市的建筑稍显破旧。甚至,办一张银行卡也要花数天之久。

2010年,李晓鹏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他思想上的转变开始加速。他惊骇于地铁站里有那么多的行乞者,也为糟糕的社会治安感到惊愕。

他还曾在网上找到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平等现象正在削弱美国国力。此外,他认为美国分权而治的政治制度也受到特殊利益的束缚,而没能服务于广大民众。

去年12月他在一篇博客文章里写道:“在这几十年间,美国的政治家换了一拨又一拨,上台之前口号都喊得很动听,要如何如何振兴中产阶级、促进社会公平等等。但基本都是空头支票。”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大力称赞中国的科学成就,包括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拔得头筹等,认为这是中国日益壮大的证据。他写道:“中国震惊了全世界!”



李晓鹏表示,近距离观察西方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很喜欢引用中国年轻人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出国才知爱国。他说:“不出国,就无法真正明白中国有多伟大。”

“周游列国”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了中国

《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美国奉行了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信条是,通过与西方充分接触,中国人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然而中国人认为自己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美国正在面临挑战。

文章称,在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以及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忧心忡忡的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像李晓鹏这一代年轻人认为,中国是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的“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深受民众支持,《华尔街日报》写道,“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把中国塑造成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大国形象,具有绝无仅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对抗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领导者。”

非营利组织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中国人现在开始自豪起来,这是一种‘你说话有人听、或必须有人听’的自豪。因为中国孱弱过。”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企业、留学生和游客正以前所未有的数量遍布世界各地,关于中国的新闻见诸媒体显赫版面。中国人的说法是,他们现在的爱国情怀不是别的,而是建立在自豪之上,而自豪是因为中国快速脱贫致富,因为中国经济的傲然于世。



皮尤研究中心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0个欧洲国家里有七个(包括英国和德国)认为,中国现在是引领世界的经济强国。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在全球受欢迎度的差距显著缩小。

文章还指出,2015-2016学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总计328547人,创历史记录,较六年前增加了160%。以前,大多数中国人完成学业后会留在美国。如今,约80%的中国人都选择回国,很多人觉得国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2014年发表了一项小型调查,涉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131名中国留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在离开中国前并没有明显的爱国激情,但近80%说在出国后反而感觉更爱国了。

《华尔街日报》文章还介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陈和生(音)2014年曾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项目。而2012年两名中国留学生就是在该校附近遇害遭枪杀。陈和生晚上不敢出门,他对美国糟糕的公共安全感到震惊。

他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鼓吹的民主和人权觉得反感:“年轻人并不相信西方做得更好,为什么你们要对我们说西方更好?”

陈和生说,互联网与“周游列国”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了中国。他还常常会在国外社交媒体上驳斥那些自己认为关于中国不准确的看法。

《华尔街日报》称,对这些在外留学的中国学生而言,如果有同胞妄加贬低祖国的言论,就会立刻引起极大的反响。今年5月,美国马里兰大学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演讲中发表争议言论后,从大量中国留学生的反应就可见一斑。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她妈妈是聋哑人,她爸爸是残疾人,他们说不出来,我们来说
博士生为国家项目葬身南海,学校以"非劳动关系"拒赔
回击特朗普?忍了3个月之后,印度宣布重大胜利
习近平如何为人类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川普中计了?欧盟协议"藏1高招"学者:布鲁塞尔在窃笑

24小时讨论排行

泽连斯基:不会为了换取和平向俄罗斯割让领土
普京与特朗普即将见面,乌克兰陷入困境
212人活活饿死"将近半数是儿童",加萨营养不良又夺11命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新美国骗局:特朗普正重新定义美国的腐败?
川普:她打败华尔街超级天才!“没人查一查吗”
杨兰兰"2700亿澳元存款"掀舆论狂潮 胡锡进:肯定假
又一个秦刚?下任外长热门人选 传刘建超被带走问话
双普会,为迫使乌克兰割让领土做准备?
爆万斯生日划独木舟 令调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权质疑
强制社保,饮鸩止渴
川普15日晤普京 乌克兰用领土换停火势在必行?
川普奔波调停多地冲突 自诩和平缔造者能扬威诺奖?
以色列"接管加沙城":以色列的险棋和巴勒斯坦人的噩梦
普京提议乌克兰交出顿巴斯地区以换取停战
这个问题,困扰中国4亿人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遇到的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媚外

观察者 2017-08-11 12:37:49

《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称,美国一度坚信,通过与西方充分接触后,中国人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但如今,中国年轻人自豪地认为,中国在崛起,而美国正在衰落。

“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对这些人而言,中国已然是个伟大的国家。”文章介绍了两位曾留学海外的中国年轻人,一位是曾经访学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现年34岁的李晓鹏,另一位是也曾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名叫陈和生(音)。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他们通过“周游列国”,渐渐地发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的“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在美国领导人迟疑不决的衬托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将中国塑造为自信的世界强国形象。文章认为,从30年前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30年后的“中国例外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让中国政府越来越有底气。

文章援引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0年以来的年度调查数据称,超过80%的中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感到满意。去年,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比10年前更为重要,6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参与是积极的。

文章介绍,现年34岁曾有多年海外学习经历的李晓鹏,学生时代的他常常关注海外新闻,对美国也充满了向往。但如今,李晓鹏认为,中国正在不断崛起,美国则受收入不平等、分权政府及社会两极化影响,沦为明日黄花。

“中国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李晓鹏曾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当地时间2017年7月4日,德国柏林,中国留学生准备迎接抵达德国展开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觉中国

李晓鹏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自己的博客上,从苏格拉底到明朝经济政策,几乎无所不谈。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李晓鹏也花了不少笔墨。

他认为,中国与美国不同——在美国,个人魅力比专业素养重要,赢得总统大选需要钱作支撑,而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管理大城市和政府机构时,则是任人唯贤。

“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对这些人而言,中国已然是个伟大的国家。”李晓鹏说。

《华尔街日报》介绍,读经济学博士时,李晓鹏在剑桥大学呆了半年,对于西方的疑虑也是在那时从他心里悄然升起。和中国崭新的基础设施相比,英国大多数城市的建筑稍显破旧。甚至,办一张银行卡也要花数天之久。

2010年,李晓鹏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他思想上的转变开始加速。他惊骇于地铁站里有那么多的行乞者,也为糟糕的社会治安感到惊愕。

他还曾在网上找到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平等现象正在削弱美国国力。此外,他认为美国分权而治的政治制度也受到特殊利益的束缚,而没能服务于广大民众。

去年12月他在一篇博客文章里写道:“在这几十年间,美国的政治家换了一拨又一拨,上台之前口号都喊得很动听,要如何如何振兴中产阶级、促进社会公平等等。但基本都是空头支票。”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大力称赞中国的科学成就,包括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拔得头筹等,认为这是中国日益壮大的证据。他写道:“中国震惊了全世界!”



李晓鹏表示,近距离观察西方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很喜欢引用中国年轻人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出国才知爱国。他说:“不出国,就无法真正明白中国有多伟大。”

“周游列国”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了中国

《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美国奉行了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信条是,通过与西方充分接触,中国人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然而中国人认为自己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美国正在面临挑战。

文章称,在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以及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忧心忡忡的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像李晓鹏这一代年轻人认为,中国是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的“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深受民众支持,《华尔街日报》写道,“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把中国塑造成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大国形象,具有绝无仅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对抗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领导者。”

非营利组织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中国人现在开始自豪起来,这是一种‘你说话有人听、或必须有人听’的自豪。因为中国孱弱过。”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企业、留学生和游客正以前所未有的数量遍布世界各地,关于中国的新闻见诸媒体显赫版面。中国人的说法是,他们现在的爱国情怀不是别的,而是建立在自豪之上,而自豪是因为中国快速脱贫致富,因为中国经济的傲然于世。



皮尤研究中心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0个欧洲国家里有七个(包括英国和德国)认为,中国现在是引领世界的经济强国。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在全球受欢迎度的差距显著缩小。

文章还指出,2015-2016学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总计328547人,创历史记录,较六年前增加了160%。以前,大多数中国人完成学业后会留在美国。如今,约80%的中国人都选择回国,很多人觉得国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2014年发表了一项小型调查,涉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131名中国留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在离开中国前并没有明显的爱国激情,但近80%说在出国后反而感觉更爱国了。

《华尔街日报》文章还介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陈和生(音)2014年曾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项目。而2012年两名中国留学生就是在该校附近遇害遭枪杀。陈和生晚上不敢出门,他对美国糟糕的公共安全感到震惊。

他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鼓吹的民主和人权觉得反感:“年轻人并不相信西方做得更好,为什么你们要对我们说西方更好?”

陈和生说,互联网与“周游列国”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了中国。他还常常会在国外社交媒体上驳斥那些自己认为关于中国不准确的看法。

《华尔街日报》称,对这些在外留学的中国学生而言,如果有同胞妄加贬低祖国的言论,就会立刻引起极大的反响。今年5月,美国马里兰大学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演讲中发表争议言论后,从大量中国留学生的反应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