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小熊维尼酷似习近平被封杀 在中国动了谁的蜜糖?(图)

小熊维尼酷似习近平被封杀 在中国动了谁的蜜糖?

文章来源: BBC 于 2017-07-17 09:06:1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周末,中国网管部门在社交媒体上封杀小熊维尼的消息流传甚广。有报道称,小熊维尼因为貌似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维尼熊”成为中国网络的禁用语。

果真如此,这应该不是中国当局第一次封杀小熊维尼。



图片版权AFP/WEIBOImage caption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的照片被网民首次联想到维尼熊。

早在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

两位领导人并肩而行的照片,曾激发网友创意,将习奥形象与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角色“小熊维尼”与“跳跳虎”相提并论。这样的对比深受网民喜爱,却被网管删除。

中国网管本次对小熊维尼的封杀似乎并不彻底,但网民对此却有所闻。

BBC中文在微博上做了个简短试验,结果是:小熊维尼微博发出去几分钟内,迅速有网民留言。有的还警告说:这可是颠覆国家政权罪啊。

维尼熊



小熊维尼的形象虽然因为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而广为人们所知,但最早设计这个角色的是一位英国作家艾伦·亚历山大·米恩(Alan Alexander Milne)。

小熊维尼首次出现在米恩的《泰迪熊》诗中,于1924年2月发表在英国杂志《Punch》上。

1925年,小熊维尼首次出现在英国伦敦旗帜晚报Evening Standard刊登的一个故事中。

1926年,小熊维尼故事集首次出版,但其中并没有好朋友跳跳虎。跳跳虎这一角色,在1928年出版的续集《小熊维尼的房子》中才出现。

在卡通艺术世界中的维尼是一头可爱的小熊,最在乎他的朋友以及朋友们的幸福和感受。有维尼做朋友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图片版权XINHUAImage caption中国官方媒体仍然遵循传统塑造领导人“高大全”形象。


或许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梦寐以求民众能将自己视为维尼熊——一个胖胖、憨憨、乐天、有智慧,又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小可爱。

正因为如此,中国网管当局为了维护习近平的最高领导人形象而封杀维尼熊,颇让外界觉得不可思议。

相提并论

BBC驻北京记者麦迪文(Stephen McDonell)在记者博客中写道:在中国这块儿,主席是不会做傻事儿的。他总是一本正经,从不犯错。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高于民众,免于问责的原因。

英国《卫报》报道认为,中国执政共产党对滑稽描绘领导人的做法特别敏感,特别是习近平试图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中共全会上巩固权力。

维尼熊在中国网络上被封杀似乎说明:随着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权利越来越大,中国当局希望网民不要将他与维尼熊相提并论。

然而,当局的希望与网络上的现实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2014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APEC峰会上握手的照片再次被网友联想到维尼熊。

2015年9月,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乘坐红旗牌汽车检阅部队,也被网友与维尼熊对比。



图片版权EMPICSImage caption2015年9月,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乘坐红旗牌汽车检阅部队




图片版权WEIBO/AFPImage caption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APEC峰会上握手政治委婉词


中国网管当局对民众言论的严密监管,近年来刺激网民创作出不少独特的中国政治委婉词。网民还“恶搞”出了许多堪称经典的网络用语。

前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理论,被网民讽刺为“戴三个表”;而胡锦涛时期的“建设和谐社会”,则被谐音为“河蟹”。

还记得几年前的“草泥马”和去年的“赵家人”吗?习近平的前任江泽民,也曾被网民称为“蛤蟆”。

观察人士认为,本次当局对维尼熊的封杀或许会刺激网民新一轮的创作灵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中一团和气"3大原因曝光",智库专家示警:北京好运会耗尽
乌克兰只剩2条路可选!美媒分析「凄惨下场」
乌克兰人怒了!炮轰「川普普丁没两样」
美女主播直播中失控!怒飙脏话痛骂川普
范曾看画展破“失联”疑云 传娇妻徐萌与继子有染

24小时讨论排行

乌克兰人愤慨至极 欧洲人庆幸 美国人则自嘲又尴尬
美华人科学家身陷“美女杀猪盘” 被掏光$250万积蓄!
泽伦斯基拒割地!川普劝接受:俄罗斯是大国但乌克兰不是
特朗普的确没怂,可更没赢,美国亏大了
特朗普的调停让人沮丧,先停火和先达成协议有何区别
传统文化复兴:谁捅了北京的“格格”窝?
外卖小哥捡到“血书枕头”救了她!女子曝自救过程
特朗普宣布: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
半导体公司关深圳工厂 近千员工抗议:我们做错什么了?
范曾疑失联:知情者曝女方多次出轨 与情夫设局…
普丁提停火6条件!乌须割地6600平方公里,不准加入北约
川普突发神秘贴文!大票网友疯猜
这次会吵吗?万斯18日将出席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
为何美中突然一团和气?专家指3原因 警告北京“好运到头”
特朗普对普京的屈服:无停火协议、无制裁计划、
范曾一家的故事才刚开始 还会有无穷的狗血八卦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小熊维尼酷似习近平被封杀 在中国动了谁的蜜糖?

BBC 2017-07-17 09:06:13

周末,中国网管部门在社交媒体上封杀小熊维尼的消息流传甚广。有报道称,小熊维尼因为貌似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维尼熊”成为中国网络的禁用语。

果真如此,这应该不是中国当局第一次封杀小熊维尼。



图片版权AFP/WEIBOImage caption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的照片被网民首次联想到维尼熊。

早在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

两位领导人并肩而行的照片,曾激发网友创意,将习奥形象与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角色“小熊维尼”与“跳跳虎”相提并论。这样的对比深受网民喜爱,却被网管删除。

中国网管本次对小熊维尼的封杀似乎并不彻底,但网民对此却有所闻。

BBC中文在微博上做了个简短试验,结果是:小熊维尼微博发出去几分钟内,迅速有网民留言。有的还警告说:这可是颠覆国家政权罪啊。

维尼熊



小熊维尼的形象虽然因为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而广为人们所知,但最早设计这个角色的是一位英国作家艾伦·亚历山大·米恩(Alan Alexander Milne)。

小熊维尼首次出现在米恩的《泰迪熊》诗中,于1924年2月发表在英国杂志《Punch》上。

1925年,小熊维尼首次出现在英国伦敦旗帜晚报Evening Standard刊登的一个故事中。

1926年,小熊维尼故事集首次出版,但其中并没有好朋友跳跳虎。跳跳虎这一角色,在1928年出版的续集《小熊维尼的房子》中才出现。

在卡通艺术世界中的维尼是一头可爱的小熊,最在乎他的朋友以及朋友们的幸福和感受。有维尼做朋友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图片版权XINHUAImage caption中国官方媒体仍然遵循传统塑造领导人“高大全”形象。


或许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梦寐以求民众能将自己视为维尼熊——一个胖胖、憨憨、乐天、有智慧,又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小可爱。

正因为如此,中国网管当局为了维护习近平的最高领导人形象而封杀维尼熊,颇让外界觉得不可思议。

相提并论

BBC驻北京记者麦迪文(Stephen McDonell)在记者博客中写道:在中国这块儿,主席是不会做傻事儿的。他总是一本正经,从不犯错。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高于民众,免于问责的原因。

英国《卫报》报道认为,中国执政共产党对滑稽描绘领导人的做法特别敏感,特别是习近平试图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中共全会上巩固权力。

维尼熊在中国网络上被封杀似乎说明:随着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权利越来越大,中国当局希望网民不要将他与维尼熊相提并论。

然而,当局的希望与网络上的现实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2014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APEC峰会上握手的照片再次被网友联想到维尼熊。

2015年9月,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乘坐红旗牌汽车检阅部队,也被网友与维尼熊对比。



图片版权EMPICSImage caption2015年9月,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乘坐红旗牌汽车检阅部队




图片版权WEIBO/AFPImage caption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APEC峰会上握手政治委婉词


中国网管当局对民众言论的严密监管,近年来刺激网民创作出不少独特的中国政治委婉词。网民还“恶搞”出了许多堪称经典的网络用语。

前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理论,被网民讽刺为“戴三个表”;而胡锦涛时期的“建设和谐社会”,则被谐音为“河蟹”。

还记得几年前的“草泥马”和去年的“赵家人”吗?习近平的前任江泽民,也曾被网民称为“蛤蟆”。

观察人士认为,本次当局对维尼熊的封杀或许会刺激网民新一轮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