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爆买的最高境界 到书店寻找中国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

 神保町的书店


  爱书之人来日本旅游,一定要去东京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书店街去逛逛。书店街始于明治年间的1880年代,当时因为当地集中了数家法律学校,起初顺应潮流法律专业书籍的书店纷纷开张,随着学校的规模扩大、大学专业的逐渐增多,书店的门类也丰富起来。

  神保町书店街有200多家书店,其中古书店占了约三分之一,堪称世界第一规模的古书街。2001年,神田神保町的书店街被日本环境省评为“香味风景”百所之一,这里的“香味”无疑就是书香了。每年10月,书店街举办为期十天的神田古书节活动,这是古书爱好者淘宝的绝佳时机。

  神保町书店街曾是中华街

  神保町书店街的另一个特点是中国专业书店多,来日本的学者友人往往惊叹神保町的书店竟然藏有如此多珍贵的中文古书,且古书保存良好,价格还公道。据说中国书店的日本读者多是大学教授、专家、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粉丝。有时电视台要拍中国相关的专题片,就到神保町的中国书店找资料。笔者想送给国内旅行社一句口号:到神保町书店里寻找中国,是日本旅游的最高境界。

  回溯历史,上个世纪初,神保町曾是个中华街。

  1898年,清朝光绪帝欲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了学习日本和西洋的学问而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并鼓励学生留学日本。1902年,日本柔道家、教育家、讲道馆的创始者嘉纳治五郎设立了弘文学院,这是影响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特设教育机关。1904年,在弘文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达到千人,最盛时期达到七千人。当年不少中国留学生就住在神田神保町周边,书店街有十几家中国专业书店,自然而然中国留学生成为书店的常客。

  1902年到1903年,当时在弘文学院学习的鲁迅,不时到神保町逛书店。弘文学院中国留学生名单上有鼎鼎大名的革命者、学者,如陈天华、黄兴、杨度、杨昌济、陈寅恪、李四光、林伯渠等等,他们都曾在神保町书店街留下足迹。

  只是后来清朝政府畏惧留学生参与革命运动,1905年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定”。这一年孙中山赴日以日本为据点酝酿发动革命。当时他操劳过度引发胃疾,经常去神保町的中华料理店汉阳楼喝粥。当年留学生吃不惯日本料理,因此多把这一带的中华料理店当作自己的食堂。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到日本留学,在神保町紧邻的猿乐町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周恩来囊中羞涩,常去神保町华侨开的饭店吃饭,因为华侨总是给予留学生优惠。今天,汉阳楼仍是人气料理店,网络广告的菜单上还写着“这是当年周恩来爱吃的狮子头”。

  当时华侨为了给留学生衣食住提供支援,不仅在神保町开料理店,还开了洋服店、理发店、杂货店等。当年的神保町俨然是中华街。如今神保町仍有许多有特色的中华料理店。
 

<

  百年内山书店突出鲁迅元素


  神保町书店街的中国专业书店是笔者常去的地方,内山书店和东方书店,是神保町的两家主营中国关联书籍的知名书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内山书店迎来百年诞辰。1917年,内山完造在上海四川路开设了内山书店,1935年,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在东京开设了内山书店。百年来,内山书店成为在日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活动空间,百年来书店连接着中日文化交流。

  内山书店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突出鲁迅元素,设有鲁迅研究书籍专柜。店内挂有鲁迅和内山完造合影的大幅照片。

  书店里处处可见中国元素。书籍包罗万象,内容贯穿古今,有关中国的文学、历史、政治、宗教、艺术、商务、书法、旅游、语言学习等应有尽有,中国人写日本,日本人写中国,日文名著的中文译本,中文名著的日文译本,让读者跨越时空接触认识中国。

  内山书店内也出售许多时下中国的最新杂志。6月下旬,笔者在内山书店看到介绍“一带一路”的书籍。在书店能得到很多信息,如中文培训、中国台湾电影上映会、中国文化研究讨论会等等。内山书店从2010年开始,引进中国以外的亚洲各国书籍,现在它不仅有中国特色,还有亚洲色彩,放有亚洲各国语言学习书籍和旅游册子。

  内山书店斜对面的东方书店里的中文书籍亦是很丰富,它紧跟时代步伐,有关中文学习的书籍十分充实。中文考试信息及时全面。据说现在世界上有1亿人在学中文,其中学中文的日本人也已经突破200万。只是书店内进口的当代中国图书价格较贵,阎连科的小说《炸裂志》原价是46元人民币,折合日币不到800日元,但是书店标价是3220日元。中文书籍是以大约相当于原价三、四倍的价格出售,只有中国通、中国文化迷方能大胆下手吧。

  此外,神保町书店街还有山本书店、中华书店、燎原书店、海风书店、亚东书店等中国专业书店。可以说,神保町至今仍是“文化中华街”。

    神保町中国书店展示理想书店的姿态

  站在神保町的中国书店的书架前,笔者不仅思考,书店理想的生存方式是怎样的?书店该不该承载思想倾向?商业和书店经营者的志向如何取得平衡?

  在神保町的书店里能看到浓缩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内山书店等中国专业书店内不仅有大陆的图书,也有港台的书籍,书店里似乎有各种观点在空气中温柔碰撞,散发思想光芒,抓住了各路读者的心。

  书店并不是给我们提供人生正确答案的地方,书架上可能毒药和良药并存,有的书,对一些人来说是毒药,对另一些人来说是良药。读书让我们增长知识,同时让我们有足够的心智来鉴别观念的异同、论点的高低。

  曾在日本报纸看到一个读书专栏叫“用书店连接亚洲”,这是一个很精彩的口号。众所周知,现在日本的部分书店、乃至酒店里,摆放着抹黑中国、韩国的书籍,神保町的中国专业书店则是包罗万象地介绍中国,为中日相互理解提供了舞台,展示了一个理想的书店应有的姿态——给读者提供多视角的思考,也许理想的中日关系蕴藏在书架之间——以历史的智慧去把握现在并开拓两国的未来。

  百年诞辰之际,内山书店在墙上挂出告示表志向:从今以后,内山书店仍要过通过书籍连接读者和中国、亚洲,勇往直前。

  让人欣慰的是,神保町的中国书店亦是与时俱进、充满商业色彩的,为中文学习和中国旅游推波助澜。

  都说电子书店已经威胁纸质书的存在,历史趋势也许难以扭转,日本出版业界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日本拥有书店22296家,到2017年5月剩下12526家,书店渐次消失是一个冷酷的现实。即便如此,笔者仍要祝愿神保町书店街至少再繁荣百年,让这个书籍相关的文化符号在中日关系史上、世界文化史上多留下些财富和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