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重新定位海归:政策过度倾斜会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中国重新定位海归:政策过度倾斜会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于 2017-05-30 14:56: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跳槽”普林斯顿大学一事在国内掀起不小的波澜。在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一位负责人谈及此事时称,随着中国科技发展,国外高校到国内“挖”人或许不再是个案,这类海外任职的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常态。

在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以下称调查),其结果显示,关于未来5年内的工作计划,有156人考虑出国深造(含到国外相关院校或科研机构工作,以下同)。在1066位受访人中,这一数字占到14.63%。

从整体来看,这些受访者中,70后和80后分别占到23.54%和75.62%,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含副研究员、研究员)占87.05%,而有过国外留学经历或工作经历(工作半年以上)的则占46.06%——

对这些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稳定“教职”和“科研岗位”,而且近一半有过出国经历的青年科研人员来说,他们考虑“再次”出国,并非仅仅是为了“镀金”,很可能是一种“职业发展规划”的选择。说白了,出于某种利弊的考量,认为国外更适合其科研职业发展。

不过,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行的交叉分析,具体到这156位考虑出国深造的,他们之中拥有海外经历的只有21.15%。换句话说,考虑出国深造的人当中,有将近八成的没有海外深度“游”的经历。

更为重要的是,从受访者的职称来看,职称越低的,考虑出国深造的比例越大,比如在职称为副研究员(隶属于某个研究组)、助理研究员的青年科研人员中,就有48.72%和33.33%的考虑出国深造。这部分人的年龄也相对更小,85后和90后居多。

一位专攻材料的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海归经历对青年科研人员来说仍具有“影响其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在他所在的单位海归身份一度非常吃香,甚至只要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就很容易成为“青年千人”,并荣升正高级研究员,拿到百万级别的科研项目,相应地,发表过相同档次科研论文、但没有海归背景的“土鳖”,往往只能当个副教授,“很难有独立课题组,更不要说独立的项目经费”。

此次调查显示,有69.99%的受访人认为我国的各项科研人才计划在对待海归和非海归、资历深浅不同的青年科研人员差别非常大。在他们看来,从工作能力来看,“土鳖”并不一定比海归低,但眼下不少单位对海归的过度倾斜政策,很可能造成“外来和尚不会念经,次品太多,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打击了本土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有科研人员提出,国家鼓励科研单位引进外国优秀人才本来是好事,但不能顾此失彼,至少可以建立更为公平的评价机制,让本土和引进人才站在同一舞台上,通过科研论文产出等成果来PK打擂。而不是让海归靠某个计划或一顶“帽子”就独行天下。

受访者中不少人也提到,在没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选择出国深造,是为了“适应当前这一规则”,“为将来更好地在国内发展”。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51.69%的青年科研人员并不认为我国人才流失情况很严重。就他们自身而言,也并不都抱着“往外跑”的想法:30.86%的人表示未来5年内并不会离开现在的岗位,34.8%的受访者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计划,但会考虑条件优越的职位,而不是出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访者中,尽管有32.74%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发展状况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同时,有71.2%的青年科研人员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非常看好”,这其中,还有15.29%的人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科技强国”。

尽管我国科研体制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一位副研究员说,中国科研只是起步晚,缺乏积累和沉淀,假以时日,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并非不可能。而且,在一些领域,这种情况已经露出了端倪。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罕见的文坛天才,30年了,她无可替代
"去建设银行山东东营支行取现,我竟被银行报警了"
美国民主党人曼达尼当选纽约市长:他将在任期内做什么
特朗普上任以来,政府以各种罪行为由撤销约8万份非移民签证
疑遭太空碎片撞击,中国神舟二十号飞船推迟返航




24小时讨论排行

90后穆斯林胜选纽约市长 自作自受算不算一种自由?
你是“血统美国人”吗?下一步是赶走"未同化"非白人?
小鹏机器人是真人假扮?全网吵翻 CEO扒开衣服自证
以军轮奸巴囚犯视频外洩 前军检总长惊传失踪后被捕
中国高官不敢回答川普 被疑是他:习近平黑色幽默
重磅!佩洛西宣布不再连任议员 闯荡美政坛近40年…
FBI局长搭公务飞机看女友演出 反呛:她为国家贡献好多
全网吵疯 小鹏女性机器人亮相 被质疑是真人扮演…
听证会上,特朗普关税政策遭美国高院大法官围攻
“美国的大学体系已经崩坏” 这公司招募高中精英
特斯拉批准“1万亿美元天价薪酬”留住马斯克
白宫药价记者会:制药高层突然倒地 现场一片慌乱
美国纽约市及地方选举:民主党大胜背后的四大意义
川普的大麻烦来了 现在他开始思念马斯克…
苏丹武装分子血洗葬礼40死 目击:集体轮奸妇女
纽约和伦敦市长都是南亚穆斯林,共同对抗右翼势力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重新定位海归:政策过度倾斜会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中国青年报 2017-05-30 14:56:20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跳槽”普林斯顿大学一事在国内掀起不小的波澜。在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一位负责人谈及此事时称,随着中国科技发展,国外高校到国内“挖”人或许不再是个案,这类海外任职的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常态。

在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以下称调查),其结果显示,关于未来5年内的工作计划,有156人考虑出国深造(含到国外相关院校或科研机构工作,以下同)。在1066位受访人中,这一数字占到14.63%。

从整体来看,这些受访者中,70后和80后分别占到23.54%和75.62%,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含副研究员、研究员)占87.05%,而有过国外留学经历或工作经历(工作半年以上)的则占46.06%——

对这些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稳定“教职”和“科研岗位”,而且近一半有过出国经历的青年科研人员来说,他们考虑“再次”出国,并非仅仅是为了“镀金”,很可能是一种“职业发展规划”的选择。说白了,出于某种利弊的考量,认为国外更适合其科研职业发展。

不过,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行的交叉分析,具体到这156位考虑出国深造的,他们之中拥有海外经历的只有21.15%。换句话说,考虑出国深造的人当中,有将近八成的没有海外深度“游”的经历。

更为重要的是,从受访者的职称来看,职称越低的,考虑出国深造的比例越大,比如在职称为副研究员(隶属于某个研究组)、助理研究员的青年科研人员中,就有48.72%和33.33%的考虑出国深造。这部分人的年龄也相对更小,85后和90后居多。

一位专攻材料的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海归经历对青年科研人员来说仍具有“影响其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在他所在的单位海归身份一度非常吃香,甚至只要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就很容易成为“青年千人”,并荣升正高级研究员,拿到百万级别的科研项目,相应地,发表过相同档次科研论文、但没有海归背景的“土鳖”,往往只能当个副教授,“很难有独立课题组,更不要说独立的项目经费”。

此次调查显示,有69.99%的受访人认为我国的各项科研人才计划在对待海归和非海归、资历深浅不同的青年科研人员差别非常大。在他们看来,从工作能力来看,“土鳖”并不一定比海归低,但眼下不少单位对海归的过度倾斜政策,很可能造成“外来和尚不会念经,次品太多,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打击了本土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有科研人员提出,国家鼓励科研单位引进外国优秀人才本来是好事,但不能顾此失彼,至少可以建立更为公平的评价机制,让本土和引进人才站在同一舞台上,通过科研论文产出等成果来PK打擂。而不是让海归靠某个计划或一顶“帽子”就独行天下。

受访者中不少人也提到,在没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选择出国深造,是为了“适应当前这一规则”,“为将来更好地在国内发展”。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51.69%的青年科研人员并不认为我国人才流失情况很严重。就他们自身而言,也并不都抱着“往外跑”的想法:30.86%的人表示未来5年内并不会离开现在的岗位,34.8%的受访者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计划,但会考虑条件优越的职位,而不是出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访者中,尽管有32.74%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发展状况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同时,有71.2%的青年科研人员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非常看好”,这其中,还有15.29%的人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科技强国”。

尽管我国科研体制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一位副研究员说,中国科研只是起步晚,缺乏积累和沉淀,假以时日,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并非不可能。而且,在一些领域,这种情况已经露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