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钱其琛参与香港回归历程:与末代港督交手放重话(图)

钱其琛参与香港回归历程:与末代港督交手放重话

文章来源: 上观新闻 于 2017-05-11 20:49: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占中专题”专题页面
面对终日大雨滂沱,心潮起伏澎湃的钱其琛之后在书中写道:我想,不同心境的人会由此产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会觉得这场大雨畅快淋漓,将中国的百年耻辱洗涤干净,使香港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90岁的钱其琛离开了我们。

  钱其琛担任外长期间,不仅参与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关键历程,更通过高超娴熟的外交谈判手腕,在中英双方有关香港政制发展的交锋中,坚决维护一国两制原则。据理力争又临危不乱,这是钱其琛在中英较量中给后人留下的印象。

  在钱其琛所著的回忆录《外交十记》中,他曾满怀深情地记述道: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中国人曾为之英勇奋斗。回归历程漫长,作为这一代人,我能够亲眼见证回归,已深感幸运,又有机会亲身参与回归历程,更是感到无比荣幸。

  钱其琛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阶段中,前后与五任英国外相打过交道。不过无论面对哪位谈判对手,他总能维护好中方的原则。1988年他开始直接参与香港问题磋商,当时中英的蜜月期尚未结束,孰料次年中英关系风云突变,时任英国外相的杰弗里单方面推迟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会议,又给时任中国副总理吴学谦写信,妄言香港信心严重受挫,并企图对此前双方的磋商共识翻案,公然质疑中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问题,甚至要求中方推迟基本法颁布时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外交风云变化,钱其琛没有客气,直接批驳英方关于香港信心的说法,指出恰恰是英方的一系列不友好举措,打击了港人的信心,关于香港政制问题,中方不能同意英方单方面的改变。此后约翰梅杰接替杰弗里担任外相,又打算加快香港政制改革的步伐,钱其琛再一次亮明底线,政制改革必须与以后颁布的基本法相衔接,中方主张在香港推行民主,但必须循序渐进。

  从1989年底到1995年中, 钱其琛与时任英国外相赫德展开了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交锋。这一时期,中英围绕香港政制问题的争执也最为激烈。我们交换信件、正式互访以及在国际会议场合会晤、频繁接触、反复磋商,就是因为香港问题不仅复杂繁多,而且双方就一些问题争执不下,再加上有一个紧迫的时间表。这种情况,在我与其他国家的外长交往中是很少有过的,钱其琛如是说。

  本来基本法的有关内容,就是按照行政主导和香港民主制发展循序渐进两条原则拟定。但1989年后英方改变主意,要大大加快政制改革步伐,企图搞代议政制改革,影响基本法对未来政制的安排。

  在有关立法局直选议员比例的交锋中,钱其琛前后与赫德在一个月内交换过七封密信,这也是中英达成的唯一书面协议。不过,令钱其琛所没有想到是,这些后来被双方公开的外交文件竟被英方所毁弃。

  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就任后,抛出一个与中方对抗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进而演变成中英之间公开而严重的较量。在与彭定康的直接交锋中,钱其琛绝不妥协,指出彭定康的方案是对中英合作提出了挑战,今后的问题在于双方是继续合作,还是分道扬镳,另起炉灶。据他回忆,这些话说得很重,在过渡期以往的交涉和谈判中,我们还从未使用过这种语言。

  自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钱其琛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主任,而从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屡屡揭穿英方破坏香港回归前后政制衔接的企图,1996年3月,为了顺利回归,香港特区筹委会正式决定成立特区临时立法会。

  回顾往事, 钱其琛给出了冷静的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英国的当权人士根据这种变化,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的形势和发展前景。他们认为,过去与中国签署的香港问题协议,英方让步多,吃了亏,想趁机翻案。我想,这才是英方在香港政制问题上引发一场大风波的根本原因。

  1997年7月1日,钱其琛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盛典。面对终日大雨滂沱,心潮起伏澎湃的钱其琛之后在书中写道:我想,不同心境的人会由此产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会觉得这场大雨畅快淋漓,将中国的百年耻辱洗涤干净,使香港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不再当好好先生” 川普突预告:将赶走华府所有街友!
街头惊见“殭尸漫步” 居民痛批:这政策摧毁波士顿
纽约地铁:亚裔男遭人推下轨道 最后成功逃回月台
中国女子半夜爬东京大学烟囱堕毙 网民质疑不单纯
美国人纷纷润去加勒比 却为前往“天堂”付出沉重代价

24小时讨论排行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中国很难应对!美财长揭「1根本差异」是最大挑战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杨兰兰"2700亿澳元存款"掀舆论狂潮 胡锡进:肯定假
川普:她打败华尔街超级天才!“没人查一查吗”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贝森特暗示关税会撤销,但前提是制造业回流美国
美国副总统万斯:俄乌不会满意任何和解协议
以色列击毙半岛电视台记者,指控他是"哈玛斯小组领袖"
美防长赫格塞斯转发惊人言论:女性不该有投票权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要求买美国军火
英伟达AMD:上缴中国高端芯片营收15%给川普政府
美国“学历通胀”:硕士毕业月投60份简历也难找到工作
万斯卢比奥竞争MAGA新共主 川普妙问“谁在前面?”
"退休金要有一个额度",兼谈明年养老金应该怎么涨?
视频曝学生“打螺丝”:9块钱1小时 接受不了往前走…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钱其琛参与香港回归历程:与末代港督交手放重话

上观新闻 2017-05-11 20:49:06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占中专题”专题页面
面对终日大雨滂沱,心潮起伏澎湃的钱其琛之后在书中写道:我想,不同心境的人会由此产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会觉得这场大雨畅快淋漓,将中国的百年耻辱洗涤干净,使香港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90岁的钱其琛离开了我们。

  钱其琛担任外长期间,不仅参与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关键历程,更通过高超娴熟的外交谈判手腕,在中英双方有关香港政制发展的交锋中,坚决维护一国两制原则。据理力争又临危不乱,这是钱其琛在中英较量中给后人留下的印象。

  在钱其琛所著的回忆录《外交十记》中,他曾满怀深情地记述道: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中国人曾为之英勇奋斗。回归历程漫长,作为这一代人,我能够亲眼见证回归,已深感幸运,又有机会亲身参与回归历程,更是感到无比荣幸。

  钱其琛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阶段中,前后与五任英国外相打过交道。不过无论面对哪位谈判对手,他总能维护好中方的原则。1988年他开始直接参与香港问题磋商,当时中英的蜜月期尚未结束,孰料次年中英关系风云突变,时任英国外相的杰弗里单方面推迟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会议,又给时任中国副总理吴学谦写信,妄言香港信心严重受挫,并企图对此前双方的磋商共识翻案,公然质疑中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问题,甚至要求中方推迟基本法颁布时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外交风云变化,钱其琛没有客气,直接批驳英方关于香港信心的说法,指出恰恰是英方的一系列不友好举措,打击了港人的信心,关于香港政制问题,中方不能同意英方单方面的改变。此后约翰梅杰接替杰弗里担任外相,又打算加快香港政制改革的步伐,钱其琛再一次亮明底线,政制改革必须与以后颁布的基本法相衔接,中方主张在香港推行民主,但必须循序渐进。

  从1989年底到1995年中, 钱其琛与时任英国外相赫德展开了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交锋。这一时期,中英围绕香港政制问题的争执也最为激烈。我们交换信件、正式互访以及在国际会议场合会晤、频繁接触、反复磋商,就是因为香港问题不仅复杂繁多,而且双方就一些问题争执不下,再加上有一个紧迫的时间表。这种情况,在我与其他国家的外长交往中是很少有过的,钱其琛如是说。

  本来基本法的有关内容,就是按照行政主导和香港民主制发展循序渐进两条原则拟定。但1989年后英方改变主意,要大大加快政制改革步伐,企图搞代议政制改革,影响基本法对未来政制的安排。

  在有关立法局直选议员比例的交锋中,钱其琛前后与赫德在一个月内交换过七封密信,这也是中英达成的唯一书面协议。不过,令钱其琛所没有想到是,这些后来被双方公开的外交文件竟被英方所毁弃。

  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就任后,抛出一个与中方对抗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进而演变成中英之间公开而严重的较量。在与彭定康的直接交锋中,钱其琛绝不妥协,指出彭定康的方案是对中英合作提出了挑战,今后的问题在于双方是继续合作,还是分道扬镳,另起炉灶。据他回忆,这些话说得很重,在过渡期以往的交涉和谈判中,我们还从未使用过这种语言。

  自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钱其琛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主任,而从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屡屡揭穿英方破坏香港回归前后政制衔接的企图,1996年3月,为了顺利回归,香港特区筹委会正式决定成立特区临时立法会。

  回顾往事, 钱其琛给出了冷静的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英国的当权人士根据这种变化,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的形势和发展前景。他们认为,过去与中国签署的香港问题协议,英方让步多,吃了亏,想趁机翻案。我想,这才是英方在香港政制问题上引发一场大风波的根本原因。

  1997年7月1日,钱其琛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盛典。面对终日大雨滂沱,心潮起伏澎湃的钱其琛之后在书中写道:我想,不同心境的人会由此产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会觉得这场大雨畅快淋漓,将中国的百年耻辱洗涤干净,使香港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