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特朗普难预测 北京悄悄放弃一项重大倡议(组图)

特朗普难预测 北京悄悄放弃一项重大倡议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7-03-04 00:49: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奥巴马时期,北京积极推动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然而面对拥抱孤立主义、提倡“美国优先”的新总统特朗普,中国悄悄放弃了这项重大倡议。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3月2日刊文称,中国悄悄地放弃了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北京一直以来寻求中美双边关系重启,但是现在的口风却变了。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热情开似乎正在消失。

文章称,虽然“新型大国关系”的准确含义仍不清楚,奥巴马政府也不愿意使用它,这个词汇似乎蕴含着中美关系上的平等和共同的责任。虽然多年来,这个词汇经常出现在北京官僚的嘴上,现在,这个词汇正变成历史。

文章指出,习近平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的媒体、官僚以及北京支持的学者在媒体上铺天盖地使用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汇。在访问的几天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中12次使用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汇。而习近平的访问似乎是结束的开始。在他访问期间以及之后,“新型大国关系”被滥用,而之后却逐渐消失。



特朗普时代,北京悄悄放弃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图源:VCG)


文章还指,当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通话时,双方没有提到“新型大国关系”,国务委员杨洁篪在27日在和特朗普会晤时也没提到。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指出,这个口号之所以失败或许是因为政治原因,习近平已经转向了新的口号和议程。现在是“一带一路”有关的会议和研究会带来资金。戴博还说,放弃“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汇也与习近平想要穿上全球领导力的外衣一致。

2013年6月年习近平同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然而,对于中国的这个提法,美国方面却也一直是半推半就,并保持警惕。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当时就指出,所谓“新型大国关系”不过是中国“先发制人地”让美国臣服于其“合法安全利益”的一套说辞,他希望奥巴马不要稀里糊涂地入了中国的“套”。

他认为,中国的“安全利益”相当广泛,包括让美国接受中国政权的现状,容忍中国在人权方面的作为,接受中国在东海及南海的领土要求,顺从于中国在国际贸易、汇率、气候变化人道主义干预等方面的意图。



在奥巴马时期,北京积极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图源:Reuters/VCG)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5年7月也在题为《美中关系正在恶化的又一迹象》的文章中指出,第七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个月结束。数百名高官和数十家机构又一次制造了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中国问题观察人士仍在分析战略对话取得的127项成果,但一个重要的变化似乎已从裂缝中漏出。与2014年不同的是,成果清单完全没有提到“美中新型军事关系”这样的字眼,而这是中方所提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方面。

文章称,美国政府之所以愿意在2013年和2014年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表示敬意,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美国政府想让中国政府尝到一点甜头。其次,美国希望重新界定这一概念,使之符合美国对于地区事务的看法,并影响中国的政策选择。

不过,随着像中国单方面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2014年与越南因钻井平台发生对峙以及中国在南海展开规模庞大的填海造岛活动之类的带有挑衅性的事件不断增多,美国政府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起来,而不是对中国采取纵容态度。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杨兰兰"2700亿澳元存款"掀舆论狂潮 胡锡进:肯定假
川普:她打败华尔街超级天才!“没人查一查吗”
中国紧握勒索全世界的武器 代价怵目惊心
丹麦公主音乐节身穿“昨夜X了他”T恤吓坏众人
80岁像50岁!美国“超级老人”研究 长寿记忆力的秘密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京与特朗普即将见面,乌克兰陷入困境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新美国骗局:特朗普正重新定义美国的腐败?
泽连斯基:不会为了换取和平向俄罗斯割让领土
纽约地铁:亚裔男遭人推下轨道 最后成功逃回月台
街头惊见“殭尸漫步” 居民痛批:这政策摧毁波士顿
爆万斯生日划独木舟 令调整湖泊水位 引耍特权质疑
华裔从图书馆盗走中国国宝古籍:冒充日本人引三国热议
美防长赫格塞斯转发惊人言论:女性不该有投票权
“不再当好好先生” 川普突预告:将赶走华府所有街友!
川普15日晤普京 乌克兰用领土换停火势在必行?
美国副总统万斯:俄乌不会满意任何和解协议
英伟达AMD:上缴中国高端芯片营收15%给川普政府
中国很难应对!美财长揭「1根本差异」是最大挑战
普京提议乌克兰交出顿巴斯地区以换取停战
英伟达H20惹祸上身?官媒列3大罪状 高呼“不要买”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特朗普难预测 北京悄悄放弃一项重大倡议

多维 2017-03-04 00:49:39

在奥巴马时期,北京积极推动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然而面对拥抱孤立主义、提倡“美国优先”的新总统特朗普,中国悄悄放弃了这项重大倡议。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3月2日刊文称,中国悄悄地放弃了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北京一直以来寻求中美双边关系重启,但是现在的口风却变了。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热情开似乎正在消失。

文章称,虽然“新型大国关系”的准确含义仍不清楚,奥巴马政府也不愿意使用它,这个词汇似乎蕴含着中美关系上的平等和共同的责任。虽然多年来,这个词汇经常出现在北京官僚的嘴上,现在,这个词汇正变成历史。

文章指出,习近平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的媒体、官僚以及北京支持的学者在媒体上铺天盖地使用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汇。在访问的几天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中12次使用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汇。而习近平的访问似乎是结束的开始。在他访问期间以及之后,“新型大国关系”被滥用,而之后却逐渐消失。



特朗普时代,北京悄悄放弃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图源:VCG)


文章还指,当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通话时,双方没有提到“新型大国关系”,国务委员杨洁篪在27日在和特朗普会晤时也没提到。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指出,这个口号之所以失败或许是因为政治原因,习近平已经转向了新的口号和议程。现在是“一带一路”有关的会议和研究会带来资金。戴博还说,放弃“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汇也与习近平想要穿上全球领导力的外衣一致。

2013年6月年习近平同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然而,对于中国的这个提法,美国方面却也一直是半推半就,并保持警惕。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当时就指出,所谓“新型大国关系”不过是中国“先发制人地”让美国臣服于其“合法安全利益”的一套说辞,他希望奥巴马不要稀里糊涂地入了中国的“套”。

他认为,中国的“安全利益”相当广泛,包括让美国接受中国政权的现状,容忍中国在人权方面的作为,接受中国在东海及南海的领土要求,顺从于中国在国际贸易、汇率、气候变化人道主义干预等方面的意图。



在奥巴马时期,北京积极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图源:Reuters/VCG)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5年7月也在题为《美中关系正在恶化的又一迹象》的文章中指出,第七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个月结束。数百名高官和数十家机构又一次制造了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中国问题观察人士仍在分析战略对话取得的127项成果,但一个重要的变化似乎已从裂缝中漏出。与2014年不同的是,成果清单完全没有提到“美中新型军事关系”这样的字眼,而这是中方所提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方面。

文章称,美国政府之所以愿意在2013年和2014年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表示敬意,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美国政府想让中国政府尝到一点甜头。其次,美国希望重新界定这一概念,使之符合美国对于地区事务的看法,并影响中国的政策选择。

不过,随着像中国单方面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2014年与越南因钻井平台发生对峙以及中国在南海展开规模庞大的填海造岛活动之类的带有挑衅性的事件不断增多,美国政府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起来,而不是对中国采取纵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