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为何韩媒能主导金正男被害舆论?(组图)

为何韩媒能主导金正男被害舆论?

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于 2017-02-16 20:05: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朝鲜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遇害引发国际媒体广发关注。《环球时报》今天(2月17)刊发署名为“单仁平”的评论文章,题为“从韩媒主导金正男被害案的舆论说起”。

内容如下:

金正男遭暗杀经世界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一个大新闻。在这当中,韩国方面的报道和发声非常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世界舆论对这起谋杀案的价值判断。相比之下,中国这边几乎没有为世界对这起案件的围观提供什么信息,我们更多是沉默的围观者,也是被议论者。



韩国电视台报道金正男遇害案。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沉默在这起特殊事件中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我们无论怎么说,实际效果都未必好。

然而中国舆论的沉默可不光是在金正男遇害这一个事件上。国际上的不少事情都会让我们觉得敏感,官方经常说得不多,而且不鼓励媒体“乱说”,媒体如果能做到少说或者不说,通常会让相关部门或者相关地方政府更安心一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朝边境发生什么事情,比如某个朝鲜人越境在中国这边作了案,往往都是韩国媒体先报道出来,中国媒体只能转述韩媒说了什么。在一些敏感领域,相关部门很少会主动向本国媒体透露信息,相关报道常常是“出口转内销”,这个过程中有时难免把一些外国媒体的价值判断也一起带进来。

中国正在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热点事件上时常没张嘴,我们的设备再先进,布点再全面,也仍然会有严重软肋。传播力等于传播渠道这一硬实力与传播内容及公信力这一软实力的积,而非二者之和。沉默的时候多了,最后连说话的能力都会削弱了。如果我们说话本身的能力弱,我们的传播力就始终强不起来。

其实这当中的问题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对新闻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开展报道的原则中央高度支持和鼓励,但就是在现实中难以执行下去。有人指出,这可能是形成责任制的过程出了问题。对于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地方上的官员,不说话和少说话,承担责任的风险会降低。而一旦经常说话,说对九句的同时哪怕说错了一句,也要面临承担责任的风险。

同样,媒体不报道当然是没有责任的,但如果报道了,说不定就会成为事情搞砸的“替罪羊”。一些媒体人抱怨,有的地方工作没做好,最常找的两个理由一是“外部势力干预”,二就是“国内媒体炒作”。

好了,遇到一个敏感的事情,国人很关心,外界的炒作非常多,但是相关领域的官员不讲话,正规媒体也不报道。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总有一些帖子传来传去,甚至刷屏,它们在很多时候都取材于外媒的报道。这样下来,官员正确,媒体也正确,但就是整个事情不正确,国家的利益又受了新的磨损。

这样的局面肯定不能长时间维持下去,因为它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好处。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人包括一些机构实际上没有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被拆解成了具体人和机构的安全。而国家利益从长远看支付不起大家这样的“安全消费”。

真的不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断然指责某个具体的人和部门。不能不说,上述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正确性”。对这个问题国家恐怕需要下些功夫开展研究,一个新局面需要体系性的持久决心和能量来推动。

现在重要的是,先不要对外媒什么都说,中国媒体什么都后说少说甚至不说真正习以为常,更不要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而要相信它是应该改变的。至于如何改变,我们可以从长计议。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朋友1句话催生灵感!男靠"副业"年营收1000万,披露创业秘诀
抗抑郁药物卖爆:人类都"疯"了?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投案,曾是四川省文科状元
"穷人买不起,中产看不上",迪卡侬的文案又"翻车"了
年薪上亿清华学霸 在美遭民事刑事双重起诉在逃




24小时讨论排行

华裔女生引毛语录 主张政治暗杀遭肉搜 网:遣返她
一场思想的巨震,正在美国发生
美网球选手在华发表“冒犯中国菜”言论 被斥“极无知”
川普被澳洲记者提问惹毛 手指对方:安静!
习近平似仍沉醉于阅兵 要籍此完善大党大国典礼制度
川普竞选时说让电费减半 现在美国电价正迅速上涨
美国各地僱员陆续因"庆祝"遭解僱 万斯呼吁举报
川普访中将成行?传中国买500架波音、大豆
川普怒告纽时索赔150亿 美媒终尝到“愤怒的铁拳”?
吉米坎摩尔暗示柯克案疑凶或是川普支持者 节目遭停播
数额巨大!两华人篡改礼品卡诈骗案 你花钱他赚钱!
12岁女孩被虐待致死案:生父为何哭着为继母求情
71岁老翁自称射杀柯克 系为掩护枪手逃跑干扰调查
FBI局长国会质询成“吵架比赛” 现场看谁嗓门大?
特朗普把中国,印度等23个国家指定为主要毒品过境国或生产国
AI应用快速渗透 引爆美国电力荒!核能重返C位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为何韩媒能主导金正男被害舆论?

观察者网 2017-02-16 20:05:35

朝鲜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遇害引发国际媒体广发关注。《环球时报》今天(2月17)刊发署名为“单仁平”的评论文章,题为“从韩媒主导金正男被害案的舆论说起”。

内容如下:

金正男遭暗杀经世界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一个大新闻。在这当中,韩国方面的报道和发声非常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世界舆论对这起谋杀案的价值判断。相比之下,中国这边几乎没有为世界对这起案件的围观提供什么信息,我们更多是沉默的围观者,也是被议论者。



韩国电视台报道金正男遇害案。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沉默在这起特殊事件中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我们无论怎么说,实际效果都未必好。

然而中国舆论的沉默可不光是在金正男遇害这一个事件上。国际上的不少事情都会让我们觉得敏感,官方经常说得不多,而且不鼓励媒体“乱说”,媒体如果能做到少说或者不说,通常会让相关部门或者相关地方政府更安心一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朝边境发生什么事情,比如某个朝鲜人越境在中国这边作了案,往往都是韩国媒体先报道出来,中国媒体只能转述韩媒说了什么。在一些敏感领域,相关部门很少会主动向本国媒体透露信息,相关报道常常是“出口转内销”,这个过程中有时难免把一些外国媒体的价值判断也一起带进来。

中国正在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热点事件上时常没张嘴,我们的设备再先进,布点再全面,也仍然会有严重软肋。传播力等于传播渠道这一硬实力与传播内容及公信力这一软实力的积,而非二者之和。沉默的时候多了,最后连说话的能力都会削弱了。如果我们说话本身的能力弱,我们的传播力就始终强不起来。

其实这当中的问题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对新闻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开展报道的原则中央高度支持和鼓励,但就是在现实中难以执行下去。有人指出,这可能是形成责任制的过程出了问题。对于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地方上的官员,不说话和少说话,承担责任的风险会降低。而一旦经常说话,说对九句的同时哪怕说错了一句,也要面临承担责任的风险。

同样,媒体不报道当然是没有责任的,但如果报道了,说不定就会成为事情搞砸的“替罪羊”。一些媒体人抱怨,有的地方工作没做好,最常找的两个理由一是“外部势力干预”,二就是“国内媒体炒作”。

好了,遇到一个敏感的事情,国人很关心,外界的炒作非常多,但是相关领域的官员不讲话,正规媒体也不报道。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总有一些帖子传来传去,甚至刷屏,它们在很多时候都取材于外媒的报道。这样下来,官员正确,媒体也正确,但就是整个事情不正确,国家的利益又受了新的磨损。

这样的局面肯定不能长时间维持下去,因为它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好处。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人包括一些机构实际上没有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被拆解成了具体人和机构的安全。而国家利益从长远看支付不起大家这样的“安全消费”。

真的不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断然指责某个具体的人和部门。不能不说,上述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正确性”。对这个问题国家恐怕需要下些功夫开展研究,一个新局面需要体系性的持久决心和能量来推动。

现在重要的是,先不要对外媒什么都说,中国媒体什么都后说少说甚至不说真正习以为常,更不要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而要相信它是应该改变的。至于如何改变,我们可以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