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揭秘:当年定陵悲剧的教训 没事别打皇陵的主意(组图)

揭秘:当年定陵悲剧的教训 没事别打皇陵的主意

文章来源: 慕容史家 于 2017-01-31 14:18: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定陵,位于北京大峪山东麓,是明十三陵之一,这里安葬着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及其皇后,因万历皇帝在位长达48年之久,而定陵开工日期则在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可以说这是整个明朝修建周期最长最费钱的皇陵,费时6年,耗白银800万两。当时大明王朝经过万历中兴的短暂振兴,国家府库尚且充裕,故定陵修建的规格和档次也相对高于其他皇陵。

万历皇帝朱翊钧

公元1620,万历48年,朱翊钧驾崩,正式进入了等待他三十多年的定陵。据记载,定陵中陪葬的物品及其奢华丰富,因为万历皇帝执政中后期不仅怠政还非常喜欢敛财,各地征收矿税银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收入是不进府库的,而是进内帑,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所以说,万历的小金库是相当丰裕的。

不过,朱翊钧虽然贪财,他的内帑却也并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朱翊钧多次在国家库银不多的情况下,掏内帑来赈灾和充军饷,也算是做了不少好事。

定陵外景

定陵是如何被开挖的呢,这还得回到1956年,那个时候,我国的文化界和考古学界几名重要人士,吴晗,沈雁冰,郭沫若等人制定了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领导人的批准,领导人当然是出于对国家文化的研究方面而批准的,但是没曾想到,这份报告不久之后却给长陵不远的定陵带去了灭顶之灾。

一切似乎是天意,原本想开挖的长陵却因吴晗,郭沫若等人临时改变主意而躲过一劫,开挖的对象转为万历皇帝的定陵。据说是当时长陵的开挖由于根本找不到地宫入口,开挖队伍遇到了重大的难题而被迫放弃。之所以选择定陵,实际上也有着定陵修建年份晚于长陵,地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修复起来更为方便的考虑。

但是,当年我国还是一穷二白,文物被保护意识和开挖技术都很落后的情况下贸然打开皇陵,其结果只能是满足部分人的好奇之心,然后带来永久的灾难。

定陵地宫的入口发现也是很偶然的,当时的考古发掘队队长赵其昌带着队员们在勘探定陵时,无意间在宝城一角发现了一处地方城砖坍落了些许,距地面有三米多的高度,一名队员借着梯子爬上去一看,竟然发现里面露出了一个黑洞,旁边隐约是不同的城砖砌筑的,很明显,这背后另有乾坤。

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就这样展现在了考古队面前,入口发现了,接下来就开全力投入开挖工作了。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发掘委员会雇请了十三陵周围村庄的农民60多人参与。但是当年没有什么先进的探测技术,地下玄宫那么大,想要进去考古不可能派几个专家从小入口钻进去,所以只能采用探沟法,找到地宫大门。

1956年5月17日,定陵开挖的第一锹土被挖起,当时的方法很土,雇佣的农民就直接拿着干农活的铁锹就上了,所以当时挖的过程中就对陵墓造成了破坏。

定陵的地宫大门有多难找?考古队整整挖了一年,1957年5月19日,定陵地宫的金刚墙才被发现。当时登了简报,学术界界整个被轰动了,无数学者激动地不远千里前往定陵就为了等待地宫开启的一刻,为了保密需要,获准进入的人还是相当少的,尤其是外国人,被远远挡在外面。

定陵的秘密就这样暴露在世人面前,当地宫的大门打开后,带着防毒面具,拿着手电筒的考古队员们穿过地下墓道,进入了尘封300多年的前殿,前殿中陈列着许多石刻,盛放长明灯灯油的瓷缸,以及熄灭的烛台,显得空荡荡的,没有看到什么随葬品。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却不见踪影,后来考古队搜遍了前殿和东西偏殿也没发现,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后殿那里传来了消息,棺椁发现了,三具棺椁都躺在后殿里。后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它比前中殿都要高大,南北长30.1米,东西宽9.1米,地面至券顶高9.5米。地面铺砌花斑石,细腻光滑,远胜于今天普通的陶瓷地砖。而殿中部偏西处三个棺床上赫然并排立着三口朱漆的棺椁,这里正是万历皇帝和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继任君主追封)的棺椁!

朱翊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死后300多年,还有再重见天日的机会,只是这方式有点.....。

定陵最大的毁坏就在于处理帝后棺椁上,当时技术落后,棺椁几乎是匆匆打开的,也没有考虑到怎样处理尸骨,可能重心都放在陪葬品上面了,万历帝尸身早已腐烂,仅剩骨骼,但是装束还是能看清的,身着刺绣衮服,腰系玉带,头戴乌纱翼善冠,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

定陵中价值连城的那些文物当时都是被放置在一旁随葬的朱漆木箱中,共有29个,箱内装满了金银器、冠、带、佩、饰、铜锡明器、武器、谥册、谥宝和木俑等物,共计2648件,其中不少珍品均属首见。其他棺椁内陪葬品,包括皇帝的腰带和锦缎等尚有几百件,总计文物竟然达3000余件之多。

金丝翼善冠

定陵的开挖绝对是错误的决定,当时国家尚且穷困,根本不可能抽出大量预算来保存这些文物,不少珍贵文物甚至被装在纸箱里面堆在研究所的储藏室里,一放就是数年!很多容易碳化的丝织品被随意装在盒子里就拿出去了,结果不久就黑化了,成了一堆碎渣。当时不少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一些珍贵的瓷器拿起来就在手里把玩,不经意间弄坏了不少,许多纸质典籍更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因为他们因保存不合理,很快便化成了灰烬。而万历皇帝的尸骨和棺椁也没能幸免,下场在此不便明说,后面见评论区。

所幸定陵开挖后,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我们目前根本不具备开挖帝陵的条件,后来,郭沫若等人又提出了开挖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的计划,被周总理拒绝。国家也定下了考古界的一大铁律,从此决不允许再轻易开挖帝陵。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欧洲7领导不愿看的照片,中国官媒酸“耻辱啊!”
白宫版智斗,特朗普果然大杀四方
全国最矮的山仅0.6米高?当地:确为县级文物
一台3万元,中国的打工人要连小电驴都骑不起了
《走过咖啡屋》成绝响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24小时讨论排行

地铁安检,到底有没有设立的必要?
入境时无人机被扣 中国游客"脑子一热"签证作废 全家遣返
贸战冲击!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美农民致函川普求救
川普:我死后想上天堂,如果我办到了…
川普批光电是“世纪骗局” 美国愚蠢的日子结束了!
震动学界!前众议员:让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回家
泽伦斯基频频致谢 欧洲领袖齐声赞扬 一场感恩大合唱!
印度称未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重申台印关系不变
特朗普再谈见普京:我们之间有一种“温暖”感觉
华人家庭周末出游遇劫难 探亲老人一死一伤 儿子失踪
BBC:特朗普究竟终结了多少场战争?
白宫里的马克思主义者 共产党员特朗普
中国人惊呼“强制社保”要来了!人们担心什么?
普丁只在"乌克兰投降"前提下,答应会晤泽伦斯基
普京提议在莫斯科举行和平峰会,泽连斯基回答说"不"
川普孙女庆6岁生日"长大也要当总统",披萨店开趴好萌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揭秘:当年定陵悲剧的教训 没事别打皇陵的主意

慕容史家 2017-01-31 14:18:43

定陵,位于北京大峪山东麓,是明十三陵之一,这里安葬着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及其皇后,因万历皇帝在位长达48年之久,而定陵开工日期则在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可以说这是整个明朝修建周期最长最费钱的皇陵,费时6年,耗白银800万两。当时大明王朝经过万历中兴的短暂振兴,国家府库尚且充裕,故定陵修建的规格和档次也相对高于其他皇陵。

万历皇帝朱翊钧

公元1620,万历48年,朱翊钧驾崩,正式进入了等待他三十多年的定陵。据记载,定陵中陪葬的物品及其奢华丰富,因为万历皇帝执政中后期不仅怠政还非常喜欢敛财,各地征收矿税银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收入是不进府库的,而是进内帑,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所以说,万历的小金库是相当丰裕的。

不过,朱翊钧虽然贪财,他的内帑却也并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朱翊钧多次在国家库银不多的情况下,掏内帑来赈灾和充军饷,也算是做了不少好事。

定陵外景

定陵是如何被开挖的呢,这还得回到1956年,那个时候,我国的文化界和考古学界几名重要人士,吴晗,沈雁冰,郭沫若等人制定了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领导人的批准,领导人当然是出于对国家文化的研究方面而批准的,但是没曾想到,这份报告不久之后却给长陵不远的定陵带去了灭顶之灾。

一切似乎是天意,原本想开挖的长陵却因吴晗,郭沫若等人临时改变主意而躲过一劫,开挖的对象转为万历皇帝的定陵。据说是当时长陵的开挖由于根本找不到地宫入口,开挖队伍遇到了重大的难题而被迫放弃。之所以选择定陵,实际上也有着定陵修建年份晚于长陵,地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修复起来更为方便的考虑。

但是,当年我国还是一穷二白,文物被保护意识和开挖技术都很落后的情况下贸然打开皇陵,其结果只能是满足部分人的好奇之心,然后带来永久的灾难。

定陵地宫的入口发现也是很偶然的,当时的考古发掘队队长赵其昌带着队员们在勘探定陵时,无意间在宝城一角发现了一处地方城砖坍落了些许,距地面有三米多的高度,一名队员借着梯子爬上去一看,竟然发现里面露出了一个黑洞,旁边隐约是不同的城砖砌筑的,很明显,这背后另有乾坤。

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就这样展现在了考古队面前,入口发现了,接下来就开全力投入开挖工作了。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发掘委员会雇请了十三陵周围村庄的农民60多人参与。但是当年没有什么先进的探测技术,地下玄宫那么大,想要进去考古不可能派几个专家从小入口钻进去,所以只能采用探沟法,找到地宫大门。

1956年5月17日,定陵开挖的第一锹土被挖起,当时的方法很土,雇佣的农民就直接拿着干农活的铁锹就上了,所以当时挖的过程中就对陵墓造成了破坏。

定陵的地宫大门有多难找?考古队整整挖了一年,1957年5月19日,定陵地宫的金刚墙才被发现。当时登了简报,学术界界整个被轰动了,无数学者激动地不远千里前往定陵就为了等待地宫开启的一刻,为了保密需要,获准进入的人还是相当少的,尤其是外国人,被远远挡在外面。

定陵的秘密就这样暴露在世人面前,当地宫的大门打开后,带着防毒面具,拿着手电筒的考古队员们穿过地下墓道,进入了尘封300多年的前殿,前殿中陈列着许多石刻,盛放长明灯灯油的瓷缸,以及熄灭的烛台,显得空荡荡的,没有看到什么随葬品。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却不见踪影,后来考古队搜遍了前殿和东西偏殿也没发现,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后殿那里传来了消息,棺椁发现了,三具棺椁都躺在后殿里。后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它比前中殿都要高大,南北长30.1米,东西宽9.1米,地面至券顶高9.5米。地面铺砌花斑石,细腻光滑,远胜于今天普通的陶瓷地砖。而殿中部偏西处三个棺床上赫然并排立着三口朱漆的棺椁,这里正是万历皇帝和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继任君主追封)的棺椁!

朱翊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死后300多年,还有再重见天日的机会,只是这方式有点.....。

定陵最大的毁坏就在于处理帝后棺椁上,当时技术落后,棺椁几乎是匆匆打开的,也没有考虑到怎样处理尸骨,可能重心都放在陪葬品上面了,万历帝尸身早已腐烂,仅剩骨骼,但是装束还是能看清的,身着刺绣衮服,腰系玉带,头戴乌纱翼善冠,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

定陵中价值连城的那些文物当时都是被放置在一旁随葬的朱漆木箱中,共有29个,箱内装满了金银器、冠、带、佩、饰、铜锡明器、武器、谥册、谥宝和木俑等物,共计2648件,其中不少珍品均属首见。其他棺椁内陪葬品,包括皇帝的腰带和锦缎等尚有几百件,总计文物竟然达3000余件之多。

金丝翼善冠

定陵的开挖绝对是错误的决定,当时国家尚且穷困,根本不可能抽出大量预算来保存这些文物,不少珍贵文物甚至被装在纸箱里面堆在研究所的储藏室里,一放就是数年!很多容易碳化的丝织品被随意装在盒子里就拿出去了,结果不久就黑化了,成了一堆碎渣。当时不少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一些珍贵的瓷器拿起来就在手里把玩,不经意间弄坏了不少,许多纸质典籍更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因为他们因保存不合理,很快便化成了灰烬。而万历皇帝的尸骨和棺椁也没能幸免,下场在此不便明说,后面见评论区。

所幸定陵开挖后,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我们目前根本不具备开挖帝陵的条件,后来,郭沫若等人又提出了开挖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的计划,被周总理拒绝。国家也定下了考古界的一大铁律,从此决不允许再轻易开挖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