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北京已经不适宜居住了”他几乎年年回京探亲

“北京已经不适宜居住了”他几乎年年回京探亲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于 2015-12-13 13:54: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从北京移居温哥华的环境专家慨叹北京环境变差,已不适宜居住,称温哥华的自然环境是导至他移民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他赞扬中国在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努力树立一个对环境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令他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再燃起希望。

1997年移民前,陈晓星曾在北京从事10年的环境科研工作,随后又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完成环境科学硕士课程。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陈晓星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忆述小时候的北京,“那时什刹海(北京旅游景点)水质清澈,能看到鱼儿游来游去,但现在水质太差了。那时冬天的雪真的是白雪,现在因为污染都是黑雪。”

 平均一至两年回北京探亲

现年60岁的的他,平均1至2年回北京探望亲友,也见证了北京的变化,“空气愈来愈糟糕,环境污染、食品污染都达到可怕的地步。人们因为长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身体状况很差,我很多同龄人因为肺癌、心血管等疾病都过世了,可以说,北京已经不适宜居住了。”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中国对环境的态度转变,“之前,中国对环境研究方面的投入很少,因为重点发展经济,因此对环境的牺牲很大,但过去这10年来,中国制造业已经足够发达,也开始向科技创新等经济方向转型,对环境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树立环保大国形象

他称,在本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中国努力树立一个在环境方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我相信如果中国真正希望改变,是有经济和科技实力达到这一目的。”

陈晓星还说,温哥华的自然环境是他移民加国的最主要原因,“我一直听说温哥华环境优美,是最适宜人居生活的地方,1996年第一次到温哥华旅游,发现果然名不虚传。”他认为,温哥华应继续发展零污染的旅游业、留学产业等,让环境得到最佳保护。

查看评论(28)

24小时热点排行

解放军高层陷入混乱,习近平寻求加强控制
中国很难应对!美财长揭「1根本差异」是最大挑战
关税调降"1条件曝光",美财长:10月底前完成谈判
美军拟向华盛顿特区部署数百名国民警卫队士兵
35岁歌手突发心梗去世!已有多位“好声音”歌手离世

24小时讨论排行

罕见视频:中国海警追菲艇狠撞自家军舰
川普宣布华府紧急状态:部署国民兵 司法部接管警局
中国海警船冲撞自家军舰 菲方:还得帮救人
杨兰兰身世引发全网关注 澳洲司法部门终于发声
就是不能买俄油?万斯:川普将再对中加徵关税
突发!美国钢铁厂爆炸 至少10人受伤 多人受困瓦砾堆下
贝森特暗示关税会撤销,但前提是制造业回流美国
以色列击毙半岛电视台记者,指控他是"哈玛斯小组领袖"
解放华盛顿!大批联邦特工"占领"街头 国民兵FBI军事化执法
“美好生活我是看不到了” ICE监狱自杀华男遗书曝光
天安门阅兵画面曝光:2.2万人举行首次综合演练
川普签署行政令 将对华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
“他还是个孩子” 南航打人事件:熊家长社死 父亲身份被扒
越南破获中国人主导代孕集团 穷苦女每次代孕获12万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要求买美国军火
上海民警长年猥亵继女判囚 扬言"在你妈面前强奸你"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北京已经不适宜居住了”他几乎年年回京探亲

星岛日报 2015-12-13 13:54:20

从北京移居温哥华的环境专家慨叹北京环境变差,已不适宜居住,称温哥华的自然环境是导至他移民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他赞扬中国在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努力树立一个对环境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令他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再燃起希望。

1997年移民前,陈晓星曾在北京从事10年的环境科研工作,随后又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完成环境科学硕士课程。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陈晓星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忆述小时候的北京,“那时什刹海(北京旅游景点)水质清澈,能看到鱼儿游来游去,但现在水质太差了。那时冬天的雪真的是白雪,现在因为污染都是黑雪。”

 平均一至两年回北京探亲

现年60岁的的他,平均1至2年回北京探望亲友,也见证了北京的变化,“空气愈来愈糟糕,环境污染、食品污染都达到可怕的地步。人们因为长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身体状况很差,我很多同龄人因为肺癌、心血管等疾病都过世了,可以说,北京已经不适宜居住了。”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中国对环境的态度转变,“之前,中国对环境研究方面的投入很少,因为重点发展经济,因此对环境的牺牲很大,但过去这10年来,中国制造业已经足够发达,也开始向科技创新等经济方向转型,对环境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树立环保大国形象

他称,在本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中国努力树立一个在环境方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我相信如果中国真正希望改变,是有经济和科技实力达到这一目的。”

陈晓星还说,温哥华的自然环境是他移民加国的最主要原因,“我一直听说温哥华环境优美,是最适宜人居生活的地方,1996年第一次到温哥华旅游,发现果然名不虚传。”他认为,温哥华应继续发展零污染的旅游业、留学产业等,让环境得到最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