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顶尖大学学霸 是怎样的逆天存在?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不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相信小伙伴们大都会对名校有些心心念念。可究竟在北美名校读书是什么体验?身边的同学到底有多聪明和勤奋?今天主页君请来了斯坦福物理系的大神,来给大家好好开开眼。

15岁高中毕业,gap3年,18岁就读斯坦福本科, 物理和数学双学位。

看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我估计大家都想听听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中国学霸是如何被从全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各种学霸予以碾压,先经历自我怀疑,然后反思人生,再然后奋而努力崛起,发现世界各地学霸也没什么可怕的,并最终完虐北美高校的世界学霸的励志故事。 可惜这种事情在我身上并没有发生,虽然会让大部分人失望,但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各位一个新的角度。 我自幼特立独行,对于学霸有天然的反感(至今犹然如此,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学习就不怎么样的缘故)。我觉得大多数周围的人都没什么想法,没有想法的人考试分数再高也毫无意义。比起学霸,我更欣赏的是独特的人:有思想、有创造性、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高中时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会竞选演讲的时候高呼:“我们要让斜对角(离我们高中很近的竞争学校,隐去名称)在我们脚下颤抖!”,像这样的人虽然随后被叫到学生处喝咖啡,虽然所谓学习成绩中下游,我依然是非常欣赏的。 可惜这种人是少数,所以当我来到斯坦福的时候,我心里只有装X成功的激动,并没有其他感情——我觉得世界名校无非就是学霸云集的地方而已。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我没有做好哪怕半点心理准备。

第一,他们成绩真的很渣(比起中国学生而言)

大多数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说,真心是探囊取物一般。

不管是大一的基础物理还是大四的量子甚至研究生级别的量子场论,基本是秒全班的存在。本专业三个小时的考试,四十五分钟做完,再花四十五分钟从头做一遍,然后交卷是常常发生的事。

这不是吹嘘,而且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吹嘘的。当时最享受的就是考试时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交卷时候故意让椅子发出一些声音,然后一阵风一样从教室最后走到最前,交卷走人。装完X就跑真刺激。连我这种在国内的学渣都能在分数上装X,显然世界名校的优势并不在成绩上。所以,请不要再用学神称呼世界名校的学生,他们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人不是。

第二,他们脑洞真的很大

在国内,我一直是周围人里脑洞最大的,并以此为荣。到了Stanford,我发现我引以为荣的脑洞开始被人超越。

先是在基础物理课上,有同学在课上跟教授叫板,说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是由1001101的二进制数列构成的。教授没怎么搭理他,此君回家直接做了一个网站出来,管自己的理论叫Schweiz's Theory,并把“完整”的证明贴在了上面(我并没有看懂这个证明,因为是用汇编语言写的),群发给了全班所有学生。后来某一天这个网站神秘的消失了,因为据说班上的另一个同学发现了他证明的漏洞。 Stanford本科物理系一直有一个很地下的比赛,我必须借这个机会安利一下。

这比赛叫做Mock Researcher‘s Contest(虚假研究竞赛,下简称MRC),据说是某个物理教授创立的。比赛每两年不定期举办一次,委员会只会给他们看上的人发放邀请函,所以大多数人甚至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比赛。被邀请参赛的人员需要在三个月内根据已知的数学、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原理发展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完全来自脑补,但除了没有实验证实之外,它必须不违反已被证明的任何理论并在逻辑上自洽。比赛结束后拥有最少逻辑漏洞和最基础的理论获胜。 我曾经读一篇文章,名字叫“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意思是天马行空事实上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想象力是在规则限制之下的。自由的想象和不自由的想象的例子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和“高速参照系中时间会变慢”的区别:它们虽然最后结果相似,意义却全然不同:一个只能服务于文学作品,另一个却能在GPS卫星定位和宇宙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MRC大赛,事实上就是“不自由想象力大赛”。 这个比赛是我目前见过的对综合能力,尤其是智商,要求最高的比赛。在我看来,各种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被它秒到渣都不剩。除了MRC,我没参加过任何竞赛,也不屑参加任何竞赛。但是MRC真的吸引了我。决赛答辩震得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有人设计出了完整的强相互作用力场基生命模型(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以碳元素为核心的有机物而是强相互作用力力场),甚至用程序模拟了该类型生命的历史、社会形态的发展,最后以强力场基生命的世界大战的demo作为完结;

有人以经过强悍脑补后的量子场论反推了宇宙大爆炸起初的奇点内部模型,并且证明了奇点内部存在能够预测宇宙爆炸后任意一点、任意时间粒子位置信息;

我的理论是时间的诞生是由于Timion(暂且翻译成时间子)的累积,并且证明了Timion是一种玻色子,并设计了几个可能的探知Timion方法的实验(显然我必须把实验条件设计的异常苛刻,否则教授评委就会说那好吧我们用SLAC做一下你说的这个实验,然后我就要输了)。

最后场基生命获得第一(这个获奖者甚至动用了远在UIUC的超级计算机帮助进行模型计算,输的心服口服)、奇点模型获得第二(大二学生已经自学完了全部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展现了出众的学习能力),我的时间子拿了第三。不管有没有拿到名次,在这种水平的竞赛中,和其他最强脑洞者进行激烈的智力交锋,这件事本身就比名次和荣誉带来更多快感。 为什么斯坦福的学生能拥有这么巨大的脑洞?原因是第三点。

第三,他们懂你,他们也什么都懂

小时候很叛逆,所以小时候很喜欢韩寒。韩寒说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全才,不需要设计火箭的人放下扳手就能够得茅盾文学奖。

我曾经深以为然。 但是到了斯坦福,我发现他实在错的离谱,这不怪他。 我很赞同魏宁格的话:“天才就是那种禀赋更复杂、更丰富、更多样的人。一个人的个性能容纳的人越多,他就越近于天才...在一段时期里,他喜欢在作品里表达哲学和科学的见解;而在另一段时期内,艺术却对他产生了最强烈的影响。在一段时期里,他的兴趣会完全指向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而后来,他却可能转而去研究自然。” 不幸的是,斯坦福大学里大都是这样的天才。 他们未必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足以改变世界的优异成绩,但是他们确实能够在每一方面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斯坦福物理系的本科学生在历史方面的造诣或许不如本校历史系的本科生,但(不客气的说)秒大多数美国二流院校的本科生和中国一流院校的研究生不在话下。

你见过提笔能推导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表达式,拿起麦克风能当乐队主唱,在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上发论文,同时在学校办画展的人吗?Stanford比比皆是。聪明当然是必要的因素,但在我看来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所有人都对组成世界的各个元素拥有敏锐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好奇心把他们带入非本专业的领域,而感知力使他们意识到这些领域的相互关联。他们的兴趣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跳跃,周而复始,不知疲倦。 我个人观点,不满足于对一个领域的探索,让斯坦福学生比大多数其他地方的学生拥有了更优秀的战略眼光,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其他人都关注于某一个特定领域的细节时,他们能够跳出领域的束缚,更多的关注跨领域间的相互合作(谁让他们什么都懂)。我猜这也是为什么斯坦福比其他学校有更多的创业家的原因了。

第四,热情

这才是我认为优秀者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美国人认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更是中国人常常忽视的因素。 在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里,成功似乎来源于各种背景的累积——你聪明,所以你学习好;你学习好,所以你能找到好工作;你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你成功。说白了,所有事情都归结于一点——你聪明。所以很多我国学生也给自己的懒惰找了借口——为什么人家上了斯坦福,人家出生就聪明呗,我比不了,我只能膜拜他们。 我不喜欢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我认为如果这些人非要问问题,那么与其问:“为什么人家出生就比我聪明”,不如问:“为什么人家对世界那么热情,我就没有?” 他们的出色不在于他们有多么聪明,更不在于他们有多么勤奋——和大多数人所设想的不同,这两点绝不是斯坦福学生引以为傲之所在。在我看来他们最出色的地方是,对未知的事物,他们拥有巨大的热情,他们自由地、放纵地、无休止地探索生命、宇宙、社会、历史、文化、音乐,以及他们所好奇的一切;对已知的世界,他们有着巨大的不满足,被这种不满足所驱使,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改变世界、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冲动。在这种热情和冲动下,他们不断地开拓着未知、创造着奇迹。 我以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而倍感荣耀。 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愿自由之风永远吹拂。
tzuuyi 发表评论于
Old time American scholars usually excel at very young ag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field, Bird wrote his famous textbook "Transport Phenomena" at 26. Gibbs (Thermodynamics, Gibbs Free Energy) got in Yale College at 15. CC Little became 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29.

I wonder how many "invention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can stand the passage of time.
好这口 发表评论于
热情也是需要能量的,而每个人出生时所处的能量层级就不一样,而且很难跳跃,所以每个人的命运至少一半早已刻在了你的DNA序列里了。
eeek 发表评论于
这里有些评论真是... 风马牛 - 不知道现在是否无厘头评论是风头劲.

当我们活到三,四,五十岁时, 多数为现实所降所迫,忘记/放弃了当初年少时没有边界的奇思异想, 随大溜成为小中产... 嘴上不说, 可是心底还多少有点小春风,小得意.

其实这个第四点是非常令人动容的.

一个文明可以发源和存在需要感激这些来自于少数天才(vs.芸芸众生)的奋不顾身的热情.
像猪一样幸福 发表评论于
聪明是个好事,但是把聪明拿出来炫耀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聪明人的确给这个世界做了巨大贡献,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但是我倒是觉得人类让自己聪明过头了,其实人的欲望几千年都是一样的,我们已经越来越陷入物语的泥淖不能自拔,或许我们有一天真的是被自己发明的核弹机器人这些东西干死了,呵呵,其实衣食住行,大部分生活围绕于此,要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的是有必要还是为了满足我们无穷的好奇心和贪欲?套用一句话,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谁都阻止不了,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或许这世界真有上帝
shanshanlaichi 发表评论于
同意打印
這些天才或者geek,即使貢獻再大
掙的錢可能還不如一個高中文化的歌星,影星。這就是現在的人類社會
scbean 发表评论于
争论没意思。没上过名校热专业肯定对这些学校的学术要求没体会。几年PhD读下来真不松快。满脑袋的deadline能好受的了吗!
很老留学生 发表评论于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从哈佛出来的,他们的共同体会是:奥林匹克金牌,银牌多得是,同学中赶挑战教授的,在特定的课题中比教授强的也大有人在。我太太是81年CUSPA第一届的,当时辅导过老二的物理,哈佛的题确实是不一样。
ccch 发表评论于
好文。
nanxun_ 发表评论于
这侨报上次不是说谁谁被国内大学灭了却上了哈佛么?天天吹这种无边的神话,广告。
打印 发表评论于
无所谓,就是有人生来的工作是教授、院士、科研工作者,他们在这些岗位做着很大贡献,但不影响歌星、商人、律师、医生赚着大钱。没必要羡慕他们。
二手车二手车 发表评论于
这文章应该顶,开眼了
加拿大中医 发表评论于
能不把神话故事当真事吗?无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