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最大蚊子工厂:每周产50万绝育蚊子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1/25
 
广州市萝岗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加速器园区的一栋大楼内,藏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厂。每周,这里生产出50万甚至上百万只“绝育”蚊子,被送往广州南沙沙仔岛释放。图为等待释放的一罐罐雄蚊,每罐大约500只。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25
 
奚志勇教授和培育的蚊子在一起。今年3月12日起,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在沙仔岛陆续释放“绝育”蚊子,即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雄蚊。这是沃尔巴克氏体技术控制蚊媒及阻断登革热项目在国内的第一次田间试验,目前局部地区的种群压制效果已经超过90%。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3/25
 
7月22日上午10点半,广州沙仔岛,一群成熟的携带新型沃尔巴克体的白纹伊蚊雄蚊静静地趴着,稍后,它们将被释放到野外,寻找雌蚊交配。交配后的雌蚊从此绝育。在广州沙仔岛释放的这些“绝育蚊子”,到底能如何抵抗登革热?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接近立克次体,并能经卵传递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共生菌。它天然存在于全球约65%的昆虫种群和28%的蚊虫种类中,携带不同型别沃尔巴克氏体的雌雄昆虫交配后产生的卵不发育。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4/25
 
早在1967年,沃尔巴克氏体诱导蚊子种群产生细胞质不相容性(CI),可以降低蚊子种群数量的这一现象,已被科学家发现,研究结果发布在《自然》杂志。但由于当时技术局限,无法人工建立能引起CI的蚊系,限制了沃尔巴克氏体的应用。2001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读博士的奚志勇,在导师Stephen L. Dobson的带领下,开始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的研究,至今已有15年。图为工作人员对蚊子的核酸进行检测。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5/25
 
“科学的发展是很有意思的。”最早,他们的想法是,如果让这个共生菌携带上抗病基因,是不是就可以把传病蚊媒改造成不能传病?但2009年前后,奚志勇课题组与另一个课题组同时发现,天然的沃尔巴克氏体本身就能形成抗登革病毒的作用。图为培育盒壁上黑泥一样的东西,就是堆积在一起的无数蚊卵。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6/25
 
沃尔巴克氏体如同“疫苗”一样阻隔病毒,使这些蚊子无法把登革病毒传染给人类。图为小小的一滴水中就有上千颗蚊卵。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7/25

工作人员对蚊子的卵进行检测。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8/25
 
工作人员筛选雄蚊幼体。奚志勇团队是用物理分离法,根据蚊子雌雄幼体大小的明显差异,雄蚊的头胸宽在1.05MM~1.2MM之间,雌蚊的约在1.3~1.4MM,使用水流在玻璃通道内过滤。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9/25

孵化出的幼蚊。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0/25

孵化出的幼蚊。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1/25

育种中的蚊子。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2/25

培育蚊子的房间都是27摄氏度恒温,这是蚊子最喜欢的温度。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3/25

用于喂养雌蚊的羊血,是涂抹在金属板上的,并不是活体喂养,而雄蚊只需要糖水就可生存。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4/25

每罐蚊子上面的纱网都放着糖水绵球,便于雄蚊们补充能量。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5/25

育种中的蚊子笼,笼上写有吸血和产卵的详细日期以方便管理。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6/25
 
面积约3000平米的蚊子工厂,最高生产力可达每周上千万只蚊子,目前并没有全力生产。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7/25
 
工作人员开着机动三轮去释放雄蚊。今年3月12日,奚志勇团队开着机动三轮车,拎着塑料桶,开始释放第一批“绝育蚊子”。之后,团队保持每周三次(隔天)的释放频率,每次放出7万—10万只。岛上的居民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8/25
 
韦迎阳钻到一个树下的墙角释放雄蚊。“放蚊子也是个技术活。”奚志勇介绍,目前团队仍采用通过笼子人工释放的“原生态”方式,而以色列已有公司专门研究如何在直升机上投放,并保证蚊子存活率。“我们还在研发阶段,希望每个细节都能很精确地控制,知道笼子里有多少只,每个地方要放多少只,这些数据可为下一步规模化应用提供证据”。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19/25
 
3平方公里的沙仔岛上,放置了很多诱卵器、成蚊“诱捕器”,它们是奚志勇团队用来监测释放控制效果的“武器”。蚊子吸过血后,会寻找湿润的地方产卵,通过诱卵器采集虫卵,可以估算出当地的蚊子数量。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0/25

野外放置的捕蚊器。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1/25

捕蚊器是利用风扇的吸力来捕蚊。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2/25

野外放置的捕蚊器,风扇把蚊子吸入网中。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3/25

几位临时来岛上工作的人对养蚊子非常好奇,围观了很久。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4/25

工作人员释放完蚊子,返回沃尔巴克蚊媒控制项目现场工作室。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25/25
 
广州沙仔岛(左),岛与陆地之间仅有一座300米左右的桥相连,而蚊子的待续飞行能力仅有一百米左右,所以基本可以隔绝外界的影响。南方都市报 马强 实习生 肖睿弘/摄
老靴 发表评论于
根据前不久的新闻, 这一周忙的结果才够生产一个汉堡的材料.
TheEarth 发表评论于
蛙类吃完的结果就是文字多。
blush? 发表评论于
希望这个实验是通过卫生部审批的。为什么选中国?全世界登革热严重的地方比中国多得很。
sigmazao 发表评论于
不会成功。

蚊子在种群数量下降后,将会激发雌蚊的生育能力,到时候产生超级雌蚊,人类更加倒霉。

自然法则不可抗拒。
ymck 发表评论于
利用生物控制的一个开端,这个可以有。
moonunit 发表评论于
想不出来蚊子有什么作用,鸟类吃蝗虫,可维护生态系统,也许蚊子维护人口平衡吧,呵呵。
nyfries 发表评论于
要小心谨慎。蚊子也是生态链的一员,把蚊子彻底消灭了可能导致的生态影响有谁知道呢?还记得当初除四害把麻雀赶绝杀光引起的生态灾难吗?这个技术的另一个潜在的危险是,如果有人用类似的技术思路会不会导致人类的某个种族灭绝?还有,文章说这个岛与陆地间距离是300米,蚊子只能飞100米,想得出结论是实验的蚊子不会扩散到陆地,是安全的,但有没有想过蚊子从桥上飞过来的可能?还有藏在交通工具里被运输的可能?(虽然这两种可能不是很多蚊子,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的。特别是从桥上飞,因为桥上有灯光,有物体的运动)。
·八戒· 发表评论于
百万数量级太少了,杯水车薪啊。自然界的蚊子岂止用亿计算啊。
花花辫子 发表评论于
咬了MM会不会有副作用啊
脑残儿童欢乐多 发表评论于
这个要大顶!国内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蚊子。所以夏天一般很少回去。
黄铜剑 发表评论于
又是骗研究经费的。

人,不可以和大自然作对。
majia01 发表评论于
要严格监督, 弄不好,会生产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