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BBC记者探访埃塞俄比亚 感叹非洲出了个“新中国”(图)

BBC记者探访埃塞俄比亚 感叹非洲出了个“新中国”

文章来源: BBC 于 2015-07-27 13:48:4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众所周知。在高速发展的埃塞俄比亚,让记者更加惊奇的是,双边关系如此亲近,中国模式渗透各个层面。

餐馆相当大。舞池中,一个中国小伙子正在秀劲舞。他一只手举到面前,手指从眼前滑过……《低俗小说》(好莱坞影片)中约翰·特拉瓦尔塔的经典动作。我举起玻璃杯,抿了一口饮料—一种发酵的蜂蜜汁,暗自把眼前这一幕归档放入“全球化的狂野海岸”一栏。

但是,这位中国小伙子—他是一家大型电讯公司的低层经理—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搞笑出洋相搞笑。相反,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大群兴高采烈的年轻人,有男有女,有中国人有埃塞俄比亚人。很明显,他们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在当地一只传统乐队的助兴下尽情放松。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早就是有目共睹。有人说这是新型的殖民主义,有人说这是重要的投资来源。但是在亚的斯亚贝巴,让我更加惊奇的是,双方关系已经变得如此亲近,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中国人甚至登台演唱了一首中国歌曲,中间不时拿出手机查歌词。

恰逢雨季。下午,咖啡的浓香被纤细的雨丝打了几分折扣,飘向便道。路上,司机驾车好像比非洲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更温柔礼貌。

中国人在亚的斯亚贝巴承建的轻轨铁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随处可见。埃塞俄比亚的电影工业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影星!

还有,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入生活的其他方面。



崭新的单轨列车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庞大的建设项目


我焦躁地敲打了好几次电脑,才意识到互联网有审查、封锁。当地五名记者被指控涉嫌恐怖,刚刚释放出狱。当局并不特意隐瞒,但是,关于媒体自由的外国网站还是绝对上不去。去过北京的人想必知道这种情况。

选举也是一样。埃塞俄比亚五月份举行大选,结果受到反对派的质疑,不过,反对派四分五裂,反对也是有一搭无一搭。埃塞俄比亚执政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赢得议会所有席位。

几天前,特斯法勒姆·瓦尔戴斯(Tesfalem Waldyes)来到我下榻的宾馆。宾馆位于一条人流车流不断、到处都是崭新高楼的街道。

特斯法勒姆身材不高、很开朗。他被关进监狱400多天,罪名?在他看来,不过是尽职工作而已。他告诉我,“说我们是恐怖分子,绝对荒唐。”



他说,“在这里,记者是很危险的一个职业……有一条政府划出的红线……我不知道红线在哪儿。我还是很害怕,也许要再次坐牢。”他本人没有得到任何事先通知就被释放,其他四名同事仍然在坐牢、或者拘留候审。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很难搞懂的国家。今年经济增长预计10%出头,也许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国家。还有其他许多让人跌眼镜的统计数字。在一个冲突依然泛滥的地区,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本世纪以来,脱离赤贫的人口下降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停地跌。

非洲唯一一个取得相似成就的国家是小小的卢旺达。可能不应算是巧合吧,卢旺达也是由铁腕的专制当局“领导”—也许更准确的措辞应该是“驱动”?

其他非洲领导人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进一步讲,西方民主国家、还有他们那些援助和开发机构又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

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埃塞俄比亚最东北端的默克莱(Mekele),这里距离老对手厄立特里亚不远。提起埃塞俄比亚,许多人想到的仍然是1984年那场大饥荒,人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个国家有多美。这一带地区的自然景观很有震撼力,但也是艰巨的挑战,高高的悬崖,窄窄的峡谷,最齐整的田间也布满了岩石。

克里姆(Lorem)。30年前,小镇上饿死的人难以计数。现在有一家崭新的医院、大批认真敬业的年轻医生;小镇北边的水库修葺一新获得重生,山坡上种了树、修出整齐的梯田。很难不令人赞叹。

几天后,我重返亚的斯亚贝巴。拿出酒杯斟满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和姆鲁杰塔·特斯法基罗斯(Mulugeta Tesfakiros)一起反思埃塞俄比亚变化的步伐和代价。

他是一位商界富豪,巨星援助非洲慈善演唱会(Live Aid)的发起者鲍勃·盖尔多夫(Bob Geldof)现在也在姆鲁杰塔的酿酒厂有投资。铺开地图,姆鲁杰塔指给我看他位于“裂谷”(Rift Valley)中间的高海拔葡萄园。

他说,“这是在建设一个新国家。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10年后,我们将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不可能走回头路。”

查看评论(18)

24小时热点排行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曼谷大楼"工程师签名"竟是假的,30人宣称身分遭冒用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中国国家卫健委最新发文 大批医院要开设这个科室
铁棒殴打、强行剃发 两华裔少女遭15人暴力围殴

24小时讨论排行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习近平冒着无人机袭击的危险来到莫斯科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中又赢?巴基斯坦证实:使用J10战机击落印军“阵风”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纽约时报:习近平访俄为中国拉拢欧洲的努力蒙上阴影
印度称摧毁巴防空系统 遭嘲讽:派几架阵风来查看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中国同意与美国谈判,但仍可能坚持强硬立场
中西医之争,到底是哪一个更厉害?
美商务部证实 川普将撤销“拜登版”AI芯片出口禁令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BBC记者探访埃塞俄比亚 感叹非洲出了个“新中国”

BBC 2015-07-27 13:48:46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众所周知。在高速发展的埃塞俄比亚,让记者更加惊奇的是,双边关系如此亲近,中国模式渗透各个层面。

餐馆相当大。舞池中,一个中国小伙子正在秀劲舞。他一只手举到面前,手指从眼前滑过……《低俗小说》(好莱坞影片)中约翰·特拉瓦尔塔的经典动作。我举起玻璃杯,抿了一口饮料—一种发酵的蜂蜜汁,暗自把眼前这一幕归档放入“全球化的狂野海岸”一栏。

但是,这位中国小伙子—他是一家大型电讯公司的低层经理—并不是独自一人在搞笑出洋相搞笑。相反,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大群兴高采烈的年轻人,有男有女,有中国人有埃塞俄比亚人。很明显,他们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在当地一只传统乐队的助兴下尽情放松。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早就是有目共睹。有人说这是新型的殖民主义,有人说这是重要的投资来源。但是在亚的斯亚贝巴,让我更加惊奇的是,双方关系已经变得如此亲近,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中国人甚至登台演唱了一首中国歌曲,中间不时拿出手机查歌词。

恰逢雨季。下午,咖啡的浓香被纤细的雨丝打了几分折扣,飘向便道。路上,司机驾车好像比非洲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更温柔礼貌。

中国人在亚的斯亚贝巴承建的轻轨铁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随处可见。埃塞俄比亚的电影工业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影星!

还有,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入生活的其他方面。



崭新的单轨列车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庞大的建设项目


我焦躁地敲打了好几次电脑,才意识到互联网有审查、封锁。当地五名记者被指控涉嫌恐怖,刚刚释放出狱。当局并不特意隐瞒,但是,关于媒体自由的外国网站还是绝对上不去。去过北京的人想必知道这种情况。

选举也是一样。埃塞俄比亚五月份举行大选,结果受到反对派的质疑,不过,反对派四分五裂,反对也是有一搭无一搭。埃塞俄比亚执政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赢得议会所有席位。

几天前,特斯法勒姆·瓦尔戴斯(Tesfalem Waldyes)来到我下榻的宾馆。宾馆位于一条人流车流不断、到处都是崭新高楼的街道。

特斯法勒姆身材不高、很开朗。他被关进监狱400多天,罪名?在他看来,不过是尽职工作而已。他告诉我,“说我们是恐怖分子,绝对荒唐。”



他说,“在这里,记者是很危险的一个职业……有一条政府划出的红线……我不知道红线在哪儿。我还是很害怕,也许要再次坐牢。”他本人没有得到任何事先通知就被释放,其他四名同事仍然在坐牢、或者拘留候审。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很难搞懂的国家。今年经济增长预计10%出头,也许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国家。还有其他许多让人跌眼镜的统计数字。在一个冲突依然泛滥的地区,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本世纪以来,脱离赤贫的人口下降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停地跌。

非洲唯一一个取得相似成就的国家是小小的卢旺达。可能不应算是巧合吧,卢旺达也是由铁腕的专制当局“领导”—也许更准确的措辞应该是“驱动”?

其他非洲领导人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进一步讲,西方民主国家、还有他们那些援助和开发机构又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

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埃塞俄比亚最东北端的默克莱(Mekele),这里距离老对手厄立特里亚不远。提起埃塞俄比亚,许多人想到的仍然是1984年那场大饥荒,人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个国家有多美。这一带地区的自然景观很有震撼力,但也是艰巨的挑战,高高的悬崖,窄窄的峡谷,最齐整的田间也布满了岩石。

克里姆(Lorem)。30年前,小镇上饿死的人难以计数。现在有一家崭新的医院、大批认真敬业的年轻医生;小镇北边的水库修葺一新获得重生,山坡上种了树、修出整齐的梯田。很难不令人赞叹。

几天后,我重返亚的斯亚贝巴。拿出酒杯斟满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和姆鲁杰塔·特斯法基罗斯(Mulugeta Tesfakiros)一起反思埃塞俄比亚变化的步伐和代价。

他是一位商界富豪,巨星援助非洲慈善演唱会(Live Aid)的发起者鲍勃·盖尔多夫(Bob Geldof)现在也在姆鲁杰塔的酿酒厂有投资。铺开地图,姆鲁杰塔指给我看他位于“裂谷”(Rift Valley)中间的高海拔葡萄园。

他说,“这是在建设一个新国家。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10年后,我们将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不可能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