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系于一人 得州大学招生案重返高院或解华裔困境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原文链接>>  


6月29日,2015年国庆周的第一天,彩虹旗仍占据着很多媒体的版面,最高法院又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九位大法官将再次听证费舍尔诉德州大学一案 (Fisher vs. University of Texas), 令人感叹今年高院动作之大。这也似乎是默契地对最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华裔教育维权作出回应。高等教育中的强制优待真的要走到头了?

一个“说法”可能改变亚裔困境

最高法院位高权重,每一个判决都深刻影响美国社会的游戏规则。在此之前的一周内,最高院刚刚创造历史地做出了支持同性恋婚姻和奥巴马医改的判决,影响深及美国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法庭内外硝烟还未消散,大法官们又把涉及到强制优待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常译为“平权法案”,为避免歧义,此处采用微信公共号Civil Rights作者的译法,笔者注) 的大学招生政策摆上了审判台。

这一动作让强制优待法案的支持者深感不安。在上一次提交到最高法院时,艾蕾娜·卡根大法官(Justice Elena Kagan) 因职务回避未参与投票(她在担任总检察长时,司法部曾接触过这个案子),结果最高法院以7-1的投票,将案件退回第五巡回法庭,取消原判并命令再次审理。然而,巡回法院在2014年再次判决Fisher败诉。在律师团队的努力下,一年后此案再回高院,势必会得到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将可能限制、甚至是取消公立大学招生中的种族考虑。《纽约时报》报道称,几乎所有方面都同意一点,那就是若Fisher胜诉,亚裔将直接受益。长期苦于畸高录取标准的亚裔将获得更加公平的对待。

胜败或系于一人之手

一个案件要想进入最高法院的日程,根据规则,须有四位以上大法官支持。事到如今,此案已基本获得了4票的基础,因此,只需要多一票,就能做出关键性判决。投出关键一票的这个人会是谁呢?

关注过近年来最高法院判决的读者不难猜到这个人的名字。本届最高法院已经多次出现了5:4的表决。每次面对艰难的抉择,最高法院的九人会分列两个阵营,保守派阵营由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 (John Roberts) 领衔,而安东宁·斯卡利亚 (Antonin Scalia), 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 和塞缪尔·阿利托(Samuel Alito) 紧随其后;奥巴马和克林顿任内提名的四位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艾蕾娜·卡根 (Elena Kagan)、史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鲁斯·金斯伯格(Ruth Ginsburg) 则坚定地站在自由派立场。

剩下的这位,德高望重的摇摆派安东尼·肯尼迪 (Anthony Kennedy) 大法官,虽然是由共和党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名的,但他向来拒绝被贴上标签,数次作出出人意料的投票——他刚刚在同性恋婚姻问题上投下关键的赞成票。值得注意的是肯尼迪大法官生涯至今没有为支持过强制优待。

此外,本案的另一个变数就是自由派的卡根大法官。按理,她应该继续弃权回避,这使得自由派阵营可能会少一员大将。可以预见的是,身为首位西语裔大法官的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将扛起维护强制优待法案的旗帜。去年最高法院废除密歇根州种族招生政策的判决中,她激烈的异议令人印象深刻,痛陈强制优待法案对少数族裔的帮助 —— 可惜亚裔没被她计算在少数族裔内。

案件重返高院 华人功不可没

虽然本案的当事人并不是亚裔,这个案件的结果却与亚裔有密切的关系,该案能重返高院,不可忽视近年亚裔在教育维权方面的努力。就在一个月前,在亚裔社区强大的支持下,为本案殚精竭虑的Edward Blum的非营利机构SFFA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上万份注册申请和大量捐助资金,而亚裔掀起的维权浪潮使大学招生中强制优待的话题甚嚣尘上。

亚裔社区所做的远不止于此:自去年加州SCA5抗争起,全国亚裔迅速团结,并在司法、立法、行政三大权力分支以及公民社会方面大展拳脚。司法方面,维权活动家Edward Blum,同时也是Fisher案的推手,正带领律师团队代表亚裔与哈佛大学角力,力图以个案依法突破权利的藩篱;立法方面,华人社区从SCA5抗争开始,逐渐走出“概念模糊”“对政治冷淡”的刻板印象,睁大眼睛,投票给真正关心华裔利益的候选人,同时积极参政,为自己发声;行政方面,今年5月64个亚裔团体集体向司法部与教育部申诉哈佛正在进行时,其间迅速成长、呼号奔走的各地华人非营利组织及其义工居功至伟。Fisher案在最高法院连续拖延六周没有表决, 直到前几天,九位大法官才决定再次听证Fisher 案。这六周正巧赶上亚裔联署申诉哈佛事件掀起了美国近几十年罕见的批判入学种族歧视的舆论大潮,多多少少也为这些号称顺应民意和历史潮流的大法官们施加了压力。

大学招生中的亚裔歧视一定会被取消

回首美国历史,亚裔,尤其是华裔,曾经遭到美国历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严重的公然歧视和暴力对待。著名非裔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美国种族简史》中写到,“除了受到街头无赖和歹徒的袭击之外,华人还受到体面阶级的另一种形式的打击。1882年《排华法案》大大地削减了华人移民来美的数量,其他新的法律先是禁止在美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接着又把公民身份当做从事多项职业甚至拥有土地的先决条件。1854~1874年有一条法律禁止中国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证词,这实际上等于公开宣布可以任意凌辱华人,华人遭到抢劫、伤害和攻击时,法律是不管的。”

一直持续到二战的合法歧视,塑造了华裔社区谨小慎微、不惹是非的“传统”。索维尔写到,“面对无处不在的歧视,中国人的反应是退避三舍,尽量不惹人注目,和身处隔离区或篱笆墙之内的欧洲犹太人很相似。唐人街发展了自己的社会组织,并推举出头目来处理自身的内部事务,除非万不得已,决不求助于当地的美国机构。在美国,华人首领故意避开法庭和政治舞台。”

但面对困难,华裔从未丢失尊严与信心。据托马斯索绪尔的《美国种族简史》的历史数据显示, 大萧条后顶峰的1933年,芝加哥白人有10%接受联邦失业救济,华人只有4%。在纽约,白人接受这种援助的有9%,华人却只有1%。来到美国的一代代华人,大多干着体力活,与贫困斗争,而今天很多华裔已经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精英中占据一席之地。美国华裔上升到今天的位置,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成就。但奇怪的是,就连最高法院大法官,也将亚裔从应当得到历史补偿的少数族裔中有意无意地遗漏,而且相反,亚裔的努力换来了制度性的排斥,这显然与美国宪法的精神相违背,也与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的平等权利相违背。

其实,招生配额和强制优待并不是什么新概念。这就是“指标”,有了指标才能上学、甚至才能买东西,是带有计划和集权色彩的产物。事实早已证明,指标并不能让社会更公平,没有人能聪明到把每个指标的分配得毫无争议。只有公平的竞争能告诉你谁配得上更好的机会。而不适当的指标分配,无疑会扩大不公。

强制优待的初衷,旨在扶持历史上受到制度性伤害的少数族裔,帮助其解决问题、加快发展。但在今天亚裔所遭受的不公面前,大学招生中的强制优待在法理上、道德上和效率上都站不住脚。无论Fisher案最后结果如何,可以预言,守护美国宪法精神的最高法院迟早会取消大学招生中的强制优待。




nanxun_ 发表评论于
支持!即使你的孩子入了哈佛等名校,但仍请你支持废除平权法案,因为你不能保证你的每个孩子都不会受到这种不公平。想想你的孩子本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的时间,却不得不用去努力取得那不公平的高分,如果我们不支持不坚持要求公平,我们的孩子就会一再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即使他们努力认真,可是却被贴上种族的标志,你甘心么?一个不懂得利用权力保护自己权益的人/民族,是不能指望别人尊重你的!
三竹斋 发表评论于
胜败系于一人
是民主呢
還是獨裁?
還是貌似民主的獨裁?
貌似獨裁的民主?

(尼瑪, 語言真不是的玩意。。。)
昔今评 发表评论于
好奇地问一句:不允许的笔名、民族解放等对华人恨之入骨的人,在孩子入学的时候算亚裔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优惠,被算成白人的狗?
0455 发表评论于
大学还有淘汰率,那些占便宜上大学的白黑们没照顾,根本出不来.

还有招工用人单位又没指标,还是不招差生的.这个招生指标不太影响最后的用人.
==================
这位是糊涂还是迷糊?
0455 发表评论于
期望有华人的力量系统搜集整理在美华人生存发展史,于今或有大用,于昔对得起先人。我们今天的大多数来得晚,知道得也晚,让人唏嘘。但这就是一个多民族移民植根的土地,孕育生机与希望,机会与发展,既然来了自然遭遇不同的使命。
1232 发表评论于
大学还有淘汰率,那些占便宜上大学的白黑们没照顾,根本出不来.

还有招工用人单位又没指标,还是不招差生的.这个招生指标不太影响最后的用人.
维真 发表评论于
支持取消种族配额,一律择优录用。

取消种族配额自然对华裔学生有利,但我个人认为华裔宜站在更高角度争取权益。告诉大家取消种族配额不但是为亚裔好也是为大家好。

我非常赞赏高院在全民健保和同性恋婚姻的两个判决,证明高院是可以超越党派偏见追求正义的,希望这次同样也可以超越党派之争作出正义判决。
tz2000 发表评论于
因为巡回法院两次判决Fisher输,如果高院没有不同意见就不需要把它加入日程,反之既然支持加入日程,至少是部分不同意巡回法院的判决,所以有希望。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2015-07-21 13:04:52 没看懂。 支持进入讨论日程就是支持起诉者?
======================
一个案件要想进入最高法院的日程,根据规则,须有四位以上大法官支持。事到如今,此案已基本获得了4票的基础,因此,只需要多一票,就能做出关键性判决。投出关键一票的这个人会是谁呢?
0455 发表评论于
好! 关注!
iask 发表评论于
这个要大顶
kpalaw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不争取就不会有权益掉到眼前,不呐喊,就不会有人注意你的存在。今天的华裔已不是昨日的华人,从教育开始,我们勇敢地站起来,我们也要做这个国家的主人翁!
怎么可以瞎说 发表评论于
看看08,直接从监狱里往外放,还要给重罪犯投票权...

有些中国人自己的族裔自己都不支持,还想装成西人,殊不知,到啥时候你还是亚裔.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没看懂。 支持进入讨论日程就是支持起诉者?
======================
一个案件要想进入最高法院的日程,根据规则,须有四位以上大法官支持。事到如今,此案已基本获得了4票的基础,因此,只需要多一票,就能做出关键性判决。投出关键一票的这个人会是谁呢?
Bhistory 发表评论于
SFFA发起的签名我签过,捐了钱,也转给很多朋友签了,捐钱。有的人说不一定上好学校的就成才,但是我们要的是我们有平等选择学校的权利。亚裔就要分数高,是说我们高分低能吗,这就是歧视啊。
Gordon_LI 发表评论于
我刚刚看到哈佛申诉组织委员会呼吁在今年招生过程中被长春藤名校拒绝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向教育部人权办公室发起个人申诉。个人申诉的目的,是进一步对教育部和各大学招生办公室施加压力,并动员社会舆论,支持亚裔学生的平等权益。更重要的是,这将让最高法院更多地了解亚裔学生所受到的歧视,直接听到我们孩子的呼声,从而结束名校对亚裔的长期招生歧视。***bbs.wenxuecity***/znjy/2946337.html
Gordon_LI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真正的大法官是 约翰·罗伯茨 (John Roberts),他是严格恪守大法官职责的楷模,是美国的良心。相比之下,某位不把亚裔算作少数族裔的大法官的所作所为,真的让我不寒而栗。当一个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以政治正确挂帅并带有鲜明的党派色彩来司法时,这就是亡国的路数。
路边的蒲公英 发表评论于
著名非裔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美国种族简史》中写到。。。。
===========================================================
华人受的歧视和苦难,要等到非裔经济学家来写出来。
自己不呐喊,忍着吧。
5AGDG 发表评论于
左派只在乎种族比例那也好,就立法规定多少比例的华裔当总统,当议员,打NBA。不能华裔占优就要划比例,华裔劣势的时候就不讲比例了。
bxie 发表评论于
美国的国家福利中,有近40%是被某个人口比例不到14%的族裔拿走了。 美式足球和NBA里面,80%的队员都是某个只占人口比例不到14%的族裔的面孔。 美国各大城市的特殊教育经费,一半以上都是花在某个占人口不到14%的少数族裔的孩子们身上的。 为什么这些方面就没有 ”Affirmative Action“呢? 为什么一看到亚裔在高等教育方面有那么一点出色的业绩就想方设法限制亚裔的录取呢?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文章中对华人血泪史的描述,读着令人心酸。

一个社会的公平,体现在物质财富上不要差距巨大,尽量力求公平。

但是,一个国家,有很多方面是不能平等对待,比如监狱罪犯就不可以按种族比例进行分配,否则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同样,在教育领域,很多族裔因家庭环境的不同,先天就存在差异,加上后天的勤奋程度,差距是非常大的。美国要保持在世界的竞争力,就要择优选取。
baby_baby 发表评论于
犹太人在上个世纪早期遭到亚裔现在相似的大学入学限制,要跟犹太人的种族比例挂钩。随着犹太人政治力量的急剧上升,现在没有谁再听说犹太人被限制入学,优秀高校里的犹太学生人数早已大大超过犹太人口比例。一切都是斗争的结果,亚裔如果不争取自己的权益,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仅仅是教育这一点。
oldbridge 发表评论于
“强制优待法案”译得好。 ”Affirmative Action“ 原名就是别有用心的误导,翻译成“平权法案”更是天大的讽刺和笑话。
Cathy_Bay 发表评论于
wait for supreme court decision. hard to guess the outcome.
小马识图 发表评论于
种族配额就是典型的“结果均等”和“机会均等”的较量。左派只在乎种族比例:“一切都不重要,只有种族最重要!”;右派则认为亚裔身份不应该是学生获得平等入学机会的绊脚石!----“只有公平的竞争能告诉你谁配得上更好的机会。”
5AGDG 发表评论于
这么重要的事怎么没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