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人才流失量世界第一 公派留学为何有去无回?

中国人才流失量世界第一 公派留学为何有去无回?

文章来源: 侨报 于 2015-07-14 09:51:2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人才流失占世界第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精英人才“有家不回”?

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64万,留学回国人员仅为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150万人。到2013年,中国人才流失量居世界首位。

“文化并不是大多数人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这个理由太过浪漫了。大多数人是因为现实原因离开中国的,比如教育问题、食品安全、财产安全和空气质量。”在接受CNN采访时,一名从大陆移居海外多年的华侨李晨如是说。

国外的“拉力”诱惑

据《环球时报》报道,今年7月初,一则中国某科研单位在全国性日报刊登的“出国逾期不归按自动离职处理”的公告颇让人感慨。公告写明,该科研机构赵某等40余人因自费出国留学、探亲及移居国外定居等原因逾期不归。虽然所属单位一再对滞留海外的自家人才不断喊话并配以公告,但现实情况是,滞留海外的中国人才并没有接受挽留而是选择高冷处理不再露面。

对高技术、高科技人才的争夺是对人才抢夺的必争之地,也是许多国家的人才战略之一。而针对出国交流的高精尖精英们来说,争夺这块“肥肉”更是能为接受国带来多个益处。

首先,接受国由于对交流人才有一定了解,明白他们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吸纳人才精英,为该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准备充足的主力和后备力量。

其次,由于交流人才大都已经在国内“成才”,不需要接受国再为其进行学术投资,接受国只需在后期培养中加以投入,就能获得如此可心的人才又何乐而不为。

因此,一些国家为抢夺这些人才而采取了一些很有诱惑力的措施,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对海外引进精英提供的高额奖金,以确保其在美国的生活。从滞留者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允许有特长的专业人才留在美国的“移民法”。再加上这些国家的经济一般比较发达,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及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这些“拉力”无疑对海外交流人员是一种很大的诱惑。接受国家的“拉力”结果导致一部分交流人才滞留海外,而学而不归又直接造成了国内的人才断裂。

国内的“推力”作用

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举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磋商期间,中国表示启动“百千万”计划,每年公派1万人赴美研修,推动中美教育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在中国积极向美国推送人才的同时,讽刺的是许多国内单位一再刊登公告指明交流不归人员,有去无回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

许多人才交流人员表示,交流学习是为了学有所用,体现自身价值或者获得相应回报。可在中国国内,不少交流回国人员无法施展自己所学技术,不少国企单位有严格的用人机制,不能让这些交流人员学以致用。

另外,中国国内高阶知识人群普遍待遇不高。从国际间比较来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平均收入只及发达国家的1/30—1/20,这种悬殊是诱使出国人员有家不回的重要经济因素。

其次,有些人才无法认同中国国内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在交流期间产生对其他国家的认可也不在少数。

中国国内用人单位虽然采取公开辞退或按自动离职的做法处理滞留海外人员,但内心还是希望被辞退人员终能回来做些贡献,这样的矛盾心理普遍存在。对约定留学期满不归、不打招呼甚至彻底失联的人,用人单位往往在一定时期内持容忍态度——停薪但保留编制、档案和公职。为什么?答案就两个字:惜才。

公平才能留住人才

据多家单位刊登的公告显示,2013年以后出国逾期不归者还是有所减少。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科研投入增大、基本待遇改善后,公派出国逾期不归的现象大幅减少。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公派留学生规模从1996年的每年不足2000人增长至2015年的2.5万人,同期回国率从约70%提升到目前的98%以上。

“制度约束之外,国内科研环境的改善、科研经费的提高、与国外收入差距缩小,是根本原因。”李灿是一家科研单位的人事处处长,近年来,李灿所在的单位吸收了多名“千人计划”归国人才,“早年出去的现在很多有回国发展的想法,或是年龄到了,想落叶归根,发挥余热,国家现在有很多特殊政策,包括给家属 待遇,让人才安心发挥所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表示,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 政府应积极针对归国人才的工龄接续、社会保险等作出特殊政策安排。

她认为,现阶段国内给归国、来华人才特殊政策,是现实之举,“如果一直把引进海外人才的重点放在特殊政策上,总是强调提供特殊优惠待遇,那是舍本逐末。”国家要制定有长远目标的人才战略,把特惠推向普惠,“很多人才要的不是你给我多少特殊待遇,而是要公平待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不给同性婚姻发结婚证?9位大法官一致拒绝!
多名民主党人倒戈支持重开政府,舒默被要求下台
川普发钱了!政府停摆"航管人员"无薪硬撑,每人获1万元
山东取暖费补贴标准,让人看清了“身份的温差”
日薪3万到1千,郑州短剧导演猝死在转行后




24小时讨论排行

高市早苗"台湾有事"发言惹怒北京,日政府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被问解放军攻台支持哪一方?薄瓜瓜如此回应
贝森特:两年摆脱稀土依赖 中国:想法天真属空谈
结束政府关门 川普打趴奥巴马 一次重大胜利
多次为性侵案翻案失败后,特朗普要闹到最高法
特朗普威胁BBC求偿$10亿美元 高层连环辞职
内地“暴走团”杀入香港!沿路播大声音乐 途人侧目
女孩参加海岛求生赛35天瘦28斤:吃了50只老鼠…
北京做半套?美媒爆"松绑稀土出口"排除美军供应商
美国AI领先中国 科技巨头曝隐忧:有芯片却没这个
川普不认性侵诽谤女作家败诉 要求最高法院重审
佩洛西即将退休 她女儿宣布竞选加州参议员
曾宣告活不了4年 美国“无脑女婴”20岁了 家人呼奇迹
女子持绿卡30年 入境仍在机场被抓 羁押中过感恩节
川普深夜赦免“2020假选举人案”关键人物 美舆论炸锅
四川红旗桥垮塌:视频曝光 官方:山泥倾泻造成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人才流失量世界第一 公派留学为何有去无回?

侨报 2015-07-14 09:51:22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人才流失占世界第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精英人才“有家不回”?

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64万,留学回国人员仅为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150万人。到2013年,中国人才流失量居世界首位。

“文化并不是大多数人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这个理由太过浪漫了。大多数人是因为现实原因离开中国的,比如教育问题、食品安全、财产安全和空气质量。”在接受CNN采访时,一名从大陆移居海外多年的华侨李晨如是说。

国外的“拉力”诱惑

据《环球时报》报道,今年7月初,一则中国某科研单位在全国性日报刊登的“出国逾期不归按自动离职处理”的公告颇让人感慨。公告写明,该科研机构赵某等40余人因自费出国留学、探亲及移居国外定居等原因逾期不归。虽然所属单位一再对滞留海外的自家人才不断喊话并配以公告,但现实情况是,滞留海外的中国人才并没有接受挽留而是选择高冷处理不再露面。

对高技术、高科技人才的争夺是对人才抢夺的必争之地,也是许多国家的人才战略之一。而针对出国交流的高精尖精英们来说,争夺这块“肥肉”更是能为接受国带来多个益处。

首先,接受国由于对交流人才有一定了解,明白他们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吸纳人才精英,为该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准备充足的主力和后备力量。

其次,由于交流人才大都已经在国内“成才”,不需要接受国再为其进行学术投资,接受国只需在后期培养中加以投入,就能获得如此可心的人才又何乐而不为。

因此,一些国家为抢夺这些人才而采取了一些很有诱惑力的措施,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对海外引进精英提供的高额奖金,以确保其在美国的生活。从滞留者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允许有特长的专业人才留在美国的“移民法”。再加上这些国家的经济一般比较发达,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及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这些“拉力”无疑对海外交流人员是一种很大的诱惑。接受国家的“拉力”结果导致一部分交流人才滞留海外,而学而不归又直接造成了国内的人才断裂。

国内的“推力”作用

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举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磋商期间,中国表示启动“百千万”计划,每年公派1万人赴美研修,推动中美教育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在中国积极向美国推送人才的同时,讽刺的是许多国内单位一再刊登公告指明交流不归人员,有去无回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

许多人才交流人员表示,交流学习是为了学有所用,体现自身价值或者获得相应回报。可在中国国内,不少交流回国人员无法施展自己所学技术,不少国企单位有严格的用人机制,不能让这些交流人员学以致用。

另外,中国国内高阶知识人群普遍待遇不高。从国际间比较来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平均收入只及发达国家的1/30—1/20,这种悬殊是诱使出国人员有家不回的重要经济因素。

其次,有些人才无法认同中国国内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在交流期间产生对其他国家的认可也不在少数。

中国国内用人单位虽然采取公开辞退或按自动离职的做法处理滞留海外人员,但内心还是希望被辞退人员终能回来做些贡献,这样的矛盾心理普遍存在。对约定留学期满不归、不打招呼甚至彻底失联的人,用人单位往往在一定时期内持容忍态度——停薪但保留编制、档案和公职。为什么?答案就两个字:惜才。

公平才能留住人才

据多家单位刊登的公告显示,2013年以后出国逾期不归者还是有所减少。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科研投入增大、基本待遇改善后,公派出国逾期不归的现象大幅减少。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公派留学生规模从1996年的每年不足2000人增长至2015年的2.5万人,同期回国率从约70%提升到目前的98%以上。

“制度约束之外,国内科研环境的改善、科研经费的提高、与国外收入差距缩小,是根本原因。”李灿是一家科研单位的人事处处长,近年来,李灿所在的单位吸收了多名“千人计划”归国人才,“早年出去的现在很多有回国发展的想法,或是年龄到了,想落叶归根,发挥余热,国家现在有很多特殊政策,包括给家属 待遇,让人才安心发挥所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表示,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 政府应积极针对归国人才的工龄接续、社会保险等作出特殊政策安排。

她认为,现阶段国内给归国、来华人才特殊政策,是现实之举,“如果一直把引进海外人才的重点放在特殊政策上,总是强调提供特殊优惠待遇,那是舍本逐末。”国家要制定有长远目标的人才战略,把特惠推向普惠,“很多人才要的不是你给我多少特殊待遇,而是要公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