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让柴静的雾霾调查活命一周 中共想要看什么?(图)

让柴静的雾霾调查活命一周 中共想要看什么?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15-03-09 13:35: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穹顶之下的舆论大爆炸”专题页面


上个月,湖北省武汉市的住宅楼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北京——关于中国灾难性空气污染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一个星期前发布之后,几天时间里就吸引了上亿人次的观看。

这个国家的新任环保部长将这部片子比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年出版的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激发起了美国的环保运动。国内外的记者都纷纷要采访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一位著名的前电视新闻记者,但她一直保持沉默。

接着,在周五下午,随着中国主流视频网站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要求下删除了该视频,它所引发的舆论风暴也戛然而止。

这个视频受到的极大关注,它引发的全国性讨论,以及官方企图封杀的行动,反映了中国的官僚体系内部为扭转中国环境恶化趋势而展开的斗争,有着极大的政治敏感性。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围绕这部视频的戏剧性转变,引发了许多揣测,诸如哪些政治集团是它的支持者,哪些试图扼杀,以及中共领导人是否会容忍公民对话和民间行动。民间的行动在其他国家遏制猖獗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被妖怪捉走了,”北京的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说。

这个视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调查记者柴静,在这家官方媒体的其他前雇员的帮助下制作的。根据记者对官方媒体员工的采访,以及纪录片和支持网站上的内容,似乎很明显的是,柴静与党政机关支持环保的官员之间进行了合作。

视频发布后,另外的一些官员站出来强烈反对这部片子,其中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的官员。这些国有企业常常反对采取更严格的环保监管。这种战线的划分,反映了在中国环境问题上存在的更大范围的冲突。

这部纪录片有104分钟长,其片名指的是笼罩在许多中国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可怕雾霾。该片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热烈讨论的话题。然而,周五晚间,在优酷和腾讯等中国主流互联网公司的网站上,该片的链接已经失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网站人民网起初曾推广过这个视频,并刊登了对柴静的专访,但这些内容在周五上午已全部被删除。

审查机构的铡刀落下的前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年度会议刚刚开幕。全国人大是中共控制的立法机构,其用意是展示政府官员的坦诚并对其问责。

最近几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对空气、水和土壤中广泛而致命的污染,产生了日益加剧的焦虑。这些污染的起因是各个产业缺乏环保监管。

柴静个人出资制作的纪录片触及了人们的痛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这些担忧。这个视频有着PPT演示或TED演讲的精良制作形式,在片中,柴静一身白衫仔裤的简单打扮,在台上向观众呈现出令人警醒的科学事实。现年39岁的柴静还坦率地讲述,自己担心空气污染对女儿健康的威胁——这是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

柴静在视频当中触及了环境监管中的政治问题,展示了环保部的官员在执行限制污染的法律时无能为力。正如视频中所描述的,他们的对手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钢铁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商。

视频中包括一些对环保部官员的采访,他们说自己无法监管这些企业。上周日,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北京首次与中国媒体记者举行座谈时,把这个视频比作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

中国新闻报道称,陈吉宁表示:“我想这片子也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

柴静的朋友和顾问表示,尽管柴静在制作该片期间得到了环保部官员的帮助,她似乎也认同他们的困境,但她明白有一些政治红线。在最终的剪辑版本中,她避免了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广泛批评。

袁凌是一名调查记者,也是柴静的朋友。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该片较早的一个版本更长一些,柴静在其中一节里谈到,空气污染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并称中国必须改变发展模式。

“如果片子这样做的话,就会变的冗长,沉重又压抑,”袁凌说。柴静把那一部分内容剪掉了。

在人民网上刊载的采访中,柴静称曾将部分采访资料发送给官方团体,其中包括全国人大下属的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及一个正致力于改革油气行业的政府工作小组。她说两个组织都给出了反馈。柴静接受采访的报道已被删除。

尽管得到了来自官方的支持,但视频发布后大受追捧,官员们开始仓促应对,意在遏止或批评该视频的做法越来越多。

上周早些时候,宣传官员发出指示,让中国的新闻机构不要报道该纪录片,并要求视频网站不要在其主页上播放该片,不过这些网站可以在网上保留该片。由《人民日报》管理的民粹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员工称,编辑不得不毙掉了批评及支持柴静纪录片的报道和评论文章。

部分国企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在某石油公司担任高层的万战翔在立方石油网上撰写了一篇短文,攻击柴静的论点。“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他写道,“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

一些批评人士在网上说,柴静的纪录片受到了外国的资助,但柴静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称,她自己花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制作这个片子。她说,这些钱是她出书所得的版税。

这部纪录片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正值政治上的敏感时期。当时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刚刚开幕,党和政府的官员齐聚北京,商讨广泛的政策议题。网上有人猜测,柴静的纪录片及其发布时机,是环保部一项行动的一部分,意在推动党的领导人在本周支持该部取得更大的权力,对国有企业和其他公司进行监管。

柴静的朋友袁凌称其为“阴谋论”,并表示“跟独立媒体人合作是体制的禁忌,环保部是不会冒那样的险的。”

在民众对该片进行了一周的热烈讨论后,中宣部周五让各网站删除《穹顶之下》。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表示,官员们等了一周,为的是“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策略”。

周五下午,中国国内想看这部片子的人不得不在中国互联网的隐蔽角落里搜索,或是去YouTube这样的网站。YouTube在中国国内被屏蔽,但可以通过绕开屏蔽的技术手段访问。

周五傍晚,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Twitter上发帖称,“习近平主席承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加惩处,绝不手软、绝无例外。”当晚,北京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器对空气质量的评价是“有害”。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曾是“台湾4大美人”67岁脸变形 网:完全认不出来
北京养老院31人惨死:暴雨近一周为何不转移?
美联航波音787引擎故障 喊Mayday求救!紧急泄油折返
大佬接连坠楼 孙立平:他们为什么撑不下去了?
少林新住持印乐法师 习近平2个月前亲自“考核”过

24小时讨论排行

一份让世界震惊的名单,被美媒公布
川普宣布台湾关税20% 高于日韩的15% 和越南等国并列
美国最惨"沉默一代" 81岁周工作17小时 照顾90岁老伴
川普投下震撼弹:印度和俄罗斯一起完蛋
川普致信17制药巨头:60天拿出方案降价 否则后果自负
诸神的黄昏:香港四大家族集体谢幕
韩国网红长白山挥国旗唱国歌 遭公安带走6小时
日经:解放军重新开始强调“集体领导” 风向似乎有变
中国海军赴海参崴与俄联演 官媒称“符拉迪沃斯托克”
推动禁止总统、议员炒股条款 特朗普怒批“二流议员”
川普签行政令:对加拿大关税从25%提高至35%
英法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代表什么?
打五折也卖!李嘉诚加速抛售内地资产 香港老宅在内
川普对中国态度大软化 传拟不再推新AI出口法规
布朗大学付5000万和解 承诺不推广“非法DEI”
白宫宣布:将建大型宴会厅 斥资2亿 占地9万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让柴静的雾霾调查活命一周 中共想要看什么?

纽约时报 2015-03-09 13:35:57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穹顶之下的舆论大爆炸”专题页面


上个月,湖北省武汉市的住宅楼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北京——关于中国灾难性空气污染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一个星期前发布之后,几天时间里就吸引了上亿人次的观看。

这个国家的新任环保部长将这部片子比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年出版的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激发起了美国的环保运动。国内外的记者都纷纷要采访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一位著名的前电视新闻记者,但她一直保持沉默。

接着,在周五下午,随着中国主流视频网站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要求下删除了该视频,它所引发的舆论风暴也戛然而止。

这个视频受到的极大关注,它引发的全国性讨论,以及官方企图封杀的行动,反映了中国的官僚体系内部为扭转中国环境恶化趋势而展开的斗争,有着极大的政治敏感性。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围绕这部视频的戏剧性转变,引发了许多揣测,诸如哪些政治集团是它的支持者,哪些试图扼杀,以及中共领导人是否会容忍公民对话和民间行动。民间的行动在其他国家遏制猖獗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被妖怪捉走了,”北京的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说。

这个视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调查记者柴静,在这家官方媒体的其他前雇员的帮助下制作的。根据记者对官方媒体员工的采访,以及纪录片和支持网站上的内容,似乎很明显的是,柴静与党政机关支持环保的官员之间进行了合作。

视频发布后,另外的一些官员站出来强烈反对这部片子,其中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的官员。这些国有企业常常反对采取更严格的环保监管。这种战线的划分,反映了在中国环境问题上存在的更大范围的冲突。

这部纪录片有104分钟长,其片名指的是笼罩在许多中国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可怕雾霾。该片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热烈讨论的话题。然而,周五晚间,在优酷和腾讯等中国主流互联网公司的网站上,该片的链接已经失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网站人民网起初曾推广过这个视频,并刊登了对柴静的专访,但这些内容在周五上午已全部被删除。

审查机构的铡刀落下的前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年度会议刚刚开幕。全国人大是中共控制的立法机构,其用意是展示政府官员的坦诚并对其问责。

最近几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对空气、水和土壤中广泛而致命的污染,产生了日益加剧的焦虑。这些污染的起因是各个产业缺乏环保监管。

柴静个人出资制作的纪录片触及了人们的痛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这些担忧。这个视频有着PPT演示或TED演讲的精良制作形式,在片中,柴静一身白衫仔裤的简单打扮,在台上向观众呈现出令人警醒的科学事实。现年39岁的柴静还坦率地讲述,自己担心空气污染对女儿健康的威胁——这是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

柴静在视频当中触及了环境监管中的政治问题,展示了环保部的官员在执行限制污染的法律时无能为力。正如视频中所描述的,他们的对手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钢铁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商。

视频中包括一些对环保部官员的采访,他们说自己无法监管这些企业。上周日,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北京首次与中国媒体记者举行座谈时,把这个视频比作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

中国新闻报道称,陈吉宁表示:“我想这片子也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

柴静的朋友和顾问表示,尽管柴静在制作该片期间得到了环保部官员的帮助,她似乎也认同他们的困境,但她明白有一些政治红线。在最终的剪辑版本中,她避免了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广泛批评。

袁凌是一名调查记者,也是柴静的朋友。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该片较早的一个版本更长一些,柴静在其中一节里谈到,空气污染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并称中国必须改变发展模式。

“如果片子这样做的话,就会变的冗长,沉重又压抑,”袁凌说。柴静把那一部分内容剪掉了。

在人民网上刊载的采访中,柴静称曾将部分采访资料发送给官方团体,其中包括全国人大下属的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及一个正致力于改革油气行业的政府工作小组。她说两个组织都给出了反馈。柴静接受采访的报道已被删除。

尽管得到了来自官方的支持,但视频发布后大受追捧,官员们开始仓促应对,意在遏止或批评该视频的做法越来越多。

上周早些时候,宣传官员发出指示,让中国的新闻机构不要报道该纪录片,并要求视频网站不要在其主页上播放该片,不过这些网站可以在网上保留该片。由《人民日报》管理的民粹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员工称,编辑不得不毙掉了批评及支持柴静纪录片的报道和评论文章。

部分国企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在某石油公司担任高层的万战翔在立方石油网上撰写了一篇短文,攻击柴静的论点。“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他写道,“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

一些批评人士在网上说,柴静的纪录片受到了外国的资助,但柴静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称,她自己花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制作这个片子。她说,这些钱是她出书所得的版税。

这部纪录片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正值政治上的敏感时期。当时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刚刚开幕,党和政府的官员齐聚北京,商讨广泛的政策议题。网上有人猜测,柴静的纪录片及其发布时机,是环保部一项行动的一部分,意在推动党的领导人在本周支持该部取得更大的权力,对国有企业和其他公司进行监管。

柴静的朋友袁凌称其为“阴谋论”,并表示“跟独立媒体人合作是体制的禁忌,环保部是不会冒那样的险的。”

在民众对该片进行了一周的热烈讨论后,中宣部周五让各网站删除《穹顶之下》。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表示,官员们等了一周,为的是“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策略”。

周五下午,中国国内想看这部片子的人不得不在中国互联网的隐蔽角落里搜索,或是去YouTube这样的网站。YouTube在中国国内被屏蔽,但可以通过绕开屏蔽的技术手段访问。

周五傍晚,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Twitter上发帖称,“习近平主席承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加惩处,绝不手软、绝无例外。”当晚,北京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器对空气质量的评价是“有害”。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