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香蕉从哪头吃”能看出理性感性?心理学家都乐了(图)

“香蕉从哪头吃”能看出理性感性?心理学家都乐了

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于 2015-03-02 22:17: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根香蕉,你从哪边开始吃?A、B两派已经撕起来了。这个和“甜咸之争”、“蓝黑白金裙”一样严肃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网络大战。从哪头吃比较科学?我们先不讨论这个。我们今天要说道说道的,是这原微博的提示:香蕉从哪头剥开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是理性还是感性——这个无厘头话题让心理学家都看乐了。

先来看看这张图:



微博的这张图片将香蕉的两头分别标注为A和B,A头就是细而长的,连接一把香蕉的那头,反之则是B头。微博里配上的文字是,习惯从A开始剥的人比较理性,习惯从B开始剥的人比较感性,而随便从哪边剥的人就会比较花心。

很快,关于如何吃香蕉的问题成了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A、B两派互不理解,隔空开战。

观察者网小编在办公室里做了个调查,在受访的12人中,有9人从A处剥开,只有1人表示从B端剥开,1人表示是从中间折断吃的,还有1人说是得看当下心情……

那1个从B端剥开的“异端”表示不能理解从A处剥开,反问其余9人:“A端剥开了手怎么拿香蕉啊?!”“手握着A,B开始剥,吃到A那里,正好全部扔掉,不会散架,手上还不脏。这样不是很好么?”说得有理有据,小编竟无言以对。

可对于A党来说,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人从B剥香蕉,忧心忡忡地提醒B党:“从B端剥会弄到指甲里啊。脏脏的!”

而就在大家各执己见争执不下的时候,天空中飘来一个更大的问号:为什么没人问橙子橘子从哪头剥……



看样子,小黄人也是从A端剥香蕉的呢。

心理专家怎么看?

和习惯关系较大

香蕉从哪头剥开居然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是理性还是感性?这个无厘头话题让中大医院精神心理科医学博士牟晓冬表示比较“无语”。听说香蕉大战后,牟晓冬乐了,“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娱乐,和心理学无关。”牟晓冬说,以他推测,和父母怎么教的比较有关系,“学习的因素占比比较大,小孩子看到大人怎么剥,就会模仿。”

因为自己是从A开始剥,因此对于从B剥开的人,牟晓冬也表示非常惊讶,“我打算买一把香蕉,散开同事,看看大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是怎么剥开的。”

牟晓冬说,像怎么挤牙膏还是能看出人的条理性,比如从下往上挤的人比直接从中间挤的人要更有条理些,但剥香蕉这个比较“无厘头”,“应该还是和习惯相关。”

无厘头话题可缓解生活压力等不良情绪

近年来,粽子、汤圆、豆腐脑,以及月饼的咸甜之争,在网络上一直是网友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看似无聊的话题,却总能激起网友满腔热情地讨论,且往往各自站好阵营后,就开始“互喷”,对对方的喜好表示完全不能忍受。

那么,大家为何会对这样的网络“口水话题”产生兴趣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邱建新认为,网友们的几番“激战”,是社会心态的反映,“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紧张焦虑,网上的一些言论,尤其是比较搞笑的,可以缓解这样的不良情绪,让他们得到放松。当然,也有部分人讨论这个是出于好奇心或是想要打发时间。”与此同时,邱建新表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公民对于话语权更加重视,“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观点,网友们参与进来,在某些方面也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

对于以往各种甜咸之争以及近日的香蕉从哪头剥的问题,邱建新认为,这是社会个体化、差异化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不同在所难免,网友的讨论实质上是观点的碰撞,无需下准确定论。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恋童癖被判死刑"处决前自杀",美检察官:帮纳税人省钱
乌克兰使用国产武器袭俄,“不再与美国讨论”
乌中立换安全?俄外长再抛条件,轰欧洲领袖:根本不想要和平
恒大爆雷近五年后被香港股市摘牌,中国楼市跌到底了吗
李在明坦承亲中!强调「无法断绝关系」,韩网怒




24小时讨论排行

非法移民印裔卡车司机在美酿3死 220万人请愿求情
川普派兵涉种族歧视?遭痛批“专挑非裔市长下手”
川普终于出手!一纸命令 从根源上铲除“零元购”
川普暗示:未来几天或将美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
外交事务:中国模式 并不是美国议员说的“只会偷”
苹果华人工程师谎称回国照顾父母 却跳槽并拷走机密文件!
华人妈带娃插队 喊“没有中国就没有你们国家”引争议
鲁迅的烦恼:最近吃饱了撑的人太多了
关税战总体检:尘埃落定,川普大获全胜
加拿大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可能性
俄导弹击中在乌美国工厂 万斯:让我愤怒的是拜登
川普让“美国变得像中国”?为什么说无法做到
纽约时报:中共如何影响纽约的各级选举
普丁下周访中4天!会晤习近平出席北京阅兵
走私芬太尼原料?中企女高管在美国获刑15年
「领土交换」恐卡关!乌俄和谈4大争议条件一次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香蕉从哪头吃”能看出理性感性?心理学家都乐了

观察者网 2015-03-02 22:17:50


一根香蕉,你从哪边开始吃?A、B两派已经撕起来了。这个和“甜咸之争”、“蓝黑白金裙”一样严肃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网络大战。从哪头吃比较科学?我们先不讨论这个。我们今天要说道说道的,是这原微博的提示:香蕉从哪头剥开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是理性还是感性——这个无厘头话题让心理学家都看乐了。

先来看看这张图:



微博的这张图片将香蕉的两头分别标注为A和B,A头就是细而长的,连接一把香蕉的那头,反之则是B头。微博里配上的文字是,习惯从A开始剥的人比较理性,习惯从B开始剥的人比较感性,而随便从哪边剥的人就会比较花心。

很快,关于如何吃香蕉的问题成了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A、B两派互不理解,隔空开战。

观察者网小编在办公室里做了个调查,在受访的12人中,有9人从A处剥开,只有1人表示从B端剥开,1人表示是从中间折断吃的,还有1人说是得看当下心情……

那1个从B端剥开的“异端”表示不能理解从A处剥开,反问其余9人:“A端剥开了手怎么拿香蕉啊?!”“手握着A,B开始剥,吃到A那里,正好全部扔掉,不会散架,手上还不脏。这样不是很好么?”说得有理有据,小编竟无言以对。

可对于A党来说,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人从B剥香蕉,忧心忡忡地提醒B党:“从B端剥会弄到指甲里啊。脏脏的!”

而就在大家各执己见争执不下的时候,天空中飘来一个更大的问号:为什么没人问橙子橘子从哪头剥……



看样子,小黄人也是从A端剥香蕉的呢。

心理专家怎么看?

和习惯关系较大

香蕉从哪头剥开居然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是理性还是感性?这个无厘头话题让中大医院精神心理科医学博士牟晓冬表示比较“无语”。听说香蕉大战后,牟晓冬乐了,“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娱乐,和心理学无关。”牟晓冬说,以他推测,和父母怎么教的比较有关系,“学习的因素占比比较大,小孩子看到大人怎么剥,就会模仿。”

因为自己是从A开始剥,因此对于从B剥开的人,牟晓冬也表示非常惊讶,“我打算买一把香蕉,散开同事,看看大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是怎么剥开的。”

牟晓冬说,像怎么挤牙膏还是能看出人的条理性,比如从下往上挤的人比直接从中间挤的人要更有条理些,但剥香蕉这个比较“无厘头”,“应该还是和习惯相关。”

无厘头话题可缓解生活压力等不良情绪

近年来,粽子、汤圆、豆腐脑,以及月饼的咸甜之争,在网络上一直是网友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看似无聊的话题,却总能激起网友满腔热情地讨论,且往往各自站好阵营后,就开始“互喷”,对对方的喜好表示完全不能忍受。

那么,大家为何会对这样的网络“口水话题”产生兴趣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邱建新认为,网友们的几番“激战”,是社会心态的反映,“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容易紧张焦虑,网上的一些言论,尤其是比较搞笑的,可以缓解这样的不良情绪,让他们得到放松。当然,也有部分人讨论这个是出于好奇心或是想要打发时间。”与此同时,邱建新表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公民对于话语权更加重视,“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观点,网友们参与进来,在某些方面也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

对于以往各种甜咸之争以及近日的香蕉从哪头剥的问题,邱建新认为,这是社会个体化、差异化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不同在所难免,网友的讨论实质上是观点的碰撞,无需下准确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