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柴静告诉你中国的天空,我告诉你中国的海底(组图)

柴静告诉你中国的天空,我告诉你中国的海底

文章来源: 水知道水之道 于 2015-03-02 09:23: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作者:潮和左岸

本人没有一百万,也难于见到官员专家学者,更没有谁愿意提供准确的数据报告。所以,我也不准备用数据说话。还好,我是一个潜水员,还能时不时到中国的海底去看看。还能实时感受到中国海洋环境的时过变迁。所以,趁着大家对陆地上天空还感兴趣的时候,大叔也老调重弹一下。

2013年,大叔与几个爱海之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海洋志愿者组织: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成立之初就想发起一个南中国海的珊瑚与贝类调查计划。并提出了一个活动的宗旨:为了中国海,还能无限蓝。

外国人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不懂海也不爱海也不会用海,我沉默了。对于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我深知大海就是我们的生命,而对于内陆长大的人们而言,大海只是他们的风景。

不知从何时起,我儿时玩耍的沙滩慢慢就不见了,海水慢慢不清了,鱼儿珊瑚慢慢没有了。而家乡的渔民们开始洗脚上岸了。我却开始爱上海洋了,但今天的海与当年的海就象柴静片中的蓝天对于雾霾。

最终我们的“为了中国海,还是无限蓝”还是没有搞成,因为没人也没钱支持我们的行动,珊瑚保护区听说我们到他们的海底看看就一口回绝,承包海岛海域经营水上运动的老板每天用麻袋装钱运回陆地,一听说我们要到他的海里看看也不同意。但最重要的是,海南各地海洋渔业部门的一些领导在这两年被纪委陆续带走。。。

我还是能到水下去看看的,海南周边近海,一些所谓的国家级珊瑚保护区,还在国人心目中的天堂西沙。

你们看到的只是海水,我看到的是荒凉,一如你们看到的是美景,我看到的是死亡。

你在岸上看大海,但你不知道海底在哭泣!

下面展示下中国的海底现状吧,这应该是最好的海水了,至少能看得见东西。

西沙海域成片成片的珊瑚尸体,但海南周边海底,现在连珊瑚的尸体都没有了,有的只是淤泥。




这是西沙鸭公岛附近的海底拍,2012年4月,开通西沙旅游航线在即大叔受托与国内几个潜水前辈一同前往考察。然后就是拍出来就是这样了,生命迹象有木有?偶尔几条小鱼,看到我们大老远就跑了,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没错,这是渔民捉来养在边上砗渠。等着收购商来收购。

象不象黄土高坡?或象烧过的草原,生命无存。

生存的条件很简陋,虽然他们把海底的宝贝都捞完了,可是没有发财,问题出现在哪里了呢?

其实

中国海洋保护是有管理部门的

海南有一个很美丽的岛,叫大洲岛,沙滩与海水堪比西沙,多年前也是珊瑚面林鱼儿成群,国家在上面设了个处级的保护站,保护站上长年有一两个临时工值班,临时工招的都是当地的渔民。

岛上现在是这个样了。




很多的驴友会跑到岛上去,还有一些过往的渔民,然后生活垃圾成堆。这是看得见的,没看见的都到了海底。

这是一个为期3年上百万的国家级的珊瑚礁培育项目,在国家海洋局官网上能查到,项目由海南大学的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实施,实施了两年的工程,甲方与监理方都没见过珊瑚培育得怎么样了,然后有一天,甲方(也就是上面那个保护站)与监理公司请我去海底给他们看看工程到底如何了,然后大叔就浮潜着给他们拍了这几张相片,上百万呀,培育了两年呀,专家教授呀,

看到这些,大叔也是醉了。

说多了

都是泪



好吧,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大叔慢慢再与大家分享,说多了都是泪!下面看一篇之前媒体大叔发过的小短文吧。希望能唤醒一些装睡的人。

大海

是每个人的

我们时常在海边看到这样的画面:退潮后的海边,游客们拿着各自的海获摆着各种造型拍照,而后把这些海洋生命扔在海滩上任其死亡。我们还时常看到,网络上、手机里,陌生的熟悉的人手拿珊瑚或海洋生物在炫耀着他们的海边假期。

很多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因为或许你也曾这样做过。大海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所有在海滩上的,活的死的生物,俱在潮涨潮落、浪来浪去之间洗刷一新。但这也让很多人也误会了大海的包容,忽略了她也会哭泣。

十年前,尚未去过海底的时候,我以为大海可以无限索取,以为它是无限富有、取之不尽的宝库。那时我狂爱海岛探险,时常玩海岛求生,而海底的各种生物都成为我的猎杀目标,包括各种珍稀贝类。十年后我再去当年的海岛,发现那里的海底变得象黄土高坡一样,凄凉,无生命迹象,花园般的珊瑚空遗残骸。我震惊了。大海还是大海,而海底已不是当年的海底。珊瑚死亡,鱼儿不在。

当我成为一名潜水员后,才知道大海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大海也有它的脾气,它也会生气会死亡。当海龟挂在墙上,海马泡在酒里,珊瑚摆在客厅,贝壳成为工艺品,小丑鱼活在鱼缸里时,我知道大海要生气了。沙难没有了,清澈的海水没有了,最重要的是,海里的虾兵蟹将,鱼儿螺儿也没有了。

和地面光鲜漂亮、海底满目疮痍的中国相反,东南亚国家陆地上大多破破烂烂,海底却是天堂。因为物种丰富,且气温和水温在三十度左右,全年都适宜潜水,很多地方的海洋名片就是:海底花园、珊瑚花园、玳瑁高速路……东南亚及太平洋上的岛国吸引了全世界的海底观光客前往。

通过潜水旅游,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交通业、航运和酒店餐饮服务业,及休闲渔业的发展。在某些地区,一平方公里的珊瑚礁,每年可产出将近3百万美元的观光收入,相比之下,在相同地区如果进行炸鱼等破环性的作业,只能产出1.5万美元的收益,而且是一次性的。

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海洋资源差距为何这么大?我想,一是因为我国海洋发展的产业链出了问题,二是整个社会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不够。在中国,官方机构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与实施本身少之又少,民间更缺少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机构,整个社会对海洋环保、海洋公益的宣传几乎没有(至少教科书上没有,从小就没学过)。据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的珊瑚礁如果不加以保护,50年后将尽数毁灭。那时,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把地球的生态毁灭归罪于我们今天的行为。

大海,它的所有权并不只是海边居民,而是全人类,请大家善待海洋,尊重海洋生物,从自己在海边游玩时的行为约束做起,从不伤害海洋生物做起,加入身边的海洋环保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大海,每个人都可以在海里自由自在。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一张照片火了
小米电动车高速失控翻滚!车门难开 司机葬身火海
脱了!波特兰抗议川普派兵 千人“裸体单车”上街
“历尽沧桑无怨悔” 四通创始人 民运领袖万润南病逝
日本最美公主被批当众没穿内衣 日网友怒斥“辱日”




24小时讨论排行

多久能摆脱稀土卡脖子?如何做?还要小心中国这招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国能禁止任何国家参与现代经济
中国再打稀土牌 贝森特分析3种可能原因
哈马斯已释放全部人质,以后要空着手上谈判桌了
激烈交火!中国反制美对华船舶征港口费 海关总署喊话
被哈马斯扣押的剩余20名人质已全部获释
一场突发的“爱国冲突” 爱国贼的表演算不算寻衅滋事?
胡锡进“宽容度变低 人们都不愿在网上发声了”引热议
泰操普通话导游强逼购物:今晚我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中国女星鼓吹“中国统治日本论” 日本全网炸锅
稀土风暴一次看懂!中国握全球90%加工
邓文迪翻盘!布局20年 2女躺赢上位 默多克3兄妹出局
美国呼吁中国释放30名有影响力的地下教会领袖
解密!中国成为“稀土王国”的战略野心 直攻美国咽喉
贝森特:美国对中国加徵100%关税不必然成真
批中国祭稀土管制“没通知” 美:北京还推迟通话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柴静告诉你中国的天空,我告诉你中国的海底

水知道水之道 2015-03-02 09:23:36

作者:潮和左岸

本人没有一百万,也难于见到官员专家学者,更没有谁愿意提供准确的数据报告。所以,我也不准备用数据说话。还好,我是一个潜水员,还能时不时到中国的海底去看看。还能实时感受到中国海洋环境的时过变迁。所以,趁着大家对陆地上天空还感兴趣的时候,大叔也老调重弹一下。

2013年,大叔与几个爱海之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海洋志愿者组织: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成立之初就想发起一个南中国海的珊瑚与贝类调查计划。并提出了一个活动的宗旨:为了中国海,还能无限蓝。

外国人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不懂海也不爱海也不会用海,我沉默了。对于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我深知大海就是我们的生命,而对于内陆长大的人们而言,大海只是他们的风景。

不知从何时起,我儿时玩耍的沙滩慢慢就不见了,海水慢慢不清了,鱼儿珊瑚慢慢没有了。而家乡的渔民们开始洗脚上岸了。我却开始爱上海洋了,但今天的海与当年的海就象柴静片中的蓝天对于雾霾。

最终我们的“为了中国海,还是无限蓝”还是没有搞成,因为没人也没钱支持我们的行动,珊瑚保护区听说我们到他们的海底看看就一口回绝,承包海岛海域经营水上运动的老板每天用麻袋装钱运回陆地,一听说我们要到他的海里看看也不同意。但最重要的是,海南各地海洋渔业部门的一些领导在这两年被纪委陆续带走。。。

我还是能到水下去看看的,海南周边近海,一些所谓的国家级珊瑚保护区,还在国人心目中的天堂西沙。

你们看到的只是海水,我看到的是荒凉,一如你们看到的是美景,我看到的是死亡。

你在岸上看大海,但你不知道海底在哭泣!

下面展示下中国的海底现状吧,这应该是最好的海水了,至少能看得见东西。

西沙海域成片成片的珊瑚尸体,但海南周边海底,现在连珊瑚的尸体都没有了,有的只是淤泥。




这是西沙鸭公岛附近的海底拍,2012年4月,开通西沙旅游航线在即大叔受托与国内几个潜水前辈一同前往考察。然后就是拍出来就是这样了,生命迹象有木有?偶尔几条小鱼,看到我们大老远就跑了,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没错,这是渔民捉来养在边上砗渠。等着收购商来收购。

象不象黄土高坡?或象烧过的草原,生命无存。

生存的条件很简陋,虽然他们把海底的宝贝都捞完了,可是没有发财,问题出现在哪里了呢?

其实

中国海洋保护是有管理部门的

海南有一个很美丽的岛,叫大洲岛,沙滩与海水堪比西沙,多年前也是珊瑚面林鱼儿成群,国家在上面设了个处级的保护站,保护站上长年有一两个临时工值班,临时工招的都是当地的渔民。

岛上现在是这个样了。




很多的驴友会跑到岛上去,还有一些过往的渔民,然后生活垃圾成堆。这是看得见的,没看见的都到了海底。

这是一个为期3年上百万的国家级的珊瑚礁培育项目,在国家海洋局官网上能查到,项目由海南大学的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实施,实施了两年的工程,甲方与监理方都没见过珊瑚培育得怎么样了,然后有一天,甲方(也就是上面那个保护站)与监理公司请我去海底给他们看看工程到底如何了,然后大叔就浮潜着给他们拍了这几张相片,上百万呀,培育了两年呀,专家教授呀,

看到这些,大叔也是醉了。

说多了

都是泪



好吧,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大叔慢慢再与大家分享,说多了都是泪!下面看一篇之前媒体大叔发过的小短文吧。希望能唤醒一些装睡的人。

大海

是每个人的

我们时常在海边看到这样的画面:退潮后的海边,游客们拿着各自的海获摆着各种造型拍照,而后把这些海洋生命扔在海滩上任其死亡。我们还时常看到,网络上、手机里,陌生的熟悉的人手拿珊瑚或海洋生物在炫耀着他们的海边假期。

很多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因为或许你也曾这样做过。大海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所有在海滩上的,活的死的生物,俱在潮涨潮落、浪来浪去之间洗刷一新。但这也让很多人也误会了大海的包容,忽略了她也会哭泣。

十年前,尚未去过海底的时候,我以为大海可以无限索取,以为它是无限富有、取之不尽的宝库。那时我狂爱海岛探险,时常玩海岛求生,而海底的各种生物都成为我的猎杀目标,包括各种珍稀贝类。十年后我再去当年的海岛,发现那里的海底变得象黄土高坡一样,凄凉,无生命迹象,花园般的珊瑚空遗残骸。我震惊了。大海还是大海,而海底已不是当年的海底。珊瑚死亡,鱼儿不在。

当我成为一名潜水员后,才知道大海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大海也有它的脾气,它也会生气会死亡。当海龟挂在墙上,海马泡在酒里,珊瑚摆在客厅,贝壳成为工艺品,小丑鱼活在鱼缸里时,我知道大海要生气了。沙难没有了,清澈的海水没有了,最重要的是,海里的虾兵蟹将,鱼儿螺儿也没有了。

和地面光鲜漂亮、海底满目疮痍的中国相反,东南亚国家陆地上大多破破烂烂,海底却是天堂。因为物种丰富,且气温和水温在三十度左右,全年都适宜潜水,很多地方的海洋名片就是:海底花园、珊瑚花园、玳瑁高速路……东南亚及太平洋上的岛国吸引了全世界的海底观光客前往。

通过潜水旅游,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交通业、航运和酒店餐饮服务业,及休闲渔业的发展。在某些地区,一平方公里的珊瑚礁,每年可产出将近3百万美元的观光收入,相比之下,在相同地区如果进行炸鱼等破环性的作业,只能产出1.5万美元的收益,而且是一次性的。

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海洋资源差距为何这么大?我想,一是因为我国海洋发展的产业链出了问题,二是整个社会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不够。在中国,官方机构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与实施本身少之又少,民间更缺少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机构,整个社会对海洋环保、海洋公益的宣传几乎没有(至少教科书上没有,从小就没学过)。据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的珊瑚礁如果不加以保护,50年后将尽数毁灭。那时,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把地球的生态毁灭归罪于我们今天的行为。

大海,它的所有权并不只是海边居民,而是全人类,请大家善待海洋,尊重海洋生物,从自己在海边游玩时的行为约束做起,从不伤害海洋生物做起,加入身边的海洋环保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大海,每个人都可以在海里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