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会讨厌照片中的自己:镜子撒了谎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镜中的自己与照片上的自己,孰美?



研究者把参与者的面部融合到具有理想魅力的面孔和毫无魅力的面孔之中,变化的间隔为10%。


北京时间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美剧《宋飞正传》(Seinfeld)中,杰瑞的女朋友只有在光线合适的条件下才显得好看。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觉得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还算不错,但拍成照片一看,就感觉不那么满意了。

这种现象与脸部的对称性有关。大部分人的下巴、眼睛、发际线等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歪斜,并不是绝对对称的。只有很少的人拥有非常对称的面庞,一些名模和演员的脸孔也不是那么端正。

对脸孔的审美与“单纯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又称为多看效应)有关。1968年,一位名为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的心理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总结描述,即人们会单纯因为自己熟悉某个事物而产生好感。扎伊翁茨测试了许多东西,包括形状、面部表情,甚至是无意义的词汇,都证明了这一效应。我们每天都会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因此也更加喜欢这一形象。根据单纯曝光效应,照片上的你与镜子中的你由于左右调换,面部对称性会出现轻微的变化,从而让你感觉到不是那么满意。

因此,是镜子撒了谎,而你有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漂亮。此外,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趋向于认为自己比现实中更有魅力。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把参与者的图片与有魅力——或没有魅力——的同性人像融合在一起,使他们看起来更有魅力或更缺乏魅力,图片之间的差异间隔为10%。接着,研究者将每个参与者的一组图片与陌生人的图片混在一起,让他们找出自己的照片。结果显示,人们总是更快地把较有魅力的照片找出来,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模样,换句话说,就是认为自己的形象比现实中的更有魅力(还有研究显示,人们倾向于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的印象,与这一研究的结果相去甚远)。

因此,除了单纯曝光效应之外,我们对图片中自己形象的讨厌,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形象还没有达到我们心目中的期望

3家v 发表评论于
冻爷说得有道理
冻爷 发表评论于
本文主要是关键环节没有交代。

人看真实物品,包括镜子里的影像,是“双眼”观察。两只眼从不同角度看物品,能观察到物品角度宽些,特别是近处观察,所以比较有立体感。而照片和电影摄像机是单镜头拍摄,近景脸部角度反应得较小,所以感觉很“平面”,即“单镜头效应”。特别是一些圆脸的童鞋,很容易出现大饼子脸效果。

所以选演员的时候,特别是亚洲人,需要找“小脸”的人。这些人看真人时感觉不但不好看,甚至感觉比较怪,但照片和镜头中却很“上相”。见过一些明星本人的童鞋有体会,就不例举这些演员的名字了。

有些歌明星不靠脸蛋成名,当初并没有被刻意用“小脸”标准甄选,所以照片上的脸平但本人脸比较立体的例子比电影演员多些。这些人中有不少都被近距离见过本人的观众感慨本尊比照片更好看。中国当今国母算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吧。

我们自己照镜子,一般距离较近,观察立体感强。照片是“单镜头”出来的,就感觉跟镜子里的像有些不同,看不惯。
喝了洋墨水的土土嫂 发表评论于
颠三倒四,不知所云。没人觉得这文章逻辑错乱吗?
abalawo 发表评论于
我都知道自己长啥样,家里的镜子,街上的镜子,单反相机,手机里照岀来的都不一样。最近换了个手机,立马觉得自己原来这么老了。
cloudhk 发表评论于
是这样的。因为镜头有某种程度的失真,照片对光线、角度要求很高。所以拍戏的时候,现场灯光都打得很强,演员拍出来才好看。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其实受到视线影响,照镜子看到的头像和排照片看到的头像是不一样的
阿拉丙 发表评论于
尼玛到底是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还是不喜欢照片上的自己?
萨克斯风 发表评论于
的确如此!!
被迫注册的 发表评论于
尼玛翻译得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