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侯德健海外漂泊16年 对北京归属感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近日,淡出公众视野已久的音乐人侯德健独家做客《凤凰网非常道》,分享了他近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创作心路。《龙的传人》《酒干倘卖无》等经典曾让侯德健在整个华人地区备受关注,音乐之外他亦是传奇,在新西兰飘泊的16年里,他曾怀疑“能否再回大陆”,并称如今“对北京归属感最强”。

曾怀疑能否再回大陆 对北京归属感强

1990年,侯德健远赴新西兰,一待就是16年。那段日子他“种菜,垦地,开车,旅行,做馒头”,俨然一位普通人。时至2006年,侯德健终于等到大陆签证,但他感觉“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甚至怀疑“是否真的能回大陆”。百感交集间,他写就了一曲《转眼一瞬间》。

经历几番辗转的侯德健,对身份的界定一直很模糊,他感觉“在很多地方都是客人”——在台湾是“外省人”,在北京是“台胞”,而在新西兰则是“移民”。但妻子孙彦梅给予了他归属感:“她住哪儿,我就在哪儿,这么多地方加起来,我住的最长时间应该算北京了。”

艺术家要有智慧将疼痛变成作品

从《龙的传人》到《新鞋子、旧鞋子》乃至《三十岁后才明白》,侯德健的作品更多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侯德健而言,创作者首先需要“疼痛”,其次是“有足够的智慧把疼痛叙述给他人听”。崔健是他心仪的一类创作者,“他的《一无所有》一喊,喊得我都觉得对,我也一无所有!”

用民粹主义阻碍进步很可恨

家国情怀与两岸离殇,曾在侯德健的音乐中得到最真切的表达,对他那一代的人而言,“爱国是一个正常的事儿”,而爱国主义“曾经有很单纯的一面”。但对于如今太多人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混为一谈的现象,他感到“非常反感”。而那些“用爱国主义、民粹主义去阻挡进步事物的行为”,在侯德健眼中是“更可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