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造“空中巨兽” 配全球最强发动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据俄媒报道,俄军工系统消息人士接受采访时透露,中俄正在合研的重型直升机将略小于米-26,并充分考虑中国的需求,确保能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在拥有深厚直升机技术底蕴的俄罗斯的协助下,几乎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这款先进重型直升机,轮廓渐渐清晰。


汶川大地震时,一架通体红色的全球最大直升机——俄制米-26频频出镜,把大批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直接吊到救灾现场,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当时国内的米-26实在太少,才2架,而它是唯一能够吊运那些救命的重型机械的直升机。原文配图:俄罗斯版米-26直升机。

汶川大地震时,一架通体红色的全球最大直升机——俄制米-26频频出镜,把大批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直接吊到救灾现场,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当时国内的米-26实在太少,才2架,而它是唯一能够吊运那些救命的重型机械的直升机。

汶川之痛,也是中国直升机工业之痛。之后,重型直升机在中国开始快马加鞭,进入快车道,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成为一大热点。

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近日报道,俄军工系统消息人士接受采访时透露,中俄正在合研的重型直升机将略小于米-26,并充分考虑中国的需求,确保能在高海拔地区使用。

在拥有深厚直升机技术底蕴的俄罗斯的协助下,几乎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这款先进重型直升机,轮廓渐渐清晰。


据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专家黄传跃介绍,重型直升机一般定义为起飞重量大于20吨、内载和外吊挂能力大于8吨的直升机。在人员装备运送、两栖作战、救灾等方面,重型直升机能垂直起降、定点悬停、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做到“点对点”输送,固定翼运输机难以替代。资料图:藏南附近高山出现印军米26重型直升机。

空中巨兽 适用于装备运送和救灾

据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专家黄传跃介绍,重型直升机一般定义为起飞重量大于20吨、内载和外吊挂能力大于8吨的直升机。

在人员装备运送、两栖作战、救灾等方面,重型直升机能垂直起降、定点悬停、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做到“点对点”输送,固定翼运输机难以替代;与中小型直升机相比,它能吊挂更重更大的东西、运输效率高。

美国的CH-53“海上种马”、CH-47“支奴干”,苏联/俄罗斯的米-6、米-12以及米-26,这些悬停在半空的“空中巨兽”,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巨无霸米-26“光环”,仅有一个旋翼,飞机全重达56吨,最大载重量(20吨)和美国C-130“大力神”四发运输机不相上下,令人叹为观止。

在军事方面,重型直升机在快速机动、快速部署、定点突防的作战任务上,如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民用方面,重型直升机突出作用体现在灾难救援中,如2008年汶川地震,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过程中,米-26飞行百余架次,吊运60余台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吊运总重达800余吨。

中国特殊的地理情况,决定了中国需要大量的重型直升机。我国的山地与水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其中高原高山地区约占26%,而且海岛众多。同时,我国又是灾难频发的国家,重型直升机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解放军于197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数架米-6已经退役,目前在30吨级以上直升机领域仍处于空白。


军事科普作家张明表示,中国直升机工业起步晚,基础差,积累不足。在外界看来,大量投产的直-8和直-9都是从法国引进专利生产的,直-19也是直-9的深度改进型,仅有武直-10是完全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的。从近几年的报道中可以发现,中俄合研的这种重型直升机方案,越来越务实。资料图:藏南附近高山出现印军米26重型直升机。

专家解读 掌握第三代直升机技术

“其实,直升机技术比固定翼飞机更复杂,世界上能造直升机的国家比能造固定翼飞机的要少,目前国外掌握重型直升机整套关键设计技术的国家仅有美俄两家。”

军事科普作家张明表示,中国直升机工业起步晚,基础差,积累不足。在外界看来,大量投产的直-8和直-9都是从法国引进专利生产的,直-19也是直-9的深度改进型,仅有武直-10是完全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的。

“相对于小吨位直升机,重型直升机由于尺寸大、重量大、旋翼转速低、结构及系统复杂,在设计、制造、使用上会有一系列新的技术问题。”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型号副总设计师、AC311直升机总设计师李家云透露,我国已成功研制AC313、AC312、AC311等直升机,技术上已达到第三代直升机的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重型直升机的技术基础”。

未来前景 并非简单拷贝俄米-26

早在2010年,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执行总裁安德烈·希比托夫就在发布会上宣布俄中将共同研制30-35吨级直升机的决定。

从近几年的报道中可以发现,中俄合研的这种重型直升机方案,块头越来越小,越来越务实。

2013年8月,俄中总理定期会晤筹备委员会俄方主席、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与中方会谈后表示,俄中或联合研发载重量为米-26两倍的超重型直升机。

而在201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与会的俄直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谢耶夫公开表示,中俄合研的重直项目将于两三个月后签署合同,并在2015年2月前确定直升机气动外形与飞行性能参数。

米谢耶夫称,该机型是在米-26T的基础上发展的,其起飞重量和载重量都比米-26小一些,但却装备米-26的D-136型发动机,因此推重比和机动性将优于米-26。

而俄媒的最新报道将该机描述为“起飞重量38吨、载重量在15吨以下,能在高原和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并非米-26的翻版和简单改进。

综合《钱江晚报》、《参考消息》报道

军情解析

新发动机惊煞世人

一说到各种国产军机的短板,军迷总会条件反射地冒出一句“心脏病”,直升机也不例外。

的确,武直-10“霹雳火”因为国产涡轴发动机仅有1000千瓦的最大功率,而无法做到如同美制AH-64“阿帕奇”和俄制米-28“浩劫”那么威武雄壮。

不过,在2013年9月的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中国首度公开了5000千瓦和2000千瓦的大功率涡轴发动机,震惊了许多观众。尤其是前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功率达到5000千瓦(约6500马力)的涡轴发动机,在世界直升机“心脏”中地位如何?

米-26采用两台洛塔列夫D-136发动机,功率为8500千瓦,雄踞世界第一;美军现役CH-47D/F“支奴干”则为2800千瓦(两台),CH-53E为3270千瓦(三台),V-22“鱼鹰”为4590千瓦(两台)。

美军在研的CH-53K(计划2018年服役),采用新型GE38-1B涡轴发动机,可达5600千瓦。

张明对记者分析道,中国新型5000千瓦涡轴发动机,如果新重直采用三台,那么将接近米-26,全重应该超过40吨,载重超过15吨;如果采用两台,那么应该接近CH-53E,全重约30吨,载重约12吨。

张明认为,采用三发比双发更加安全,但是结构、维护更复杂,油耗更高,两者各有利弊。

而李家云在受访时透露:5000千瓦涡轴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两台的动力输出相当于CH-53E的三台动力。

军情链接

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

1971年夏,研制洲际导弹的“718工程”启动,但是护航、打捞舰船及所载直升机都要自己制造。当时的形势是“弹等舰、舰等机”,这个“机”就是我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

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定下的目标——运载一个排。这就是直-7,采用六桨叶的旋翼,设计重量14.4吨,商载3.5吨。

据当时参与直-7研制的科技人员回忆,当时正处于“文革”,设计室就设在试飞院大礼堂里,70多位男性技术人员住在一个大屋子里,一个大通铺人挨着人睡。

测试各种承力部件极限的全机静力试验,于1978年8月在一架样机上进行,当加载到原设计载荷约130%时,机体才被破坏。也就是说,这架直升机设计得太结实、太强悍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直-7设计的结构强度过大,导致结构超重严重,降低了飞行性能。改革开放后从法国引进“超黄蜂”直升机,在直-7研制的基础上发展直-8。因国家财力有限,直-7只得为直-8让路。

1979年6月,国家决定中止直-7项目。仅有的两架原型机,向世人诉说着中国人在极度困难下自主研发直升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资料图:武直-10武装直升机正在发射新型导弹。



资料图:武直10挂空空导弹出动。



资料图:中国直-8型多用途直升机。



资料图:中国直-8型多用途直升机。
梦太d 发表评论于
还是自己造好一点,还可以安排就业
oktober01 发表评论于
那个大功率的发动机的体积和自重是多少?
LRushBall 发表评论于
买确实比造合算
5AGDG 发表评论于
跟印度一样,跟俄国联合,中国出钱,俄国出技术,当然技术是不给你的,卖成品而已
hxn9988 发表评论于
从邓小平开始造不如买,运10也是被自己废掉了。
行走 发表评论于
这些技术现在偷不到了吗?还是有机会的华人不再像以前老一辈科学家们那样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报效祖国了?
竹林七贤 发表评论于
他们无所不能,却哭丧着脸求俄国卖武器
usaca 发表评论于
武装直升机外形比以前霸气多了,有进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