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国旧时光:70年代天安门卖萝卜都可以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照片,图中一位农民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但没有人管。

  

 

  图为改革开放前的天安门广场。

  

 

  图为改革开放前的天安门广场。

  

 

  图为1972年北京的主要街道。

  

 

  图为1972年北京的主要街道。

  

 

  1972年,北京正在准备迎接尼克松。

  

 

  图为迎接尼克松时的仪仗队。

  

 

  图为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京剧。

  

 

  1972年的北京“越野车”。

  

 

  图为70年代初的中国服装样品。

  

 

  典型的北京老宿舍。

  

 

  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70年代初开始相同的剧。

  

 

  1978年,从酒店窗口望向北京街头。

  

 

  图为1970年代的北京人。

  

 

  图为1970年代的北京人。

  

 

  “展望未来”。

  

 

  图为外宾参观。

  

 

  日本摄影师拍摄的中国80年代久保田博二,1938年生于东京,24岁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立志成为摄影家,在随后的6年中赴美国纽约及芝加哥学习。

  

 

  日本摄影师拍摄的中国80年代1983年被马格南图片社吸收为正式成员,是该组织中唯一的日本摄影师。1968年,他进入跨越国界的主题创作阶段。1975年他赴菲律宾、越南,并由此开始了对亚洲的拍摄计划。

  

 

  日本摄影师拍摄的中国80年代从1978年起,之后的20多年中,他先后50多次访问中国,并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和真实场景。

  

 

  日本摄影师拍摄的中国80年代1970年以来他多次获得世界摄影大奖,是日本当代摄影大师。

  

 

  日本摄影师拍摄的中国80年代这是一组久保田博二拍摄的八十年代中国彩色老照片。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武汉。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南昌。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杭州。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苏州。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南京。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济南。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太原。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大同。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北京。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大连。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天津。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抚顺。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少林寺。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吐鲁番。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乌鲁木齐。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西安。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西宁。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香港。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长春。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鞍山。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八达岭。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成都。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广州。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哈尔滨。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昆明。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桂林。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青岛。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上海。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呼和浩特。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1983开封。

 

(cd)
Bangels 发表评论于
少林寺哪个,白牌子写的是中岳庙?
清水龙虾 发表评论于
哎,那个时候成大师真容易
haoleokla 发表评论于
那种长时间的蓝天再不会回来了. 哎.
西风纵 发表评论于
哈尔滨的那个是东正教堂。
西风纵 发表评论于
哈尔滨的那个是东正教堂。
马克。吐温 发表评论于
很感动,good old days
血刀老祖 发表评论于
现在理解为啥朝鲜那么干净了, 真还没啥好扔的东西
英台 发表评论于
电影《青松岭》中有个阶级敌人,叫钱广,是个赶车的车把式,到自由市场买萝卜辣椒,电影《芙蓉镇》中豆腐西施(刘晓庆扮演)1963年卖豆腐,都被毛泽东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文革中被彻底批判,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为了抵制“当权派”在农村“走资本主义道路”,说“小生产是经常地、自发地、每日每时地产生资本主义”,文革期间见着农民进城卖蔬菜就抓,那时的城管也很厉害,带红袖章,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进城的农民。

大饥荒后,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与毛泽东在农村工作中产生了分歧,导致毛泽东发动文革打倒刘少奇。

那时中国农民很可怜,没有钱,没有粮票,出个远门都困难(无钱无粮票买食品),卖自家产的蔬菜又被说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城市居民也难,有段时期蔬菜每人每天定量3两,国营菜市场必须一大早就去排队,去晚了整个菜场空空如也。全国都有农民冒险违法用鸡蛋换城市居民手中的粮票的。
剑吼西风 发表评论于
那会儿的天真蓝。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很好,很亲切。怀念那个年代。
英台 发表评论于

毛泽东时代普通中国人大都没有照相机,很感谢这些外国人为中国照下了这些历史瞬间。

至于私人买罗卜,农民因为不像工人,没有钱的收入,没有粮票,所以生活逼迫他们违法用自己的农产品换钱换粮票,这叫走资本主义道路,政府有时(比如文革时期)管得严,有时(比如大饥荒时期及其后期)管得松。后来毛泽东说中国的问题重点在“要教育农民”,在全国发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至后来的文革,对农民私自卖农产品打击力度得很严,电影《青松岭》和《芙蓉镇》就有这样的描写。

史諾比 发表评论于
還是第一次看見沒有毛主席像的天安門.... ^_^
那時候的人活得沒有現代人的精緻,但看得出來怨氣不多,生活過得還挺舒坦,樂在其中。
看到回覆貼子,感覺很多人都是有一定年紀了哦,哈哈哈!
乐知者 发表评论于
太亲切了!那时的生活单纯简单,怀念阿!
Sevenfish 发表评论于
好干净啊
kaliluha 发表评论于
人老了泪点低;看了照片有种回到童年亲切的感觉,那时的人都那么淳朴,那时穷却无比快乐,那时候的食物都是organic, 现在都怕买不来,买不起了。
Auge 发表评论于
现在的北京已经被毁了
伴着这片海 发表评论于
穿越时空,回到童年。
PandasMon 发表评论于
看着好亲切. 我小时也有一辆那样的越野车.
-牧歌 发表评论于
真令人怀念,第一张卖萝卜的,天安门没有毛主席像阿,哪里是70年代?50年代吧?

那些南京,武汉等地的火车站,哈尔滨那个天主教堂真漂亮,现在好多火车站建筑都被毁,可惜了,盖那么多现代化也该保留以前的老建筑。。。
可选项123 发表评论于
看着这些照片俺想哭。照片里的那个时代很多关爱俺的亲人们还健在,说亲切并不过。想哭是因为那时候的日子难过,俺们是‘黑五类’,他们很多没有活过来。
willrockrock 发表评论于
这就是小学时的北京印象,恍如隔世。
dalyhere 发表评论于
《中俄尼布楚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已经从中学历史课本上删除了,因为害怕学生质疑:既然俄罗斯占领了我们17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不归还,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和俄罗斯做朋友?(答案:对于独裁者来说,土地并不重要,抵制民主监督最重要)
马牧人 发表评论于
当时在武汉上学,武汉那张能勾起回想,那三个人应该是乘务员和司机。对那个收钱买票的挎包有印象。
那时武汉的售票员是在拥挤的车里前后走动卖票的,很辛苦,没有多少有乘客主动买票。下车不查票
电车上的两个辫子使我想起一位从黄石附近刚来学校报到的同学。他把我拉到一边,轻声问到,武汉现在还搞备战,公共汽车上都架有高射机枪。
最后一张开封的应该是凉拌凉粉。那时量足,应该一毛多钱,去看在开封工作的大学同学时吃过。像脸盆一样扣着的就是盆里扣出的整块凉粉。从这点看,应该不是凉皮,那时凉皮在那里还不流行。
zhifei 发表评论于
幸福时代,伟大的时代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这些照片看着亲切。能够和童年时代的烙印再次重叠,感觉真好。
静夜听雨 发表评论于
第一张小贩右手无名指带着戒指,天安门上没有主席像。
pass2 发表评论于
White sleeves not watch.
polo_paul 发表评论于
一位农民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 Do u see the watch? He was not a farmer...
irvinelee 发表评论于
谢谢摄影家们留下的珍贵照片,很有意义。
van1 发表评论于
今天在朝鲜金日成广场可以卖泡菜吗?
朝鲜就是中国的活化石。
房崇 发表评论于
卖罗卜的是50年代而不是70年代,看有轨电车和繁体字标语可证。
kingsw 发表评论于
当时还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现在喊的是为人民币服务,花个一二亿买个摊位,也不是不能在天安门卖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