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拆那!北京--别说印度落后 看看北京城中村(组图)

拆那!北京--别说印度落后 看看北京城中村

文章来源: 文学城博客精选 于 2013-06-22 13:01: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文学城 林间曲径金秋时 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396/





拆那!北京(上)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的不平衡,在高楼大厦之间造就了不计其数的“城中村”。在这里我以北京为例,把城中村退历史的过程用数码的方式记录下来。本文共分六部分:一、城中村;二、拆那!北京;三、搬家;四、还在坚持的人;五、废墟中的淘金者;六、未来。

一、城中村

北京的城中村最早是从八十年代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在周边农民家租用民房开始的。起初的务工人员多以江浙一带为多。主要是一些从事磨剪磨刀,弹棉花,剪裁缝纫和打家具等的个体技术职业者。

随着北京本地个体工商户阶层的形成,陆续有了对废品回收、餐饮业和其它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进而有更多的人进京务工。由于工资水平的限制,这些人只能租用近郊农民的房屋。

到了九十年代,IT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外地来京的务工人员激增。北京市民的住房本身就很紧张,这些人也只好把目光投向近郊农民出租的房屋。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郊农民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搭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出租房。

近郊农民的“大兴土木”与北京大兴土木几乎是同步的,发生在2000年前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近郊农民开始拒绝“农转非”了。他们当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说:“要是住上了楼,苦日子没个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过去的近郊已经被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居民住宅所包围,不再是近郊了。

这 个时期,市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城里的危房改造。除了中央机关、部委和大型企事业的征地外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近郊农村。等到近郊农民大兴的土木完工,城 中村开始在北京周边片地开花的时候。政府才引起注意,动手整治。但到目前为止,三环路以内的城中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不少去过印度的中国人(包括我自己)把孟买街头拍的照片晒出来让大家看看印度有多落后。看了下边北京城中村的照片,你还会这样看吗?

1 城中村临时搭建的房屋



城中村里拥挤的民房



城中村的街道

城中村缺乏最基本卫生设施。狭窄的道路两边,垃圾堆积如山。到了夏天,走过泥泞的小巷,鞋上粘的不止是烂泥,还有公共厕所溢出的污水。





城中村的小巷



北京城中村的公共厕所更是不堪入目。也这对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不算什么。但没有理由任其继续存在。

城中村的公共厕所



城中村厕所

城中村不仅近郊有。就是在北京城区平房依然与高楼并存,虽然卫生条件要比城中村好。

北京城区的平房

刚到北京的务工人,如同当年怀揣四十刀走出肯尼迪机场的北京人一样,身上剩的钱已不足以支付一周的房租了。城中村便成了他们唐人街的地下室。



刚到北京的务工人

城中村中不仅生活着来京务工人员,还有他们的后代。因为没有万恶的北京户口,他们学习再好也进不了重点学校。也不能在北京参加异地高考。

生活在城中村的孩子







二、拆那!北京

尽管政府动手整治晚了,但近年来的整治力度已经大到了连当年说“要是住上了楼,苦日子没个头”的近郊农民也从政府手里拿到千万拆迁款后,同意在自家的墙上写上个带圈的红拆字。

带圈的红拆字

写着拆字的民房

写着拆字的小楼

写着拆字店铺

新房也要拆!不知看到自己的新婚洞房即将被拆的新人们心里怎么想?

新房也要拆!

据我的了解,目前的拆迁远比五十年代的天安门广场改造和六十年代的城墙拆除的规模要大,范围要广。是空前绝后的片瓦不留!

人去屋空即将被拆的饭店

人去屋空即将被拆的理发店

即将被拆的商店

即将被拆的宾馆

即将被拆的整条胡同

抗大锤的拆房人



机械化拆除

 为了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拆迁办在主要街道两边的电线杆上装了不少文革时期常见到的高音喇叭。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让没有签拆迁协议的住户尽早与政府签定拆迁协议的录音。

拆迁办的大喇叭

拆的只剩下一棵树的一片空地

残岩断壁

拆了一半的街道

堆倒的小楼

已被拆除的三层小楼

(未完待续)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还在上升,一周暴发955起,重症可致死
强奸大嫂出狱后刺死见义勇为者,他潜逃近20年被抓
父母报学习班之后,年轻人开始扎堆帮父母“存款搬家”
112.5万元捡漏上海一套房?中介:普通人别碰!
中国人变了?避孕套卖不动,情趣用品却卖爆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驻日使馆重申联合国敌国条款:有权对日动武
“如此不懂礼貌的外交官员,可知中国的水准”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礼,折射出美国两党争斗加剧
马斯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消灭贫困,让每个人富有
川普再“失言”:称民主党议员“叛乱” 并要“绞死”他们
德媒批美俄“28点和平计划”:让人想起慕尼黑协定
正眼看你一眼我就输了——大清的“怒视外交”
何同学:「拒给网约车司机好评」让公司亏了两百万
纽约皇后区最暴力少年帮派被端 将街区变致命游乐场
再次跑赢印度!亚洲GDP增速第一的国家还是它
美驻华领馆严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割土求和——这是美国方案还是俄罗斯方案?
湖南省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切尼国葬现场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奥巴马克林顿…
哈佛前校长找“淫魔”问招 婚内狂追中共高官女:我完蛋了
儿子和女儿被丈夫刘杰毒杀背后:以“爱”为名的毒杀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拆那!北京--别说印度落后 看看北京城中村

文学城博客精选 2013-06-22 13:01:31
 文学城 林间曲径金秋时 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396/





拆那!北京(上)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的不平衡,在高楼大厦之间造就了不计其数的“城中村”。在这里我以北京为例,把城中村退历史的过程用数码的方式记录下来。本文共分六部分:一、城中村;二、拆那!北京;三、搬家;四、还在坚持的人;五、废墟中的淘金者;六、未来。

一、城中村

北京的城中村最早是从八十年代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在周边农民家租用民房开始的。起初的务工人员多以江浙一带为多。主要是一些从事磨剪磨刀,弹棉花,剪裁缝纫和打家具等的个体技术职业者。

随着北京本地个体工商户阶层的形成,陆续有了对废品回收、餐饮业和其它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进而有更多的人进京务工。由于工资水平的限制,这些人只能租用近郊农民的房屋。

到了九十年代,IT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外地来京的务工人员激增。北京市民的住房本身就很紧张,这些人也只好把目光投向近郊农民出租的房屋。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郊农民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搭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出租房。

近郊农民的“大兴土木”与北京大兴土木几乎是同步的,发生在2000年前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近郊农民开始拒绝“农转非”了。他们当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说:“要是住上了楼,苦日子没个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过去的近郊已经被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居民住宅所包围,不再是近郊了。

这 个时期,市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城里的危房改造。除了中央机关、部委和大型企事业的征地外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近郊农村。等到近郊农民大兴的土木完工,城 中村开始在北京周边片地开花的时候。政府才引起注意,动手整治。但到目前为止,三环路以内的城中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不少去过印度的中国人(包括我自己)把孟买街头拍的照片晒出来让大家看看印度有多落后。看了下边北京城中村的照片,你还会这样看吗?

1 城中村临时搭建的房屋



城中村里拥挤的民房



城中村的街道

城中村缺乏最基本卫生设施。狭窄的道路两边,垃圾堆积如山。到了夏天,走过泥泞的小巷,鞋上粘的不止是烂泥,还有公共厕所溢出的污水。





城中村的小巷



北京城中村的公共厕所更是不堪入目。也这对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不算什么。但没有理由任其继续存在。

城中村的公共厕所



城中村厕所

城中村不仅近郊有。就是在北京城区平房依然与高楼并存,虽然卫生条件要比城中村好。

北京城区的平房

刚到北京的务工人,如同当年怀揣四十刀走出肯尼迪机场的北京人一样,身上剩的钱已不足以支付一周的房租了。城中村便成了他们唐人街的地下室。



刚到北京的务工人

城中村中不仅生活着来京务工人员,还有他们的后代。因为没有万恶的北京户口,他们学习再好也进不了重点学校。也不能在北京参加异地高考。

生活在城中村的孩子







二、拆那!北京

尽管政府动手整治晚了,但近年来的整治力度已经大到了连当年说“要是住上了楼,苦日子没个头”的近郊农民也从政府手里拿到千万拆迁款后,同意在自家的墙上写上个带圈的红拆字。

带圈的红拆字

写着拆字的民房

写着拆字的小楼

写着拆字店铺

新房也要拆!不知看到自己的新婚洞房即将被拆的新人们心里怎么想?

新房也要拆!

据我的了解,目前的拆迁远比五十年代的天安门广场改造和六十年代的城墙拆除的规模要大,范围要广。是空前绝后的片瓦不留!

人去屋空即将被拆的饭店

人去屋空即将被拆的理发店

即将被拆的商店

即将被拆的宾馆

即将被拆的整条胡同

抗大锤的拆房人



机械化拆除

 为了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拆迁办在主要街道两边的电线杆上装了不少文革时期常见到的高音喇叭。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让没有签拆迁协议的住户尽早与政府签定拆迁协议的录音。

拆迁办的大喇叭

拆的只剩下一棵树的一片空地

残岩断壁

拆了一半的街道

堆倒的小楼

已被拆除的三层小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