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朝鲜让北京进退两难 "放弃朝鲜"的呼声高涨(组图)

朝鲜让北京进退两难 "放弃朝鲜"的呼声高涨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13-04-06 16:32: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德语媒体对中国因此而陷入的两难境地也颇为关注。一方面中国需要朝鲜作为抗衡美国势力的缓冲,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国内越来越多有关“放弃朝鲜”的呼声。

  朝鲜方面发出的战争威胁言词一天比一天更为激烈,而中国所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南德意志报》周六发表署名评论,指出了北京目前进退两难的境地:

  "朝鲜及其保护国中国被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所困:朝鲜政权只有继续将自己孤立隔离才能生存下去,然而现在即使中国也无法保证这种隔绝状态能够维持下去。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必须要开放。然而这就意味着平壤独裁统治意识形态的终结。这也意味着--或早或晚--北方还是要和南方统一。但中国却无法接受一个被美国纳入保护范围的朝鲜作为邻国,尤其在美国已经开始介入缅甸事务,并且又在太平洋建设新军事基地的情况下。"

  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奥巴马除了认真应对朝鲜的威胁,做好军事准备之外,也别无选择。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也加强了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的军事部署。《南德意志报》的文章接着写道:

  
  美国的“全球鹰”不日将在东亚盘旋?

  "这正是中国所担心的:更多的美国战舰出现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在紧迫情况下理论上也可以针对中国核武的导弹防御体系。而最令人害怕的,则是朝鲜的崩溃和两个朝鲜的统一。"

  中国害怕失去朝鲜这个缓冲区

  知名驻华德国记者弗兰克·席林(Frank Sieren)在周五一期的《商报》(Handelsblatt)上撰写文章《令人讨厌的缓冲带》(Der leidige Puffer),也指出北京目前所处的困境,以及中国国内有关如何对待朝鲜的争议:

  "尽管坚定维护现有状态的一派意见强调中国对朝鲜所负有的历史责任,他们坚信这个僵化的国家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并且警告,如果一旦朝鲜体制崩溃,那么美国的军队将会直接开进到中国边界。"

  不过,中国的一些现实主义者则越来越明确地指出,在如今这个卫星能够探测一切的高科技时代,美国军队究竟距离中国国土有多远,已经是次要问题了。一个外强中干的金正恩给中国惹的麻烦也许更大。席林在文章中提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的副编审邓聿文,他因为撰写文章呼吁中国"放弃朝鲜"而遭到了停职:

  "这也证明,他提出的观点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具有诱惑力的,因此也被当局视为危险。不过不管怎样,这样的政治观点是很难付诸实践的。到目前为止,朝鲜都可以放心地认为,北京没有兴趣看到平壤政权的垮台。根据美国方面的估算,中国为朝鲜提供了90%的能源、80%的日用消费品以及45%的食品。……

  北京也在迟疑,不愿真正把枪口抵到小金的胸口,把他逼到一个铤而走险的境地。幸好不是如此,否则就真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的局势虽然非常令人难受和恼怒,然而却相对是可以预计的。"

  
  去年8月,中共外联部长王家瑞与金正恩会面

  朝鲜经济开放或许是唯一出路

  面对朝鲜及其盟友中国目前的困境,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还有没有出路?席林认为,解决途径不是没有的,那就是北京乃至全世界都要保证,以善意去支持朝鲜的经济开放。其实在平壤政权内部,私底下呼吁经济开放的力量早就有了。文章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初,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当时年迈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握手的时候,那是一个多么具有风险的政治举动,谁也无法预知结果会怎样。当年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后来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席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许金正恩现在的好战言辞只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强硬派,为的是为自己的经济改革计划赢得足够的行动空间。当然这纯属猜测。"

查看评论(27)

24小时热点排行

一场银行大收缩,正在悄然发生
中产最体面的崩溃方式:去酒店健身
中国夫妇在澳遭无故殴打,中国留学生被群殴
罕见报道!黄仁勋一儿一女的非典型硅谷之路
县城相亲局,开始流行"共享前任"

24小时讨论排行

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 谢锋:以史为鉴 和平宝贵
不服爱因斯坦判断 这位教授说中国实验理论早2千年
官媒:抗战胜利后,中国为何放弃1200亿战争赔款?
俄美总统将在阿拉斯加州会晤 是普京10年来首次赴美
美参院军委会主席将率团访台 福建舰进入“攻坚时刻”
解放军建军晚会少7上将! 刘少奇之子现身主桌引联想
7千字深度解读,武大肖M瑫的秘密全都藏在判决书里
英伟达正式获得H20对华出口许可!所以谁会买?
北京楼市新政当晚:有业主急询能否缩短成交周期
洛杉矶潮玩店遭洗劫,价值约7000美元“拉布布”被盗
传播“杨同学被取消录取资格”的不实信息,一删了之?
哥大、宾大等32所高校被诉:操纵“提前录取”抬高学费
中俄元首通话 普京向习近平说明美俄接触沟通情况
3名考生放弃清北选热门专业,名校没有编制香?
看守所舍房气温达35° 柯文哲:这到底是什么世界
美股早盘挺住关税利空全面走扬 资金动向却暗藏端倪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朝鲜让北京进退两难 "放弃朝鲜"的呼声高涨

德国之声 2013-04-06 16:32:35

  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德语媒体对中国因此而陷入的两难境地也颇为关注。一方面中国需要朝鲜作为抗衡美国势力的缓冲,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国内越来越多有关“放弃朝鲜”的呼声。

  朝鲜方面发出的战争威胁言词一天比一天更为激烈,而中国所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南德意志报》周六发表署名评论,指出了北京目前进退两难的境地:

  "朝鲜及其保护国中国被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所困:朝鲜政权只有继续将自己孤立隔离才能生存下去,然而现在即使中国也无法保证这种隔绝状态能够维持下去。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必须要开放。然而这就意味着平壤独裁统治意识形态的终结。这也意味着--或早或晚--北方还是要和南方统一。但中国却无法接受一个被美国纳入保护范围的朝鲜作为邻国,尤其在美国已经开始介入缅甸事务,并且又在太平洋建设新军事基地的情况下。"

  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奥巴马除了认真应对朝鲜的威胁,做好军事准备之外,也别无选择。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也加强了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的军事部署。《南德意志报》的文章接着写道:

  
  美国的“全球鹰”不日将在东亚盘旋?

  "这正是中国所担心的:更多的美国战舰出现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在紧迫情况下理论上也可以针对中国核武的导弹防御体系。而最令人害怕的,则是朝鲜的崩溃和两个朝鲜的统一。"

  中国害怕失去朝鲜这个缓冲区

  知名驻华德国记者弗兰克·席林(Frank Sieren)在周五一期的《商报》(Handelsblatt)上撰写文章《令人讨厌的缓冲带》(Der leidige Puffer),也指出北京目前所处的困境,以及中国国内有关如何对待朝鲜的争议:

  "尽管坚定维护现有状态的一派意见强调中国对朝鲜所负有的历史责任,他们坚信这个僵化的国家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并且警告,如果一旦朝鲜体制崩溃,那么美国的军队将会直接开进到中国边界。"

  不过,中国的一些现实主义者则越来越明确地指出,在如今这个卫星能够探测一切的高科技时代,美国军队究竟距离中国国土有多远,已经是次要问题了。一个外强中干的金正恩给中国惹的麻烦也许更大。席林在文章中提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的副编审邓聿文,他因为撰写文章呼吁中国"放弃朝鲜"而遭到了停职:

  "这也证明,他提出的观点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具有诱惑力的,因此也被当局视为危险。不过不管怎样,这样的政治观点是很难付诸实践的。到目前为止,朝鲜都可以放心地认为,北京没有兴趣看到平壤政权的垮台。根据美国方面的估算,中国为朝鲜提供了90%的能源、80%的日用消费品以及45%的食品。……

  北京也在迟疑,不愿真正把枪口抵到小金的胸口,把他逼到一个铤而走险的境地。幸好不是如此,否则就真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的局势虽然非常令人难受和恼怒,然而却相对是可以预计的。"

  
  去年8月,中共外联部长王家瑞与金正恩会面

  朝鲜经济开放或许是唯一出路

  面对朝鲜及其盟友中国目前的困境,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还有没有出路?席林认为,解决途径不是没有的,那就是北京乃至全世界都要保证,以善意去支持朝鲜的经济开放。其实在平壤政权内部,私底下呼吁经济开放的力量早就有了。文章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初,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当时年迈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握手的时候,那是一个多么具有风险的政治举动,谁也无法预知结果会怎样。当年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后来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席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许金正恩现在的好战言辞只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强硬派,为的是为自己的经济改革计划赢得足够的行动空间。当然这纯属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