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西方媒体一窝蜂追捧彭丽媛 难掩傲慢与偏见(图)

西方媒体一窝蜂追捧彭丽媛 难掩傲慢与偏见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3-03-27 14:07: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随习近平出访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在中国媒体着实掀起了一股“第一夫人热”。但是,同样感到兴奋的西方媒体则拿一副“西洋镜”照看彭丽媛,在评论彭丽媛是中国蜜雪儿的同时,都习惯性地把美国等西方第一夫人作为标准,谈中国以往第一夫人都不太“人性化”。这种“只有和西方第一夫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中国第一夫人才真正值得称道”,体现了西方媒体顽固的傲慢与偏见。

鉴于彭丽媛本人展现出的优雅和时尚,以及与以往中国第一夫人形成的反差,她不仅赢得中国人的喝彩,也让西方媒体眼前一亮。西方描述几近词穷,但仍然意犹未尽。美国《外交政策》3月26日一篇题为《中国的米歇尔·奥巴马》(China's Michelle Obama)的文章对彭丽媛不吝赞美之词,文章称彭丽媛囊括了第一夫人的一切资质,毫无疑问地会让中国进入“第一夫人时刻”。作者对彭丽媛的衣着、仪态举止和精神风貌也称赞有加,并将她与民国的第一夫人宋氏姐妹相提并论。文章的基调正是:看,中国终于有了可以与西方第一夫人媲美的人物。

作者似乎很懂中国,对中国似有非有的“第一夫人”文化进行了一番说道。比如,在中国政治中,身份尊贵又富有争议的“第一夫人”传统由来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时。而中国民间对究竟谁是最高领导人配偶的争论也与一直存在。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皇家体系对于皇帝的妻妾有着非常严格完善的等级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历史悠久,据中国儒学经典“三礼”之一的《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作者还认为,和中国以往“第一夫人”不同,从照相时与自己丈夫的距离来看,从经过深思熟虑的着装来看,彭丽媛很自信,也懂得与媒体打交道。与此前的第一夫人相比,彭丽媛可能与孙夫人和蒋夫人更为相似。这很可能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真正能通过第一夫人打造软实力的第一届中国政府。

当然,文章重点在于品评中国历来的第一夫人们,从中流露出评论者对中国政治生态的生疏,以及一种难以隐藏的优越感。例如,文章称:“有一样东西是彭丽媛指望不了的,那就是自己丈夫公开的致谢……中国的政治领袖很少像西方领袖一样公开向自己的配偶和家人表示感谢。在北京的政治词汇里,党就是母亲,党就是爱人,党就是无穷的力量。”

显然,作者是典型地在拿西方政治家的标准来审视中国领导,却忽视了中西政治文化中的差异。作者看惯了奥巴马在讲台上充满深情地感谢米歇尔感谢俩女儿的画面,却很没有领会中国人内敛和含蓄的为人之道。

文章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第一夫人们出镜虽多,但有关她们的报道并不多见”,这一观察虽然属实,但作者认为是江青的下场直接导致了继任的中国领导不敢让第一夫人风头太盛。这一结论也下得有些武断,第一夫人是否出彩很大程度由她们自身的意愿和资质决定,并非出于“组织”的安排。如果第一夫人能为中国的软实力加分,中国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中国早就过了需要担心“牝鸡司晨”的时代,中国领导人何须提防身边的夫人呢?倒是前第一夫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冒着“后宫干政”的指责来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

当然,彭丽媛本次让平时不关注中国与中国政治及文化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式外交。本文作者对于中国女性与文化骨子里就不了解。

比如,作者称,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夫人身着颇具争议的红色外衣(她的顾问提醒过她,当时的中国人会将红色与妓女联系起来)与丈夫访问中国的城镇及学校,这一形象引起了中国人强烈的好奇。紧接着作者称,彭丽媛也深谙女性吸引眼球之道。在最近陪同习近平到非洲国家坦桑尼亚访问时,彭丽媛穿了一件裁剪得体的桃红色礼服,手拿的还是一个未知品牌手包。

《今日美国报》网站的报道对彭丽媛也大加赞赏,同时也强调彭丽媛“打破了以往中国第一夫人深居简出的传统”,并不忘在最后加上一段称:“高层领导人是绝对不能有负面照片公布”,尽管一些媒体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图片,“不过这些照片绝对不能有任何不利于领导人形象的因素”。

美国《好莱坞记者报》的报道则称赞彭丽媛提升了中国时装品牌的地位,同时也不忘强调这“无疑是经官方首肯的提升软实力的一招”。文章意在凸显中国打造第一夫人形象是官方精心策划的结果,但恐怕任何国家领导人的高大形象背后都有一个团队。白宫无疑拥有自己的形象班子,包括从电视台挖来的灯光、摄影、后台布景专家。以小布什为例,在2000年竞选总统时,小布什被人挖苦连话都说不清楚,在后来的亮相中,他的出场完全像明星一样魅力四射。

《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用了“魅力迷人”、“时尚”(Glamorous)等字眼来形容彭丽媛。报道称,一些人认为彭丽媛很像戈尔巴乔夫(Mikhail S. Gorbachev)的妻子赖莎(Raisa Gorbachev),后者在苏联解体时帮助其夫树立了人性化的形象。而其他一些人认为她大体上很像米歇尔(Michelle Obama):现代、开朗、热爱时尚。

言下之意,中国以往的第一夫人都不太“人性化”,只有和西方国家的第一夫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中国第一夫人才真正值得称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西方媒体顽固的傲慢与偏见。
查看评论(24)

24小时热点排行

87岁书画家范曾被曝遭娇妻卷走20亿 女儿称父亲失联
特朗普:普京不想停火而想达成全面协议 我认为更好
与普京会晤后,特朗普回答了一个涉及中国的问题
谷爱凌发文称在新西兰训练时因人为事故受伤
网友偶见张纪中两个儿子发生争执 妻子与保姆劝架

24小时讨论排行

泽伦斯基拒割地!川普劝接受:俄罗斯是大国但乌克兰不是
普丁提停火6条件!乌须割地6600平方公里,不准加入北约
普京被赞英语流利,与特朗普同车无需翻译
特朗普宣布: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
传统文化复兴:谁捅了北京的“格格”窝?
峰会没有任何突破,特朗普:阿拉斯加伟大而成功的一天
“杨兰兰”视频出庭,未缴纳“天价保释金”
雷蒙多谈AI竞争:阻止中国是件蠢事
在苍山寻找自闭症孩子的五天,搜救者透露关键
美国“恐怖数据”平稳增长 美联储50基点降息成泡影?
我问AI “受够我老公了怎么办”,它回答:“杀了他”
普京:若当年是特朗普做总统,俄乌冲突或可避免
乌克兰人怒了!炮轰「川普普丁没两样」
暂停核发加萨居民停留签证!美国务院:加强全面审查
王毅将访问印度 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第24次会晤
男子在杨靖宇将军雕像前“搬家式”拿供品,网友评价...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西方媒体一窝蜂追捧彭丽媛 难掩傲慢与偏见

多维 2013-03-27 14:07:07

近日随习近平出访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在中国媒体着实掀起了一股“第一夫人热”。但是,同样感到兴奋的西方媒体则拿一副“西洋镜”照看彭丽媛,在评论彭丽媛是中国蜜雪儿的同时,都习惯性地把美国等西方第一夫人作为标准,谈中国以往第一夫人都不太“人性化”。这种“只有和西方第一夫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中国第一夫人才真正值得称道”,体现了西方媒体顽固的傲慢与偏见。

鉴于彭丽媛本人展现出的优雅和时尚,以及与以往中国第一夫人形成的反差,她不仅赢得中国人的喝彩,也让西方媒体眼前一亮。西方描述几近词穷,但仍然意犹未尽。美国《外交政策》3月26日一篇题为《中国的米歇尔·奥巴马》(China's Michelle Obama)的文章对彭丽媛不吝赞美之词,文章称彭丽媛囊括了第一夫人的一切资质,毫无疑问地会让中国进入“第一夫人时刻”。作者对彭丽媛的衣着、仪态举止和精神风貌也称赞有加,并将她与民国的第一夫人宋氏姐妹相提并论。文章的基调正是:看,中国终于有了可以与西方第一夫人媲美的人物。

作者似乎很懂中国,对中国似有非有的“第一夫人”文化进行了一番说道。比如,在中国政治中,身份尊贵又富有争议的“第一夫人”传统由来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时。而中国民间对究竟谁是最高领导人配偶的争论也与一直存在。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皇家体系对于皇帝的妻妾有着非常严格完善的等级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历史悠久,据中国儒学经典“三礼”之一的《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作者还认为,和中国以往“第一夫人”不同,从照相时与自己丈夫的距离来看,从经过深思熟虑的着装来看,彭丽媛很自信,也懂得与媒体打交道。与此前的第一夫人相比,彭丽媛可能与孙夫人和蒋夫人更为相似。这很可能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真正能通过第一夫人打造软实力的第一届中国政府。

当然,文章重点在于品评中国历来的第一夫人们,从中流露出评论者对中国政治生态的生疏,以及一种难以隐藏的优越感。例如,文章称:“有一样东西是彭丽媛指望不了的,那就是自己丈夫公开的致谢……中国的政治领袖很少像西方领袖一样公开向自己的配偶和家人表示感谢。在北京的政治词汇里,党就是母亲,党就是爱人,党就是无穷的力量。”

显然,作者是典型地在拿西方政治家的标准来审视中国领导,却忽视了中西政治文化中的差异。作者看惯了奥巴马在讲台上充满深情地感谢米歇尔感谢俩女儿的画面,却很没有领会中国人内敛和含蓄的为人之道。

文章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第一夫人们出镜虽多,但有关她们的报道并不多见”,这一观察虽然属实,但作者认为是江青的下场直接导致了继任的中国领导不敢让第一夫人风头太盛。这一结论也下得有些武断,第一夫人是否出彩很大程度由她们自身的意愿和资质决定,并非出于“组织”的安排。如果第一夫人能为中国的软实力加分,中国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中国早就过了需要担心“牝鸡司晨”的时代,中国领导人何须提防身边的夫人呢?倒是前第一夫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冒着“后宫干政”的指责来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

当然,彭丽媛本次让平时不关注中国与中国政治及文化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式外交。本文作者对于中国女性与文化骨子里就不了解。

比如,作者称,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夫人身着颇具争议的红色外衣(她的顾问提醒过她,当时的中国人会将红色与妓女联系起来)与丈夫访问中国的城镇及学校,这一形象引起了中国人强烈的好奇。紧接着作者称,彭丽媛也深谙女性吸引眼球之道。在最近陪同习近平到非洲国家坦桑尼亚访问时,彭丽媛穿了一件裁剪得体的桃红色礼服,手拿的还是一个未知品牌手包。

《今日美国报》网站的报道对彭丽媛也大加赞赏,同时也强调彭丽媛“打破了以往中国第一夫人深居简出的传统”,并不忘在最后加上一段称:“高层领导人是绝对不能有负面照片公布”,尽管一些媒体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图片,“不过这些照片绝对不能有任何不利于领导人形象的因素”。

美国《好莱坞记者报》的报道则称赞彭丽媛提升了中国时装品牌的地位,同时也不忘强调这“无疑是经官方首肯的提升软实力的一招”。文章意在凸显中国打造第一夫人形象是官方精心策划的结果,但恐怕任何国家领导人的高大形象背后都有一个团队。白宫无疑拥有自己的形象班子,包括从电视台挖来的灯光、摄影、后台布景专家。以小布什为例,在2000年竞选总统时,小布什被人挖苦连话都说不清楚,在后来的亮相中,他的出场完全像明星一样魅力四射。

《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用了“魅力迷人”、“时尚”(Glamorous)等字眼来形容彭丽媛。报道称,一些人认为彭丽媛很像戈尔巴乔夫(Mikhail S. Gorbachev)的妻子赖莎(Raisa Gorbachev),后者在苏联解体时帮助其夫树立了人性化的形象。而其他一些人认为她大体上很像米歇尔(Michelle Obama):现代、开朗、热爱时尚。

言下之意,中国以往的第一夫人都不太“人性化”,只有和西方国家的第一夫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中国第一夫人才真正值得称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西方媒体顽固的傲慢与偏见。